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教育的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關于幼兒教育的論文1
一、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
近年來很多同志認為,對于學前兒童來說只有社會性發展問題而沒有品德培養間題,并主張用社會性這一概念來涵蓋品德等舊有概念;而有的同志則堅持采用品德和幼兒德育等概念認為社會性發展是與品德發展相伴的一個過程,不能代替或涵蓋品德等概念。面對這種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情況,我們認為有必要從根本上對幼兒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等概念進行考察,唯有正本清源,方可了卻紛爭。
1、社會性發展同認知發展一樣都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
作為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大方面,社會性發展同認知發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它們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并構成了兒童心理發展的完整統一體。這就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全部實質所在。
目前,我國對“社會性”與“社會性發展”等概念還缺乏理論研究,不同研究角度對其定義也存在著不同的理解。教育界對兒童社會性的理解則主要著重在“個人的社會性”,即所謂的兒童社會性就是指兒童個人的社會性而言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由出生時所處的既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如家庭出身、籍貫、居住地區等等)所獲得的先天的社會特性;二是由后天自身活動繼承、學習、創造而獲得的各種社會特性,稱為后成社會性。我們常說的兒童社會性發展與教育,主要就是指兒童的“后成社會性”(即后天獲得的社會性)而言的,它包括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兩大方面。
周宗奎(1992)在其專著《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中對“社會性發展”的解釋為:“所謂的‘社會性發展’,又可叫作‘非智力發展’,系指除生理和認知發展以外的一切心理特征的發展!鐣园l展’與‘人格發展’是密切相聯的,二者常常在很多意義上包含相同的內容。”我們認同這一概念。
2、兒童社會性發展包括自我系統、社交系統與社會規則(范疇)系統等三個方面的發展內容。
我們認為,兒童社會性發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自我系統方面的發展,這又包括自我認知、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等方面的內容(龐麗娟、李輝,1993);二是社會系統方面的發展,這又包括親子交往、同伴交往、師生交往以及其它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內容;三是社會規則(范疇)系統方面的發展,這包括性別角色、社會角色、社交規則、社會規范和社會道德等規則或范疇方面的建構與發展。這三個方面,可以涵蓋我們認定的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所有內容。
3、無論從社會還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道德(品德)都是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道德就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人們為了維護集體的共同利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為社會所承認的、調節人們行為的共同準則。道德實質上是人類的社會性(即由人的社會存在所獲得的一切特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產物,并隨著人類的社會性發展而繼續發展。品德是每個人所具有的個體心理現象,是一個人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固定的特點。兒童經歷了初步社會性發展(1歲以內)—>自我意識發生(1歲以后從認識自己開始)—>品德發生(2歲左右有最初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品德不斷完善(2歲一一)的過程。由此可見,品德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并隨著其社會性發展而發展,表現出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層次水平的品德.
4、品德是個人社會性發展水平的標志,社會道德個體化貫穿于社會性發展的整個進程。
我們認為,品德并不直接是社會性發展的內容,它是個人社會性發展的產物及其社會性發展水平的標志。這是因為:首先,品德只是在道德活動中表現出的個人特點,如果沒有道德活動就沒有品德可言.因此,品德并不直接隸屬于我們所提出的社會性發展三大內容中的任何一部分。其次,品德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種客觀的社會存在,對社會道德的理解、掌握與建構(即社會道德個體化的過程)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品德則是個人在執行道德準則時才表現出來的固定特點。品德在個體社會化發生到一定階段后才產生并表現為伴隨著社會性發展而不斷發展著。而實際上這就是社會道德不斷個體化的結果,這是因為道德這種客觀的社會存在.從兒童一生下來就開始伴隨著其社會性發展過程而不斷地向兒童個體施加各種影響(這就是社會道德個律化的過程),從而在社會性發展到一定階段(實質是因為道德個體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導致個體品德的產生。而社會道德個體化過程在品德產生以后并未結束,它伴隨著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進程而繼續發展著,并貫穿社會性發展的整個進程。
二、幼兒德育與社會性發展教育的關未
1、德育與幼兒德育。
德育是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某一社會所需要的政治、思想觀點和道德品質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活動。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等三個方面的內容。這是廣義的德育概念。狹義的德育概念則主要是指德育中的品德教育,我們常說的幼兒德育,指的是狹義的德育也即,幼兒德育主要是指品德教育,就是對幼兒進行人際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思想)認識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队變簣@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德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萌發幼兒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其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社會性發展教育.
