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散文熱”原因解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吹缴⑽牡纳碛鞍?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試析“散文熱”原因解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試析“散文熱”原因解析 篇1
論文關鍵詞:散文熱原因解析時代環境公民文化素質消費市場文體特征
論文摘要:“散文熱”是世紀之交的文壇盛事,散文熱的原因何在?首先,改革開放的時代為散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公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散文培養了眾多作者和讀者;再次,文化消費方式的改變為散文提供了廣闊市場;最后,散文的特征為作者和讀者提供了最合適的文體。
世紀之交的散文熱潮,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面對如此的文壇勝景,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很多。但是最首要的問題是,散文熱發生在當今之世,有什么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它“熱”起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文學體裁的“熱”與“冷”與眾多的因素有關,不僅有文學的因素,更多的是非文學的因素。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分述之。
一、改革開放的時代為散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九十年代的散文之所以興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時代的大環境。寬松自由民主的政治環境,對文學的發展,對散文的興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任何一個文化現象的形成,它背后毫無例外地依存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依存于錯綜復雜的文化背景。世紀之交的散文熱也是如此。新時期以來,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進行了重大理論問題上的正本清源。其中最主要的事件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真理標準的討論。這些都給長期思想禁錮中的人們以二次解放之感,獲得了思想上的如沐春風之感。既然大家生活在寬松的政治環境中,思想自由和民主的空氣大大加強,大家便產生了傾聽和傾訴的欲望,產生了直抒胸臆的激情,自由環境允許大家自由地傾吐;有了感慨,可以自由地抒發;有了不平和意見,可以自由地表達;有了思想的火花,可以自由地點燃。
我們應該感激這個時代。這是一個敘事的時代,上一個世紀的很多年份,苦難的中華民族是在戰火中度過的。歷經戰爭之后的人們分外珍惜寧靜和安詳,大家享受著和平,享受著豐衣足食。因此振臂高呼、痛心疾首已經不是我們經常需要的表情。在表達時也不再以吶喊為傾吐的唯一方式或主要方式。只有外部環境的安寧,大家才有時間和心情檢點內心世界,挖掘對自身的發現。因此大家選擇了散文,用以表達自己自由的內心?梢哉f,是社會環境孕育了新時期的散文,催生了散文繁榮興盛。換言之,新時期就是一個散文的時代。
社會環境對散文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表現:
1、寫作主題多樣化。
思想的解放,人性的高揚,社會的進步,輿論的民主,對探索的鼓勵,文化政策的適宜,為寫作者提供了一個寬松的文化環境。比如以下幾個方面的主題經常唱了主角。
知識分子價值的重新發現。十年內亂帶給知識分子的心靈創傷是無法彌補的。而一旦暗夜過去,光明來臨,知識分子的身心得以徹底解放,這無疑成為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鼓舞著廣大的知識分子唱出一曲曲心靈的慨嘆:既有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對歷史的反思,也有對民族命運的憂慮,對古老文明的眷顧,更有對新生活的禮贊……這是一支支生命之歌。作為1999年散文排行榜的首推篇目,季羨林先生所作《站在胡適之先生的墓前》一文,把這一切寫得很透徹,他寫道:“改革開放之風吹綠了中華大地。知識分子的心態有了明顯的轉變。身上的枷鎖除掉了,原罪之感也消失了。潑在身上的污泥逐漸清除了,再也用不著夾著尾巴過日子了。這種思想感情上的解放,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性。愿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見《散文選刊》2000-1)這既是季老在胡適先生墓前的真摯心聲,也可以看成是對散文多產原因的一個注腳。
