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調查分析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尤其是普通農村初中的學生,英語學習卻陷入了困境,難以達到教學要求,英語老師成為“最苦”的老師。為此,我們課題組進行了研討,對部分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訪談,并翻閱了相關資料。本文主要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所謂分化,是指相同的事物向不同的方向變化、發展。學生英語學習的分化現象,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真所謂是“七年級興趣大,八年級便分化,九年級見了就害怕”。剛升入初中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對這一門學科的好奇,加上初學時難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興趣較濃,學習效果普遍較好。然而當進入八年級進一步學習后,教材容量增加,難度加大;教材改版后,書中素材基本以城市生活為中心,與農村實際脫節,很多詞匯對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遙遠而陌生,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少之又少,他們在課堂上成了無話可說的“啞巴”。因此,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畏難和厭煩情緒,最終出現兩極分化。
二、調查對象、方法及時間
根據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對象為本校學生和英語教師。本次調查研究采用抽樣問卷調查法,分層等距抽樣和訪談。以研究對象的25%(約 207人)抽取樣本,調查問卷于2011年1月間發放,共發問卷207份,有效問卷207份,并全部收回。筆者使用了課題組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后,筆者還對部分學生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并將訪談結果一一記錄下來。
三、兩極分化的原因及分析
(一)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中分化現象的現狀
1. 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表一)
動機和認識是做好每一項工作的前提。調查結果表明,當前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認識是明確的,動機是鮮明的,對學好英語充滿信心,同時也反映出教學趣味性不濃,這是當前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從上表反映出:62.62% 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將來繼續學習打好基礎”。這些學生對學習英語充滿決心和信心,同時也反映出有27.10% 的學生受情緒影響波動較大,意志不堅定,這是產生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之一。
2. 學習英語的態度(表二)
學好一門課程,態度是根本。有了端正的學習態度,才可能擁有成功的明天。調查表明,這部分學生能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能按照具體的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上表反映出:57.94%的中學生感覺學習英語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66.36%以上的學生都能制定一定的學習計劃和目標,能夠積極進取,追求進步。對英語學習是否擁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及時完成作業等良好學習習慣的調查中有64.49%以上的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32.71%以下的學生學習有波動。由此可見,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確保英語學習成功的有效途徑。
3. 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及方式(表三)
在當前學校教育中,英語作為一門非母語語言,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閱讀仍是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朗讀、背誦這一基本手段得到廣泛重視。
從上表反映出,當前學生學習英語仍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體、課外閱讀為補充的教學方式,多媒體等視聽手段及圖像資料的學習和運用頻率較低、機會較少。多媒體教學這一基本教學手段尚未引起農村初中學校和教師的充分重視,普及率極低。當前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時,主要采取兩種辦法:一是查詞典或資料,一是問老師或同學。由此也反映出,當前學生善于質疑解問,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
從上表反映出,盡管現行大綱、教材對“初步運用英語交際”這一要求提出已久,但當前農村中學學生尚未養成運用語言進行簡單交際的習慣,應用語言的風氣仍未形成。?當前農村中學生英文報列、雜志訂閱率極低,課外閱讀這一重要學習途徑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5. 當前中學生學習英語面臨的主要問題(表五)
從上表反映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現象較為普遍。從調查中反映出,當前學生認為英語學習中困難大的依次是:寫作、記憶單詞、閱讀、?聽力。
(二)分化現象產生的主客觀因素
為什么初中學生英語學習中會出現分化現象呢?產生這種現象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以下是經過歸納的幾點原因和訪談實錄。
1. 主觀因素
(1)學生自身的因素
①學生缺乏學習的持久性和意志力。這主要是受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影響。中學生的年齡集中在13-16歲之間,正是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學生好動,意志力薄弱,缺乏學習的持久性。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言,學生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一部分學生感到英語難學,英語單詞、語法枯燥無味;多數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外界的微小影響都會對其產生干擾,他們缺乏持之以恒的鉆研吃苦精神。一些學困生也曾想過要發奮學習,但經過一番努力,發現效果并不理想后,逐漸喪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學習往往易受不穩定情緒支配,學習熱情時冷時熱,從而造成學困生意志衰退、缺乏自信心、知難而退,形成失敗的消極心理。
②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有19.63%的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他們感到學習只是一種負擔,學習英語只是為應付老師和家長。有22.73%的學生是從對英語學習不怎么興趣開始的,他們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及時預習和復習,養成了等待、依賴的壞習慣。以至時間久了基礎太差,對學習失去信心,如此惡性循環,難以轉化。最終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上進的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③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調查表中我們可看出,有近33.64%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無計劃,習慣于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近35.51%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科學,不能經常預習和復習,只是機械記憶,死記硬背單詞,對生詞逐個字母拼讀,經常前讀后忘。朗讀課文有口無心,甚至有些對課文朗讀都很不熟練,課內學課后忘,理解課文時往往不考慮上下文,知識的鞏固率不高。學習不積極主動,學不得法,不會歸納總結,學習效率極低,由“不會學”導致“不愿學”。
④學生性格原因。一些同學性格內向、孤僻,他們不愿開口,不善交往;開口少,與他人接觸也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這就使得他們不愿參與各種英語練習活動,內向的性格使他們回避與別人交往,碰到問題常常不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在課堂上害怕表現不佳有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們缺乏自我表現的習慣和勇氣。具有這種性格傾向的學生,不僅學習上的困難無法解決,而且學過的語言知識也不能達到最大限度的再現。這些學生不敢舉手發言,當被叫到時,有的低頭不語,有的聲音很輕,像在自言自語。
