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國當代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
論文關鍵詞: 藝術教育發展方向 油畫教學 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 面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對高素質藝術人才的需求,高等藝術教育機構——藝術學院擔負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職能。任何一個時代和社會的藝術都離不開一些最基本的社會因素的制約。拋開政治、經濟和文化傳統的大前提,藝術教育機制對特定時代的藝術發展、審美趣味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的。我國藝術發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我們的藝術教育有密切的關系。
多年來,教師如何教、教什么的問題,一直是藝術教育教學中專業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用什么方法能促進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促使學生的繪畫水平有所長進?隨著當代美術的蓬勃發展和美術教學改革,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教師如何指導才能開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創新能力,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就藝術本身而言,應倡導教師自身所認同的觀點,突出個性化教學。我們并不否認教師教學對引導和保護學生自身的藝術個性所起的積極作用,但也必須正視由許多客觀因素所造成的諸多教學問題,如偏狹的誤導和放任自流以及單一僵化的技能傳授等現象。那么,能否有一個更合理的理念,既能充分展示和發揮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特點,又符合當代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呢?
一、油畫的發展
油畫作為舶來品,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歷經風雨。自明代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郎士寧等攜帶天主、圣母像來華開始,西洋油畫傳入中國已有400余年歷史。但是中國人自己有目的、主動學習西洋油畫,將其作為一種繪畫體系引入中國,則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迄今已逾百年。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引入了蘇聯契斯恰科夫體制的繪畫教學模式。毋庸置疑,這種教學模式的引進在當時對我國的油畫藝術教育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油畫教學雖不像蘇式教學那樣陷入僵化,單位造型能力的基礎,從靜物至風景寫生到人像,人體教學體系仍被延續。我們要尋求新的油畫教學模式,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提高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油畫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油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門類,作品具藝術性和商品性兩重屬性。油畫作品以商品進入市場后必定受市場影響,市場是一個形形色色的空間,不同的人群對油畫作品內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油畫市場必定會出現僵局。雖然現在涌現出一定數量、具專業水準的畫廊,拍賣業和藝術博覽會也逐漸興起。雖然油畫作品數量不少,但歸根結底也就那么一小撮人的市場。如果使市場擴大化,必須解決油畫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今后亦應是油畫教學的重點之一。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單一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適應時代的需要。試想,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一次次重復單一的語匯去講述不同主題的故事該是怎樣一個悲哀的局面?以寫實訓練為基礎的油畫教學模式最受沖擊,使教學面臨著諸多的矛盾與困惑。產生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傳統的學院派寫實教學體系的課程設置比較單調,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以往的油畫教學中,大多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力,一專多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并沒有過多的自我判斷和辨別意識,而是一味跟隨,在創作過程中普遍缺乏自信缺少自己的想法,過分依賴教師的判斷和指導。因為現有的油畫教育模式,在強調技能訓練的同時,只是一味地注重課堂練習,并沒有創造性的實驗,也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批判意識,F在藝術發展形形色色,單一的教學模式根本跟不上進代的步伐。自從藝術學院產生以來,盡管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國家對學院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要求會有所不同,但學院在藝術教育中始終扮演著一個正統和重要的角色。然而,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學院藝術教育體系也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和爭議。爭論的焦點是,學院在現當代的藝術發展中,究竟是應該以維護舊傳統和舊觀念為最早宗旨,還是以探索新思想和新風格為最高宗旨。在西方,由于現代藝術博物館和畫廊體系的建立,以及獨立的藝術批評家群體和藝術贊助人的出現,許多具有創新思想和風格的藝術家已經不再依靠學院權威的認同。在進入21世紀以來,一些院校由于堅持傳統的教學規范,拒絕承認和接受當代藝術的新發展,因而已不再承擔推動藝術發展的主導任務。而有些院校則順應歷史潮流,轉變教育思想,對課程結構和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將現代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新觀念引入到學院藝術教育中,從而建立了適應當代藝術發展的新型學院藝術教育體系。因此,在面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發展中,藝術學院教育的本質以及在整個藝術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應該是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不斷反思的問題。