憂國憂民意識的高揚。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知識分子。他們有著濃厚的憂患意識,以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對歷史、民族、人類命運進行著深刻的反思,寫出了許許多多內容厚實、思想深刻、境界高遠、氣勢磅礴的優秀篇章。世紀之交的散文創作,將這樣的大胸襟、大關懷推向了極致。他們往往以重大的政治事件、歷史偉人、英雄悲劇為題材,寫出了一篇篇視野開闊、意境高遠、分析透徹、氣魄雄渾的大散文力作。典型的代表作有:梁衡的《大無大有周恩來》《覓渡,覓渡,渡在何處》,林賢治的《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夏中義的《渴吳晗書》,鄧瓊瓊、張建偉的《第十二座雕像》,卞毓方的《凝望那道橫眉》,李存葆的《沂蒙九章》等等,他們無不以獨具的情感,獨特的文化視角,透辟的理性分析,將主人翁的精神高度,人格風范躍然紙上,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作者對往昔人物的景仰、贊揚、惋惜、浩嘆。在對逝者人格精神的'追憶中凸現出作者的大情感、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將讀者引入歷史的深層,共同關注人類的命運,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都體現出知識分子作為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所肩負的重任—引導讀者面對人生,面對歷史,面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共同思索,共同奮進。這是傳統賦予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襟抱、大氣魄。也是普天下的蕓蕓眾生以為參照奮勇向前的典范。
人間情懷的淋漓揮灑。很多散文的主題是對生命本體本質意義的求索,是對生命終極關懷的探尋。也是當代人個體生命意識自覺和強化的表現。這類帶有強烈的理性色彩和哲學意味的散文,往往是作者生活中有著無法彌補的人生缺憾,因而在孤獨、寂寞和困苦中經歷了艱難的精神跋涉才抵達心靈彼岸的結晶。作者因為現實世界中的缺憾而不懈地追求著完美,又因人生的種種局限,而幻化出對生命遠離功利、超越利害的欣賞態度,最終超越了悲劇,獲得了自由。這是對人類命運、人性深層意識的另一種關懷和思索。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表現最為突出。而在近幾年的散文創作中龐培的《西藏的睡眠》、徐治平的《仰望布達拉》周同賓的(文化的鄉野》等篇什中也透出幾絲與之相近的氣息。
女性意識的新覺醒。關注女性是關注人類生存、關注人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新時期散文中有一道惹人注目的美麗風景,那就是當代女性散文和女散文家群的出現。興起于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寫作,至90年代漸趨成熟。王安憶在散文《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中認為:“男人的理想是對外部世界的創造與責任,而女人的理想則是對內部天地的塑造與完善。就在男人依著社會給予的條件全面地發展的時候,女人只有一條心靈的縫隙可供發展,于是女人在這條狹小的道路上,走向了深遠的境界。”這種見解有一定合理成份。如果站在這樣一個基點上說,散文是最適合女性的一種文體,當不為過!跋鄬τ谀行詠碚f,女人的情感世界更封閉因而也就豐沛。這就像江河截流后修筑的水庫,只要給她一個缺口,就會看到她積蓄的能量是多么的強大,和多么地渴望傾瀉!(見何大草《世界的兩個春天—我眼中的新生代女性散文》(《當代文壇》1999一5)
為這種繁榮提供了充分自由和題材的時代,則無疑是鼓勵女性搏擊風浪的大舞臺。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進一步深化,人性高揚的旗幟在女性散文的寫作中成為其行文的實質和精髓。女性意識的覺醒使她們的精神處境有了相當大的改善。體現在作品中,有對自然、人生、愛與美的謳歌,對生活對藝術的熾熱真情,對女性生存境遇的關注,對人生意義的探詢……這在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散文中表現突出,如斯好的《心的形式》、筱敏的《下雨的時候》、蘇葉的《素箋》、葉文玲的《寂寞城池》等。她們無不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細膩,或低訴、或淺吟著一支支心曲。陳染和林白在90年代的女性散文寫作中較為突出。她們更加偏重于傾訴一己的喜怒哀樂,個人感觸?梢哉f她們的寫作是處在極端孤獨狀態下的寫作,是自我封閉、自吟自唱式的寫作。如陳染的《重返舊時光》、《獨自在家》等,讓我們在冷寂、幽怨的氛圍中體味到她追求孤獨、逃逸現實的無奈。也許她們的藝術生命將在艱難的跋涉中延續,但這別致的一處風景畢竟可以反襯出時代所具有的寬容和豁達。
2、寫作素材多樣化。
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社會前進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域外信息以多種方式傳人,多種思想觀念交匯融合,隨之而來的是多層面的思考和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再加上人心的浮躁,欲求的增長,人心的內視,為許多的有識之士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程度提高了。它一方面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在導致一部分人走向墮落。與之同步的社會問題也與日俱增:環境污染、人情冷漠、急功近利、物欲橫流、信仰泯滅、道德淪喪……散文作為與人們生活最為貼近的一種文體,從不同的角度使之得以充分體現。如李存葆的《祖槐》一文中寫道:
我叩問炎黃子孫的始祖女禍:
……你的傳人們頭頂的昊天上,果真出
現了兩個偌大的黑洞,足以使一切生命面臨
滅頂之禍,你煉的那些美麗的五彩石,還能級
補得了嗎?
