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通用6篇)
現如今,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桑撐囊话阌深}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1
“幼小銜接”是指從學前的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前后半年階段,這是一個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既存在著連續性,又有它的階段性。在這段時間里,兒童的身心都要發生一定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如何搞好幼小銜接是人們一直比較關注的課題。
雖然幼小銜接是基礎教育系統工作中的一個關鍵點,但實際上,目前往往是幼兒園和小學很少通氣、彼此不太了解,使得幼兒入小學初期表現出種種不適應。針對目前教育系統中存在的幼小銜接的種種問題,筆者提出了改善幼小銜接的現狀的策略。
一、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聯系與區別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比較重要的兩個教育階段,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有各自的特點,但是其過渡應是教育自然的連續。幼兒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兒園學習成為小學學習的必經的準備階段。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幼兒園遵循的是“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則,它的教育內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而小學是以課堂和書本知識為主來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幼兒園兒童的學習,學樂結合,不留作業,不考試;入小學后,學習科目多,考試多,作業多。另外小學有升學率的壓力,教師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兒童的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
二、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與小學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教育任務不同,存在著階段性。幼小銜接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諧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幼小銜接中還存在著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1. 幼兒教育小學化,兒童入學后易產生厭學情緒。許多幼兒園和家長把識字課和數學課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學的教學內容提前拿到幼兒園,讓未入學的幼兒學習。這非但不能提高兒童入學的適應能力,而且還造成了種種弊端:這種“教材下放”,讓幼兒學習入學后將要學習的內容,實際上是讓孩子先學一遍,一年后又重復學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后勁,等到“儲備”用完,就會出現使用困難。
2.缺乏社會適應性能力鍛煉。幼兒園平常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對遵守課堂紀律等非智力因素較少考慮,使得剛入小學的兒童表現得很不適應,如不知道按時完成作業、不知道準時上課等。教師更多地強調知識的培養和積累,其實非智力因素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兒童的感情、動機、意志、愛好等,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兒童的成績好壞,還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
3. 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產生不良學習習慣。有些幼兒教師由于對小學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兒園本身就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兒童在幼兒園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入小學后,有些兒童使用過學具后,不能自己收拾還原;書寫漢字筆順有錯誤,操作活動不規范;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學習方式明顯帶有幼兒園特點,習慣于依賴教師;有的兒童甚至不懂得按順序看畫面、按頁碼翻書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將影響日后兒童的有效學習。
三、對做好幼小銜接的建議
“幼小銜接”問題主要是適應學習困難和社會性適應困難。兒童在這過渡期中,主導的活動被改變了,這就形成了幼小銜接的坡度。我們要從入學前社會性適應教育入手,做好以下幾點:
1. 加強適應小學教育的能力訓練。培養大班幼兒的學習適應能力,絕不是要對幼兒進行大量的文化知識教育,而是從培養幼兒的能力入手,培養兒童的適應小學的各項能力要求,注意發展幼兒心理活動的有意性、穩定性,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如讓幼兒獨立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幼兒學會上課時間要守課堂紀律,使幼兒能夠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幼兒園的孩子在生活上常依賴成人,而入小學后情況一下子發生了變化,所以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要慢慢學會獨立生活、學習和勞動。
2.讓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單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兒童所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無論是兒童的生活起居習慣,還是社會性行為習慣,都直接受家長行為和態度的影響。不少家長把入學準備僅僅理解成提早教識字、學拼音、做算術題。對此,我們不可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而作出不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決策,而應利用家訪、家長會、家教墻報、家園聯系卡等形式,在大班后期積極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和小學銜接的重要性及正確方法。
3.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實現銜接的雙向性。以前我們過多強調幼兒園大班要向小學看齊,進行幼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銜接,好像幼小銜接的事就是幼兒園的事。其實,小學也應該到幼兒園中去了解兒童的學習狀況,深入研究幼兒園的學習特點和內容。幼兒園大班的教師要了解小學一年級的學習要求和內容,小學一年級教師也應深入研究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應雙向溝通,經常相互學習和研究兒童的學習狀況,共同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
總之,只有持之以恒地堅持對幼兒進入小學的學前教育,才是對孩子的最大負責。著力搞好從幼兒園到小學轉折的接力棒工作,對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健康向上有著很大幫助。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2