總之,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自制力差、缺乏恒心、怕苦怕累,制約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教師方面的因素
①教師教法方面的因素。初中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時候,思想活躍,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理趨向求新求異,對什么新事物都充滿好奇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渴望老師經常以一種嶄新的姿態,用比較新穎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出現在課堂上,討厭簡單重復、陳腐和俗套。從生理的角度看,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大腦皮層刺激的單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而部分教師不能注意到學生這個心理特點,缺乏對知識的更新和對教法的不斷鉆研,形式單一,教學沒有新意,氣氛沉悶。一堂課上單詞、詞組、語言點、對話或課文等教學內容一項接一項,對于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猶如看電影似的過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有的老師將英語語言條文化,使活生生的語言變成了固定的規則,使英語課成了死記硬背的代名詞,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興趣銳減。由于老師課堂教學呆板,缺乏親和力,也容易造成教學的重失衡,不能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從而導致部分學生產生消極厭學情緒。
②非正常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積極上進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初中生較之于小學生,對老師的依賴程度有了一定的減退,但是老師依然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老師的舉手投足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熱愛其所教的課程,因為討厭老師相應地討厭其所教的課程,所以不融洽的師生關系也造成部分學困生對學習的消極、抵觸心理。
③老師對學生缺乏愛心。這是造成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缺乏愛心,就缺乏對學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愛,缺乏和學生的心理溝通,在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或者犯了錯誤的時候,常常給予的是批評和歧視,如學生作業完不成,上課不認真聽講,就嚴厲責備學生,甚至罰站或變相體罰;對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動輒訓斥、找家長,甚至于蔑視等。部分教師認為:優秀生是塊金子,在課堂上時刻關注著他們,把絕大部分精力花在優秀生身上;而學困生是“定型的磚”,是塊朽木,不可雕了,面對他們,缺少耐心,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使他們成為班級中的“棄兒”,遇上這些學生還不斷埋怨他們。當他們答錯問題或考試不理想時,動不動就訓斥他們,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得不到溫暖和關愛,在失敗的陰影之中無法走出,特別是一部分心理比較脆弱的學生,很容易形成消極心理。
綜上所述,教師教法不當、師生關系不融洽、對學生缺乏愛心等方面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從而造成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
2. 客觀因素
(1)教材內容不斷更新
如今我們市使用的是譯林版的牛津英語教材,書中素材基本以城市生活為中心,很多與農村實際脫節,很多詞匯對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遙遠而陌生,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少之又少,他們在課堂上成了無話可說的“啞巴”。新知識掌握不好,接下來的學習便困難重重,成績自然不好,分化現象也日益嚴重。
(2)英語學習環境差
我校是一個偏遠的農村學校,比起城市英語教學工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我們的環境顯得很落后,全校只有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每天上課幾乎就靠一張嘴巴、一臺錄音機、幾根粉筆,依靠這些教學工具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學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加之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升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置學生的個性發展于不顧,把學生封閉在狹窄的生活空間,從課堂到課堂,從讀書到讀書,學習壓力大,作業量大。學校班額過大,教師無法顧及到個人。學生無任何課外學習、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無法做到英語的學以致用,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3)學生在小學幾乎沒有學過英語,基本是從零開始
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疲于上課趕進度。加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評價學生以分數為主,也導致了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梢,學生基礎太差是教學的最大障礙。按照新課程設置要求,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必須開設英語課。但由于農村小學教學點分散、學生人數多、小學英語教師十分缺乏,一些中心小學只是在近兩三年才勉強開設了英語課,村小的英語教學則是時斷時續。而且多數學校是由僅具有初中英語基礎的中師畢業生臨時兼課,每周三課時教學時間也很難保證,英語課常常被語文、數學等“主科”擠占。開課遲、教師專業水平差、課時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學評價,致使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4)農村學生學英語起點低,素質教育不到位
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和學英語起點低,素質教育不到位,任務型教學難以實施。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比如,在60—80個學生的班級,教師提出話題“How do you find the advantages of going online?”或分發關于天氣圖片給以四人為一組的組里,圖上寫著詞rainy, in Britain,任務是看圖說話,讓學生們討論,結果學生們沒有討論的聲音,當教師要求選出一個代表說時,全班鴉鵲無聲。單一的班級教學形式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難以因材施教,它強調的是統一,齊步走。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語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傳統的班級教學很難照顧英語差,特別是聽力差、口語差的學生,使得他們走進越差越不愿開口,越不開口就越差的怪圈。這不但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會擴大班級個體成績的兩極分化。
從以上的訪談記錄和歸納的幾點原因不難看出,導致學生英語學習中出現分化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上述諸因素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復雜交織在一起,構成導致英語學習中出現分化現象的總體因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內因,即學習者。在學習者這一因素中,英語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英語學習的成敗。
【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調查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分析02-21
試論農村初中英語兩極分化的問題思考12-09
分析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轉化措施12-01
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成因與對策研究開題報告05-26
農村中學男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論文03-08
淺談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論文12-02
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問題的策略11-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