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論文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教學質量評估是一個尤為關鍵的環節。
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是教育評估的一個子系統,其基本業務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標準,通過系統搜集信息和科學分析,對高等教育適應社會需要的程度做出價值判斷,以及改造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①。
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可分為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兩種方式。在我國,外部評估主要是政府性評估《高等教育法》賦予了政府開展評估的權利,這是保障高等教育方向性和質量的必要措施。內部評估是指高校自己開展的,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的評估。外部評估與內部評估是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的。外部評估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學校建立健全內部評估制度,促進內部評估體系的建立與運行,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內部評估是外部評估的基礎,通過建立健全校內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開展經常性的校內評估,促進高校形成正確的質量目標、質量價值和質量行為,從面為接受外部評估奠定良好的基礎。外部評估具有行政性、周期性的特點,是質量保障的手段;內部評估具有自主性、常態化的特點,是質量保障的根本。只有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保障和促進高校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
從目前情況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正在經歷從外部評估為主,向外部、內部評估相結合的方向轉變,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體系亟待完善。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學質量內部評估重要意義的認識。一些高校對教學質量評估持畏懼、應付乃至抵觸的態度,忽略了高校是教學質量保障的主體,面教學質量的保障并不是單靠日常教學管理能實現的。應該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內部評估機制,對校內教育教學各相關的軟硬條件、教學環節、管理環節等進行監督控制,進面了解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相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促進教育教學的進一步完善,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穩步提升。開展內部評估是高校實施現代管理理念的體現,更是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舉措②。加強和完善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制度,不僅是必然的,更是應然的,是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促進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 我國于2003年開始實施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有效地激發了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會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度,加強了高校的教學資源建設,規范了教學管理,促進了教學改革。但是,高校對教學評估普遍停留在政府評估的認識層面上,對于諸如內部評估、質量認證、院校審核等國外先進評估模式缺乏深刻的認識,這直接關系到下一階段本科教學質量評估的效能。 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自主性。我國高校多為公立院校,經費由政府撥款,依靠行政管理的形式組織經營。在這種體制下,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更傾向于把教學質量評估當成是例行公事的行政工作檢查。當評估結果涉及高校的榮譽、教工的獎懲等相關利益問題時,高校對評估持有的回避、畏懼乃至抵抗的心理傾向更為明顯③。因此,高校的內部評估更多的是放在迎接外部評估的低層次水平上,缺乏自我改進的原動力,自主開展內部評估活動的主動性尤為缺乏。
缺乏系統的內部評估實施方案。內部評估涉及高校教學的方方面面,其實施需要制定科學、專業的方案,明確評估的方式、方法、程序和途徑。具體方案要包括評估教學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質量等諸多子方案,面高校的內部評估絕大多數只有單純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這大大縮小了內部評估的范疇。同時,評估方案缺乏系統性,標準不完善,缺少培養方案及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
內部評估隊伍不健全。承擔評估任務的主要是教務處、督導室教師,面且往往是聘請退休教師擔任督導教師。他們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只能對課堂教學做出質量評估。缺乏專業性的評估人員,難以保障內部評估科學、有效的推行。
內部評估的參與性不強。大多數高校主要是由學校層面組織開展內部評估,二級單位和教師被動地接受評估,極少有教學院系和教師主動申請專業評估、課程評估。顯然,只有重心下移,充分引導和發揮二級單位、教師參與教學質量評估的主體性、積極性,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內部評估的發展性不夠。凡科學的內部評估,其評估“結果”并不是最終所要的“結果”。評估結論只是對教學改進的建議,面不是單純的優劣判定。內部評估的意義在于根據評估結論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目前,更多的.是停留在評估結論上,評估之后就“松目氣”,使評估趨向于形式化。