當前社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普遍存在,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提升幼小銜接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小銜接的內涵及意義: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連接。此時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坝仔°暯印睂嵸|是指兒童連續的、不斷發展的社會性、心理、身體發展上的銜接。
做好幼小的有效銜接,讓幼兒在入小學前接受一至兩年的預備教育,提高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識和技能,減少幼小連接的坡度,從而減輕他們入小學的負擔?傊,實現幼小的幼小銜接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缺失,存在片面銜接
在體、智、德、美四育中,重視“智”的銜接,忽視體、德、美的銜接,特別是忽視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在智育中,重視知識,特別是數學、語文知識的銜接,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這種片面銜接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教學規律,阻礙了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許多幼兒園和小學學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學的教材,照小學的樣子排出課程表,形成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這非但不能提高兒童入學的適應能力,而且不利于兒童養成不專心的不良習慣,致使他們缺乏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從而出現適應困難的問題。
2、家長的局限性大,對幼小銜接形成阻力
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觀念陳舊,通常他們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積累輕身心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視短期成效忽視幼兒的終身發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常會犯揠苗助長的錯誤,抑制天性。家長存在的上述局限性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無形的壓力,幼小銜接不能順利進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銜接缺乏積累,存在突擊銜接
實現幼小有效銜接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兒童的適應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等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搞突擊銜接,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等。非但不能很好的實現幼小銜接,反而會使得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還使兒童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和為難情緒。
4、忽視了幼小銜接的雙向性,存在單向銜接
幼兒園與小學兩方的溝通交流不夠,雙向銜接缺失。幼兒園把幼小銜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主動向小學靠攏,在教育要求、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盡量接近小學。但小學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不能主動與幼兒園對接,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不少小學教師在如何改變觀念,改進方法,指導初入學的兒童進行有效的學習等方面缺失,也有一些教師忽略了兒童的渴望成功和得到認可的心理需求,評價標準過于嚴格,評價方式單一,“鼓勵性”認可話語和關注度不夠,導致一些幼兒出現適用困難。
三、實現幼小有效銜接的措施:
。ㄒ唬┰谌粘W習、生活活動中,注重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1、提高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
在幼兒園整個階段,應該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
正確引導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在整個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也要盡力去幫助小朋友慢慢養成靜坐、傾聽的習慣,為入學后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打好基礎。如果準備工作做充分,那么幼兒進入小學后,很快就能順利地適應新的小學學習生活。
2、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獨立性。
幼兒升入小學后,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如果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和家長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教會他們學會謙讓和大膽與人溝通交流,與周邊他人友好和諧相處。相信,具備強交往能力的幼兒一定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伙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幼兒的獨立性的培養也很重要。因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屬于他們支配的課間和課余時間更多,生活上也更需要自理,所有這些都要求他們要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幼兒園期間,就要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他們知道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覺去做,逐漸減少成人的直接照顧。一是多給孩子創造一些自己鍛煉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ǘ┳龊糜變簣@和家長的互動工作
注重家園互動(即家庭和幼兒園的互動),發揮家長的功效,確保實現幼小有效鏈接。
可以定期召開一次“幼小銜接工作”的大班幼兒家長會,通過這次活動家長更加明確幼兒園與小學一年級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園以發展口頭語言為主,學習周圍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淺知識技能,不強調系統性,教師常用直觀教具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而小學以學習書面語言為主,強調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的基本訓練。
也可以開設“家園雙通道”。幼兒園、幼兒教師與家長多溝通。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刊物等現代傳媒的影響,讓家長明確幼小鏈接的必要性,幫助他們一些掌握幼小銜接教育的科學知識與技能,一起探討實現幼小鏈接的有效措施。
。ㄈ┯仔」餐龊面溄庸ぷ
1、研究教材和學生實現教育平穩著陸,幼兒園的學科教學既要為幼兒進入小學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又不能過高要求,防止進入“小學化”誤區。幼兒園與小學教育應在生活制度和環境布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與兒童的關系等方面做到相互靠攏,以減輕幼小教育銜接坡度,使孩子很快適用新的環境。
2、加強縱向聯動,實現有效鏈接
在同一片區的小學和幼兒園組成幼小鏈接聯合體,由小學牽頭幼兒園成立領導機構,確保相關鏈接工作的正常進行。
開展跨學段研討活動。銜接聯合體的可通過開展跨學段教學觀摩活動,通過走進課堂,走進教學,相互了解不同學段的教學狀況,變革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主動探索和實踐學段的銜接工作。
