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校報告文化初探
論文摘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特殊場所,自其產生以來,一直都是知識傳播以及各種文化、思想、理念匯集、交流、碰撞、融合、創新的重要場所。而各種學術的或非學術的報告會則是各種思想、理論、觀念交流的重要平臺。目前許多高校舉辦各種報告會數量很多,但總體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培育和繁榮高校報告文化,以增強報告效果、提高師生科學人文素養以及促進整個校園文化建設。
論文關鍵詞:高校;報告文化;培育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是各種文化的聚集地,是社會的“思潮碼頭”,是各種創新的發源地,也是各種前沿思想、理論、觀念交流的平臺。而高校進行這些思想、觀念交流的形式之一就是舉辦各種報告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報告已經逐漸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報告文化繁榮與否,會直接影響報告所取得的效果。目前各高校舉辦報告會數量很多,但總體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本文針對這種狀況,試圖在分析高校報告現狀的基礎上,就如何通過發展高校報告文化,增強報告效果,提高師生科技素養和人文內涵,促進整個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探討。
一、高校報告及其作用
高校的報告會數量很多,類別也很多,本文按報告的主題,大致將高校報告分為以下幾種:學術報告、形勢報告、思想政治報告、健康教育報告、文學藝術報告等。學術報告主要是以各學科領域內的前沿問題、最新成果、發展趨勢或者新的、潛在的研究方向、好的研究方法為主題所作的學術講座。它與高校的發展目標、科研、學科和人才培養均有著緊密的聯系。各種學術報告既可以使師生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避免重復研究,又可以給師生帶來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大量的信息,以激發師生創新思維能力,拓寬研究領域。這樣既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又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辦學水平的提高。形勢報告主要是針對當前社會經濟、政治、教育、就業等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和態勢所作的分析或預測的報告。形勢報告可以使師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當前國際、國內社會的新情況,提高對政治、經濟的敏銳度,重新定位,找準自己發展的立足點。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對大學生的培養應該是以成人和成才并重為原則,因此,思想政治報告、健康教育報告和文學藝術報告也是培養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此類報告可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二、高校報告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大部分高校都已充分認識到了“報告”在高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每年都會舉辦不少報告會,并且舉辦報告會的數量呈上升趨勢。但是從總體來說,目前許多高校尤其是那些發展還不夠成熟、完善的高校,并沒有真正形成一個良好的報告文化氛圍,報告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還沒有在高校的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從聽報告者方面看,許多教師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狹窄的專業空間,并未真正認識到學術報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主動性、積極性,甚至把聽報告的過程當作是自己緊張工作之余休息的過程,更不注重在報告會上和專家互動交流。
。2)從部分報告組織者方面看,組織報告帶有任務觀點的思想態度。有些高校給各二級單位下達指標,要求在一學期或一學年內必須要組織一定數量的報告。有些二級單位領導為了完成任務,就會把報告的組織工作任務化、簡單化,隨意請來所謂的專家組織幾場報告,這種報告自然是無質量可言的。
。3)從報告人角度講,有些專家只善于閉門研究,可以把自己的學問做得很好,在某個學科領域有聲望、有權威,但缺乏演講表達的能力或不懂報告的藝術。所作的報告或者是“陽春白雪”型,或者是“空洞乏味”型。這種報告自然也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4)缺乏有力的經濟和政策支持。任何事情的順利進行都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條件,專家的聘請和報告會所需的場地、設備以及學校對校內專家舉行報告的理解和支持等都需要學校給予經濟和政策上的支持。一般來講,學校比較重視外聘專家主講的大型的報告會,而對于一些小型的、二級單位主辦的或由本校專家學者主講的報告會則重視不夠,缺乏相應的經濟政策支持。這樣既會影響報告的效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科研人員作報告的積極性。
。5)報告內容不夠豐富。從對部分高校的調查統計來看,高校所作報告主要以學術性報告居多,其他類型的報告相對較少。應該說高校對于學術報告的定位本是無可厚非的,這是由高校自身的特點決定的。但是筆者認為,學術報告固然重要,而其他報告在營造報告文化氛圍和提高師生綜合素質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大力舉辦各種學術報告會的同時也要進一步重視形勢報告、思想政治報告、文化藝術報告等其它類型的報告。
三、培育良好的高校報告文化,提高師生科技素養和人文內涵
為了切實增強報告效果,更好地發揮高校報告活動在高校教學、科研以及學生培養中的作用,高校應該把培育良好的報告文化作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目前在我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忽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現象,辦學者存在著相對重視“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文化建設,而忽視觀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習俗文化等“軟件”建設的傾向。