我恭問天下為公的唐堯、虞舜:
你們……面對當今那‘玩的就是心跳’、
‘過把癮就死’,只顧‘瀟灑走一回’的人流,面
對愈來愈奢華的物欲世界,你們會用何種方
法開頑啟蒙,施以教化?
我敬問冰肌雪骨蘭心蔥性的巢父、許由:
……倘若你們再世,面對物化的浮囂之
氣,你們能耳不雜聽,目不旁鶩嗎?……
我還要順便問一聲歌唱家郭蘭英大姐:
……面對污染斷流的汾河,你還能吟唱
出‘人心就像汾河水,你看那滾滾長流日夜向
前無牽掛’嗎?……
這幾乎包括了當前社會的幾大重要問題,其立意之高,筆鋒之利,令人震動。又如,韓春旭在《誰為自己的生存方式負責—關于肉體與精神的一點沉思默想》一文中指出:“人活得什么都有,但卻沒有幸!;“這是一個真真實實的集體無意識的眾人類的存在!薄叭艘呀泦适Я俗约荷鎽械囊巹t!薄拔覀冊谌怏w與精神的相互關系中尋求一種平衡!边@是對當代人生存方式的深沉思索。體現出作者對人類生存境遇的困惑和憂慮。其他還有于堅的(爭先恐后》、匡文立的《河聲人夢來》、周曉楓的《鳥群》、張念的《我們一代的痛和愛》等等,都無不從各個角度反映出當前的社會問題,發人深思。都可以讓我們以一斑窺全豹。
還有一類可稱為“回歸散文”。這是善于思考的一群在現實面前的困惑、疑慮,是一種心靈飄泊的無歸宿感。如劉齊在《想家》一文中提出了最直白的質疑:
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的千年就要降臨,環顧宇內,風煙滾滾,物欲洶洶,人類到底向何處去?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里?
又如李存葆的《祖槐》中說:
在物質世界中跟蹌滿珊的人類,一起在
尋求精神的華殿。哲學家……,文學家……;
廟宇中……,教堂間……,禪房內……,道觀
里……這些或高尚或有趣或無奈或乏味的精
神建構和活動,都試圖安頓人類那扯碎了的
夢中驚魂,人們也想從中覓索一方精神的守
望之地。
這些都是我國飛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出現的現實問題的反映。
3、鼓勵手段多樣化。
空前多的發表園地和評選活動的推動,也是“散文熱”現象不可忽視的因素。
隨著“散文熱潮”轟轟烈烈的推進,許多報刊、雜志相繼在改版或擴版的同時,紛紛為散文開辟一席之地,熱情接納這個文學新寵。而散文類期刊則更是異彩紛呈,不勝枚舉。如《散文選刊》、《散文百家》、等在1998.1999年相繼改版,增大容量,更新版式,調整欄目,確實在改革和創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散文選刊》,在1999年加大了“散文新家”、“散文新現象”及校園、社團方面的選文,并根據散文發展態勢,不斷推出新欄目,足以顯示出其辦刊的嚴謹和提攜新人的寬厚。來到新世紀,原來的綜合性文學期刊《海燕》干脆改為《都市美文》,成為專門化散文雜志家族的又一個新成員。至今,除去以上所提到之外,還有最老資格的《散文》及其孿生姐妹《散文·海外版》,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中華散文》,花城出版社的《隨筆》,三聯書店的《讀書》,賈平凹主編的《美文》,福建文聯的《散文天地》等等。家族逐漸擴充成員,逐漸蔚為大觀。
與此同時,各種散文創作評獎活動及創作研討會的頻繁開展,確實為篩選散文精品和今后的散文創作做出了很多工作。如1998年舉辦的首次以魯迅名字命名的全國性文學大獎專設散文獎,百花文藝出版社舉辦的“韓愈杯散文大獎賽”,《散文選刊》組織相關知名人士推選出的“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等等,這些都是呈現當代散文繁榮景象的重要表征。
二、公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散文培養了眾多作者和讀者
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全面提高我國公民的文化素質,包括提高全體公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普及,公民的文化水準在大幅度地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種追求科學、崇尚文化、向往文明的風氣在神州大地逐漸形成。這樣,有文化的人群逐漸壯大。他們既是現實的散文讀者群,又是潛在的散文作者群。