開展跨學段教學體驗活動。為了加深對各學段教學的了解,鼓勵教師嘗試體驗跨學段教學,即幼兒園教師試教小學的課,小學教師試教幼兒園的課。
(四)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其全面發展。
兒童從幼兒園畢業到進入小學一年級,雖僅隔一小段的時間,但卻標志著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幼兒園與小學存在不論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存在這巨大的區別,所以我們的幼兒園、小學、家長應本著人文精神,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多去了解兒童,多從兒童身心特點出發,少一點主觀設想,幫助他們成為一個對學習感興趣、開朗大方參與群體活動、生活自理獨立性強的孩子。使兒童減少在適應中的心理距離,把壓抑和生疏降到最低,順利適應這個過渡階段
實踐證明,入學準備是需要要幼兒園、小學、家庭三個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這就決定了必須在以兒童為本,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大前提下,三者形成合力,最終實現幼小的幼小鏈接。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3
摘要:幼小銜接問題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分析幼兒進入小學后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適應現象來加強人們對幼小銜接的認識,探討怎樣使幼兒更順利的實現由學前向小學過渡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幼小銜接、教育、兒童發展、內在規律
一、 幼小銜接的意義
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節,銜接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的長遠發展,因此,這一問題歷來都得到了較大的關注與重視 所謂“幼小銜接”,泛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可視為是為幫助幼兒銜接幼兒園和小學前后學習環境所需付出的準備。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是一個系統整體,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連續性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前者為后者做準備,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折,是兒童主體對變化的外界環境重新適應的時期,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是社會性適應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它是兒童交往、學習、生活的基礎和保證,幼小銜接進行得不順利,孩子身上往往會出現睡眠不足、身體疲勞、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現象;心理方面也會表現為精神負擔重、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會導致社會性方面的人際交往不良、怕學、厭學,以及學習成績不理想。當今社會中獨生子女占絕大部分,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們的寵愛和溺愛,使他們形成了“唯我獨尊”、“唯我獨享”,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往往產生“人人為我”的'心理要求,這種心理傾向和要求與社會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則形成突破,長此以往,他們會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合群、自私等影響社會過程的表現。
二、 當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像小學靠攏,而小學與幼兒園的銜接很少,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現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部關心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書包上學,活動時間延長,每天布置作業等。而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三 、怎樣做好幼小銜接
1、應端正學前教育思想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目的是培養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人,它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幼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品質。幼兒園要切實為培養下一代負責,嚴格按著幼兒教育的規律組織教學,決不能拔苗助長。
學前教育的重點應放在為小學打基礎,明確認識自己的任務是為學校教育做準備,幼兒園應避免使用小學教材,因為這樣不僅會加重幼兒的負擔,還會降低他們入學后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造成他們智力的停頓或延緩。幼兒園應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幼兒心理、生理、智力和行為習慣方面,為幼兒入小學作準備。特別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視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組織和控制能力,發展他們組織和控制能力以及創造性想象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把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作為長期目標。在一日活動中,采用多種形式來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2、做好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日常聯系工作
建立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之間的聯系。幼兒園教師可以參加小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參加研究幼小銜接的研討會,與一年級教師之間進行教育教學雙向交流活動,使雙方在交流;チ私、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這是搞好幼小銜接的主要前提。
幼兒園教師只有在了解小學一年級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如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教學形式、方法以及對學生的要求,才能為完成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進行必要的安排和適應性訓練。小學教師也應深入研究幼兒教育的特點、具體內容,然后根據一年級授課大綱要求,適當地對新生進行適應性訓練,這樣才能在兒童生理和心理上順利適應幼小之間過渡。
3、加強幼小教材的連續性,系統性
