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網絡道德教育與引導初探
[論文摘要]本文提出了網絡道德基本內涵及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彭響.認為計算機網絡道德建設是高植德育工作研究的新課題和計算機網絡中不道德問題對高校德育工作可能引發的新難題,提出計算機網絡道德的教育與管理對高校德育工作新要求,初步探討我國當代大學生網絡抒為的教育和引導的基本模式.
[論文關鍵詞]網絡道德;信息社會;網絡抒為;網絡管理;同絡教育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1計算機網絡道德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課題
道德本身就具有歷史性的特點,道德的發展史與生產方式和社會關系發展的進程大體一致,馬克思指出:“要研究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之間的聯系,首先必須把這種物質生產本身不是當作一般范疇來考察,而是從一定的歷史的形式來考察.例如,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精神生產,就和與中世紀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精神生產不同.如果物質生產本身不從它的特殊的歷史的形式來看,那就不可能理解與它相適應的精神生產的特征以及這兩種生產的相互作用.今天學者們之所以能夠提出“網絡道德”這一概念,正是因為人類通過計算機信息網絡而表現出一種與以往社會交往方式不同的行為關系.在此筆者不妨暫且對網絡道德作一個定義:網絡道德就是對信息時代人們通過計算機信息網絡而發生的社會行為進行規范的倫理準則.
計算機網絡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巨大作用及其種種社會遠景已經到了人們不能坐視不管的地步.同時,科技發展史也不斷顯示:作為技術手段和工具的技術發明往往是一面雙刃劍,在其表現對人類社會積極方面的同時,如不合理地加以應用、管理和引導,必然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例如“電腦臆”正無聲無息地鉆入家庭之中,使用者不會有所警覺,因為大家認為這不過是一臺電腦,不會造成傷害,殊不知一旦變成重臆,上網之后就很難退離網絡,想把電腦關掉如同戒毒或戒酒一般難以斷根.這是“互聯網絡臆”的極端例子,它特別突出地表明了如果不能合理調適物質空間與電子空間關系,人類的生存質量將會面臨嚴重的問題.就我國高校來說,校園心理咨詢中心也有上述案例,這不能不使高校德育工作者引起重視.
網絡道德建設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性課題,是建立在對信息社會這一系列變化和雙重效應之上的+具有涉及面廣、與科學技術結合深、國際化、空白點多等特點,網絡道德建設的難點和問題也林林總總,頭緒紛紛.在國外,有人把與網絡道德建設有關的社會問題概括為“7P”問題,即Privacy(隱私)、Piracy(盜版)、Pornography(色情)、Pricing(價格)、Policing(政策制訂)、Psychology(心理學)和ProIectionoftheNetwork(網絡保護).此外,網絡道德問題在國外不僅受到各界社會學家、倫理學家、律師等專家學者對此進行的專題討論和關注,提出如何對網絡使用者進行教育管理的問題也引起人們的重視,廣泛的交互式信息交流網絡的發展和計算機在這些網絡的運用,已經向傳統倫理學、道德行為學和因特網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倫理學問題,如在美國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為學生開設了倫理學和因特網絡”及“信息社會心理學”等課程為倡導健康的網絡文化提供理論基礎在國內,已有部分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提出“網絡倫理學”這一新學科,從而使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開辟了新紀元改革開放以來,計算機在我國城鄉廣泛普及,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可以說已經提前進入信息社會,這使高校德育思想研究提出新的面向計算機網絡教育的課題從理論上說,參與信息網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信息高速公路享受網絡提供的信息服務,他可以在自己家里讀到世界各地新出版的圖書和報紙、聽音樂、看電影、查閱著名大學圖書館的藏書,甚至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在家里可以選修他想學的課程并有最好的老師為他講解,等等.除了生活得到極大的豐富外,更重要的是個人創造性將得以空前地發揮和開掘,他可以通過Internet網絡面向世界發表他的政治觀點、價值觀、思想觀念、他創作的小說、樂曲、詩歌或者論文.大家知道,網絡本身是一個新事物,與此相關的許多行為屬于與日常非網絡行為所不同的類型,非網絡行為的規范是否同樣也適用于網絡行為就成為必須研究和界定的問題,在新的網絡交往中,哪些行為是“道德的”、“合法的”,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非法的”,就迫切需要確定.如此等等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研究的新課題.
2計算機網絡中不道德問題對高校德育工作帶來的新難題
對于青年學生,在網絡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國家保密制度,并對上網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負責,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犯罪活動,當然違法犯罪自有法律來制裁.然而,如果他們利用計算機技術,采用各種網絡技術手段,例如編制詐騙程序、“發布虛假信息”、篡改數據文件等不道德的行為,這些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所料不及的.下面列舉高校學生在網絡交往中的不道德的網絡行為.
2.1編制或篡改計算機程序
例如,有些學生通過編制或篡改計算機程序,從事這種不道德行為的大都是一些計算機技術專業學生.如我國某研究院也曾發生此類事例,某學生更換了研究院內部網的計算機口令,取消了對一些系統數據的保護,使系統管理員無法工作,造成內部網絡癱瘓.