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創作隊伍培養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與封建社會有著本質區別的社會主義新時期,受教育者已無階級、門第之分,有教無類,不存在“士人”與“平民”的區別了。隨著“提高全民素質”的提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紛紛投人學習知識的熱潮。青少年,初生牛犢,蓬勃向前;中老年,老當益壯,不減當年。在這個崇尚知識的年代,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可想而知。與之相伴而生的文學創作事業亦紅紅火火,蓬蓬勃勃。大家首當其沖選擇散文表達自己的心聲。正如南丁在《致<散文選刊>》中所說:“近些年來散文創作持續熱鬧火爆,男女老少都寫散文,學者教授詩人小說家評論家藝術家電視節目主持人也多有兼寫散文者,或人約黃昏后,或大河落日圓,或輕拉淺唱,或議論風生,或家長里短,或思索深沉,或花前月下,或金戈鐵馬,題材多樣,品類齊全,敘述各異,風采紛呈!(《散文選刊》2000-1)“統一戰線的加強使散文隊伍發展壯大。許多知名的學者、小說家、詩人、甚至科學家加人進來,上學的、下崗的、犁田的,圍著鍋臺轉的也拿起筆來,一些人不滿足于枯燥的著書立說,不滿足于玩虛的弄假的‘作’給人看,他們愿意在散文堆里,道道心曲、剖剖靈魂、解解苦悶、泄泄怨氣,以求調整狀態、平衡心理、陶冶性情!(見《散文選刊》1998-10)
為什么形成這樣的繁榮景象?究其實,還是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成為推動“散文熱”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
在曾有的一個時期里,文學曾經是社會的一個最熱點,被大家稱之為“文學的轟動效應”時代。因此他們更多地是在文學中寄托政治理想,寄托喜怒哀樂等共性化的感情。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有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就是單純地愛好文學,愛好散文。就以在國內享有盛譽的“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為例,就可以看出散文的潛在創作隊伍是多么大!報名參加新概念作文競賽的學生人數,一屆比一屆多。這些被稱之為“新新人類”的年輕一代,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讀書更多更廣泛,更加勇于選擇,更加勇于揚棄。2001年的參賽者中甚至有1/3是理科班的學生。他們寫散文不是為了生存,不是為了功利,甚至不是為了最直接的目的—高考。他們就是喜歡!喜歡散文,喜歡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參與生活。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他們就是未來的散文作者。未來的散文可能因他們而繼續繁榮、繼續輝煌。因為他們已經自覺自愿地把文學和自身的生活混為一體,成為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已經為大眾所公認。當相當多數量的人認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自由地表達思想情感,自由地抒寫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時,散文的春天就來到了。
三、文化消費方式的改變為散文提供了廣闊市場
新時期整體思想觀念的革命帶來了文化觀念的改變,也自然地帶來了散文消費觀念的革命。長期以來、尤其是十七年間,人們對散文功能的認識高度一致,所有的教科書上只提散文的教育功能和認識功能,很少提審美功能,即便提起時也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好像審美天生就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我們無產階級就不配或者不屑談美。這樣的閱讀評價標準雖然整齊劃一,但是嚴重殘缺,因而嚴重錯誤。今天,當人們揚眉吐氣,從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已經明白,美自身沒有錯!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談論美,大張旗鼓地宣傳美,大家需要張揚個性,開張視聽,舒張血性,一切都變得那么自由而舒展。所以,作為讀者也好,作為作者也罷,大家形成了全新的閱讀需求,這樣的閱讀需求必然帶來新的閱讀期待,必然形成散文新的消費點,必然帶動散文的創作和消費。當一種消費成為時尚時,就是消費熱點。散文近年來的興盛與此有關。只要看書攤上的盜版書,不但余秋雨的散文大量被盜版,就是一般的散文選集、包括以什么“親情”“友情”“愛情”為體例編選出來的散文集子都難逃厄運,就可以大體明白,散文的市場有多么大,散文的閱讀和創作有多么熱鬧!