這是搞好幼小銜接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兒童學習興趣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幼小教育內容重復,會使幼兒對所學內容興趣降低,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馬虎,給教師教學帶來困難;反之,如果幼小教學內容出現明顯脫節,則易造成兒童對所學知識理解上的障礙,同樣也會對所學新知識不感興趣,喪失學習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組織幼兒園大班教師與一年級教師對幼小教學內容進行仔細分析比較,認真調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學內容銜接工作。小學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在幼兒剛讀小學一年級時,應布置一個充滿童趣又能體現小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減少幼兒離開幼兒園的心理反差。同時學校應盡量給幼兒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適當調整課堂節奏,課間上廁所的時間較自由,在學習上暫時降低難度,以減輕新生的壓力,縮短幼兒到小學后焦慮的時間,從而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方式。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4
【摘要】:幼小銜接是目前學前教育領域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那么幼兒從幼兒園升入到小學的過程中心理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以及兒童存在的不適心理問題,都是幼小銜接問題中我們需要關注和探討的。那么,提出相應的措施對于幫助幼兒順利升入小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幼小銜接 兒童心理問題 對策
一幼小銜接的內涵
本文章從教師、家庭、幼兒三方面闡述了幼小銜接的內涵。首先基于教師角度的幼小銜接的內涵主要是指小學教師能以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從身體、心理、生活、人際關系以及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幫助幼兒逐步平穩過度的教育過程,最終以促進幼兒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其次,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因此基于家庭角度的幼小銜接的涵義是指家庭中的各個成員以細心的觀察者身份重視幼兒剛升入小學階段的各種行為活動,并在幼兒在過度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幫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時,也要經常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最終能使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的生活狀態。在幼小銜接的問題中,幼兒不僅是幼小銜接活動中的被研究者,同時幼兒也是幼小銜接活動中作為主體的直接參與者。他們與成人研究者一起來探究反思幼小銜接過程中他們的意義體驗和感受、并在此基礎上,共同建構應對幼小銜接中各種問題的有效策略和積極態度,以提升兒童的學習質量和對生活的意義感受。
二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兒童心理問題
(一)焦慮
(1)生活焦慮。幼兒在幼兒園時,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幼兒園的老師幫忙照理,比如吃飯、午休、如廁等等一系列的生活點滴,在幼兒園生活三年的幼兒生活習慣也已定勢,當幼兒升入小學以后,幼兒不得不離開幼兒老師的臂彎,這個時候的乒、兒因為到了陌生的環境就會出現生活焦慮,比如他們擔心走錯男女廁所,擔心自己文具會找不到等。
(2)情感焦慮。幼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里父母疼著、寵著,在情感上,幼兒處于絕對優勢。幼兒升入小學以后,家長做的事情大都是給孩子買新的書包、買學習參考書、英語學習機等,卻未考慮孩子的內心情感及需要。其次,幼兒在幼兒園已經有親密的同伴,孩子入小學后與幼兒園同伴分離,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
(3)學業焦慮。首先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以一日生活和游戲為主,并沒有任何的學業壓力,時間上沒有限定,有彈性。而進入到小學以后,分科學習、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狀態或學習障礙。
(二)注意力不集中
目前幼兒教育中小學化傾向非常嚴重,尤其是偏遠農村,由于沒有太多的游戲場所供幼兒玩耍,只能教幼兒讀書寫字。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就把一切希望寄予孩子身上。由于傳統的教育觀念與父母態度等多方面的偏差與不當,造成很多家長忽視幼兒的全面性、終身性發展,甚至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知識提前交給幼兒掌握。結果幼兒入學初感覺學習很輕松,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后勁不足等問題,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壓力,幼小銜接難以順利進行。
三預防與對策
(一)學校和教師方面
首先,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兒童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通過成人的引導和幫助,是可以糾正和避免的。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兒童寬容和理解。目前有些地區學校組織幼升小考試,出的題目大多是超出幼兒理解能力范圍的試題,注重知識講授的幼兒園,大多受小學的青睞,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作為幼兒升入小學第一位引導者的老師,我們應該弱化功利色彩,為兒童營造更好的心理適應空間。同時正確客觀的看待孩子出現的不適應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鼓勵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磨練中慢慢成長。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應為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打好基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準備。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為家長應注重教育與生活的聯系,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煉,在教育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其次,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做好學習方面的準備。幼兒園兒童以游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兒童在游戲中感覺輕松、愉快,并不會有學習壓力。作為家長,我們應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各種鍛煉孩子注意力的親子游戲,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最后,培養兒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準備。
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兒童社會性培養方面重要的內容,也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體現。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更 多交往機會,擴大孩子的交際范圍,為孩子成長提供有利平臺。
(三) 幼兒自身