1.以“寧缺毋濫”為原則,認真組織好每一場報告,形成報告的品牌效應
報告的質量高低是能否吸引聽眾的前提條件。只有認真組織好每一場報告會,把好每一場報告的質量關,才能在報告和聽眾之間形成良性循環,逐漸使報告產生品牌效應。正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閱江論壇”和“金針講堂”,憑借一次次高質量的精彩報告,就已逐漸產生了這種效果:舉辦一場報告會只需在網站和公告欄發出報告信息,師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去參會、聽報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請人做報告易,找人聽報告難”的尷尬狀況。
而要組織好報告會,首先,要發掘好的報告主題。主題的好與壞是決定報告成敗的關鍵。所謂好主題,就是要能以時代為依托,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既能兼顧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又廣受師生歡迎的主題。這些主題或者是人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或者是科學研究成果、經驗、方法的推廣介紹,或者是考研、出國、就業等學生迫切需要得到指導的問題?傊,這些報告,應該能真正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才是好的報告。而好主題的確定,則需要建立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充分的調查,才能知道師生之所需,解師生之所急!皼]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千年不變的黃金法則。
其次,好主題要配上好專家,也就是要找對報告人。前面筆者提到有些專家雖然學問做得很好,但不一定能做好報告,因此在選擇報告專家的時候同樣必須要調查研究、充分了解,聘請國內外既德高望重,又善于表達、善于交流的專家來作報告。因為只有那種既具有淵博的知識、獨特的見解又有藝術家般風趣幽默的演講口才又平易近人的專家才會對聽眾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報告才會取得好效果。找準了主題和報告人了,報告會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第三是要選取最佳報告形式。采用好的報告形式無疑會對具備上述兩個條件的報告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要有好的報告形式,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上說下聽的模式,可以根據報告內容,靈活采取有效的形式。如果報告內容適合所有師生,則可組織大型報告會;如果報告的專業性很強,則可在小范圍內進行,或者采取座談的形式。而不管采用何種形式的報告會,都一定要重視互動交流環節。因為這種交流往往會使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許多智慧的火花往往就是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產生的。新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領域也可能是在這種偶得的靈感中形成的。一般報告會雖然也會安排互動環節,但這個環節往往是被匆匆安排在主講人結束講話之后的極短的時間內,主講人和聽眾往往還沒有真正進入交流狀態,主持人就宣布因為時間關系報告會到此結束了。這樣就使得重要的互動環節流于形式也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報告效果,同時也會扼殺聽眾的積極性。
2.培養和保護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高校報告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要培養師生聽報告或作報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認為組織高質量的報告會是首要條件,此外還要采取一些其它措施。
(1)實行報告制度和激勵機制相結合的原則。萬事總有個開始,有好的開始,才會有好的結果。雖然有好的報告,但如果不去聽,就不會感受到報告帶來的巨大好處。因此,在師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聽報告或作報告的習慣之前,制定相關的報告制度和激勵措施是有必要的。
學?梢詫π?蒲袡C構、各院系部門、學術帶頭人等都作出相關規定:要求在一個學年內必須組織一定數量的報告會,并作為年終工作量考核的一項內容。對廣大普通教師和學生則既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內必須聽取一定數量的報告,同時也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報告的形式展示給他人。對于受學校資助去參加學術會議的師生則要實行報告制度,即必須把參會后獲得的一些新的思想、觀念、學術熱點或個人感悟等以報告會的形式向校內師生及時傳遞。當然,舉辦這些活動時,學校要給予場地、設備乃至資金等相關方面的支持。對于在組織報告方面成績突出的單位或個人要給予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如果一個學校從上到下、從單位到個人都參與了各種內容、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則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上都會促使人們對各種報告會的接受和認可。有利于逐步形成濃厚的報告文化氛圍。
。2)推廣采用學術交流新模式——學術月,增強學術氛圍。學術交流在高校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術報告在高校各類報告中占著主導地位,因此通過增強學術交流的氛圍,有助于提高師生對報告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高校報告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增強學校學術氛圍的一種有效形式就是采用“學術月”的學術交流模式。[2]近年來,地區性、專門性的學術月活動已在一些地區和高校出現,在高校范圍內對學術月的探索和實行,上海財經大學是起步較早,也是效果較好的一個先例。上海財經大學“學術月”活動的經驗值得其他高校學習推廣。其具體做法是:?蒲袡C構從學校發展的全局出發,構建全校性的學術交流平臺,統籌全校的學術交流活動,把一年中的某一個月確定為學術交流月。在“學術月”里,主題就是學術交流,內容就是集中地、大量地舉辦各種高質量的學術報告會和研討會。各院系必須提前向?蒲袡C構報送“學術月”活動計劃,然后由?蒲袡C構負責對所有活動計劃進行統籌管理、安排和宣傳,各院系要廣泛動員、積極參與,要確保所有教學科研人員和廣大學生都能參與到“學術月”的各種學術活動中來。同時也要把“學術月”工作情況作為評估、考核院系及學術帶頭人工作績效的一項重要內容!皩W術月”活動的開展,既有利于學術理論的交流與創新,又有利于增強學校的學術氛圍,從而極大地推進高校報告文化的發展。