社會性發展教育就是通過個體社會化過程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兒童正確的社會認知和良好的社會行為,促進兒童在自我系統、社交系統和社會規則系統方面發展的過程。
這里所說的“社會認知”就是指個體對各種社會刺激加以綜合認知的過程,如對自己和別人行為的認知,以及對社會交往關系的認知等。
社會行為是指個人在各種社會情境下的個體行為,是社會心理(社會認知)的外部表現。社會行為包括表情、姿態、言語、語氣、活動等各種外顯表現。一個人的社會行為主要取決于其社會認知水平。
社會性發展的三大方面,即自我系統、社交系統和社會規則系統等都包括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這兩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認為,關于社會性發展教育的實質就是:培養兒童在自我系統、社交系統和社會規則系統等三方面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能力。
3、德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的核心和導向力量。
幼兒德育實質上就是社會道德個體化的過程。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道德內化的過程,即把道德規范等逐步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二是社會道德個性化的過程,即每一個體都有性別、年齡、智力、性格的差異,實現思想品德社會化的共同要求,不是把人變成一模一樣的人,而是個性化的過程。社會道德個體化本身是貫穿于社會性發展的整個進程的(前已論述),那么在這整個進程中,德育處在什么樣的位置呢?
我們認為,人的社會性發展有兩個維度(圖略):一是水平(程度)維度,這有高、低之分;二是方向維度.包括兩個方向,即親社會性方向(與社會要求相適應并于社會有利的發展)和反社會性方向(與社會規范和要求相違背甚至相對抗的發展),在這一發展方向維度中還有一個中性的,即與社會既無利也無害的發展,那些“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管好自己,休說他人”的人,不可不謂之為“社會性發展程度很高”、“很適應社會”,但對社會卻無甚益處。
由此可見,社會性發展程度很高.并不意味著個人發展得很好;社會性發展程度不高,并不意味著個人發展得不好。如果要想讓社會性向高水平、親社會性方向發展.就必須借助于德育。如果沒有德育的導向與內在推動.社會性就不會向“高而親社會”的方向發展。我們認為.德育(即社會道德個體化過程)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核心內容和導向力量,它保證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正確方向并推動社會性發展的進程。
三、社會性發展教育應和幼兒德育一樣成為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
幼兒德育只是社會性發展教育中“社會規則系統”的一部分,它不能涵蓋社會性發展教育的全部內容。只注重幼兒德育而忽視社會性發展教育,將使我們的學前教育陷于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境地。因此,在進行幼兒德育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幼兒在自我系統、社交系統和社會規則系統三方面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這正是當前我國幼教界所應注意的一個重要間題。
關于幼兒教育的論文2
摘要:幼兒藝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是通過音樂、美術等形式對幼兒進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兒藝術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義,認為幼兒藝術教育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關鍵詞:藝術教育想象力審美能力自信心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要培養高素質、身心健康、有創造精神的人才,就應該從幼兒時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這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與新世紀的社會需要相適應。藝術教育是指通過藝術形式進行的教育,即以各種藝術手段感染幼兒,發展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創造美與識別美的能力,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這是幼兒審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實施幼兒審美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五個領域,各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兒童都是藝術家,這既是一個命題,更是一種詩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兒童與藝術家之間簡單、生硬地劃上等號,而更多的是說,每一個兒童都與生俱來擁有藝術能力。
一、幼兒藝術教育的目的
對幼兒教育的目的就是用豐富、形象化的感悟語言引起兒童的興趣,陶冶兒童的情操和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引導幼兒全面發展。藝術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創設輕松、平等的環境氛圍,教師要鼓勵孩子自由創造并適當進行藝術技巧訓練,通過開展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活動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從而為幼兒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幼兒藝術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與疑問,如在唱“小樹葉,飄呀飄”的歌曲時,有的孩子雙手擺動,形象地表現樹葉隨風搖動的樣子,有的孩子雙手做小樹葉狀,放在胸前等。教師要讓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自由發揮,為歌詞配動作。寬松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幼兒發揮想象力,因此,在孩子們進行創編時,教師不能干預,打斷孩子的思路,這樣有利于保證孩子創編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師不時讓孩子停下來,糾正幼兒動作的準確性,幼兒的思路就會受到干擾,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師的動作。教師要給孩子一種輕松、自由的環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這樣才能使他們大膽、自信地去想象、去創造。我們要注重孩子的創造過程,而不要太在意結果怎么樣。例如: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可以手舞足蹈、自編自唱;在繪畫中幼兒可以亂涂亂畫,對此類情況不要以“不對”、“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們,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選擇恰當的方法,去發現幼兒的可塑性,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由想象,大膽思索,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人類審美的本能在兒童的繪畫、舞蹈、音樂活動均有所表現,所以,教師要對孩子的這種無意識的藝術本能給予肯定,并加以啟發、引導,要把幼兒這種對美的無意識表現積極地培養成為幼兒有意識的藝術展現,讓幼兒感受到美的存在。