弗洛伊德心理動力論認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這 三個概念。幼兒這個時期處于本我階段,自我意識很強,熱衷 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自我需求必須得到滿足。順利渡過幼小銜接,最終還是要看幼兒本身的內在驅動力以及幼兒所關注感興趣的事情。在幼兒園升入小學過程中,兒童會觀 察周圍的家長、老師、及學校的環境的人與物’并把自己接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如果兒童遇到問題會作出自我調整,作幼兒本身,他們有能力去調整自己心態和自己的行為。 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出現的一些不適應癥等心理問題,需要社會、家長、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及幼兒本身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確保銜接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使兒童順利渡過銜接期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娜.幼小銜接期兒童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策略[J].教育教學論 壇,2014年3月,第11期
[3]林炎琴.幼小銜接中兒童健康問題的應對[Jl.學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4]李召存.論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銜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11期
[5]王曉霏,幼銜接階段家庭教育的應對策略探究c,新課程研究,2014年11月
[6]牛美紅,幼小銜接中兒童情感教育問題研究[J].考試周刊,2014年第19期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5
摘要: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在現實社會中有著廣闊的生存空間,但這種現象嚴重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規律,分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表現和危害,并根據多年幼兒園教育與管理的實踐經驗,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以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對策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應試教育也對一些幼兒園產生不良影響,出現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良傾向[1],提前把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比如漢語拼音、書寫漢字、數學運算等,這種教育強調知識的獲得和技能強化訓練[2]。由于規范幼兒園辦園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給一些民辦幼兒園的主辦者提供了鉆法律空子的機會。有些幼兒園園長辦園宗旨不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而是以營利為目的,希望將幼兒的學習成果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以提高幼兒園招生競爭力。另外,相當數量的幼兒教師不能正確理解幼兒教育的宗旨與意義,不懂幼教規律,反而錯誤地認為向幼兒進行知識的灌輸是正確的。還有許多家長把幼兒園混同于上學,認為哪個幼兒園所學知識多,哪個幼兒園就好,這樣社會輿論迫使一些幼兒園實施“小學化”的教學[3]。因此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既違背幼教規律,又損害幼兒的身心健康[4]。針對這一現象,分析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表現、現象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成為當務之急。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表現
所謂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幼兒園教育方式的做法[4]。它將小學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課程資源、教學規范、教學方法、價值方式等滲透或運用于幼兒園教育實踐中,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教育規律,進行“重復型教育”,極大地損害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
1.教學環境“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辦學條件不足就匆匆開園,沒有獨立的幼兒活動場地,或者戶外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只有一些小學化的教室,不能滿足幼兒基本游戲和運動的需要。
2.教學目標“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無視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強調以知識技能強化訓練為主,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良好習慣、積極的情感培養。不少幼兒園開辦雙語班、興趣班、特長班、實驗班等,不僅給孩子布置寫、讀、算、背等家庭作業,還要求家長檢查,產生了不良后果。
3.教學課程“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在教學時,執行小學作息時間,按小學課表上課,使用小學教材,開設拼音、識字、寫字、計算等教學內容,教材無圖畫,少趣味,通篇文字,同時減少了舞蹈、美術、游戲、戶外等幼兒日;顒覽1]。
4.教學方法“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采用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課堂講授,幼兒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開發幼兒想象力的自主探索,偏重知識灌輸,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和“玩中學,學中玩”的天性,讓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接受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忽略游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5]。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忽略了幼兒教育的特點,沒有使用具體形象的教具和視聽資料,不注意創設與教育內容相適應的、能產生求知欲望的情境。
5.教育評價“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把幼兒獲得知識的多少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而輕視幼兒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探索過程。教師不關心幼兒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是否有學習的障礙,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差異。結果會制約幼兒探索知識的熱情,泯滅他們喜歡游戲的天性[6]。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危害
幼兒園與小學教學的對象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其教學方法和目標也有本質的區別[5]。和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兒童的學習不應該是書面的學習,教師的語言傳遞不應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系統化的學科知識也不應該是兒童實際的學習內容。所以超越兒童實際的發展階段,對幼兒園兒童進行“小學化”的教育,極大地損害了幼兒的成長與身心的發展[5]。