。3)堅持和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把“雙百”方針落到實處。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是1956年4月黨中央在討論十大關系的過程中確定的關于科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針。當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
1956年5月26日,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向各學科領域的科學家作了題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講話,系統地闡述了黨中央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他強調:“我們所主張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提倡在文學藝術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中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辯論的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保留自己的意見的自由!卑倩R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一經提出,就在科學文化領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的眼界開闊了,思想活躍起來了,自由討論的風氣也濃厚了。
這個方針的提出,雖然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但仍然是當今社會發展科學文化所必須堅持的。因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是在吸取和總結我國各歷史階段的科學文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借鑒外國的科學文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社會主義社會科學文化發展規律并被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針,是一個確實能夠繁榮我國科學和文化藝術、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方針。毛澤東在1957年 2月《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在國家需要迅速發展經濟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來的,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泵珴蓶|在1957年 3月12日的《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明確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一個基本性的同時也是長期性的方針,不是一個暫時性方針!薄斑@個方針不但是使科學和藝術發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廣之也是我們進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因此,大到整個國家,小到各個學校和研究機構都必須要切切實實地堅持好這個方針。
當前有許多高校確實很好地貫徹了這個雙百方針,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開辟的“雙百亭”,東北師范大學推出的“雙百論壇”都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自由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機會和平臺,既開闊了師生的知識視野,又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交流的氛圍。但是還有許多高校雖然也喊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口號,卻并沒有把這個方針貫徹落到實處,集中體現為學校沒有為廣大師生搭建出一個真正可以自由交流的平臺。一個學校如果不采取具體的措施,不開辟一些實際的論壇,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將成為一種空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因此,要提高高校師生進行學術交流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促進高校報告文化的發展,還必須要創造條件真正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四、總結 當好的高校報告會所需要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同時具備的時候,高校的報告文化也就形成和發展起來了。而高校報告文化的形成和繁榮,也必將迎來高校報告會的春天。
【試析高校報告文化初探】相關文章:
試析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03-05
高校教學建設初探01-16
試論高校公益性社團文化建設初探03-05
試析武術文化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02-24
試析加強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初探11-30
試析高校班主任的自身塑造03-03
試析高校數字校園中的信息集成03-07
現代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初探02-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