2.2入侵電子郵箱
例如,1996年,北方某大學兩名學生因電子郵箱上的紛爭而爆發了一場歷史性的訴訟;一名學生通過共用的電子郵箱,私自以同宿舍另一位同學的名義.向一所美國某大學發出一封電子函件,偷偷替同宿舍另一位同學放棄他獲得的美國某所大學的留學機會,從而使其喪失了入學資格.這種未經授權訪問,利用他人的電子郵箱(件),并從中竊取他人秘密,破壞他人的既得利益的行為,毋容置疑是一種不道德的網絡行為.
2.3私自穿越防火墻
通過修改防火墻的控制參數(協議),或是通過電子欺騙手段(例如使用偽裝的源地址)便可能穿越防火墻.達到破壞企業網(局域網)或訪問禁區的目的.這種未經授權穿越防火墻的行為人,常常會窺視、偷竊、破壞他人的信息,或者盜用他人的網絡資源(如磁盤空間、計算能力、連接道等).
2.4私自解密入侵網絡資源
因特網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龐大的信息網絡,網上信息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資源上網.過一方面給人們共享信息資源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為不法之徒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諸如軟件、專利、商標、未經授權的資料.這是一種不道德的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的網絡行為.
2.5制造或傳播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隱藏在可執行程序中或數據文件中的一種干擾程序.研制、傳播計算機病毒的客觀效果是危害或破壞計算機系統資源,中斷或干擾計算系統的正常運行.國內甚至有人把國外傳人的計算機病毒國產化.或變換、升級為多種版本,如西安某大學名為“中國一號.因此.對網絡行為的不道德問題的研究,大量涉及到新的網絡犯罪現象.如今,網絡犯罪類型層出不窮,利用計算機竊取機密情況或進行金融詐騙、制黃販黃、侵犯知識產權、制作惡性計算機病毒或進行煽動性政治宣傳等等.況且,網絡犯罪與日常犯罪行為具有不同點,它隱蔽性強、危害面廣、知識含量高.這就使高校德育工作者碰上新難題
3計算機網絡道德的教育與管理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網絡社會中,各道德主體的道德能力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的.各道德主體在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角色、道德立場、信仰、行為準則和觀念上的存在差別,信息網絡的出現更為人們提出了一些新的課題,高校德育工作者對網絡行為在道德上會有怎樣的意義,產生怎樣的近期和長遠的道德后果,就需要有全面、長遠的考慮,需要不斷提高道德思考、實踐的能力.目前,值得網絡教育與管理者乃至全社會注意的是,網絡不道德行為特別是網絡犯罪,是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它是一種高智能、智慧型的不道德的犯罪行為.網絡教育與管理的核心關鍵是人.與各級網絡組織相適應,還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網絡管理隊伍.這支隊伍的成員首先應該嚴格挑選,只有那些思想素質、道德品質、業務素質都比較過硬的人,才有可能勝任這一工作.計算機網絡道德的教育與管理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具體有如下兩方面.
3.1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德育手段現代化
信息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創新人才成為競爭合作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必須對現有德育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枯燥的課堂教學將被生動形象,融思想性、理論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多媒體德育手段取而代之.利用計算機技術,引入統計、概率、化歸、建模、計算機仿真等內容,提高德育效果和質量,通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技術手段的更新,探索新的德育學習模式和教育模式.因此,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德育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充分發掘和利用德育信息網絡資源,促進德育手段和內容的現代化在當今高校德育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3,2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契機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高素質高校德育隊伍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要教育好網絡社會的學生,提高他們的素質,教師就必須先具備較高的網絡信息技術素質.目前,許多德育工作者缺乏現代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缺乏因特網技術基本常識和技能,不懂電腦和互聯網技術,不會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施德育教育.高校德育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是現代科學素質與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很不相稚.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強培訓提高,使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豐富的德育理論知識的德育工作者同時具有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有效地實施德育的能力,跟計算機專家密切配合,一同開發軟件,對互聯網絡上的信息進行檢查、篩選,提高網絡的抵抗能力,與網絡中的不良勢力作一場曠!El持久的技術戰爭,利用網絡環境與國際社會一道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合作,開展聯合行動.凈化互聯網絡環境.
我們高校德育隊伍的建設也可以從信息技術中得到有益啟示,由于我國大學教職工編制所限以及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特殊性,大學德育隊伍要盡量傲到少而精,我們要以整合的思路.以更精簡更高教的原則.用高工資、高待遇等措施來鼓勵和引導那些具有扎實德育工作理論高素質的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博士或碩士從事德育工作,把那些綜合素質較差又不安心德育工作的不適合者逐步調整出去.從根本上改變現有專職中青年德育隊伍綜合素質較差、工作比較被動的狀況.同時,把對德育工作者的培養、選撥、進修等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并作為經常性、制度化的工作來抓,加強德育工作者的職前和在職培訓,從中青年德育工作者中不斷發現和培養學科帶頭人、專業骨干,以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去適應網絡社會中!El益繁重復雜的高校德育工作.
