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關鍵詞】 語文 閱讀 教學設計 關系 處理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優化教學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教學設計則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學理論向教學實踐轉化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體現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教學之前,“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步驟等,進行預先籌劃,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教師的教學離不開這一課前的準備——教學設計。在新課程語文閱讀課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老師經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即如何使我們的閱讀教學既能夠切合課程目標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體特點和個性,又能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有興趣,從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這是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水平的標尺,也是我們在聽課過程中最注意的方面,因為它是評價一節課成功程度的重要標準?梢,一堂好的閱讀課,一堂高效率的閱讀課,無不是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體現教師的精心思考和創造性的勞動的。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語文課程的評價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教學,改善課堂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 發展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主渠道。筆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引的方向,結合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進行了三方面嘗試、總結。
一、情境導入
《語文課程標準》中教學要求的安排和教學策略的選擇,體現了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去積極響應,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在學習者身上培養發現的快樂,創設符合學生心理,貼近學生生活,且又能與本節課密切相關的導入部分。當然,這種導入不再是以往那種單獨地由教師表白的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情境”,這種“情境”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教師在此環節一定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力求貼近學生實際,找準知識的切入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通過巧妙情境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積極學習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
1.揭示課題,引入情境
葉圣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親!敝袑W語文教材中的作品,時空跨度大,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很多內容不是中學生閱歷中的。教學新課時,如何把學生帶進教材特定的情境中,從而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時空距離,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的鉆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親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準作品情感的閃光點,導讀時或簡介作品的寫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或攝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從而把學生引入情境。
2.繪聲繪色,優化情境
“文章不是無情物!鼻榫辰虒W就是要以“情”為紐帶,以教師之“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語文教材里的課文大多是為時而著、為事而作的佳品,所謂“綴文者情動而辭發”,無論寫人敘事,還是議論抒情,都飽含著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視文學,無論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豐富,如果教師不去點撥、渲染,學生不去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語言符號的整合。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聯想,并運用講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語言化為教師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精彩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在涓涓的情感細流的沐浴中受到 藝術 感染,成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從而達到精神的恬淡與從容,思維的明晰與開闊。
3.設計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說、戲劇,有很多對話描寫。為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情境教學常常利用角色效應,設計角色讓學生充分活動,或分角色朗讀,或分角色表演。這樣可以從教材語言出發,落實教材語言。即“語言→情境→語言”不斷溝通結合,以切實訓練學生語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時,學生加深了情感體驗,加深了對情境本質的認識。
4.設疑想象,感受情境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文藝作品的鑒賞時說:“我們鑒賞文藝,最大目的無非是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夠拘泥于文字。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鼻楦薪虒W常常要指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討
具體到語文課堂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動起來,這也體現了本次課改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解決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 規律 ,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一環節,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動口、動手、動腦,倡導課標中提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問題設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點又要有探究性,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嘗試到學習的樂趣。這種交流可以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小組之間、正反方之間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即可。但必須誠心誠意。師生間的交流,教師必須要“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這樣不僅符合學生心理,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二、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工具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其目的就是為改變過去那種過于強調學科本位,課程內部各部分之間割裂的狀態,要強調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溝通,與生活的溝通,在語文課程中學習到其它方面的知識和方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過去那種陳舊的課堂結構,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課堂。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想象,激活他們的思維,將他們的學習引向更為深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到課外,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1.語文學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應誼把握語文學科特點,找準人文 教育 的著眼點。著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價值。教師如果在教學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那么就違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語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對學生的人生關懷、人性關懷。人文教育的實質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達不到精神層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寬容的師生關系,倡導民主、合作、教學相長的教風。語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在顧及自己具體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需要和感受。語文課堂應成為“快樂之家”,學習語文過程應成為“快樂之旅”。
2.人文精神的養育具有諸多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有助于教師進行人文教育時采取適宜的對策。人文教育充滿想象和創造;人文意義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語言具有混沌性、隱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釋,而要給出一個特定的“場”,通過展開聯想或想象,悟出意蘊和道理。在教學中,要重在激發想象和體悟力,讓學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
3.語文學科肩負著豐富人與社會知識,啟迪人們的智慧,間接地影響人們對于人與社會的態度及行為方式的重任。擔負此重任的基本途徑就是將語文學科教育與人文實踐活動相結合。語文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語文學科知識教學。人文教育離不開學科知識的教學,但絕不等同于人文學科知識教學。語文學科雖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華,能夠給學生人文素養的成長提供各種有益的影響,但它們不等同于實際生活;氐浆F實當中,現實生活給予學生的影響,對學生人文素養成長作用更為有力、更為實際。
三、處理好教學步驟簡化和中心環節強化的關系問題 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非常強調教師的閱讀課設計要簡化教學環節,這并不是說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簡化了,我認為教學步驟是要簡化,而教學的中心環節要強化、細化。要處理好這一對關系,首先是教師要吃透教材,抓準重點難點,選準切入點,比如《風箏》的教學,可以從分析課文開頭的“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切入,也可以從分析課文結尾的“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與冷氣”切入,還可以圍繞課文中間的“我”破壞弟弟的風箏切入。這種設計靈活性強,全憑教師和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擺脫了千篇一律、不分輕重的機械而又繁瑣的教學模式,解開了束縛教師手腳的框框,也解放了學生的思想,真正體現了教材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 其次是中心環節設計時主問題設計要起到以簡馱繁的作用,便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并且帶動全篇的閱讀研討,切忌設計一連串是非判斷類的問題,既把教學環節復雜化,又不利于教學中心的突出和重點難點的解決。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中,某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主問題:“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皇上為什么會上當受騙?”這樣的問題就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的思維就可以活躍起來,從皇帝自身、誠實的大臣到狡猾的騙子一一加以剖析,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又比如針對描寫比較細膩,情感比較豐富的文章,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也可以設計一個統領全篇的語言品味題,如《春酒》一文作者擅長在細節描寫中見真情,因此,在初步感知環節后,可設計這樣一個中心環節:請勾畫出文中精彩的細節和生動的語言,讀一讀,盡量讀出情趣,并說說你的體會。這樣的設計看似隨意,卻匠心獨運:學生在沒有束縛的空間內,思維活躍,靈感迸發,才會有潛心的揣摩,深刻的領悟,會心的微笑,真切的表達。
另外,針對教材中的自讀課文,可為學生設計一種簡單而又中心突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也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在自讀課文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組內探討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從旁指點;解決不了的或推薦出的重點問題拿到課堂上來交流;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與教師的讀中指導相結合。也可以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等。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必要的講解還是需要的,當然講解要精練,真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納入合理的軌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應該說,大部分的教學設計都只能說是一個預案,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能以不變應萬變,盡可能地處理好課堂預設和生成的關系,但我始終相信這樣一點:預設越充分,即教學設計越到位,課堂教學生成的組織就越有把握,語文閱讀課的生命力才會越強,課堂教學效率也才會越高。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03-30
淺談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策略探索11-19
淺談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策略初探12-08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12-11
淺談山區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03-04
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與策略03-02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11-19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滲透12-04
淺談初中語文復習課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