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轉變課程資源觀念 活用物理教學資源
論文關鍵詞: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 改善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本文在闡述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資源觀基礎上,著重強調三個方面的資源開發與利用。一是強調課堂上多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發揮學生活動的課程資源功能;二是強調多設計隨堂小實驗,挖掘隨堂小實驗的課程資源功能;三是強調喚醒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發揮學生生活經驗的課程資源功能。以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說明這些資源開發與利用所改善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改革正以不可逆轉之勢向前穩步推進。作為一名身處改革腹地的山區教師,應該如何參與這場改革?我認為應當轉變一些原有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并努力將這些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下面就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資源觀,談談自己的粗淺理解與實踐體會。
一、樹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資源觀
過去,人們常常把課程資源簡單地理解為教材、實驗儀器、掛圖等。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資源,從廣義來說課程資源應是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它包括:各種形式的教科書、教師用書、科技圖書、音像資料、計算機教學軟件、實驗室,以及校外的工廠、農村、科研院所、科技場館、廣播電視等。
教師是課程計劃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和學生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增強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的意識,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實施課堂教學,發揮各種教學資源的應有功能,以促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二、巧妙設計隨堂活動,發揮活動的資源功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開發師生對話和學生活動所產生的課程資源,這種資源開發得當,運用自如,將會對這節課的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比如,在“壓力和壓強”這堂課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的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其教學效果將很難得到保證。但如果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小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還能利用小游戲過程產生的資源開展有效的教學。
教學案例:“壓力和壓強”的教學
師:我們來進行一場比賽,誰愿意參加?(很多學生舉手要求參加,但老師挑了一個高大威猛的男生,一個嬌小玲瓏的女生,目的就是要給學生形成一個力量懸殊的感覺)我們這個比賽是用釘子鉆木板,先將木板鉆透者為贏家!
師:(對男生說)你會是贏家嗎?
男生:(得意洋洋地)當然!
師:(對女生說)有信心嗎?女同學搖搖頭。(老師讓同學們給女同學加油)
師:(把木板和釘子發給他們)同學們,你們來當裁判。我說:“一、二、三”開始。
(3分鐘后)
女生:(高興地叫)鉆透了。ńo同學們和教師看,此時,男生冒汗了,還在鉆,同學們開始議論、疑惑)
師:比賽結果出來了!請兩位同學把木板給大家仔細看一看(一樣厚),分別再把釘子給大家看一看(原來男生用的釘子鈍得很,女生用的釘子更尖銳)
師:為什么女生成了贏家?這個比賽的目的,實際上是看誰用力的效果大,即誰先鉆穿木板。
師:這個比賽的結果說明了什么?一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學生討論)
頓時,學生對壓力產生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之后的壓強概念的建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課堂教學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精心安排隨堂實驗,發揮實驗的資源功能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但在教學中往往又沒有發揮實驗這一優秀的課程資源的功能。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僅靠說教是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有時只需以一個小實驗就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建立新概念,理解新規律。
比如:“慣性”的教學。如果局限于教材中的慣性現象,大包大攬地由教師闡述一番各種慣性現象,學生將很難理解這個抽象概念。因為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對于初中生而言,這個概念是很抽象的。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對課程資源進行挖掘,對課程知識進行拓展,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實驗。讓學生親自設計、動手操作實驗,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觀察、思考,將眼前的實驗現象聯系理論,進而逐漸感悟理論。既達到了學習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案例:“慣性”的教學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到“慣性”。現在我為大家提供桌面上的器材:一輛小車和玩具木偶?纯创蠹夷芊裨O計一個實驗來體現“慣性”?并嘗試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解釋。
。ㄒ孕〗M為單位進行合作探討,教師巡回指導)
師:(5分鐘后)請各小組說說你們的做法、觀察到的現象。
生:(邊說邊演示)我們小組是把玩具木偶立放在車上,讓小車勻速前進,當小車遇到障礙物時,小車突然停下,玩具木偶則向前倒下。
師:說說你們的實驗是怎么體現“慣性”的?能說明哪個物體具有慣性呢?
