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對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在新形勢下,我們應積極迎接挑戰,及時做出應對之策,對高校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對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與發展,網絡信息時代已經悄然到來,人們越來越多地在網上進行交流、娛樂、商業活動等,世界被網絡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一種新的全球性虛擬的社會組織形式——“網絡社會”正在形成。在這樣的社會中傳統的道德觀念、價值體系受到強烈沖擊,這樣也給傳統的道德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的網民年齡分布狀況是:l8歲以下占15.8%,l8—24歲占37.7%,25—30歲占17.4%,31—35歲占10.4%,36—4o歲占7.3%,41—50歲占7.4%,51—60歲占3.0%,60歲以上占1.0%。L1可以看到l8—24歲人群比例最大,這一年齡段的人群主要分布在高校教育階段,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認識網絡給高校道德教育帶來的影響,并積極地研究對策,對高校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
一、網絡給高校道德教育帶來的挑戰
網絡的作用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把雙刃劍。它對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啟迪智慧、開闊眼界、提供服務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沖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引發嚴重的網絡道德問題。傳統的道德觀念面臨著嚴峻挑戰,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信息污染問題
互聯網與生俱來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信息源的復雜性,極易造成大學生認識偏差。在浩瀚的網絡資源中,大量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恣意橫行和蔓延,時刻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侵蝕著他們的心靈。此外,網上還存在許多反動的思想言論,一些“邪教”分子在網上散布歪理邪說,擾亂人心。這些信息不僅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使學生的道德觀念產生混亂,并且對道德教育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二)網絡倫理規范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開放和自由,迎合了青年人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心理。同時,由于網絡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形成完備的道德法律體系。而現實生活中對于網絡道德失范行為也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忘掉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做一些平時不能做的、明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事情,比如在網上互相漫罵、攻擊對方。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淡化了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道德情感的冷漠,嚴重的還可以導致人格歪曲甚至電腦犯罪。
(三)網絡社交問題
網絡社交與現實當中的人際交往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它是基于網絡技術并因此發展起來的一種模擬性的社交交往,是虛擬的人與人間的交流,存在機器的遮掩,并非完善意義上的社交行為。部分大學生貪圖所謂的自由空間,隱私空間,拒絕現實人際交往,把網絡人際交往做為唯一的交往手段,造成人際關系淡漠,性格孤僻,有的甚至引發心理疾病。
(四)網絡癡迷問題
多種多樣網絡休閑娛樂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網絡游戲的出現造就了不少網迷,可是由于大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有部分大學生主次不分,癡迷網絡游戲,荒廢專業學習,有的還把游戲理念帶入現實生活,暴力侵害他人,有的為了滿足游戲等級提高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實施犯罪或者盜竊他人帳戶等不道德行為。
(五)網絡成果剽竊問題
網絡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實現了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為師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便利之余,也出現了網絡剽竊問題。在高校師生中,一些人為了謀取私利。利用網絡剽竊他人成果,據為己有。這種惡習如蔓延開來,必將沖擊我國數千年來形成的誠信原則,為大學生日后參加工作種下惡果,進而影響我國的國際聲譽。
二、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
“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面對當前高校大學生網上道德缺失現象,各高校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大力加強網上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強化對青年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
(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
制定網絡法規和道德規范,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網絡道德的自我培養,同時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和道德行為也具有制約性,它有利于大學生自我辨別“在網上什么是不道德行為,什么是違法犯罪行為,什么是必須恪守的道德規范,什么是應當遵循的網絡游戲規則”,有利于大學生自覺形成網絡自律觀念,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網絡不道德行為乃至犯罪行為的發生。要引導大學生“善于網上學習。不游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二)加強自律教育,提高大學生判斷信息和選擇信息的能力。
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努力增強青年大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自覺抵制網上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建立大學生網絡道德行為管理和監控機制。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極大的網上自由,使大學生在網上能徹底擺脫社會的限制,超越現有社會道德和法律所能制約的范圍。因此,高校必須盡快建立網絡信息管理和監控機制,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明確責任,制定科學的網絡道德管理和監控制度,加強管理,對涉及道德問題和其他不良問題的要及時進行審查,及時消除那些錯誤、消極或反動的信息,堅決阻止那些反動、低級、庸俗而有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信息進入校園網絡,真正建立起校園網絡安全的“防火墻”。
(三)增強網絡道德意識,開設相關課程。
各高校要在原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強調對大學生道德意志力的訓練,充分發揮教育對象的道德主體作用。要結合實際不斷探索新時期德育教學的方法和途徑,開設相關課程,如大學生要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要把正面引導作為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不斷啟發他們的道德思維,使他們自主構建正確的網絡道德理念,培養和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
(四)堅持網上正面引導,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傳播、碰撞、交融,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沖突更加劇烈,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價值選擇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必須將網絡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中,不斷將黨的方針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輸入網絡,引導大學生在網絡中吸取營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增強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思想的能力。優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環境。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環境,直接影響網絡道德教育的效果。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活動,如網頁設計大賽、網絡知識競賽、網絡知識講座等,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宣傳,倡導大學生文明上網,形成健康向上的網絡道德規范,營造一種文明、健康、安全的網絡學習環境。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網絡道德教育活動,如開展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研討會、網絡道德教育論辯賽等,讓他們在活動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一些具有引導性的觀點,可通過網絡傳送到每一個網絡終端,使所有的大學生都受到相應的網絡道德教育。學校要經常性地把那些在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如書法比賽、論辯賽和大學生社會實踐等內容安排進網絡,從而抵制腐朽、消極網絡信息的滲透,達到凈化學校網絡環境的目的。
概而言之,我們要通過對青年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自覺地以道德理性來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做一個信息時代合格的大學生。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探討】相關文章:
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6-14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形勢與對策06-14
論高校網絡道德教育與引導初探06-15
關于改進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思考05-16
高校圖書館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06-13
關于現時代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育解析論文05-06
高校教育文秘教學之探討06-13
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探討08-08
高校行政管理途徑探討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