首先,教育通過各種活動,提供給孩子去創造、去感受、去接觸外界環境的機會,教師要讓幼兒多看多聽,豐富幼兒的感官,增長幼兒的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其次,教師要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快樂,培養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師在美工區準備了供各年齡層次、能力層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動材料,供孩子自主選擇,并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操作,去發現問題。當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就會對美有切身的感受,也會評價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會從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現。如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在聽、想、說、唱、動等感受音樂的過程中,情感世界豐富和充實起來,從而產生主動感受、領略音樂美的積極心態,思維愈發活躍,好奇心更加強烈。
(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藝術活動符合幼兒富于想象、活潑好動的特點,能使幼兒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孩子用自己的聲音和動作,用自己的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體驗。例如,在繪畫中,幼兒的畫與教師的示范畫顏色不同或有的地方不太一樣,這雖然不符合教師的要求,但孩子表現的卻是自己眼中喜歡的色彩、線條,這正是孩子的“閃光點”。其實,也是孩子的表現風格和必然特征。教師不能扼殺這種真實情感的表達,而要加以肯定,并正確引導、啟發,讓孩子大膽探索,自由發揮,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愿望。漸漸地,孩子獨立、自信的個性品質就會逐漸培養起來。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常會看到幼兒隨心所欲地、快樂地陶醉于藝術活動中。因此,我們要多組織幼兒感興趣的藝術活動,保護幼兒的各種表達方式,鼓勵他們敢于表達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兒充分表現自我。
藝術活動是幼兒最喜歡、最感興趣的,當這一興趣得到滿足時,幼兒不但學會了技能技巧,而且產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數越多,幼兒對自己成功方面的評價越高,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在各方面及各階段的能力,并以此來安排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例如,在舞蹈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感受音樂,在大膽想象的基礎上對歌詞、舞蹈進行創編,教師要用贊許的目光、鼓勵的微笑,使孩子充滿自信地一一展現自己的舞蹈動作。當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時,教師肯定的口吻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從中獲得更強大的推動力。那么,幼兒在實踐鍛練中,體驗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現自我的欲望,從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三、幼兒藝術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所謂主體性,是指人作為主體的本質規定性,主要表現為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這種主體性在兒童那里是以“潛能”的形式存在的,這種“潛能”在適宜的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中逐漸得以顯現、發展。也就是說,個體主體性有一個不斷發生、發展的過程。這就使幼兒主體性在教育上成為可能。[3]幼兒藝術教育的設計、組織、實施、評價的過程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激發學習興趣,以幼兒為中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究、體驗。
(二)激發幼兒的創造才能
幼兒藝術教育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藝術教育,幼兒不僅要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幼兒在觀察和模仿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要注重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欣賞每一個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滲透藝術教育會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個幼兒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個性差異,因此對藝術活動的體驗和感受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于性格外向、喜歡表現的孩子,教師要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對于膽小、羞于表現的孩子,教師要多鼓勵和表揚,學會欣賞每一個孩子。
(四)更新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不斷創新。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更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其次,教學內容應更具時代特點,能反映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再次,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呈現方式要為幼兒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要增強教學的選擇性與開放性;最后,為了應答時代的挑戰,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擴展和更新當代我國現有的幼兒藝術教育教學內容。擴展和更新后的幼兒藝術教育教學內容應包括“欣賞”、“表現”和“創造”三方面的內容。
藝術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會性等方面的綜合發展,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幼兒園全面素質教育園地中一個頗具新意識的嘗試。幼兒唱歌、跳舞、畫畫等藝術活動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情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成長。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藝術教育的環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藝術教育活動。
關于幼兒教育的論文3
【摘要】幼兒期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有關調查表明,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目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和獨生子女是心理行為問題最突出的三類兒童, 由此可看出當代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1.重視幼兒的情感需要。幼兒期是情感體驗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有著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因此,作為教師要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緒和飽滿的精神去引導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快樂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關愛和關注每個幼兒,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防止不經意的行動和言語給幼兒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2.尊重、愛護、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具有不同的認知、性格、學習風格和自我意識,如有的孩子活潑、開朗,善于與人交往,有的孩子內向、沉穩,不善于與人交往等,作為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情感體驗,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護孩子的個性發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興趣愛好,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生活中,教師要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孩子講悄悄話,在游戲或活動時要讓他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樣,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揮。