生:因為木塊原先是隨小車運動的,當小車遇到障礙物突然停下時,玩具木偶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而繼續向前,所以向前傾倒。說明玩具木偶具有慣性。
師:還有別的設計嗎?
生:(邊說邊演示)我們小組也是把玩具木偶立放在車上,小車靜止,突然拉動小車前進,玩具木偶就會向后傾倒。
師:理由?
生:道理是一樣的,原先玩具木偶和小車都是靜止的,突然拉動小車前進,玩具木偶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小車前進,玩具木偶靜止,所以會向后傾倒。
師:同學們的設計很好,在生活中,我們還見過哪些慣性現象?
生:乘車時,車子突然急剎車,乘客們會向前傾倒;走路時,不小心被東西絆到會摔倒;百米沖刺,到達終點時不會馬上停下;竹掃把柄掉了,可以重新套上,然后反過來,在地上猛撞幾下,竹掃把就緊套在柄上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慣性現象在我們的生活、生產中隨處可見,有時它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有時它也會阻礙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加很多不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多利用有用的慣性,盡量防止不利的慣性。
學生在接觸了眾多慣性例子和實驗后,逐步的在潛意識中形成“慣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認識,體驗到無論什么物體,也無論處于什么狀態,物體都具有“慣性”。
四、喚醒學生生活經驗,挖掘生活現象的資源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了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他們耳聞目睹的大量物理現象可以成為很好的物理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開發出可供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和演示的實驗,向學生再現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展示物理現象,促使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進而上升為物理概念的理性認識。
例如:在“汽化與液化”教學中,雖然老師一再強調“白氣”不是水蒸氣,但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還是錯誤地認為“白氣”就是水蒸氣。
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這樣一個探究實驗:
拿一個開水壺,在壺嘴處接一根與壺嘴大小相同的玻璃管。在水壺中裝適量的熱水,放在卡式爐上燒開。
提問:水沸騰后會變成什么?(學生非?隙ǖ鼗卮鹗撬魵猓
在此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后回答:玻璃管里面上有沒有看見水蒸氣?
追問:你能看到水蒸氣嗎?為什么玻璃管里面看不到東西,而在玻璃管口卻冒出“白氣”?究竟“白氣”是不是水蒸氣?
通過這樣一番的觀察、思考,討論與交流,認知的沖突與釋疑,使學生真正明白水蒸氣是無色透明氣體,肉眼是看不到的。
接著再讓學生讀出玻璃管內氣溫是100℃,而玻璃管外是室溫,通過比較發現高溫的水蒸氣在玻璃管外遇冷空氣,降溫液化而形成細小的水珠,從而產生了“白氣”。
為了加深水蒸氣遇冷變“白氣”的條件,教師還可以促使學生逆向思維:如果在玻璃管口處給“白氣”加熱,現象又會怎樣呢?
當把酒精燈火焰靠近玻璃管口處的“白氣”時,“白氣”消失了。
接著又問:“白氣”去哪了?
學生異口同聲回答:“白氣”受熱又變成了看不見、透明的水蒸氣跑了。再移開酒精燈,學生又觀察到了“白氣”現象。
強化:當把一塊玻璃板靠近玻璃管口時,玻璃板上很快就布滿水珠,請同學們解釋其現象。并讓學生思考回答,冬天口中呼出“白氣”的原因等。
經過這樣反復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作為課堂教學的資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感受到物理的親切。
在物理教學中,多讓學生處在他們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進行探究學習,不僅可以用好師生這一課程資源,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多思考如何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注意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并巧妙地把學生有效的學習行為轉化為課程資源,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淺談轉變課程資源觀念 活用物理教學資源】相關文章: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適應課程教材改革11-21
轉變教學觀念 創設高效課堂03-20
淺談教育資源與開放教育資源的比較研究11-14
淺談利用網絡英語課程資源對師生的影響12-05
淺談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2-05
開發課程資源 優化英語教學12-05
對高校體育教學觀念轉變的幾點思考02-23
淺談多媒體教學資源整合的反思03-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