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的研究
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或人格障礙。如何針對城郊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關鍵詞:城郊 中學生 心理健康 現狀 教育對策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的發育、心理的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學生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據報導,在全國兩億多中學生中,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存在著心理障礙。我校由于地處城郊結合部,許多學生因生活條件、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家庭教育、學校和個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心理障礙。我校課題組于2010年6月向省教科所申報立項《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課題,就如何針對城郊中學生這一較為特殊的學生群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了研究。
一、城郊結合部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
為了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做全面系統的了解,我校課題組對本校部分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
1.虛榮妒忌心理:有這種心理的學生無法正確對待比自己強的同學,對比自己強的同學、對被老師表揚的同學總是心存忌妒。這種心態在學習好的同學中表現尤為明顯。
2.猜疑心理:表現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這類同學情緒不穩定,缺乏自尊自信等。與人相處,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不喜歡自己;和異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說話臉紅。
3.對立心理:老師和同學、家長和子女處于敵對狀態,表現在情緒上的反感和行為上的疏遠。缺乏積極主動性,缺乏自信,做事瞻前顧后,擔心會失;總是認為老師、家長和同學是在跟自己過不去,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4.自卑孤僻心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現階段農村貧富差距增大,有的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不如人家、生理素質弱、學習成績差等原因,產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與同學、老師交往,尤其不愿與條件比自己好的同學或是學習好的同學交往,他們心理壓抑、行為孤僻,有時甚至有古怪異常的行為。
5.厭學心理:目前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升學難、就業難等現象、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害怕考試等等。
6.貪圖享受心理:現在的農村生活好過了,一些家境較好的學生,家長寵愛有加,不愿讓孩子吃一點苦,使他們逐漸變得行為懶散、好逸惡勞、學習上怕苦、生活上講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7.盲目從眾心理: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部分留守學生缺乏家長的引導、監督,有些學生無法正確看待其他同學的違紀行為,總認為“別人可以抄作業,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煙,我也敢”等。
二、城郊結合部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成因分析
通過調查表明,城郊結合部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令人擔憂,經研究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障礙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市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在城郊結合部“半城半鄉”特殊的地域里,絕大部分農民經濟效益優先,對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知之甚少,雖然也“望子成龍”,但打罵教育還是占很大比例。另外,由于離城較近,一些網吧、電子游戲機室、黃色錄像廳的存在也造成了文化環境的惡化,以致于影響了在這一環境中成長的城郊結合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2.家庭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現在,很多農村家庭表現為“四多四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緣教導;二是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力教導;三是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心教導;四是非獨生子女家庭多,家長對孩子無力教導。這樣,使得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是生活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里,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家庭”和隔代教育。這些都是造成農村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3.應試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的發展起著主導的作用。無論現在教育如何改革,分數還是學生的命根、老師的名根、家長的福根、學校的榮根。因此,求高分是當代學生的主流,它使孩子們長期處在緊張氣氛中,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4.學生自身認識水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城郊結合部中學生上學早,年齡偏小,對自身的認識水平低,應對能力差,知識面狹窄,因而他們對父母離異、考試失敗、被老師批評等挫折時常難以正確對待,同時缺乏社會支持,特別是中學生心理意志不成熟,一點小事都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三、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城郊中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年齡特征、個性心理不同,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應隨之變化;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因人制宜,對癥下藥,共同攜手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下面是我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是不會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的,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通過教師培訓,提高在崗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知識,才能更好地落實教育計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開辟多種途徑,通過活動讓學生自我教育,提高自信心,培養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學會交往。
3.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厭學是現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4.優化心理品質,改變評價方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弱點和不足,每個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學生更是如此。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用“放大鏡”看待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在第一時間給予鼓勵和表揚,逐步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正視缺點,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點、完善人格。
5.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和社會環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口頭說教是不行的,還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的心理影響和教育。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學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6.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有著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孩子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梁,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老師要和家長配合,探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定期召開家長會,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反饋給家長,并邀請有關專家講課,教給家長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走出教育子女的誤區。
總之,心理健康作為現代人立身之本,是必備的基本素質。面對日益增多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應給予充分重視;應清楚地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有無限的潛能,應創造一切機會,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實現成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學習成績,看待自己的人生。
【城郊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的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農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11-18
淺談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02-09
電子商務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12-02
淺析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12-09
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教育對策11-20
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論文02-13
中醫藥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11-16
高校健美操課開設現狀及對策研究02-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