在傳統的載體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散文發表的唯一途徑是報紙、雜志。要想變成鉛字,必須通過一審、二審、終審等步驟。有一個程序不能被放行,則文章的歸宿就只能是編輯部的字紙簍,或者是作者的書筐。發表的困難自然連帶產生了寫作的惰性。很多真性情的文章終是難見天日。特別是一些所謂“不合時宜”之作,不但思想上的、而且形式上的。而大多數作者為了發表,就用心揣摩編輯的用心與好惡。向刊物的一貫走向上靠攏。這樣就自覺不自覺地培養了千篇一律,培養了循規蹈矩,培養了共性,而泯滅了個性。恰在此時,網絡來了!網絡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在網上發表文章是自由的,是無障礙的。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天地,是一個互動的世界,你的文章發表后還可以很快在網上聽到回應,甚至輕而易舉(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地產生反響。因此,作者可以盡情地釋放個性,可以不拘形式地訴說,不必考慮編輯的喜歡與否,不必瞻前顧后,不必人云亦云。這樣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寫手,各種散文的樣式,各種不同格調的語言,各種抒情達意的方式……這真是文體的狂歡,個性的狂歡,語言的狂歡,交流溝通的狂歡,總之網上誕生了散文的狂歡節。
但是,網絡散文中有許多糟粕,有思想上和語言上都不夠健康的東西。在沒有門神把守的情況下,更容易有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這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正是這樣的載體促進了新的消費觀念的形成,推動了散文的繁榮和發展。
此外,造成“散文熱”現象是存在負面因素的,如商業化炒作。在商業化炒作和媒體宣傳背景下,易于導致散文向實用性、時尚化、物質化、浮躁化、交換化發展。這時造成今天散文數量多、但是精品少的原因之一。雖然這是當代“散文熱”現象中的一股支流,但是,在我們積極樂觀地看待主流的同時,也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努力予以矯正。
四、散文的特征為作者和讀者提供了最合適的文體
促使散文熱起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它自身的優勢。眾所周知,散文是一種抒真情、表實感的文體,是靈魂的袒露,個性的抒發,真情的宣泄,也是一種人格的張揚,被稱之為最自由的文體。
從內容方面說,它與人們的內心世界、真實性情最為貼近,也與人們的生活最為貼近,它袒露生活的真實和表達情感的率直受到廣大讀者的普遍歡迎。
從形式方面說,它精粹而簡約、篇幅享有最大的靈活、表達擁有最大的自由,這些都使它成為抒寫心曲的重要手段,因而深受廣大作者的喜愛。
既然散文和人們的靈魂最為貼近,和人們的生活最為貼近。它就自然成為最沒有架子的文體,是最平民化的文體。那個時代能開放言論,能解放思想,這個時代就是散文興盛的時代。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搞活的時代,在人們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之后,在人們能夠真正把握自己的命運之后,大家都喜歡袒露性情,直書胸臆,張揚個性,放言高論。于是人們找到了散文這種最為合口味的形式,散文這種形式也找到了最執著的作者和最熱誠的讀者。文體找到了最合適的作者和讀者,作者和讀者找到了最合適的文體,二者可謂一拍即合!怎不頓生光輝?
我國是個散文大國,從先秦發展至今。悠久的散文傳統豐富了我們,也限制了我們。新時期的來臨,使我們的散文創作隊伍正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嘗試著反映新的時代精神,使用新的詞匯和語調,正在改革與創新中努力把祖先留下來的傳統,更加發揚光大。祝愿當代散文在這條源遠流長的路,走得更高遠,更健康,更有光彩。
試析“散文熱”原因解析 篇2
還有一類可稱為“回歸散文”。這是善于思考的一群在現實面前的困惑、疑慮,是一種心靈飄泊的無歸宿感。如劉齊在《想家》一文中提出了最直白的質疑:
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的千年就要降臨,環顧宇內,風煙滾滾,物欲洶洶,人類到底向何處去?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里?
