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的論文

        時間:2024-08-14 09:33:46 教育學 我要投稿

        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 網絡道德 道德教育現狀

        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的論文

          論文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網絡道德教育逐漸凸顯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特別是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具有明晰學生網絡道德認識、引導學生趨利避害等價值。搞好網絡道德教育就要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網絡道德教育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約束。

          當網絡由最初的羞羞答答發展到現在的理直氣壯地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它在帶給人們諸多便利的同時,更作為一項新生事物,贏得了我國的新生力量——青少年的積極關注。 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中的高知識高智商而又相對較為自由的群體——大學生而言,網絡更是展現了其迷人的風姿。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網絡在帶給大學生新知識、新信息與新思維的同時,也會夾雜著這樣那樣的“病毒”,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問題由此產生。

          一、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內涵

          從某種程度上,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來源于生活,因此,網絡道德教育理應成為高校德育關注的重點。

          研究網絡道德教育的內涵首先要弄清網絡道德的含義,所謂網絡道德,就是網絡社會中的社會公德,是指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專門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特殊利益關系的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由于道德的歷史性特點,所以網絡道德是生活于網絡社會中的人們——所有網民都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網絡社會”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決定了“網絡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于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點與發展趨勢。網絡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教育者根據網絡道德規范對網絡主體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影響,使網絡主體接受這些原則與規范,并將其轉化為自己內在的需要。網絡道德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網絡道德教育即指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的相關教育;廣義指在“網絡社會”中,教育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采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

          二、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

          一直以來,人們對網絡、對大學生上網否定多于肯定,指責的聲音多于引導的聲音,造成了網絡道德教育的不良現狀。

          1.教育者認識模糊

          網絡社會的到來,使思想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幻想的大學生歡呼雀躍。同時大學生們在網絡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對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網絡使用群體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以應對網絡社會給道德帶來的諸多變化,應當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但是,我們的教育者卻缺乏對網絡道德客觀存在的理性認識,無法確立正確的網絡道德教育觀念,更談不上教育任務的充分實現。實際上,網絡社會是一種全新的社會,但是它和現實社會又不是對立的,是從現實生活中分化出來的,以現實社會生活為背景的。

          2.教育者的觀念老化

          學校德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價值的引導,在于幫助學生自主構建道德價值體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對網絡的挑戰,學校德育應當從德育目標出發有針對性地重新設計德育內容,徹底更新道德教育觀念,以適應全新的、變化中的教育環境。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網絡社會改變或影響了德育過程中各種構成因素之間的關系。道德的“他律”機制被破壞,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也大大削弱。同時,網絡的自由開放性與互動性又給個體提供了寬泛的自主選擇空間,道德環境的變化使傳統的強制灌輸式德育方法徹底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社會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德育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還在用老觀念看待新事物,德育的被動局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3.教育者對網絡道德教育不能準確把握

          網絡為新道德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廣大的教育者并沒有充分地認識網絡道德呈現的新特點。由于道德的歷史性的特點,所以網絡道德既不能與傳統道德徹底決裂,它應當包含著對傳統道德中的優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繼承,又要直面和順應社會變遷中對道德觀念的不斷“吐故納新”的現實。這就要求網絡道德教育既要體現歷史的內在邏輯聯系,又要強調現實性和歷史性的和諧統一。

          三、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改進途徑

          只有針對目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現狀,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與途徑,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網絡道德教育。

          1.教師要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充分認識青年學生接收新鮮信息的豐富性、復雜性,探討如何利用網絡平臺發揮傳統思想道德教育優勢,如何開拓新型、多樣、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發揮教師的指導、主導作用,以“導”代“堵”,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提高判斷信息和選擇信息的能力,幫助他們將在現實社會中積淀養成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展現在網絡社會,遭遇網絡道德沖突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采取正確的行為。同時,要幫助大學生確立網絡道德理念。要使學生懂得,網絡技術是人們進入網絡社會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但不是全部。大學生要在網絡社會更好地生存,除必須掌握網絡技術等科學知識外,還必須掌握網絡倫理道德等人文知識,信息技術越是發展越是要求個人的“道德自律”、個人應具有的高道德素質與之平衡。否則網絡技術就可能成為危及網絡社會及網絡進一步發展的禍水。

          2.提高教師網絡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師駕馭網絡的能力提高了,才會對網絡道德實施有效引導。首先,教師必須有積極端正的工作態度,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要善于辨析網絡上魚目混珠的各種思想潮流,能主動同錯誤的思想作不懈的斗爭;其次,必須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藝術,不是用互聯網延續傳統的說教,而是要運用網絡進行實時多向的、直接坦誠的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計算機和網絡使用知識和經驗, 能夠熟練地掌握網絡。

          3.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約束

          實現網絡道德素質教育的社會化,首先,要制定比較完備的大學生網絡行為準則,使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有章可循。這些制度包括《大學生網絡道德規范》、《校園網文明公約》和《大學生網絡違紀處理條例》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大學生網絡行為監督和管理機制,利用網絡監控技術對登錄校園網的大學生進行登記,建立校園網絡責任主體與其網絡行為的有跡可循的對應關系,然后由學校派專人負責對學生不良的上網情況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相應的處罰。最后,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實踐證明:許多事情的解決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輿論的力量。如果我們將網絡犯罪防患于未然,這將是最為理想的效果。為此,社會媒體應該加強輿論方面的引導,用鮮活的案例教育人,使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社會各階層人員應該主動加強自身修養,為網絡道德素質的建設添磚加瓦。

          總之,網絡道德教育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新的道德教育形式,我們只有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緊迫感、端正態度,提高在網絡環境下道德教育的能力,才能迅速扭轉網絡道德教育的不利局面。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4.

         。2]孫建民.高校校園網絡德育問題的分析與對策.教育探究,2006,4.

          [3]劉守旗.試論網絡道德.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2005,1.

         。4]朱彩萍.網絡時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甘肅理論學刊,2005,5.

          [5]徐艷曦.多樣化社會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湖湘論壇,2002,4.

        【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

        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1-18

        高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

        高校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緊張關系的思考論文03-15

        開展學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01-18

        對高校網絡建設的思考02-22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及理性思考論文03-06

        高校多媒體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思考01-18

        試論高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失及對策分析論文03-07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