3.鼓勵支持孩子,培養自信心。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是幼兒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教師要善于發現并肯定幼兒學習及活動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再讓他們通過努力,領略成功的喜悅。
4.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F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被家長讓著、哄著,沒有與人合作、分享的習慣。教師要利用多種機會,讓幼兒學習各種禮貌用語,提高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幫助幼兒形成友好相處、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體氛圍。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可通過開展分享活動“玩具大家玩”、合作完成各種主題的大幅繪畫、 投放一定數量材料讓幼兒合作完成某項任務等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并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5.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不僅是教育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還能激發幼兒的活動愿望,啟迪幼兒的智慧、愉悅幼兒的身心。為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安全、整潔、美觀、溫馨的環境,以烘托出一種促使幼兒積極向上的氛圍,給幼兒以潛以默化的熏陶。特別是為幼兒創設一種自主開放的學習和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保征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滿足幼兒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養成是受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而各種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結合一日活動滲透心理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在制訂各活動目標時,要仔細分析教材,領會其內涵,不光要有知識技能、習慣養成方面的目標,還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養目標,以充分體現一個活動指向多個目標的教育新觀念。
2.以游戲為主,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中,對幼兒產生潛以默化的影響。如:語言領域中通過故事引導幼兒體驗關心愛護他人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學會關心他人,萌發互愛情感;社會領域中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同情心和抗挫折教育;藝術領域中引導幼兒感受體驗樂曲的愉快情緒, 以及各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各種情感,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 積極向上的情感,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意志力、不怕挫折和勇于競爭的精神等。
3.在生活管理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自理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讓幼兒學習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為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讓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交往,如讓大班孩子帶領小班孩子一起活動等,擴大幼兒交往的范圍,掌握更多的交往方法和生活技巧,克服膽怯心理,鍛煉幼兒的勇敢精神,達到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和促進人格健康成長。
總之,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教師要有增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納入各項活動目標,自覺地使各項活動成為有助于提高幼兒心理素質的載體。
三、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兒童期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奠基時期,如果沒有遭受挫折的經歷和磨難,就不可能產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良好素質。因此,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培養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積極向上的堅強意志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幼兒期的必修課。
1.要讓幼兒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讓幼兒面對獨立學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給幼兒實踐的機會,通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掌握生活的技能,減少幼兒的依賴性,增強他們“我能行”的自信和勇氣。
2.要讓幼兒正確地面對失敗。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這也是一種挑戰,我們應當教育幼兒有勇氣面對不完善的結果,知道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從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而不因遇到困難、失敗就氣餒、退縮、放棄。
3.要讓幼兒面對和糾正錯誤。要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關鍵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在改正錯誤的同時,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使幼兒的自信心逐漸成長起來。
四、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變革,未來社會要求每一個人不僅要有良好智能素質,更要有一種健康的心理,讓我們從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材盡自己的努力。
寫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的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游戲有利于讓幼兒學會傾聽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傾聽能力差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游戲就具有這種能力。如玩游戲時,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說你做,我做你說,我說你模仿,我問你答”的游戲。在游戲之前,教師要向孩子說明游戲規則,讓孩子留神聽,這樣可逐漸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在幼兒園,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些有趣的暗號,如集體活動時要聽琴聲集合;區域活動結束時聽到規定的音樂就要收拾玩具;戶外活動時,要聽口哨聲變換隊形,看教師手勢進行活動等,孩子不知不覺便逐漸養成了注意傾聽的習慣。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耐心傾聽幼兒在活動中的談話,不要隨意打斷幼兒的表述,要注意正確引導、指導、尊重幼兒,避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