1.危害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學齡前孩子的身體發育速度很快,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的生物機體的機能發育還不成熟,可塑性大,身體器官未發育完善,體形結構還未定型。如果幼兒園按照小學的作息時間來安排課程,每天坐幾個小時,這會影響幼兒骨骼的發育,影響視力的發展,養成錯誤的姿勢與體態,對幼兒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7]。
2.影響幼兒心理發展
幼兒期奠定了一個孩子人格發展的基礎。首先,小學化的學習和完成作業,會破壞幼兒的認知過程,促使幼兒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和消極心理,摧殘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個性,使幼兒心靈受到創傷。其次,教師所采用的強制性方法,會壓抑幼兒的興趣,不利于孩子形成鮮明的個性[8]。第三,“小學化”的教育使他們減少了游戲機會,降低了幼兒間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不利于幼兒養成健全的人格,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7]。
3.阻礙幼兒的全面發展
“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只重視單項智育的發展,從而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削弱了幼兒的其他認知能力的發展和活動能力的發展,導致了幼兒身心發展存在許多缺陷[4]。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改進對策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為目標,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原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以下改進對策[9]。
1.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督與指導,健全幼教監督機制
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幼教事業的監管,切實發揮監管與扶持的職能[8]。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執行幼兒園準入制度,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執行幼兒教師資格制度。從源頭上對幼兒園、教師、課程設置等各種辦園因素進行審核和評估。對于那些辦園只以盈利為目的,嚴重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給予指導糾正與處理,去除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政策溫床[2]。
2.加強對園長的管理和培訓,樹立科學的幼教理念
幼兒園必須貫徹實施幼兒教育的理念,通過各類培訓,提高園長的管理理念和專業素質,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辦園方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切實貫徹“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摸索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紤]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游戲作為幼教課程的基本形式,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要素,提供豐富多彩的幼兒活動,滿足幼兒全方面發展的需要,使幼兒既有快樂的童年生活,又能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幼小銜接打下良好的基礎[10]。
3.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在防止幼兒園“小學化”的規定下,幼兒園教師的素質以及專業程度顯得尤為重要[8]。首先,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通過采取業務學習、聽專題講座、專題研討、業余自學、簽訂師徒合同、崗位練兵競賽、送外培訓等培訓形式,內培與外送相結合,提高各崗位人員的專業知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與業務研究能力,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升。其次,專業培訓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師舞蹈、美工等技能技巧的培訓上,而是重視班級常規管理、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日常生活組織、各類游戲活動、混齡或混班活動、親子活動等組織、研討,教師能夠關注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使實際情況滿足教學目標,從具體的教育行為上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4]。
4.加強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良性互動,發揮教育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三條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家長會、宣傳欄、家長學校、家長進課堂等形式宣傳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淡化家長對幼兒教育的功利心態。邀請小學校長走進幼兒園,觀摩幼兒的半日活動,在了解幼兒園的同時,思考幼兒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區別及其原因,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定期開展送教進社區活動,利用社區資源與社區互動,讓更多的人在參與教育管理中支持幼兒園的發展[11]?偠灾,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需要社會、幼兒園、小學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級政府的監管,需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需要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只有這樣,幼兒教育“小學化”才會徹底根除,孩子才會幸福快樂,“多想回到童年”才會成為每一個人回想往事時最美好的期待。
參考文獻:
[1]王桂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分析及現實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6).
[2]張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與改革探索--以鞍山市為例[J].科技視界,2015(5).
[3]李康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4).
[4]楊玉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11).
[5]李康耀.如何使學前教育走上科學化和規范化軌道--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1(2).
[6]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3).
[7]李大維,劉秀麗.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東北師大學報,2006(11).
[8]馮寶安.幼兒教育“減負”勢在必行[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6).
[9]胡睿,趙鳳蘭.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認識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
[10]趙亞婷.學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探討與解析[J].科技信息,2011(5).
