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中學英語導學式教學模式論文
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英語教學模式的滯后,提倡“導學式”英語教學,強調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模式;導學式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啟動,素質教育成了時代的發展的需要,但我國外語課堂教學依然是一種“知識型”為主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學成了知識的“搬運”,教師就語言論語言,就交際論交際,忽視了語言與學生的意識、思維的不可分割性,沒有很好地重視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的指導,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滯后。因此,我們必須倡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而“導學式教學”模式就體現了這些特點,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適應于培養二十一世紀的創造性人才。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導學式”教學呢?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人為本”要以學習者為中心
“導學式教學“實施的過程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因為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他們的知識建構活動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果,而傳統的傳授型教學使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學生成了裝載知識的器具,從而喪失了把握主動學習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所以,要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就必須首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將語言知識轉換為語言技能,學會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另外,在“導學式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應該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教師給學生只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即教師的導學主要是探究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有展現自我的舞臺,采取多種生動活潑教學形式來體現出學習的快樂。對于這一點,英語學科有很大優勢,它可采用句型對話、英語游戲、英語表演及演講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但教師決不能成為學生思路后面的追隨者,要時刻基于學生的反應采取引導和促進作用的教學策略,設立特定的教學目標,需要把教學中各方面的因素協調起來,如教學內容、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方法和學習環境設計等,并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轉變,使學生真正體會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二、堅持啟發性原則,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啟發就是引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提示或問題的刺激,喚醒學生的記憶并決定思維的方法,進行有效思考!皢l”與“導學”大同小異,“啟發”主要是針對解決某一問題而實施,而“導學”則是整體的、全方位的,從始至終實施。然而,沒有某一問題便沒有整體的解決。因此,在“導學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運用啟發的手段,拋棄“惟我為標準”的說教,換之引導帶領學生一起探索研究,讓學生經獨立思考探索或互相討論啟發而獲得知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出自身價值的存在。久而久之,不但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更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正如斐斯泰洛所認為:“人們若只靠本能發展他們的能力,卻不受其它的指引,則將使從動物的惡性特征中解放出來的進程變得極為緩慢!边@就意味著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從旁的正確教學指導不但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能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應當以發展學生的智能與品質為目的,而不是只傳授書本知識。而傳統教育只注重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問題的結論。因此,啟發性原則符合教學的根本宗旨,它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基本要求。
啟發性原則要求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問題,力求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設計好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說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中。
那么,如何把握住問題的難易程度呢?簡言之要做到從實際出發。一方面,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教師要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因為好的提問正是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提出的,它絕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以領會知識和運用知識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難度。當然,這個難度是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實。另一方面,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實際能力,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來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致偏難或偏易。
三、注重知識結構和思維的層次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都有一個基本結構和內在規律,并主張對不同等級、不同能力的學生使用的學科教材的編寫,要注意知識的“階梯性”。既然知識結構存在著層次,那么我們要使學生完整地把握某一知識,就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從知識層次入手,逐層攀升,以致完整掌握。同時,根據認識事物的規律我們也知道:在認知過程中,思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思維的水平程度又與認識主體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有關。生活體驗越實在,知識積累越豐富,思維越活躍,水平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學中除了重視知識機構的層次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層次,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導學方式和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英語對話和課文的學習最終目的是語言的應用,對語言能力差的學生來說,要適當背誦原文,因為他們的關鍵問題是語言的儲存量小,語感不強,從而阻礙了他們的口語組織。當然,這時應該向他們強調“背誦”指的是反復朗讀,直到脫口而出,達到增加語言量、加強語感的目的;對于基礎扎實、語言豐富的學生,他們有能力對材料進行歸納、整理、重新組合,進而可要求他們復述課文。
四、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也是師生合作交流的過程,F代中學生自我意識很強,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被尊重的欲望更強。在這樣的心態下,教師整日講解傳授,板著面孔,自高自大,總以真理的擁有者自居,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產生一種膽怯、意志不堅強、缺乏興趣和信心的心理,從而阻礙了導學的正常實施;相反,師生之間的教學氛圍若是一種友善、平等,教學中教師的教態自然親切,使用的語言和藹可親,請學生回答問題時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且能適當使用評價效應,如對學生的準確想法應及時予以“Youaregreat!”,“Youdoaverygoodjob!”等,對那些回答不夠準確的學生則應用“Youareclever!youaresosmart!Don’tbesodisappointed!thinkmore!”等來鼓勵。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每位教師在備課中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個認知框架,那么在教學中必然會以框架為標準,但同時我們還要和學生共同討論后對學生的個人見解進行雙向交流。如就“Doyouwanttobeateacher?”一題,學生將各抒己見,教師就不能一棒子打死。有些學生由于基礎差而不敢回答,此時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語言如“Don’tbeafraid,pleasetryyoubesttosaysomethingforus!”來激發學生;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給予了否定的答案,那我們更要耐心地讓學生講出理由并給予適當的評價:你真是個有見解的學生。所以,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則是教師實施“導學式教學”的必備。
總之,“導學式教學”模式是新課標下外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新的突破,也是實施素質教學的要求,更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捷徑。
參考文獻:
[1]烏杰.系統辯證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許國璋.談談英語學習的目的和側重點[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8(5).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淺談新課標下中學英語導學式教學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03-06
關于新課標下構建英語課堂教學導學模式11-19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論文03-03
生態學教學模式論文02-28
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12-04
淺談問題導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03-19
中職文化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思考11-26
淺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育理論論文03-22
就學前雙語教育淺談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