二、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個體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讓幼兒學會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意志力不強。幼兒園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經常鼓勵幼兒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活動中要適當地設置一些有困難或循序漸進的環節,當他們感到不容易解決時,要鼓勵幼兒敢于表現,還要注意讓幼兒自己得出結論,用活動鍛煉孩子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能力,讓每個孩子堅信“我自己能行”,“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增強幼兒的挫折體驗,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和諧、愉快的游戲中幼兒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培養了意志品質。
幼兒教育教學論文(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教學論文(通用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育教學論文 篇1
一、目前的幼兒教學方法主要存在的問題
1.教學呆板化
現行的幼兒教育帶有應試教學特征,重視知識傳授和教學講解,要求學生背誦、默寫,以硬性方式達到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容易導致思維的僵化,陷入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幼兒潛能的開發。
2.知識陳舊化
知識和科學都是不斷發展完善的,知識更新周期也在不斷縮短,幼兒教學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實時更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理念,傳授先進的知識,使用先進的教材,才能培養先進的人才。
3.教學枯燥化
幼兒正處于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初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歡觀察、玩耍。在教學中采用靜態教學法,要求幼兒掌握既成結論,強調了思維的模式化和規律性,不利于幼兒創造性的發揮,老師要運用動態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思考,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4.教學封閉化
封閉化教學是指老師直接灌輸結論,重視背誦和記憶,強調經驗和模仿訓練,缺少思考過程和思維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將學生思維禁錮在狹小空間內,被動接受知識,思維得不到訓練。
5.學生學習被動化
幼兒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弱,局面容易失控。有些老師為了避免意外情況,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忽視學生的自我發現環節。主要由老師主導課堂,幼兒實踐機會少,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或者按照老師要求全部照搬,缺乏思維過程。
幼兒教育畢業論文范文(通用6篇)
導語:“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兒教育理念中,倡導得最多也是最為基本的就是“愛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幼兒教育畢業論文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教育畢業論文 篇1
幼兒教育階段的教學效果對于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為此,應在這一教育階段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尤其是針對傳統教學中過于滿的內容安排,進行改革。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教學方法,在幼兒教育中,結合游戲這一教學方法,應制定完善的教學措施,才能推進教學的開展。幼兒教學應正確的選擇游戲的形式,游戲的內容,將其與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以推動我國幼兒教育的順利發展。
一、幼兒游戲形式的選擇
有效形式的選擇要從幼兒的需求出發,正確選擇幼兒游戲,使游戲能夠激起孩子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游戲,并在游戲中完成教學目標。具體應從幼兒的興趣和與教育內容相關兩個方面入手。
(一)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形式
孩子的興趣是教育的起點,只有滿足興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幼兒階段,錯誤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鬧。因此要正確發揮游戲的作用,使游戲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國大量的教育專家提出了一些適合孩子的教學課程,當然幼兒教師作為教學主體之一,還應在教學中針對孩子的個性正確地運用,對游戲內容進行調整。一方面使游戲具有可行性,不可難度過大,要對孩子起到激勵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獨立完成,又可以通過伙伴們的相互幫助完成,總之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
幼兒教育蒙臺梭利教學思想研究的論文(通用6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蒙臺梭利教學思想研究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蒙臺梭利教育思想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提出來的,她創辦了舉世聞名的“兒童之家”,并從事著述活動和開設國際訓練班,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一套獨特的教育體系。該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強調對幼兒的自由教育。本文對蒙臺梭利教育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蒙臺梭利;自由教育;幼兒教育;啟示
蒙臺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提倡在發揮幼兒天性的基礎上,再加強對幼兒的紀律教育,自由教育是該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突出服從幼兒本性的自由發展和自然發展。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也逐漸傳入我國,對我國幼兒教育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打破了我國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這種新型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綜合發展。
一、蒙臺梭利教學思想的概述
1.蒙臺梭利思想的特征
第一,在蒙臺梭利思想中,對于孩子的一切活動都是無限制的,充滿著自由性,孩子能夠子啊教育的同時享受歡樂的玩耍過程。
