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
論文摘要 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有利于當事人固定案件事實,有利于人民法院歸納爭議焦點,從而實現訴訟公正,成為開庭審理前的核心制度。但由于對證據交換立法的不科學、可操著性不強使其法律效力發揮受到了限制,應富有針對性的建立健全證據交換制度。
論文關鍵詞 證據交換制度 民事訴訟 訴訟公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開始推行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旨在強化當事人舉證能力與責任、強化審判功能、緩解法院案件負擔和促進和解等。證據交換制度是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證據交換制度,是指當事人在民事開庭審理前互相交換證據,并提交給法庭,有利于固定案件事實,有利于人民法院歸納爭議焦點,從而實現訴訟公正的訴訟制度。
一、證據交換制度的功能
設置證據交換制度雖然有訴訟效率的考量,但其首要的價值目標卻是公平和公正。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有利于當事人固定案件事實,有利于人民法院歸納爭議焦點,從而實現訴訟公正,成為開庭審理前的核心制度。
。ㄒ唬┳非蟪绦蛘x,實現訴訟公正
證據交換可以使當事人避免遭到證據的突襲,以追求程序正義,保障當事人平等地位為目的。只要程序是公正的,給予了當事人平等的攻擊和防御的權利,就不管實體的真實是否被發現,也應當維護程序的公正。證據交換制度適應了審判實踐中程序正義的要求,即使審判的結果不能讓當事人感到滿意,但只要真正在程序上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也可以使審判大獲民心,從而讓人們崇尚法律。
(二)證據交換減少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
由于證據交換使得民事訴訟具有可預測性,雙方當事人往往會更加理性的權衡整個民事糾紛,在庭審之前互諒互解,就訴訟結果達成一致,人民法院不經開庭審理就可以終結大多數民事案件。通過證據交換而達成和解的方式使得國家、司法機關節約了審判資源和審理成本。對于少部分進入開庭審理階段的案件,法官在開庭審理前就已經通過當事人展示的證據歸納出了案件爭議焦點。庭審中法官圍繞爭議焦點,主持當事人舉證、質證,發表代理意見,避免了庭審過程中浪費時間,從而增強了庭審的功能,提高了審判效率。
。ㄈ└纳圃V訟環境,提高辦案質量
在我國,超職權主義的審判模式已經轉變成為以當事人主義為主、職權主義為輔的審判模式,法院裁判的中立性和公正性得到了強化。證據交換強化了當事人主義的色彩,保持了法官的中立性,增加了審理的透明度。證據交換制度要求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將證據互相交換,并提交給法庭,保障雙方當事人在庭審前對案件事實胸有成竹。在固定了案件事實的基礎上,當事人在庭審時可針對法庭歸納的爭議焦點進行平等的辯論,讓事實本身決定案件的訴訟結果。證據交換可以促使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摒棄“打官司”就是“打關系”的錯誤認識,不斷改善訴訟環境,努力提高辦案質量。
二、證據交換制度的缺陷
盡管我國證據交換制度對民事審判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由于對證據交換立法的不科學、可操著性不強使其法律效力發揮受到了限制。
。ㄒ唬┢卦V訟效率,忽視訴訟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將證據交換和舉證期限結合在一起,將證據交換演變成舉證期限內盡快履行舉證責任的手段。由此可見,我國證據交換制度以訴訟效率作為主要價值取向。公正是司法的終極價值目標,在民事訴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賦予當事人證據收集權,就會導致當事人舉證不能的后果,不利于實現訴訟公正。我國證據交換重視提高審判效率,輕視通過證據交換固定案件事實,歸納案件爭議焦點、以及促使當事人和解等。
。ǘ┤狈Ψ蓪用娴囊罁
證據交換的法律依據是司法解釋《證據規定》,而《民事訴訟法》沒有對證據交換作出相應的規定。而且《證據規定》與《民事訴訟法》在證據制度的具體規定上互相沖突!睹袷略V訟法》推行證據隨時提出主義,當事人在一審、二審和再審程序都可以提交證據!蹲C據規定》推行證據適時提出主義,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對新證據有嚴格的限定。作為成文法國家,《證據規定》作為司法解釋長期游離于法律之外,不僅損害了法律的權威,而且會使司法解釋的正當性遭受質疑。
(三)缺乏可操作性
