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等職業教育就業質量問題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就業質量 提高
論文摘 要:本文就中等職業學校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做了初步的分析,針對原因在微觀上提了幾點對策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特別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的前景。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為農村大批的“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涌入,也給近幾年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壓力,不規范的就業市場,使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就業初期的離崗率也特別高。盡管大約八成的中職生愿到一線工作,但有關專家認為,中職生的就業質量并不樂觀。學生的就業質量,是衡量我國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一條重要標準,因此,研究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質量,對于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提升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1原因分析
造成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環境、政策措施、學校培養和家庭個人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社會環境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應該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在人力資源開發中仍存在忽視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傾向,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措施力度不夠,導致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同時,職業教育也一直被人忽視,許多中國人認為這類教育是用來培養工人的。事實上,我們的經濟建設不僅需要高科技高素質人才,更需要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這才是我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石。目前,我國進入職業學校的適齡學生只有不到4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比例。而技能型人才的價值無論是從薪資上還是晉升通道上都未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保障。目前大多職校畢業生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與初中畢業生沒多大差異。在我校畢業生就業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一半更換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就是由于受待遇低和對個人發展不利等綜合因素影響最終選擇離開的;同時,仍留在原單位的畢業生中,已得到提升或晉級的人員也寥寥無幾。
重學歷教育的現實也導致了職業學校的生源素質大幅下降,這也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隨著近些年高校本專科擴招制度的實行,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這極大調動了廣大家長和學生選擇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的熱情,也使職業教育更加成為學生選擇的劣勢。據我市入學職業學校學生的調查,其平均入學成績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少則相差100多分,多則相差400~500分。而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用人單位也表示基本不需要中職畢業生,其原因除單位自身的需求外,主要是對目前中職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方面有顧慮。
其次是職業學校在培養方面的原因。目前部分職業學校正面臨著“結構性失業”。一方面,某些專業的學生比較難對口就業;而另一方面,許多技能型職位卻長期空缺,無人問津。這些空缺的職位主要集中在制造類和部分現代服務類行業。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的職業教育與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還難以跟上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新變化。畢業生到用人單位發現學校所學的知識一點用武之地都沒有;一些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中,也有三分之二的用人單位認為專業課程設置或技能教育是職業學校最薄弱的環節。二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家長都不愿自己的孩子以后從事服務業工作,比如我校的賓館服務和服裝工藝這兩個專業每年最多招一兩個班的學生,而學數控、機電、建筑的學生達到每年新生人數的一半。三是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不適應性,這表現在相當部分職業學校走了普高教育的路線,學生在教室上理論課的時間多,而動手的機會很少,導致這些學生到用人單位還需培訓一段時間才能上崗。
再次是家庭或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家長和學生自身看不起職業教育或所從事的技術工作。目標定位不準,現實情況與期望值往往相去甚遠。相當部分職業學校學生,尤其是制造加工類專業學生,畢業后不愿到一線崗位就業。另外,目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其在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遇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也比較脆弱。在上述更換工作崗位的313名畢業生中,除工資待遇太低和對個人發展不利的原因外,另有47%的學生是由于對單位性質不滿意、工作強度過大、人際關系緊張以及單位所在地太遠等原因。
2對策建議
2.1加強就業和擇業指導
學校要加強就業和擇業指導,正確引導職校生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結合客觀實際需求,確立職業方向和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并采取積極的具體行動去努力實現這一目標。這不僅有助于他們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平衡工作和個人愛好之間的需求,還有助于他們做出更好的職業選擇,主動迎接各種挑戰,更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職業變動過程中,面對已經變化的個人需求及工作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
2.2調整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和中青世嘉教育機構實施的2007年全國職校就業質量調查報告認為,“求職心態平穩”、“能夠正視挫折”的務實擇業觀是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而現在大多職校學生的心態表現為:盲目與人攀比、目標過高、自卑或依賴、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一勞永逸等。市場的就業機制,迫使職校生必須調整心態,轉變就業觀念。學校要引導學生了解就業的嚴峻形勢,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職業,樹立自主就業、多次就業、多渠道就業、創業謀職的新理念,從興趣、性格、專業技能與特長、缺點與不足諸方面分析評價自己,選準發展“坐標”,找準職業天地,以主動的態度對待就業,及時調整職業意向,進一步強化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觀念。
2.3強化技能教學
高質量的就業是以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為前提的。職業教育主要是技能訓練,如果學生掌握的技能多,動手能力強,就業情況就會好。因此,在平時進行技能訓練時,應著力讓學生掌握過硬的基本功,循序漸進,反復強化,一招一式都要符合規范。就業前則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能力、協調能力等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做到有備無患,既能文,又能武,以達到用人單位認可的目的。這就需要培養一批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的“雙師型”隊伍,職業學校也需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絡與溝通,不定期聯系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有關教師進行技術培訓,實施“產、學、研”相結合,密切跟蹤高新技術。
2.4注重品德修養和職業道德教育
具有教育特殊性的中等職業學校,更應該堅持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課堂。而現在的企業也更注重員工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所以為了保證學生高質量地就業,學校必須加強職校生的德育工作,注重學生的品德修養,使他們能夠嚴守社會公德,按照符合職業心理和習慣的職業道德要求來待人、處事、接物,把個人利益同整個社會、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養成熱愛勞動、熱愛專業、熱愛本職工作,盡職盡責的良好品質,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受企業歡迎的勞動者。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尤其是職業院校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會越來越多,這對發展國民經濟有利的同時,也為職業學校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學校與畢業生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愈來愈尖銳,很可能直接影響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由之引發的社會矛盾已經有極端的表現形式,有必要制訂職業教育就業法,既能保護取得職業資格的畢業生的合法權益,也能保護用人單位合理的用人自主權。職業教育就業法的作用只是在于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權利的強制調整分配。因此,制訂職業教育就業法的價值重心不在于經濟目的,重要的價值更體現在法律對知識和技能等尊重和保障。通過規范保證人才的有序流通,確實體現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政策。即使將來我國經濟高度發達,鼓勵開展職業教育和發展職業教育也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參考文獻:
[1] 馬瑞.關于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農業科技信息,2008(16).
[2] 張繼勇.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與就業兩難問題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焦作大學學報, 2002,16(2).
上一頁 [1] [2]
【試論中等職業教育就業質量問題】相關文章:
試論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之我見11-17
談中等職業教育與德育02-23
試論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教學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探索和思考11-17
試論現代職業教育的倫理訴求12-09
中等醫學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12-09
淺析中等職業教育相關問題的研究與思考11-17
淺談中等職業教育的商業廣告攝影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