秋分節氣文化常識
今天10:29分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秋分養生應注意以下事項:
飲食:陰陽平衡
秋分時節晝夜均等,所以我們養生也要遵循陰陽平衡的原則,使陰氣平和,陽氣固密。
“陰陽平衡”是中醫的說法,其實這與現代醫學中的“營養均衡”,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營養,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證食物的多樣化和“七天營養素”的平衡攝入。所謂“七大營養素”,是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水這七種營養素。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食欲大多有所下降,很容易缺乏營養,因此到了秋天,要保證營養的充足和平衡。另外,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也很要,要遵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適當調配。吃東西時,切忌狼吞虎咽,一定要細嚼慢咽,這樣才能使腸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營養,而且還有利于保持腸道內的水分,起到生津潤燥的`作用。
運動:郊外登山
秋天容易令人心生憂郁,但這個季節同樣秋高氣爽,風景怡人。到郊外去登高暢游不僅能令人神清氣爽、心胸豁達,而且還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運動,它能鍛煉我們的呼吸和循環系統,有助于增大心臟收縮力和肺活量。時常去爬山,對于平日在城市生活工作的人來說,更能調和安撫緊張的神經系統。
調神:心情舒暢
到了秋分,天氣日益寒冷,落葉紛飛,蕭條的景象往往令人憂愁苦悶、敏感多疑,時間久了,自信心很容易受挫,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中醫有這樣的說法:“思為脾志,敏感多疑則過思,過思則傷脾。”傷脾則會出現因出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謂“心衰”的癥狀。因此,秋分時節我們應做到精神開朗,心胸開闊,以消除不良情緒。
【秋分節氣文化常識】相關文章:
文化常識詳解01-11
文化常識梳理01-10
秋分節氣的農諺匯總12-14
秋分節氣問候語01-08
禿鷹文化常識科普01-10
模特禮儀文化常識09-30
秋分節氣問候祝福語09-23
24節氣之秋分節氣的農事農諺12-13
立秋節氣養生小常識07-21
2017夏至節氣保健養生常識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