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論文的范文
導語:圍繞醫學,各位會帶來什么樣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生論文范文,供各位閱讀和借鑒。
篇1:影響臨床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因素
【摘要】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學檢驗技術也基本實現了現代化、自動化。但方法、技術的使用是需要相應的高素質工作人員和建立嚴格的室內質量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本文通過分析臨床醫學檢驗過程實際存在的或已發生的若干問題,從檢驗前、中、后三個方面對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對策
臨床醫學檢驗是一門綜合了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統計學等多種學科交叉滲透的科學技術。臨床檢驗與臨床醫學日益緊密連接,為臨床篩檢疾病提供重要依據,其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診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臨床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2]。本文通過臨床醫學檢驗前、中、后三個方面對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對應的措施。
1臨床醫學檢驗過程存在的若干問題
1.1臨床醫學檢驗人員質量管理意識的淡薄。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由于質量管理意識的淡薄,認為質量控制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從而在臨床檢驗中容易出現一些潛在的質量隱患。一些檢驗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檢驗操作規程,并抱有應付的態度,對檢驗質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負責任。另外一些上層領導者主要負責安排工作任務,重視經濟效益,忽略醫學檢驗質量,導致檢驗工作出現嚴重問題。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機制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大部分醫院的檢驗科都建立了相應的質量管理機制,這些管理機制也對檢驗科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并未將這些制度真正落實,從而影響到檢驗工作的質量。2017年1月發生在浙江省中醫院的一起重大醫療事故—檢驗科技術人員工作中嚴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部分治療者感染艾滋病毒。這個事故證明了做好監督管理工作,確保把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的重要性。1.3臨床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缺乏良好的溝通。臨床醫師和檢驗人員平常忙于自己的業務工作,二者之間缺乏一座“便捷、實用”的溝通橋梁。臨床醫師越來越依賴醫學檢驗報告,但他們對醫學檢驗專業了解過于簡單,缺乏從檢驗專業視角的探討和分析。許多檢驗工作者把自己定位于“化驗員”的角色,對臨床醫師的疑問、咨詢沒有做出良好的溝通。筆者工作中遇到一次血培養結果陽性,馬上報告臨床醫生,醫生也根據藥敏給患者用藥,同時也做了進一步檢查以及復檢,最終確診患者并沒有菌血癥或敗血癥感染。培養出的細菌僅僅是因護士抽血消毒不嚴格污染了皮膚表層的細菌。由于沒有及時溝通,沒有向醫生了解患者病情,草率發了報告,導致診斷錯誤。
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問題的應對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意識。只有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意識,才能使工作人員從主觀方面意識到質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積極主動地做好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工作。首先,醫院應鼓勵檢驗人員加強自身學習,多閱讀有關檢驗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其次,醫院應定期召開座談會,通過檢驗人員的相互探討和交流,及時發現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3-4]。我們常規的工作模式:單次檢驗→發放報告。由于工作繁重且試劑成本高,除了異常的結果一般不會復查,那我們應如何保證我們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呢?檢驗人員必須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把工作質量作為核心,嚴格控制檢測誤差,杜絕差錯事故。比如:接收標本前認真核對患者信息和檢驗項目;如果患者檢測血脂,要交代患者檢查前3d不要食用高脂食物,空腹12h后抽血;收集細菌培養標本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儀器的維護、試劑的添加、質控人員最好為同一操作者,這樣可以降低失控率和差錯事故。2.2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度。在現階段的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只有檢驗工作者嚴格依據標準操作規程辦事,管理人員嚴格按照醫學制定的相關管理機制對技術人員進行監控,從而保證檢驗質量管理工作順利進行。2.3促進臨床醫生與檢驗技術人員積極溝通。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事業上的作用越發明顯,不僅與患者息息相關,而且與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密切相關,其自身特點決定了必須與臨床科室保持緊密的聯系,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5]。檢驗人員應與臨床醫生定期交流,交換意見,可將醫生的建議和專業問題深入闡述。除了合格的標本、準確的操作外,臨床用藥等治療措施也會影響檢驗結果。檢驗人員應對所發出報告給予恰當的解釋,收集患者和臨床醫生的反饋意見,接受合理的建議,改進檢驗工作和開展新業務,滿足臨床要求。
3結語
質量是行業發展及賴以生存永恒的話題,當前的醫療環境下,臨床醫生和患者對我們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我們質量控制的目的應當是滿足你(臨床醫生)、我(實驗室自身發展)、他(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通過加強對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各個重點環節的質量控制和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為醫院臨床診治和就診患者了解病情提供精確的檢驗數據,不斷實現醫學檢驗的自動化、網絡化管理,這樣才能提高醫學檢驗的準確性和醫院的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孟娟.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下半月,2014,19(3):175-176.