鼓勵手段多樣化。
空前多的發表園地和評選活動的推動,也是“散文熱”現象不可忽視的因素。
隨著“散文熱潮”轟轟烈烈的推進,許多報刊、雜志相繼在改版或擴版的同時,紛紛為散文開辟一席之地,熱情接納這個文學新寵。而散文類期刊則更是異彩紛呈,不勝枚舉。如《散文選刊》、《散文百家》、等在1998.1999年相繼改版,增大容量,更新版式,調整欄目,確實在改革和創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散文選刊》,在1999年加大了“散文新家”、“散文新現象”及校園、社團方面的選文,并根據散文發展態勢,不斷推出新欄目,足以顯示出其辦刊的嚴謹和提攜新人的寬厚。來到新世紀,原來的綜合性文學期刊《海燕》干脆改為《都市美文》,成為專門化散文雜志家族的又一個新成員。至今,除去以上所提到之外,還有最老資格的《散文》及其孿生姐妹《散文·海外版》,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中華散文》,花城出版社的《隨筆》,三聯書店的《讀書》,賈平凹主編的《美文》,福建文聯的《散文天地》等等。家族逐漸擴充成員,逐漸蔚為大觀。
與此同時,各種散文創作評獎活動及創作研討會的頻繁開展,確實為篩選散文精品和今后的散文創作做出了很多工作。如1998年舉辦的首次以魯迅名字命名的全國性文學大獎專設散文獎,百花文藝出版社舉辦的“韓愈杯散文大獎賽”,《散文選刊》組織相關知名人士推選出的“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等等,這些都是呈現當代散文繁榮景象的重要表征。
二、公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散文培養了眾多作者和讀者
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全面提高我國公民的文化素質,包括提高全體公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普及,公民的文化水準在大幅度地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種追求科學、崇尚文化、向往文明的風氣在神州大地逐漸形成。這樣,有文化的人群逐漸壯大。他們既是現實的散文讀者群,又是潛在的散文作者群。
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創作隊伍培養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與封建社會有著本質區別的社會主義新時期,受教育者已無階級、門第之分,有教無類,不存在“士人”與“平民”的區別了。隨著“提高全民素質”的提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紛紛投人學習知識的熱潮。青少年,初生牛犢,蓬勃向前;中老年,老當益壯,不減當年。在這個崇尚知識的年代,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可想而知。與之相伴而生的文學創作事業亦紅紅火火,蓬蓬勃勃。大家首當其沖選擇散文表達自己的心聲。正如南丁在《致<散文選刊>》中所說:“近些年來散文創作持續熱鬧火爆,男女老少都寫散文,學者教授詩人小說家評論家藝術家電視節目主持人也多有兼寫散文者,或人約黃昏后,或大河落日圓,或輕拉淺唱,或議論風生,或家長里短,或思索深沉,或花前月下,或金戈鐵馬,題材多樣,品類齊全,敘述各異,風采紛呈!(《散文選刊》2000-1)“統一戰線的加強使散文隊伍發展壯大。許多知名的學者、小說家、詩人、甚至科學家加人進來,上學的、下崗的、犁田的,圍著鍋臺轉的也拿起筆來,一些人不滿足于枯燥的著書立說,不滿足于玩虛的弄假的‘作’給人看,他們愿意在散文堆里,道道心曲、剖剖靈魂、解解苦悶、泄泄怨氣,以求調整狀態、平衡心理、陶冶性情!(見《散文選刊》1998-10)
為什么形成這樣的繁榮景象?究其實,還是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成為推動“散文熱”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
在曾有的一個時期里,文學曾經是社會的一個最熱點,被大家稱之為“文學的轟動效應”時代。因此他們更多地是在文學中寄托政治理想,寄托喜怒哀樂等共性化的感情。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有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就是單純地愛好文學,愛好散文。就以在國內享有盛譽的“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為例,就可以看出散文的潛在創作隊伍是多么大!報名參加新概念作文競賽的學生人數,一屆比一屆多。這些被稱之為“新新人類”的年輕一代,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讀書更多更廣泛,更加勇于選擇,更加勇于揚棄。2001年的參賽者中甚至有1/3是理科班的學生。他們寫散文不是為了生存,不是為了功利,甚至不是為了最直接的目的—高考。他們就是喜歡!喜歡散文,喜歡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參與生活。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他們就是未來的散文作者。未來的散文可能因他們而繼續繁榮、繼續輝煌。因為他們已經自覺自愿地把文學和自身的生活混為一體,成為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已經為大眾所公認。當相當多數量的人認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自由地表達思想情感,自由地抒寫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時,散文的春天就來到了。