第二,蒙臺梭利思想符合兒童的天性,服從內在的引導本能,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第三,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主要致力于實現兒童自身的發展需要,促使兒童不斷成長的過程。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通用6篇)
現如今,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1
“幼小銜接”是指從學前的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前后半年階段,這是一個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既存在著連續性,又有它的階段性。在這段時間里,兒童的身心都要發生一定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如何搞好幼小銜接是人們一直比較關注的課題。
雖然幼小銜接是基礎教育系統工作中的一個關鍵點,但實際上,目前往往是幼兒園和小學很少通氣、彼此不太了解,使得幼兒入小學初期表現出種種不適應。針對目前教育系統中存在的幼小銜接的種種問題,筆者提出了改善幼小銜接的現狀的策略。
一、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聯系與區別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比較重要的兩個教育階段,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有各自的特點,但是其過渡應是教育自然的連續。幼兒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兒園學習成為小學學習的必經的準備階段。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幼兒園遵循的是“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則,它的教育內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而小學是以課堂和書本知識為主來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幼兒園兒童的學習,學樂結合,不留作業,不考試;入小學后,學習科目多,考試多,作業多。另外小學有升學率的壓力,教師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兒童的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
淺議幼兒教育中的游戲活動論文(通用43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議幼兒教育中的游戲活動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淺議幼兒教育中的游戲活動論文 篇1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孩子們的游戲不僅是娛樂,也是學習、勞動和生活,孩子們在游戲中,或許是從頭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發、支持、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活動。
在游戲中,幼兒能夠學習知識,增長才干,鍛煉能力,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幼兒園教育中的引入游戲的重要意義。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孩子們的游戲不僅是娛樂,也是學習、勞動和生活,孩子們在游戲中,或許是從頭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發、支持、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活動。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這樣評價孩子的游戲:“兒童視游戲為生活,兒童好游戲是天然的傾向!
好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是自然賦予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只有順應孩子天性的發展,才能挖掘孩子內在的潛力。反之我們人為地加以控制,窒息,扼殺孩子的天性,孩子自身成長的多種可能性將被限制,孩子發展的潛能會在成人人為的控制中失去原有的魅力,有可能一個天才的萌芽被無情的抹殺。我園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將在本文對自己的點滴體會和大家談談。
舞蹈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的論文(精選19篇)
一、開展舞蹈教學對幼兒智力開發的重要性
(1)可以培養幼兒的理解力。對于幼兒的理解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理解中幼兒會逐漸提高對理解的認識,并不斷去思考,從而使其智力得到開發。幼兒的智力在對舞蹈的不斷理解中逐漸得到開發,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多,幼兒會把舞蹈動作和舞蹈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
(2)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幼兒正處于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這時候的幼兒會因為對新事物的了解而產生很多獨特的想法,并不斷地提出問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及時抓住幼兒這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舞蹈教學,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在舞蹈學習中充分去想象,去自由的發揮,從而實現幼兒智力開發的目的。
(3)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有的想象力還不符合常理,但這些恰恰是幼兒心理真實的寫照。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引導幼兒把豐富的想象力培養成為創造力,也就是指導幼兒把腦中的想象,去進行創造,去進行表演,去進行內心情感的抒發。通過引導幼兒去進行主動的探索和創造,使幼兒對舞蹈教學產生興趣,從而實現智力的開發。
二、開展舞蹈教學對幼兒潛能開發的重要性
(1)可以發展幼兒的身體機能。一方面是對身體柔韌性的鍛煉。通過舞蹈教學可以促進幼兒骨骼等身體機能的發育,使幼兒的身體協調性更好。另一方面也是一項體力運動,不斷進行舞蹈的學習,會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幼兒的體力,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論文(精選10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游戲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論文 篇1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幼兒教育是比較特殊的,其教育的主旨是對幼兒智力的開發與基本素質的培養,有著一定的難度。幼兒處于教育的初級階段,其理解能力還比較低,對新事物的接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游戲化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讓幼兒更易于理解與接受。本文重點對游戲化教學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化;重要作用
幼兒教育是比較關鍵的,對于幼兒后期的成長與習慣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下,對幼兒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應更加注重幼兒人生觀的樹立與道德素質的培養。游戲化教育方式有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也能幫助幼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因此,加強對幼兒游戲化教育的研究具有較大的意義,了解游戲化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幼兒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促進幼兒教育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幼兒教育中游戲的重要作用