我國對證據交換的法律規定過于原則,可操作性不強。第一,適用范圍不確定。我國證據交換制度適用范圍為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而界定案件是否“疑難、復雜”完全取決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然而,在審判實踐中,案件是否“疑難、復雜”在證據交換之前法官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對證據交換適用的案件范圍的不確定導致證據交換被束之高閣,使用率不高,沒有切實發揮證據交換的應有價值,可能造成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被動和當事人因舉證不力而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二,主持人不適當。我國證據交換的主持人為審判人員,但在審判實踐中對“審判人員”的理解并不一致,除了審判員之外,是否還包括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審前準備法官和庭審法官是否應當一致?如果證據交換由庭審法官主持,容易導致庭審法官與當事人先行接觸,這不利于防止庭審法官先入為主,從而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同時,證據交換由庭審法官主持,就可能會增加其工作負擔,導致對于組織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
。ㄋ模┖鲆暜斒氯说脑V訟權利
我國證據交換制度注重維護人民法院的權力,忽視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證據交換的啟動和運行上,人民法院擁有完全的控制權,當事人并不享有實質性的權利。而英美法系國家的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享有證據收集權、申請權和異議權等廣泛的權利。在我國,當事人在證據交換制度中與其說擁有一項權利還不如說負有一項義務。證據交換與證據收集權的分離,并沒有充分保障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與此同時,當事人受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過分依賴人民法院,法律意識淡薄,舉證意識不到位。我國證據交換制度對當事人的證據意識和法律意識要求都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證據交換的積極性不高。
三、證據交換制度的完善
建立健全證據交換制度,使當事人能夠在開庭審理前就完成證據交換,有利于固定案件事實,有利于人民法院歸納爭議焦點,從而實現訴訟公正。
。ㄒ唬┳C據交換應法定化
證據交換的法定化,是指應當在《民事訴訟法》中創設證據交換制度,并把它作為開庭審理前的一項核心制度。我國《民事訴訟法》沒有關于證據交換制度的規定,而司法解釋《證據規定》的效力又具有局限性,才會在審判實踐中出現拒絕執行證據交換的情形,也才會導致證據交換制度無法貫徹實施。因此,應在《民事訴訟法》中賦予證據交換應有的法律地位,并具體規定證據交換的規則。
(二)適用范圍應確定
如果不給每個案件都有公平進入證據交換程序的權利,證據交換制度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與法律設立證據交換制度的初衷就相差甚遠了。應使證據交換制度對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來說,成為必經程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的證據較少,案情比較簡單,適用證據交換程序就可能降低訴訟效率。筆者認為,為了增加證據交換的可操作性,應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一律適用證據交換制度,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不適用證據交換制度。
。ㄈ⿷蓪徢皽蕚浞ü僦鞒
審前準備法官主持證據交換程序,庭審法官進行民事審判。同時,審前準備法官僅有程序性審查權,而沒有實質性的審判權。審前準備法官與庭審法官也不能相互交換意見,禁止審前準備法官與庭審法官相互溝通,以確保訴訟公正。
。ㄋ模⿷x予當事人證據收集權
證據交換與當事人證據收集權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證據交換是在調查收集證據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缺乏調查收集證據制度的配套,證據交換實際上處于空中樓閣的尷尬境地。盡管《民事訴訟法》規定了證據的收集可以通過法院依職權調查和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兩種途徑來實現,但《證據規定》已大大限制了法院對證據的調查收集權限,因此證據交換制度的實施,有賴于當事人調查收集證據方法的建立。
上一頁 [1] [2]
【淺析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相關文章:
淺析民事訴訟再審程序11-19
試論錄音錄像制度與非法證據排除分析02-23
淺析訴辯交易制度論文11-21
淺析股權轉讓限制制度03-30
刑事訴訟中的證據開示制度研究11-27
關于神秘顧客制度淺析論文11-21
淺析DSU 的制度缺陷與改革的論文11-21
試論中國古代證據制度及其特點論文11-14
淺析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構建的論文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