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高專會計專業過熱的思考與教育改革論文
摘要:本文從近幾年高職高專會計專業過熱的現象出發,深入思考了當前會計專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會計改革
1我國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與會計相關的高職高專的建立可以說是“一哄而上”,而且從其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來看基本上大同小異,專業設置無特色,專業課程設置重復,導致競爭加劇,相對飽和。
1.2目前,我國會計教育已經建立了包括高層次的博士、碩士教育,中層次的本科教育,低層次的大中專教育體系。由于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高職高專會計教育呈現出本科的“壓縮版”的特征,沒有充分發揮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優勢。沒有適應當前社會對多種層次會計人才的需要。
1.3由于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目標的定位含糊,專業設置重理論輕實際應用,主要體現在:專業設置重復,專業課程之間內容銜接混亂;過于偏重“填鴨式”的知識講授,而不重視會計模擬和案例教學。
1.4高職高專在會計教育的實踐環節與企業、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接觸聯系松散,沒有形式固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和聯系機制,使高職高專會計教育與實踐環節脫鉤。
2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教育改革問題
2.1培養目標改革近期會計培養的總體目標是:加快培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好,能夠勝任并履行其職務與責任的現代會計人員,要完成從“賬房先生”到“創業人才”的轉變,即將“創業”作為學生教育的目標。還要完成從“全才”到“通才”的轉變,即注重通用會計人才的培養。
2.2專業設置改革目前我國會計考試的專業設置,最突出的問題是專業界限劃分過細、過窄、過分強調專業特征和實用性,培養出的人才知識結構單一,所以在專業設置上,需更加靈活,保證能及時適應社會的需求,師資的調配要靈活,師資的知識結構應向應用化、多元化方向發展,機構設置應以松散型為主,不能只限于某一個專業的教學。
2.3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內容上,可以考慮先選用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會計核算資料,商品流通企業的會計核算資料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會計核算資料等單項內容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然后再將這些內容綜合起來設計為一個企業集團公司,進行講解,最后通過實習,使學生從多行業的角度掌握知識。然而由于學校經費緊張,讓學校出面為學生聯系實習單位,一是企業單位不愿意接收,二是勉強接收了也不愿讓動手干,干也不放心,三是學生在企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常常是效果不佳。改進辦法:前六個學期進行基礎理論學習,同時在第六學期里拿出兩周以上時間在學校的會計模擬實驗室中進行全環節的模擬實習,從憑證的填制、審核、匯總、裝訂、登帳到填制報表,依次完成整個會計核算程序,學生在最后學期可以采取自己聯系的辦法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正式實習。
2.4教學方法改革采用和嘗試新教學方法的原則是注意新方法的實質效果以及成本效益的考慮和時間限制。其中啟發式教學法不是單指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觀念,是各種教學方法的總稱。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啟發式提高。在講授過程中多提幾個“為什么”,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和大膽質疑,這對一個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②模擬實驗、案例教學。對一些專業課應采用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對財經類專業課還應多采用案例教學。
③系統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教師講授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重點難點應講深講透,其他內容可由學生自學,然后通過提問、練習、總結等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教師授課不應局限于書本,要將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如印發補充材料,提供參考書和期刊目錄等。
3加強師資隊伍的改革
3.1積極進行教育研究以提高教師創新能力,注重科研是教師具備創新活力的必備條件,積極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實現“經驗型”向“創造型”轉換,其根本出路是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一體化。為此,學校應當對教師的教育科研任務提出一定要求,以便促進教師積極進行教育科研。
3.2會計教育的終身性觀念要求我們不僅要開展學校教育,而且還要走向社會,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充電”,開展在職教育、考前輔導、繼續教育等一切可能的教育形式。新形勢下注意教師的后續教育,終身教育是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會計人員將不斷回歸教育,“活到老、學到老”正是為此需要作了很恰當的詮釋。
3.3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作為一名會計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加強知識更新,不斷充實自己。同時,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師還必須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以便更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還應加強社會實踐,高校應制定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走出校門,深入實踐,不斷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4就業方向的改革
①積極主動建立學校與會計市場的溝通與聯系機制。建立學校網頁。由專業教師與外界和校內學生進行對話;與中介機構(如人才市場、獵頭公司)建立聯系和信息交流;與畢業學生、企業管理人員、專家學者保持信息互動,增強學校對新事物、新形勢、新需求的了解。②提高高職高專畢業證的含金量。由于目前會計職業市場人才需求呈現多元化差別趨勢。學校應該注重在某細分市場上大做文章,充分發揮優勢。重點出擊。如地域差別化,導致發達地區會計人才缺乏;人世效應,導致外企會計應用人才緊缺等等。③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首先要做好與會計職業界的市場溝通,然后根據其要求決定專業設置、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師配置,培養出學生再輸送到市場。
5結語
會計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蹦而就,隨著經濟、社會、管理方式、會計準則和教育的不斷發展,會計教育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那么會計教育的各個方面的改革也需進行不斷調整。我們應以發展和變化的眼光來看待會計專業教育的改革問題,在尋求解決會計教育問題的動態過程中不斷提高會計教育水平,努力通過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的改革來適應目前專業過熱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劉徽.邁入21世紀的會計改革思考[J].現代會計,2006,(1).
[2]李昕.淺議我國高校會計教育的改革,2007.
[3]楊湘江.淺談新時期會計學科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改革建議.
【淺析高職高專會計專業過熱的思考與教育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高專會計專業過熱的思考與教育改革11-24
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思考教育論文11-23
淺析高校教育改革過程中推進心商教育的思考03-08
淺析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論文03-06
淺析高職高專英語教案02-26
論文:教育改革論03-28
高職高專院校藝術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