第一,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有著好玩的天性,通過游戲進行探索與其年齡、智力水平是相適應的。幼兒游戲化教育主要是通過具體的活動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教育中,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從而進行智力的開發與素質的培養。在幼兒教育中,幼兒興趣的提高是教育高效進行的前提,也是優質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在教育實踐中,通過游戲化教育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相應地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從而集中幼兒的精力,讓幼兒保持學習探索的熱情。通過游戲化教育,活躍教育氛圍,提高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游戲可以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相較于小學教育,幼兒教育更為偏重于智力的開發與道德素質的培養,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幼兒可以更好成長。在幼兒教育中,通過游戲可以讓幼兒進行自身感受,同時教師也進行言傳身教,在游戲的過程中對幼兒的行為舉止進行指導,針對其行為進行具體的評價,加強對幼兒的思想教育,為后續教育更好地進行提供條件。通過游戲進行幼兒教育,采取鼓勵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更樂于學習,并且培養其創造性的思維。
幼兒教育環境創設思考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育環境創設思考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幼兒階段是人生中較為重要的階段,思維意識以及獨立人格在逐漸養成,任何外來環境的干預,對人的性格取向都會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幼兒園主要是為幼兒提供舒適、健康的生長環境,幼兒教育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環境是其中最具影響的因素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教育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性格發展,有助于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全面成長。由此看來,環境因素在幼兒教育中有著較為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以求進一步推動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提升我國幼兒教育水平。
關鍵詞:
環境創設;幼兒教育;行為方式
幼兒園是我國開展幼兒教育的場所,主要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環境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同樣也是一種隱形的教育手段,在全面開發幼兒智力、心智以及個性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作用,隨著教育事業改革腳步的推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幼兒接受教育的班級環境,是教育課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創設環境,首先需要明晰環境的教育性,以及有效性,環境創設應該同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一致,服務于教育目標。所以說,班級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影響著幼兒自身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通過環境創設能夠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效應。環境創設充分體現了當代幼兒培養的教育性、實用性以及全方位性,從多種角度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幼兒教育論文開題報告(通用6篇)
艱辛而又充滿意義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畢業前大家都要寫畢業設計,一般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怎樣寫開題報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育論文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篇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見,安全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首要保障。實施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護意識是幼兒園的重要任務,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務。那么,如何把這些簡單的安全防護意識教給幼兒,讓幼兒有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技能?如何解決應對突發性安全事故?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切實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園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基點,以安全教育日為重點,采用經常性與及時性相結合,針對性與隨機性結合,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幼兒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護知識和方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一、上好入園安全教育的第一課
每年的9月份,小班新生入園。入園的第一個月幼兒最易出現抓咬行為。出現的原因一是因為部分孩子在家里養成了喜歡抓咬他人的不良習慣。二是因為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較多,在家里家長過于寵愛,到了幼兒園后看到別人的玩具就要去搶,搶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這是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剛進小班,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與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想的事不會和別人說,而是直接用動作來表示,所以就會去爭搶。三是由于小班幼兒剛剛嘗試離開家獨立生活,極易產生分離焦慮。這也導致了孩子會情緒激動,打其他的小朋友。我們的老師都不注意被孩子打過或咬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每學期在報名結束后,開學前都會召開一次小班新生家長會,小班老師和家長要一起參加會議。在家長會上我們會告訴家長小班幼兒容易出現的不安全行為,同時通過安全教育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如請家長關注自己有抓咬不良習慣的孩子,教育他們不能去抓其他小朋友,同時要和老師說一下,讓老師留意,防止他們去抓咬。二是樹立教師的親和形象。有的家長當孩子不聽話,沒辦法時會拿老師來嚇唬他們,這樣造成了孩子入幼兒園的懼怕心理,有需要不敢和老師說。三是萬一發生抓咬等現象及時和老師溝通,同時理解這是孩子們的正常行為,年齡特點所致,而不能讓事件升級。四是教育老師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行為,提供的玩具數量要多,避免孩子們爭搶。經常檢查孩子們的身上、臉上。五是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日常禮貌教育。如利用小班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你好》《一個接一個排好隊》等幫助孩子學會和小朋友禮貌地交往、有序排隊等待等交往技能。實踐證明,開學第一課防止小班小朋友受到抓咬等傷害是極其有效的。這樣的開學第一課極大地降低了小班幼兒第一個月的微小事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