在高校中必須大力加強對網絡教育與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與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計算機網絡在現時代發展十分迅速,如何不定期補充、增新、拓寬、深化、提高相關人員的知識結構、業務水平,組織他們學習相關的信息政策、法規條例,增強網絡教育與管理者道德與法制意識,樹立安全保密意識和與阿絡犯罪作斗爭的責任感,將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工作,并有利于凈化高校網絡環境.因此,對每一位網絡教育與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勤勤懇懇,忠于職守,保障網絡的安全運轉,將網絡犯罪控制在最小范圍和程度上,是一位網絡教育與管理工作者基本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所以,從網絡教育與管理者的職業道德入手,加強阿絡道德建設,對高校德育工作者來說是重要的緊迫的.
4當代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教育和引導
道德本質上應是體現人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的、維護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價值體系,它主要依靠人們發自內心(良心)的自覺意識,或道德修養之嚴格自律、自覺遵守為依托.道德教育與管理的中心任務也就是阿絡人高尚道德人格、道德品質的培養.然而,這種內在自律無論何時都必須與外部的道德懲罰與制裁相結合,脫離了外部的懲罰與制裁,單純道德自律將可能是蒼白無力的,特別是在阿絡道德認識不足的情況下.
4.1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教育
德育環境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國內重要媒體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已紛紛上網,網上的中文信息不斷豐富,“秀才不出門就知天下事成為現實.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新的學習革命:學生在家中或者學校的聯阿計算機上,隨時都可以了解國內外發生的事情或通過互聯阿學習.由教育部主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所高校聯合承建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絡(CERNET)是我國4大互聯絡主干網之一.它為廣大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新網絡環境,從根本上促進了信息的交流、資源共享、科學計算和科研合作.高校在信息阿絡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幾乎所有高校都已建成校園網.網上大學工程在許多著名高校已啟動,網絡遠程教學已開始發展.例如,可以通過因特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香港回歸時,有關部門專門設立香港回歸阿址,許多大學生是通過阿絡全面及時了解回歸動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公然用導彈襲擊我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事件,青年大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憤概和愛國熱情,他們通過網絡發表言論,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搜集專題文章或開辟討論區讓大家發表意見,及時全面地對世界揭露和聲討北約的暴行,同時進一步認清了西方的所謂“人權”、“民主,其實質就是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如此可見,德育空間正向信息網絡延伸,網絡則成為學生德育的一個陣地.高校德育要把握和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和資源,改革課程體系,在這塊陣地上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4.2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引導
近幾年來,有些大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利用網絡查閱不適臺大學生的內容,有些青少年在智力“挑戰”的誘惑下,制造、散布病毒,對網絡進行攻擊、破壞,并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事例呈直線上升的趨勢,使大批青年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地損害了他們的心靈健康.“計算機天才”、“電腦神童、“網絡英雄之類錯誤觀念,以及這種不良輿論氛圍,使網絡犯罪的反社會、反道德性質被忽略、淡化了,從而誘使犯罪行為人陷入不斷迎接新技術挑戰的深淵而無力自拔.例如,在西方國家,有不少“電腦神童”、“少年天才”、“黑客”就以打入網絡系統、破譯計算機密碼或制作、施放計算機病毒作為炫耀自己為樂事,全然不顧由此造成的社會危害.目前的網絡上,信息資源內容十分龐雜,一些利欲熏心、喪失了責任感的不法之徒,把許多不適臺未成年人調閱的內容,如色情信息、暴力與恐怖信息、邪教或迷信內容、煽動種族歧視的信息輸入了電腦網絡中.其瀏覽過程無需登記也不要求接受者的個人資料,這給學生的不道德的網絡行為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空間,也對社會中大學生的管理與教育方式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引導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學校和社會應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加強正面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逐步能夠分辨哪些行為是合道德、合法的,哪些行為是不合道德、不合法的,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少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勝心與挑戰精神,他們最易于為網絡黑客及其行為所吸引,并加以模仿,甚至不能自拔.因此,學校以及社會相關機構都應對青少年大力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講清黑客及其行為的嚴重的反社會性、非道德性.使大學生能夠自覺抵制黑客行為.
其次.在網絡上安裝學生過濾軟件,使學生無法接觸到不良信息.利用這種軟件還可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對某些特定信息的監控,甚至可能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一些政治、宗教等特定信息實現監控.最后,德育工作者在大學生網絡行為上應加強教育、管理和引導,創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培養大學生高尚的網絡道德品質.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高校網絡道德教育與引導初探】相關文章:
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1-18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01-18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形勢與對策01-18
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03-29
論高校網絡道德建設01-18
高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
論新時期高校網絡道德01-18
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的論文12-11
高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失及對策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