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論文
一、獨立學院辦學與教學活動的特點
獨立學院的生源屬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的第三批層次,高考錄取分數線通常比二本低20~30分。高考分數相對較低反映了該層次學生群體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集中表現為:
。1)知識的系統性較差,偏科現象比較嚴重,接受理論性、抽象性、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相對困難;
。2)學習態度消極,主動學習的意識薄弱,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欠佳,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3)自信心不強,自我要求不高,個性較為散漫,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不足,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作業等普遍不到位。
二、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
鑒于當前中國獨立學院大都以本科教學為主的實際狀況,結合獨立學院教學活動的特點,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考察,獨立學院教師的教學能力應主要包括:
1.教學目標與任務的認知能力
獨立學院雖屬本科層次但有別于普通本科的定位與培養目標,使得獨立學院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這是獨立學院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之初首先必須清楚認識和理解的。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獨立學院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的獨特性,才能在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作出合乎獨立學院教學特點的安排,從而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教學內容的駕馭能力
教學內容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對教學內容的統馭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獨立學院教師駕馭教學內容的能力著重體現為:
。1)對教材內容的靈活處理能力。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依據和重要載體。由于當前適宜于獨立學院學生使用的教材尚處于建設之中,有些學科仍需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即使是針對獨立學院所編寫的教材,但不同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同的學生學習情況對教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既有教材的內容,而要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以及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所授學科的內容,不斷吸收本學科的新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與刪減;
(2)對教學內容中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比例安排。獨立學院的教學更強調實際應用,可學科知識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以及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又要求教師不能過于偏應用輕理論。因而教師要能夠在規定的課時中兼顧兩者,合理分配概念、原則、原理等基本知識的講授與指導學生練習、應用的比重,做到精講多練。
3.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教師作為“術業有專攻”者的身份,決定了其必然是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等各種形式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關系著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教學目標可否如期實現、教學效果是否令人滿意。獨立學院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應體現為:
(1)教學環境與氛圍的營造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跟隨教學進程而聽、說、讀、寫、看、做;
。2)教學秩序的建立與維護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學習紀律、學習態度方面表現相對欠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只顧投入地教卻不顧學生的學,而是要時刻留意學生的表現,注意提醒、強調學生既遵守教學秩序又積極融入教學之中,以使教學活動井然有序地按計劃完成。
4.互動式教學的主導能力
教學是既由教師主導又不能完全由教師單方面主導、單向灌輸的活動,它是“由教師‘教’與學生‘學’共同構成的一種雙邊活動過程,彼此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礎……二者都是教學過程中的行為主體!备哔|量的教學活動必然是由教學雙方共同參與、平等互動的,教師負有更多的啟發、引導責任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為此,需要教師做到:
(1)理解與尊重學生。相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欠佳、自信心不足,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發揮,不利于互動式教學。任課教師應予以他們更多的理解、關心與尊重,更多地考慮他們的學習接受能力與程度,在備課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內容、方式和進程;
。2)清晰又留白式的講授。教學活動具有“預設性”與“生成性”雙重屬性,“預設性教學是預成性思維影響下的教學形態,關注教學性目標、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結果以及教學的秩序等”,“生成性教學是在生成性思維影響下的教學形態,關注表現性目標、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等”。預設性教學要求教師作為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者、知識形態的轉化者,能夠通過語言、文字、圖表、數據乃至教學時的表情、身姿等,簡明、清晰地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使學生準確、無歧義地接受教學內容。生成性教學則強調教師的教學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在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基礎上,能就未知問題與教師進一步探討。為達到互動式教學,教師應將教學的兩種屬性統一起來,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留給學生發揮的余地;
。3)師生間溝通與交流。要獲得學生的合作、達到互動,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必不可缺。教師與學生在身份地位、生活經歷、知識儲量等方面的差異會投射在教學活動中,令教學雙方對教學活動的方式、手段、目的、效果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與學生交流、溝通,從情感、認知乃至價值取向方面縮小師生之間的“代溝”。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應成為獨立學院教學活動所追求的目標。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按照學習動機的不同可將學生分為應對挑戰型的“深度學習者”、為了獲取成功的“策略型學習者”、努力避免失敗的“表現型防范者”三類,其中第三類學習者“從不愿意投入足夠的精力去深入探索某個話題”,“采取應付的態度,以蒙混過關”,“通常借助于記憶,僅僅努力復制他們所聽到的一切!庇捎谏葱再|導致獨立學院的學生不少屬于第三種類型,這使得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心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教給學生獲取所學學科專業知識的有效工具和信息渠道等等,都應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需具備的教學能力。
6.教學研究與反思的能力
1990年,時任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主席的恩內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教學學術”(scholarshipofteaching)觀,如今這一理念已漸為人們所接受。教學學術觀指導下的教學不再只是單純知識傳遞活動,而是一個探索知識有效傳遞方式的能動過程,教學從建諸經驗之上的簡單操作性活動轉變為建諸科學之上的復雜性學術性活動,成為一項探究性活動。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培養理念以及生源狀況,決定了獨立學院教學活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而獨立學院的辦學歷史相對短暫,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相對不足,這些都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備不斷總結與反思的能力,研究分析教學對象的學習特點,探索發現教學活動的內在規律,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