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
論文關健詞:高校 網絡道德教育 機遇 挑戰 對策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對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敢于迎接挑戰、及時做出應對之策,對高校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與發展,網絡時代已經向我們悄然走來,一種新的全球性的社會組織形式—“網絡社會”正在形成。與這種“虛擬社會”相對應的社會道德體系—“網絡道德”,對傳統社會的道德觀念、價值體系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對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認識網絡給高校道德教育帶來的影響,并積極地研究對策,對高校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
一、網絡為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機遇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絡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工具,對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啟迪智慧、開闊眼界、提供服務等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給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遇,使道德教育煥發了無限生機。
(一)網絡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新的教育空間、信息來源
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將社會、家庭與學校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連為一體,通過網絡,使得原先相對狹小的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的、開放性的教育空間;網絡有效地將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統融為一體,使之成為大容量、高速度的數據傳輸系統,為我們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
(二)網絡使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傳統的道德教育,大多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德育工作者往往要為此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也是被動地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接受“灌輸”。網絡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道德教育信息的傳播效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大學生的協同和合作能力大大提高,特別是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的應用,其效果是傳統道德教育無法比擬的。
(三)網絡使高校的道德教育更具有及時性和廣泛性
傳統的道德教育以課堂傳授或一對一的形式開展,這樣雖然能很好地解決個人和少數人的思想問題,但這種教育方式對其他有類似問題和有疑惑的人無法產生影響。而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使高校學生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場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個設有終端的場所隨時獲取所需的信息。因此,網絡不僅使我們傳統的道德教育的優勢得以進一步發揮,而且能促使道德教育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迅速而廣泛地展開。
(四)網絡有利于增強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網絡社會的虛擬空間中,學生可以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能更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受到普遍關注的校園和社會熱門話題,學生會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討論。只要認真收集、整理這些資料,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學生們更為真實的思想特點和動態,及時與其進行溝通、解決問題。網絡使學生可以主動地了解各種信息,獨立地參與討論,聽取來自不同角度的意見,積累社會經驗,經過判斷加工形成自己的觀點,發展和完善個性,并最終促進自身民主意識和道德法制意識的提高。
二、網絡給高校道德教育帶來的挑戰
網絡教育的作用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把、叮劍。在它起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沖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引發嚴重的網絡道德問題。傳統的道德觀念面臨著嚴峻挑戰,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信息污染問題
互聯網與生俱來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它必然存在著良勞不齊的網絡信息。在浩瀚的網絡資源中,大量色情、基力等不健康信息態憊橫行和芡延,時刻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侵蝕著他們的心靈。此外,網上還存在許多反動的思想言論,一些“邪教”分子在網上散布歪理邪說,擾亂人心。這些信息不僅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使學生的道德觀念產生混亂,并且對道德教育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二)網絡倫理規范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開放和自由,迎合了青年人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心理。同時,由于網絡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形成完備的道德法律體系,而現實生活中對于網絡道德失范行為也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忘掉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做一些平時不能做的、明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事情,比如在網上互相漫罵、攻擊對方。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淡化了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道德情感的冷漠,嚴重的還可以導致人格歪曲甚至電腦犯罪。
(三)網絡文化沖突問題
網絡是開放的,是超越民族和國界的,因此必然會導致不同文化間的碰撞和交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異思想的沖擊。發達國家在利用網絡傳播信息文化的同時,也將其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不斷大量灌輸給大學生,互聯網已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重型武器”。國內外敵對勢力一直通過互聯網相互勾結、歪曲是非、散布遙言,進行煽動性政治宜傳,培植分化中國的勢力,使得我國的道德體系面臨嚴峻挑戰。
(四)網絡成果蒯竊問題
網絡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實現了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在為師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便利之余,也出現了網絡副竊問題。在高校師生中,一些人為了謀取私利,利用網絡蒯竊他人成果,據為己有。這種惡習如蔓延開來,必將沖擊我國數千年來形成的誠信原則,為大學生日后參加工作種下惡果,進而影響我國的國際聲譽。
三、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
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ヂ摼W己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睉獙W絡給高校道德教育帶來的挑戰,我們應加強信息化校園的綜合管理;推動道德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統一;加強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改革目前的學術評審和職務評聘機制。
(一)加強信息化校園的綜合管理
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還應從凈化校園網絡的大環境人手,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網絡成長氛圍。高校必須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盡快建立網絡信息管理和監控機制,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兼職人員,制定科學的網絡道德管理和監控制度,明確責任,加強管理,從而活躍大學生網絡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
(二)推動道德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統一
道德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社會功能是調節社會關系。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調節的范圍和作用雖然是廣泛的、重要的,但并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在強調法律等他律作用的同時,更應該重視道德自律的作用。所謂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體借助于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認識,借助于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愿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并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實踐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內在自主的行動。因此,在各種文化交融的網絡時代,青年學生更應該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
(三)加強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教育
用傳統的優良道德引導人、教育人對于高校網絡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面對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高校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主動迎接挑戰,把宣傳當代馬克思主義和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視為網絡道德教育的靈魂,主動占領網絡陣地,不斷建設有影響力的、能夠傳播正面信息和先進文化的網站。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道德認知和評價的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教育,這樣才能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
(四)改革目前的學術評審和職務評聘機制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會有蒯竊的行徑?這與目前的學術評審機制和職務評聘制度不健全、不合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目前的學術評審往往只看數量而不看質量,而學術成果的多少又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職稱,并決定著他待遇的高低。由此可見,要根除學術界的這種不正之風,必須著力提高學術工作者道德水平和自我約束力,更重要的是改革目前的學術評審和職務評聘機制,并加大對弄虛作假者的處罰力度,從制度層面鏟除學術不正之風的滋生土壤。
網絡已經給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應對挑戰,探索對策,已成為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我們應利用網絡的諸多優勢,抓住機遇,積極創新,促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建設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05-16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06-14
對高校網絡建設的思考08-06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形勢與對策06-14
論高校網絡道德教育與引導初探06-15
試析高校網絡教育路徑優化的思考08-19
高校圖書館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06-13
網絡技術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思考05-09
論述基于高校網絡環境的入侵檢測方案的思考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