[2]何在虎.淺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9):1760,1763.
[3]何克鋼.質量控制在臨床醫學檢驗環節中的有效策略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40):13.
[4]匡萃峰.淺談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J].醫學信息,2015,28(20):124-125.
[5]季建芳.淺談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8):263-264.
篇2: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常見問題及對策
【摘要】
目的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常見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方法本文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對其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響因素加以分析,進一步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結果4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對其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常見風險問題加以認識后,我們發現一共發生了2例護理風險事件,護理風險發生率為4.65%。這些護理風險問題一旦出現后,就會對手術開展過程以及術后康復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結論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在手術開展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風險,引發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護理人員自身的身體素質、管理制度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加強這兩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常見風險問題;應對措施;分析
神經外科手術的病情特點一般都比較危急,且病情比較嚴重,一旦沒有及時開展手術治療,很可能會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1],因此該科室的護理工作開展非常必要,并且護理工作要求較高,針對此神經外科手術室必須要加強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開展培訓和考核,進一步提升我院神經外科科室護理工作效率,提升手術成功率。下面本文選取了我院進行治療4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對其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響因素加以分析,進一步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4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41.90±5.02)歲。
1.2研究方法:4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對其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響因素加以分析,進一步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2]。
2結果
4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對其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常見風險問題加以認識后,我們發現一共發生了2例護理風險事件,護理風險發生率為4.65%。這些護理風險問題一旦出現后,就會對手術開展過程以及術后康復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
3討論
3.1神經外科手術護理風險問題分析:
第一,術前護理風險[3]。主要包括錯接和體位錯誤兩方面。主要就是患者在手術前存在一定的意識功能障礙和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礙,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精神狀態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為臨床醫護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容易發生錯接患者的情況。同時在手術開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固定,很可能由于長時間體位固定不當,使得患者的身體產生了非常嚴重的不適反應,比如皮膚損傷、壓瘡等,從而給患者帶來其他不良反應。
第二,術中風險。手術位置選取錯誤是手術開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一個風險因素,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不夠認真細致,沒有完全按照手術操作規程執行手術操作,引發手術位置出現模糊情況,引起了責任事故的發生。不正確的使用儀器設備也會導致手術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問題,比如手術前沒有檢查機器設備運行情況,沒有定期對手術設備進行維護,使得手術過程中,設備運行出現故障,耽誤了手術治療時間,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第三,術后風險。術后沒有正確運送患者回到病房,在運送途中速度過快等導致管道脫落,或者是手術運送過程中將患者相關的檢測指標記錄結果丟失,影響了患者術后的病情診斷和檢測。
3.2應對措施:在手術護理風險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做到三查七對,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確保手術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安全開展,有效降低了護患糾紛發生率,同時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工作開展,可以保證每一位神經外科的患者都佩戴相應身份腕帶,為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核對提供較多的方便,術前加強巡視檢查工作開展,能夠對患者的手術部位加強核對檢查,避免手術部位發生錯誤。同時還需要核對和檢查物品存放地點,對每一次手術都進行嚴格審查和控制管理,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4]。在手術開展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無菌操作,嚴格按照手術規章制度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加強醫護人員對于手術開展過程的無菌認識,能夠很好的加以預防和管理,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治療和醫護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嚴格做到無菌操作,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從一些小事情做起,一旦發現感染或者護理差錯后可以及時加以糾正,每天定期檢查手術室情況和無菌物品消毒情況,保證醫療器械設備的無菌安全利用。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操作流程的規范,將其相關管理制度落到實處,這樣可以保證手術交接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所有患者都能夠有人進行看管和護理管理,做好相應的預防管理工作。護理風險問題一旦出現后,就會對手術開展過程以及術后康復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在神經外科手術開展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風險,引發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護理人員自身的身體素質、管理制度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加強這兩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鄭紅艷,師麗,齊梅,等.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常見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環球中醫藥,2013,6(z1):237.
[2]康麗華.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常見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0):214-215.
[3]張碧華.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常見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2):214.
[4]王曉娟,馬慧羅,王湘萍等.神經外科手術護理不良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4):140.
【醫學生論文的】相關文章:
醫學生論文致謝(精選5篇)12-05
醫學生畢業論文怎么寫11-18
醫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狀況論文04-22
醫學生綜述性論文范文03-16
醫學生畢業論文格式03-06
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論文06-20
醫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培養論文02-14
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2-04
關于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3-15
基礎醫學醫學生素質培養論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