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體系的重要性不言面喻,面臨的建設難題不容忽視,構建科學、高效、人本的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體系,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培育先進的評估理念。(1)增強主體性。高等教育質量內部評估體系的構建,首先要增強評估的主體性。從深層次看,教育評估并非僅僅是社會、國家和受教育者對大學教育的監督和評價,還包括大學本身對自身辦學水平的自我檢測,以及對教育質量觀的完善。只有突出高校的主體性,才能使高校在內部評估中強化主體意識,主動加強自我建設和自我保障,自覺承擔起提高質量的責任。(2)強調服務性。服務于教師發展、服務于學生成長,是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面不是為了排名、評優、達標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內部評估充分發揮其功能,成為院系、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明確存在問題、改進教學方式的服務性工具,避免評估成為只報喜不報憂的無效行為或“面子工程”。(3)加強規范性。內部評估是高校自主開展的“校內自我評估制度”,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校內開展的教學評估、專業評估、院系評估等,還包括質量認證、社會專業機構評估等。內部評估不是階段性、暫時性的工作,面是一項有規劃、有目標的長期系統工程。要形成科學的評估體系、評估制度,不斷完善和規范,最終成為一種對教學質量進行常態監測與評價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機制。(4)注重平等性。高校內部評估不僅僅是要通過評估,用具體的指標衡量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評估,幫助內設教學機構找準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幫助廣大教師明確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提供有針對性的完善建議,促進教學機構的管理效能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高校內部評估要避免過于行政化的傾向。要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建構有助于對話、交流的機制,通過溝通,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內部質量評估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是整個內部評估體系中重要、平等、不可或缺的一員,從面激發參與內部質量評估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內部質量評估效能的提升④。(5)提倡開放性。高校內部評估并不是學!瓣P起門來”自己評估,面是要以開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態,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學習,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評估理念、評估模式和評估方法,結合學校的特點,不斷完善和改進本校的內部評估體系。要勇于嘗試多元化的內部評估手段,包括引進社會專業機構參與評估、接受質量認證等等。同時,要將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結合起來,根據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政策,不斷調整內部評估體系的目標、重點,確保學校的教學建設符合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
建立專業化的教學評估機構。教學評估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保證教學評估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不僅要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嚴密的評估方案,還需要提升教學評估的專業化程度。由此,應建立一批專業化的教學評估機構,培養一批專業化的教學評估人員,為高質量的教學評估提供堅實的組織和隊伍保障⑤。這樣,內部評估的效能才能凸顯,內部評估的重要性才能被師生普遍認可。我國高校內部評估可依托現有的教學組織管理機構(教務處),設立專門的教學質量內部評估機構,根據國家的評估要求,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并提出改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可行性方案。這個機構除教學管理人員外,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類人員:高校領導及與教學質量管理相關的職能部門負責人,主要為內部評估提供政策性的指導,組織制訂內部評估規劃和方案等;專業評估人員,主要根據評估總體方案制訂具體的評估細則,分析評估數據,形成評估報告等。同時,建立教學督導隊伍。除了經驗豐富的離退休老教師之外,還要吸收教學質量較好的青年教師參與進來,逐步形成“校級督導專家組、院系督導專家組、教研室質量督導員、學生信息員”四位一體的督導隊伍。學校內部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度,根據學校的服務面向、專業設置等,聘請行業協會的專業人士加入評估專家隊伍,可大大提升評估的社會化程度,有助于學校更好地了解應用型專業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度,促進學科專業的結構優化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服務面向。教育評估理念關系到教育評估的科學化,專業化的教學評估機構建設有必要吸收高水平的評估專家,通過交流、溝通,吸納世界前沿的教育評估理念和技術,增強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的時代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選拔,吸收部分教師、學生代表以觀察員的身份進入評估機構,搭建一個連接師生群體和管理機構、評估專家的良好平臺。通過多形式的交流、觀摩活動,讓廣大師生了解高校內部評估的方式、流程,體會高校內部評估的作用,從面提高師生參與內部評估的積極性。