三、油畫教學上的探索
現在的油畫課程,基本課型單一,以對物寫生,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藝術實踐活動,體驗不到藝術創作的全過程,無法展示自己的想象力與創作力,以致影響最后畢業創作的質量。專業教師應該在多年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緊緊抓住學生們的創作能力發展他們的潛力。要讓學生積極創作,鼓勵學生發揮想象有所創新。首先,學生的藝術審美愿望、興趣是藝術創作的根本動力。興趣是學生創作的動力,要鼓勵學生創作,使學生對創作產生興趣,不畏懼創作,而不是只是一味地照物寫生,F代的學生表現欲望很強,適時舉辦油畫展,對學生來說就是自身能力的體現。油畫展可以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促進發展,使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很好的表現,這樣能大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予以保留,等學生們創作出大量的好油畫作品后進行展覽供大家評測好的予以獎勵,學生們的創作興趣便會高漲起來,創作能力隨之增強,其次,學生欣賞水平進一步地提高,是創作持續發展的保證。學生有了熱情后,必須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使之興趣持續發展下去。這就需要學生們大量地進行試驗性創作。英國當代著名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史話》中認為:“20世紀西方前衛藝術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們的實驗性。‘實驗’是發展、創新的動力,把其先進性引入到教學中,使其具有規范,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我們只有對各種流派和風格兼收并蓄,在教學中適當允許遠離某些經典的藝術實驗,開發學生創造思維,用研究來帶動教學,在教學中適當允許遠離某些經典的藝術實驗,開發學生創造思維,用研究來帶動教學,以自律自足性、兼容性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才可能發展我們今天稍顯滯后的油畫教學。”師高弟子才能賢,教師本身在知識結構、氣度學養、文化背景、綜合素質方面必須具備較高水平。
四、我國整體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外國的對比
不可否認,藝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我國在邁向現代化的途中,在某種程度上也經歷著與西方工業化國家同樣的困境,人們對特質的追求超過對審美的追求,更多地從競技層面上考慮問題,導致了生存環境的惡化與精神品位的單一;教育體制帶有嚴重的功利主義色彩,重科技教育,輕藝術人文教育;這種教育體制只能培養出應用型的專業人員,卻不能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藝術審美教育必須得到重視和加強。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藝術教育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還處在相對落后的狀態。主要表現之一是對藝術教育的理性認識還不夠。比如,美國藝術教育界已注意到藝術的認知屬性,并站在以視覺知識反對大眾文化形象操縱的高度來重視在校學生的藝術教育;中國的藝術卻依然將注意力集中在藝術的情感層面;二是藝術教育的內容還過于狹隘。我國的藝術教育最重視的是培養學生藝術技巧而進行創作。鮮有學校開設以培養學生審美理解力為目的的藝術史評與美學課程;三是應該教育的影響下,藝術并沒有獲得與數學、語文等課程同等的學科地位;四是我國藝術教育尚未有相應的評估標準,一些發達國家的藝術教育家在這方面已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果。
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了材料上的劃分,裝置、行為藝術、視覺藝術等并峙于當代,并且相互滲透,面對如此紛繁的當代藝術,逃避不是辦法,封閉只能成為井底之蛙,面對強大的傳媒時代,封閉也是封不住的。盡管中西文化教育上有很多的差異,但是西方國家的藝術教育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一是要在各級學校藝術教育中尤其油畫教育中增加藝術史、美學、藝術批評方面的內容,改變藝術教育只停留于以藝術技能、技巧訓練為主的狀態。二是要重視和加強藝術師范教育,培養具有較高人文修養和廣博知識的藝術師資。三是要加強藝術學的學科建設,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和走向成熟都離不開對其自身的科學研究。因此要積極重視和大力加強藝術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實驗,并促進藝術教育界的國內外交流。四是盡快為各級藝術教育設置相應標準,并設立合理的評估制度,但要避免以應試教育的方式來考核學生的藝術能力與審美能力。
目前我國藝術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逐漸意識到,我國藝術發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藝術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反思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討關于藝術教育,尤其油畫教育改革的思路,結合油畫現實存在的弊端來解決問題,尋求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模式和方向,已成為我國藝術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
參考文獻:
。1]常寧生.藝術史與藝術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王偉.當代美國藝術教育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張小鷺.現代美術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英]貢布里希.藝術史話.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探討中國當代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相關文章:
面向能力培養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探討11-24
對提高成人業余高等教育質量的探討03-08
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研究論文11-23
探討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之我見的教育理論論文03-25
高等學校體育素質教育內容體系的探討論文03-13
關于高校陶瓷藝術教育發展趨勢的探討02-26
試析對高等職業教育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討03-03
高等教育與大學生社會化發展探討論文03-05
藝術院校教育中文學與其他藝術整合探討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