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思考論文
灌區是指有可靠水源,輸水系統和排水系統都相應比較完善的灌溉面積,它不僅充分利用了天然的光,熱,土壤資源,還有人工安排的作物種植,在這里,作物有最利于生長的環境,是一個理想的糧食產區。自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灌區也一直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但是,當前灌區存在一些生態與環境問題,本文結合多方經驗,指出這些問題所在并且提供了一些解決措施,希望為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幫助。
1灌區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為灌區有著作物生長的理想環境,陽光充足,水源便利,所以植株成活率和糧食的產出率都特別高。眾所周知,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要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很大。而且,從古至今,農業就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所以,國家著手于建立各種規模的灌區,以此來提高我國糧食產量。據統計,灌區已經以占全國耕地百分之四十的面積生產了占全國總產量百分之七十五的糧食和占比百分之九十五的經濟作物。所以灌區在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2生態型灌區模式
2.1定義
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一種狀態,建設生態文明是為了追求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以及良性循環。灌區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生態系統,建設生態型灌區是指我們在追求糧食產量的同時還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把資源利用和資源保護達成協調,把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結合,形成經濟,生態,社會的效益統一。
2.2基本特點
生態型灌區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現代性,協調性,發展性。現代性是指生態型灌區注重利用現代科技來提高灌區生態環境,提高耕作效率,增加糧食產量,完善生態系統,實現科技興農。協調性是指生態型灌區要實現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既要提高糧食產量,又要節約人力,物力資源,使保護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發展性是指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文明的含義也一直在演化,逐漸豐富,被賦予新的含義,所以生態型灌區的定位和標準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會一直與時俱進的。
2.3實質
生態型灌區所要達到的狀態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各種資源之間可以有效循環,協調配合,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要做到,實現節水節能的優化技術,以及污水廢水的過濾再用,形成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其次還要實現水保護與治理,水文化與人文景觀,建立一個完善的灌區水生態文明系統。
3我國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目前存在的生態與環境問題
3.1灌溉水利用率低下,可供水量減少
由于輸水系統和引水系統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灌溉水利用率低下,我們所提供的用水量是需水量的數倍,嚴重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現在全球水資源緊缺已經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可以引到灌區用作灌溉水的本來就少,加之灌溉水利用率如此低下,所以可供水量就隨之減少了。
3.2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鏈失衡
因為灌區農作物居多,需要進行防水防洪等應急處理,所以采用混凝土,石灰等硬化材料進行修建堤壩,這樣的工程導致靠近修建部分以及周圍的土地變質,產生了硬化現象,無法進行植被種植。這樣不僅減少了灌區可利用面積,而且這部分土地的質量也會影響周圍植被的生長狀況,所以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導致了生態鏈失衡。
3.3污染物過量排放,灌區水體污染
灌區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兩大方面:灌區農作物經常需要施肥,這些化肥通過施肥工具,或者殘留在作物表面未被吸收,進而進入河流,引起灌區水體污染。另外一個嚴重的就是,在灌區附近有工廠,工廠排放的污水途徑灌區水的輸水和排水處,過量的廢水廢氣則造成了灌區水體的嚴重化學污染。
3.4不合理的灌溉模式引起灌區土壤質量退化,生產力降低
不合理的灌溉模式有很多,比如灌溉采用的水是地表水而不是地下水,這樣的話,地下水的供給量多于使用量就會導致地下水的水位持續上升。而土壤中的地下水的水分會被蒸發,但是水中的鹽分卻留在了土壤中,并且不斷聚集,長此以往土壤中的鹽分就會過高,從而導致土壤堿化,生產力降低。
4解決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采取的技術措施
4.1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水資源是有限的,適合人類飲用、作物生長的淡水資源更是少的可憐,我們的生活片刻也不能離水,而為了避免“最后一滴水是人類的眼淚”這樣的窘境,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水資源,不浪費任何一滴水。從農業生產上來說我們要采用哲學上“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優化農業生產系統,第一,我們應該改變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灌溉方式,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微灌等;第二,我們要防止田地里水的下滲,對于這一點可以采用工程手段解決,塑料膜防滲等。推廣節水灌溉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節省農業生產的成本,提高產量,并推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建設。
4.2防治農田非點源污染
非點源污染是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比之點源污染,它更加難以防范,不可捉摸,但實踐出真知,在長久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還是找出了防治非點源污染的辦法。第一,我們需要合理安排耕作制度,科學使用化肥農藥,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化肥農藥對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的機會;第二,發揮濕地生態凈化的作用。4.3合理使用農藥,化肥農藥和化肥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們的出現是為了鏟除害蟲,增加產量,可以說它們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與質量,另一方面,化肥會嚴重影響土壤成分,污染土地,使土壤出現板結的狀況,農藥又可以通過水循環等途徑在人畜體內積累,危急人類的健康,更有甚者會致人死亡。正是因為化肥農藥的弊端而使綠色食品被賣出了“天價”但不可否認的是化肥農藥確實對農業生產有巨大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如使用高效低毒的激素類農藥,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化肥等。
5結語
對灌區水生態的維護,從小的方面來說,是關系到灌區人民的利益,從大的方面來說,灌區作為國家的重要糧食基地,這也符合國家的利益。因此,對灌區水生態的保護,不止是國家應該考慮的事,也應該是所有的中國人民的責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程文輝.對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3(06).
[2]馮璐璐.永舒榆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評價研究[J].黑龍江水利,2016(09).
[3]王瑞斌.推進寧夏引黃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C].中國水利學會2013學術年會論文集———S1水資源與水生態,2013.
【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生態文明的論文06-06
高等林業教育與生態文明建設02-19
生態學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啟示11-20
生態文明的論文參考文獻06-25
淺議文明生態校園規劃與校園綠化的生態論文11-17
生態文明素養畢業論文提綱03-17
生態課堂構建思考03-28
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思考論文03-27
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的論文03-22
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思考論文02-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