制訂系統化的教學評估方案?茖W性、專業性、發展勝的教學質量評估,往往需要擁有配套的評估方案。因此,評估方案的設置要系統化。要求評估內容全面,評估方式多樣,評估主體多元。評估內容要全面,指評估不是僅僅針對課堂教學,面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圍繞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進行,包括院系評估、教師質量評估、學科專業評估、教材評估、課程評估、教學成果評估等多項內容。評估方式要多樣,就是要突破傳統的行政檢查手段,采取定點監控、定期監控、專項檢查、教學狀態數據常態監控等多樣化的手段,不僅要開展自上面下的檢查性評估,更要提倡院系和教師自我申請的評估。評估主體要多元,就是要改變傳統的行政管理人員是評估人員,教師是評估對象的狀況,讓教師、學生乃至用人單位加入到內部評估中來,讓教師評估學校對教學的支持效能,讓學生評價學校和教師對教學的投入效果,讓用人單位評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以課程評估為例,一個較為系統的評估方案至少應該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個階段是“問詢”,評估人員要向課程負責人和任課教師了解課程設置的目標、課程開設的歷史、學生上課情況等等。第二個階段是“調研”,主要是搜集真實的信息數據,了解教師對課程的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實現效果等;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期望值,以及教師的教學是否達到學生期望等,調查的范圍應包括各個主要教學環節。第三個階段是“分析”,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形成評估報告,要注重對教學效果的寫實性描述,讓教師了解真實情況;評估方案還需要提出改進方案,提供給教師參考。第四個階段是“反饋”,教師接受評估改進建議后,評估人員要進行持續性的跟蹤,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建議方案。通過回路式的常態式評估,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不斷提升和教師專業的持續發展,從面從整體上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
形成特色化的教學質量文化。高校在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只顧學習其他高校的模式,面是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合適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從某種程度上說,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構建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體系,要注重形成特色化的教學質量文化。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與內部評估體系密切相關,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偏重于物質上和制度上的規約,這樣的模式在促進管理的規范性上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未能使質量保障的觀念深入保障體系各成員的內心,其實施效果大打折扣。這就要求建構一種能激發師生質量保障意識的機制。文化作為一種深層次的形面上的意識形態,往往能促使人們形成對某一問題的共識并具有較強的穩定勝。因此,將教學質量文化融入高校內部質量評估體系,有利于在廣大教育管理者和師生群體中形成共同的質量觀、評估觀,有利于提升對教育質量保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形成參與教育質量評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高校教育質量評估的效能。首先,應營造教學至上的良好氛圍,為內部評估奠定思想基礎。要轉變重科研輕教學的思維模式,進一步恢復乃至重構教學的中心地位。實際上,教學本身也是學術,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針對教育對象、教育情境的變化和多樣性,創造性地選擇不同的知識,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合適的方式有效地傳遞給教育者,這本身就是一種具備研究性的學術活動⑥。把教學上升到學術的高度,有助于增強教師對教學工作的重視,促進教學質量評估的有效開展。其次,應營造尊重教學的制度環境。內部評估不是對教學建設、教師專業活動的優劣判定,內部評估的結論只是對教學的改進性建議,如何采取改進措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歸根結底要依靠教師本身。這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文化內涵,更體現了對教師工作“復雜性”的認可和尊重。建設尊重教學的制度環境,在于通過制度,要求教師敢于面對自我、評判自我、發展自我,從面以點帶面,最終促進教師群體參與教學內部評估、發展專業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提升教學評估的地位。再次,應創設協同發展的環境!鞍l展性評估”是教學評估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學質量內部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內部評估的過程不是一個監督與被監督、檢查與被檢查、批判與被批判的過程,面應當是一個學校、教師、學生多方合作,協同發展,為實現各自目標面努力的過程。高校的行政管理者要放下姿態,搭建溝通平臺,讓師生平等地參與到內部評估活動中來,讓師生在教學評估中得到發展,也使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得以持續提升。
當前,內部評估面臨著理念、人員、機制等難題,只有更新評估理念、加強教學評估隊伍建設、加快建立健全評估方案,形成尊重教學、尊重師生的質量文化,才能有效推動高校內部教學評估進程,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估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