[11]姚曉芬.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實踐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4).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 篇6
【摘要】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使小學生負擔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幼兒園提前開設小學課程呢?本文將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原因、危害進行分析,最終提出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天性;身心健康
幼兒教育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幼兒教育所面臨的責任是巨大的。但是,近年來幼兒園中普遍出現了“搶跑”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于小學階段,它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游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給幼兒教育“小學化”提供了契機。教育部明確規定嚴禁幼兒教育“小學化”,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遵循學前教育規律開展教育活動,注重培養孩子的天性,為幼兒提供游戲條件和時間,滿足幼兒的需要,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以及布置家庭作業。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綜合表現
現在的一些幼兒園為了吸引家長的目光,在幼兒園里開設小學英語課、數學課和語文課等,要求幼兒掌握小學基礎知識,尤其是即將升入小學的大班孩子必須像小學生一樣進行學習和做作業。幼兒園里失去了孩子的歡聲笑語,教師只注重教授幼兒小學知識,在講課時又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知識枯燥的進行重復性的灌輸,缺乏演示和案例,缺少游戲的襯托,使幼兒對幼兒園失去興趣。幼兒園為了兌現當初招生時候的承諾,往往會要求幼兒服務教師安排,不準頂嘴和辯解,上課不準溜號,必須按時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坐姿端正,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游戲的時候要有秩序的做游戲,不準打鬧。過分的要求幼兒做到小學生的水平,嚴重的限制了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是不符合幼兒教育規律的。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具體原因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強,在各方面都占據優勢,所以就會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各種技能,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其實對于幼兒來說需要的是在玩中成長,過多的學習反而會阻礙他們的成長。幼兒園就是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夸大幼兒園的教學范圍,宣稱幼兒園里可以讓幼兒掌握很多小學課程,孩子在上小學時就會非常輕松等錯誤的言論,許多幼兒家長把孩子上幼兒園混同于“上學”,認為要學知識,這也迫使幼兒園為了生存而走上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道路。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不科學已經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和許多自負盈虧的公辦幼兒園其辦園宗旨并不是真正的要把幼兒培育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而是只把招生當作第一要務,一切都是為了“錢”。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以及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違背教學規律,將會受到嚴懲。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危害
幼兒教育“小學化”嚴重扭曲了幼兒的天性,使幼兒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和游戲的權利,完全變成了學習的工具和家長炫耀的工具,影響幼兒發展。幼兒的天性就是愛玩愛動愛思考,他們對于幼兒園里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是給幼兒提供更多發揮的空間,讓幼兒在玩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想。面對鋪天蓋地的學習任務和作業,幼兒的游戲時間被大大縮減,給幼兒帶來的負擔是巨大的,最終培養出來的幼兒也是發展不完善的,不具備綜合競爭實力。在幼兒園教育階段進行小學教育也會對小學教學產生影響,過分的追求教學效果,使得幼兒根本沒有完全學會小學知識,成為了“夾生飯”,也就是雖然懂一點,但是又不完全懂,影響幼兒的思維習慣。同時,幼兒園里進行授課也使幼兒對學習產生壓力,甚至厭煩。當幼兒學會了小學一年級的知識以后,他們再上課的時候就會不認真聽講,不利于教學的開展,也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另外,過度的學習會導致幼兒成為“書呆子”,沒有朝氣和活力,與社會的需求嚴重脫節。
四、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要改善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就要從幼兒園管理入手,幼兒教育雖然要和小學進行銜接,但是并不能小學化。要加強對幼兒園的立法管理,發現私自開設小學課程的幼兒園給予嚴肅處理,選出在教育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幼兒園進行通報表揚,樹立典型。幼兒園必須按照規定開展教學,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杜絕“小學化”傾向。同時,號召社會各界對幼兒園進行監督,當發現問題時及時進行舉報和投訴,嚴肅整頓幼兒園。只有這樣進行綜合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減輕幼兒的學習負擔,有利于幼兒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正確調整家長對幼兒的評價標準,并不是幼兒學的越多就越好,要根據幼兒的發展規律進行教育,要讓家長懂得孩子在幼兒園并不是要學習多少小學知識,而是要通過幼兒教師的引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2]陳艷榮.淺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1年第1期.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稅收征管法與刑法銜接問題分析論文06-28
淺談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論文04-01
中職生早戀問題分析與教育管理論文01-07
生存教育哲學問題分析論文10-21
大學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脫節與銜接論文08-19
幼兒教育中游戲的教育作用與價值論文10-06
動畫與幼兒教育的關系研究的論文04-24
幼兒教育畢業論文10-20
幼兒教育論文格式09-29
幼兒教育論文范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