三、文化消費方式的改變為散文提供了廣闊市場
新時期整體思想觀念的革命帶來了文化觀念的改變,也自然地帶來了散文消費觀念的革命。長期以來、尤其是十七年間,人們對散文功能的認識高度一致,所有的教科書上只提散文的教育功能和認識功能,很少提審美功能,即便提起時也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好像審美天生就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我們無產階級就不配或者不屑談美。這樣的閱讀評價標準雖然整齊劃一,但是嚴重殘缺,因而嚴重錯誤。今天,當人們揚眉吐氣,從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已經明白,美自身沒有錯!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談論美,大張旗鼓地宣傳美,大家需要張揚個性,開張視聽,舒張血性,一切都變得那么自由而舒展。所以,作為讀者也好,作為作者也罷,大家形成了全新的閱讀需求,這樣的閱讀需求必然帶來新的閱讀期待,必然形成散文新的消費點,必然帶動散文的創作和消費。當一種消費成為時尚時,就是消費熱點。散文近年來的興盛與此有關。只要看書攤上的盜版書,不但余秋雨的散文大量被盜版,就是一般的散文選集、包括以什么“親情”“友情”“愛情”為體例編選出來的散文集子都難逃厄運,就可以大體明白,散文的市場有多么大,散文的閱讀和創作有多么熱鬧!
在傳統的載體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散文發表的唯一途徑是報紙、雜志。要想變成鉛字,必須通過一審、二審、終審等步驟。有一個程序不能被放行,則文章的歸宿就只能是編輯部的字紙簍,或者是作者的書筐。發表的困難自然連帶產生了寫作的惰性。很多真性情的文章終是難見天日。特別是一些所謂“不合時宜”之作,不但思想上的、而且形式上的。而大多數作者為了發表,就用心揣摩編輯的用心與好惡。向刊物的一貫走向上靠攏。這樣就自覺不自覺地培養了千篇一律,培養了循規蹈矩,培養了共性,而泯滅了個性。恰在此時,網絡來了!網絡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在網上發表文章是自由的,是無障礙的。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天地,是一個互動的世界,你的文章發表后還可以很快在網上聽到回應,甚至輕而易舉(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地產生反響。因此,作者可以盡情地釋放個性,可以不拘形式地訴說,不必考慮編輯的喜歡與否,不必瞻前顧后,不必人云亦云。這樣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寫手,各種散文的樣式,各種不同格調的語言,各種抒情達意的方式……這真是文體的狂歡,個性的狂歡,語言的狂歡,交流溝通的狂歡,總之網上誕生了散文的狂歡節。
但是,網絡散文中有許多糟粕,有思想上和語言上都不夠健康的東西。在沒有門神把守的情況下,更容易有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這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正是這樣的載體促進了新的消費觀念的形成,推動了散文的繁榮和發展。
此外,造成“散文熱”現象是存在負面因素的,如商業化炒作。在商業化炒作和媒體宣傳背景下,易于導致散文向實用性、時尚化、物質化、浮躁化、交換化發展。這時造成今天散文數量多、但是精品少的原因之一。雖然這是當代“散文熱”現象中的一股支流,但是,在我們積極樂觀地看待主流的同時,也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努力予以矯正。
四、散文的特征為作者和讀者提供了最合適的文體
促使散文熱起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它自身的優勢。眾所周知,散文是一種抒真情、表實感的文體,是靈魂的袒露,個性的抒發,真情的宣泄,也是一種人格的張揚,被稱之為最自由的文體。
【試析“散文熱”原因解析】相關文章:
試析籃球運動中足部損傷的原因及預防08-24
試析理科生就業問題產生原因及對策建議08-22
試析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原因及危害08-26
試析法與經濟的互動08-07
試析誠信是企業的立足之本08-05
試析高校報告文化初探08-21
試析無線定位技術論文04-14
試析家庭系統的“價值倫理”08-26
試析大學經營之道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