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強化的幼兒語言教育論文
在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中,強化是主要的自變量,行為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強化的結果,在這一理論被廣泛運用在管理學、社會工作培訓等諸多領域時,筆者發現強化理論對幼兒語言教育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程序教學法的主要原則入手,試闡釋強化理論在具體應用于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主要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一、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及程序教學主要原則
斯金納程序教學的主要原則有五條。
一是積極反應原則。一個程序教學過程,必須使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教學中使學生做出一個反應,然后給予強化或獎勵,以鞏固這個反應,并促使學習者作進一步反應。
二是即時反饋原則。程序教學特別強調即時反饋,即讓學習者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確,這是樹立信心、保持行為的有效措施。
一個學習者對第一步(學習的前一個問題)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回答),便立即呈示第一步(第一個問題),這種呈現本身便是一種反饋:告訴學習者,你已經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開第二步的學習了。三是小步子原則。程序教學所呈示的教材被分解成一步一步,前一步的學習為后一步的學習作鋪墊,后一步學習在前一步學習后進行。由于兩個步子之間的難度相差較小,所以學習者的學習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四是低錯誤率原則。程序教學的設計要按照教材內部的邏輯程序,既要保證學習者在學習中把錯誤率減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設計教材,使每一個問題(每一小步)都能體現教材的邏輯價值。五是自定步調原則。
程序教學允許學習者按個體自己的情況來確定掌握材料的速度。這與傳統教學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學習者為參照點的教學法不同,傳統教學法使掌握快的學習者學習能力被拖住,而學習慢的學習者又跟不上,致使學習者之間學習水平差距放大。程序教學法相對“合理”,每個學習者可以按最適合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時間,學習較容易成功。
近年來,許多幼兒園在幼兒語言教學中使用程序教學法,希冀通過強化理論為支撐的教學法幫助和引導幼兒迅速掌握語言。不過在具體運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難題,比如適齡入學幼兒因為年齡較小,認知能力較低,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以感性認識和機械記憶為主,未能充分融入教學情境。
此外,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發散能力不足,也導致程序教學法在運用時效果大打折扣。一部分老師嘗試“填鴨式”教學法,通過大量的機械輸入向幼兒傳輸字、詞、簡單語句等內容,不僅不能提高幼兒的語言儲備,反而降低了幼兒對語言的興趣。對于教學中出現的此類難題,本文試圖運用斯金納強化理論進行闡釋并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法。
二、強化理論在幼兒語言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1.營造濃厚有趣的語言環境加強幼兒自我強化意識
幼兒語言習得的過程不是孤立的,是與老師、家庭、學校、大自然等多方環境共同作用和影響的互動過程。語言的發展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的提升,認知能力與語言習得相輔相成,認知范圍的擴大,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內容。因此,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應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為幼兒創設必要的條件和生活內容,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認識世界,讓幼兒在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展語言,實現自我強化。
教師在指導幼兒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孩子們按順序翻閱,學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理解故事人物、情節,并逐漸將聽到的語句、詞與書上的印刷符號對應。教師還應經常鼓勵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作品,并學會評價別人的講述。在此過程中,幼兒養成了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并鍛煉了初步的閱讀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早期閱讀在幼兒語言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特的價值。
2.把握幼兒認知規律進行循序漸進地啟發引導
斯金納提倡的強化理論核心之一,即學習目標的達成是循序漸進的。在教學中根據遷移原理,結合每階段教學的重難點和共同點遷移式地強化知識。語言的功用在于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加強語言訓練。詞是語言的基礎,幼兒掌握多少詞,理解詞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著語言表達質量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幼兒期是掌握詞匯最迅速的時期,但幼兒的思維是具象的,知識儲備不足,理解上存在很多障礙。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需借助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玩具和主題鮮明的環境創設,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豐富幼兒的詞匯,幫助幼兒理解詞義。
此外,教師必須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幼兒口語聽說能力,如開展故事講演、趣味問答、觀看影視作品等,幫助幼兒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平時就要求幼兒復述故事,并盡量為幼兒提供口語表達機會?傊,我們身邊存在很多教育契機,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會使幼兒受益頗豐。
3.運用合適的強化措施保持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斯金納的“反應—強化”重在強化這一環節,因此活動組織中教師要采取正確的強化方式。漢語拼音是抽象的表音符號,學起來枯燥無味,這種“小學化”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幼兒產生厭學和畏難情緒,因此,在以游戲為主的活動組織中,教師必須采取不同的強化措施。
首先考慮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的趣味性、主動性、積極性。幼兒在園的語言習得歸結于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主要是聽、說、跟讀等,但這些不足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應在教育活動中,不僅為幼兒提供模仿的環境,還應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讓幼兒敢說能說會說。鼓勵他們去構想不同的答案,語言內容也就新穎、奇特,表達生動,進而促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呈現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4.教學中把握適當的強化程度,促成長效“正強化”效果
所謂施力程度就是斯金納所講的強化程度,他對強化程度進行研究時,將其分為:連續強化和間隔強化。教師組織活動時應重視師幼互動,帶動活動的氛圍,讓幼兒在輕松自如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的優點,教師應把握強化程度,幼兒識字是個難點,教師強壓幼兒識字,使不少稚氣未脫的幼兒對學習漢字十分厭倦,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規律,屬于過度強化。
不過,強化最主要的因素是幼兒自身,幼兒必須要對強化做出積極地反應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這時教師可采用間隔強化,對新知識適當強化后,適時利用電教設備展示圖片再次強化。這樣可以緩解幼兒負擔,讓其在活動中找到興趣點,然后更有熱情地參與語言的學習活動。
【斯金納強化的幼兒語言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影響兒童語言學習的外在因素:構式語法與斯金納的對話12-02
幼兒語言啟蒙教育論文03-14
幼兒教育視角看待語言藝術論文03-14
教育的語言藝術淺論論文11-13
幼兒教育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論文05-21
幼兒教育論文【經典】06-03
幼兒教育論文05-23
小學數學教育中的語言教育問題論文11-21
幼兒教育論文(精品)07-11
幼兒教育論文(薦)07-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