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管理學論文

        時間:2024-07-11 13:20:44 管理學 我要投稿

        [優秀]管理學論文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管理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管理學論文15篇

        管理學論文1

          摘要: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開展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醫院管理學課程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在課程教學改革中進行教學模式探索。采用外聘教師、對分易平臺、多媒體、案例教學、課外實踐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

          關鍵詞:精品課程;醫院管理學;教學改革;案例教學;對分易平臺

          1前言

          精品課程是一門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示范性課程。該課程使用高水平的教材教授科學先進的內容,并擁有一支充滿活力、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高等學校開展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也是高等學校深化教學改革、加快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優秀教學團隊、打造品牌特色專業的基礎[1]。醫院管理學課程作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是培養醫院管理人才的重要環節,是舉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體現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醫院管理學作為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實際工作中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在課程教學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

          2醫院管理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改革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只由教研室教師上課的慣例,嘗試從衛生計生部門和醫院科研院所等醫學相關專業聘請有豐富醫院管理實踐經驗的管理者作為兼職教師給學生授課。兼職教師上課可以帶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因為他們在課堂上常常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講授給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這樣的授課方式較單純的理論講授,更受學生歡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兼職教師實踐教學經驗豐富,但缺乏規范的課堂授課培訓。經過充分溝通,教研室與兼職教師共同學習課程標準和學生培養方案,共同進行集體備課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教研室已經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與教研室專任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形成一種互補。創新教學手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是在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要任務是聽課,這種一對多的教學模式產生的實際教學效果往往不能帶來理想效果[2],F代化的教育模式中增加了教學媒體,強調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四個要素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醫院管理學內容廣泛,知識結構相互交叉,注重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結合多媒體文字條理清晰、內容精要、影音資料直觀等特點,綜合運用大量案例圖片,提高了教學質量,優化了教學環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通過收看央視報道的北大第一醫院的醫療事故,讓學生討論醫療糾紛、醫患關系問題;通過播放衛計委召開的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視頻,讓學生了解醫療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安全意識。使用微信對分易平臺,加強師生互動課堂中使用基于微信的對分易教學平臺,課前教師在對分易平臺上創建學期、建立班級,讓學生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加入各自班級。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對分易平臺進行考勤簽到,隨機分組討論,隨機提問。課下可以用該平臺進行作業布置、推送課件、在線練習、提交作業、師生互動等,大大簡化以往傳統課堂的授課過程。通過對分易平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出勤率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使用對分易平臺一個學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采用案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管理學的一些相關理論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對于一些管理學的原理理解起來相對困難。醫院管理學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醫院管理實踐中,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大量事實證明,案例教學較傳統教學有非常多的優點,選取適當的案例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于學生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具有極大幫助,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3]。為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做到融會貫通,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多選取一些適當的案例進行剖析。另外,在每一章結束后,要留給學生一兩個案例,讓他們運用所學理論結合實際進行討論分析,并將討論分析結果在下一次上課時找代表發言,作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如在講“醫院物資管理”這一章時,引入一個案例讓學生去分析誰是誰非:某醫院在救治患者的時候,呼吸機出現問題,但是院方沒有提前檢查,雖然患者病情嚴重,即使呼吸機沒有故障,搶救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是患者家屬認為是呼吸機的問題,于是引發醫療糾紛。適合用在醫院管理學這門課程中的案例有很多,由于案例來源于實際生活,在學生討論時,啟發大家運用所學理論剖析案例,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根據醫院管理學這門課程的特征,采用理論授課、案例討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最終把醫院管理學課程建設成為專業基礎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不斷交叉融合,對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進行多目標培養的精品課程。創建課外教學模塊,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根據教學需要開辟第二課堂,充分利用教學醫院等社會資源。學期初會根據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設計若干醫院管理相關選題供學生選擇;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鼓勵學生到醫院去調研,根據收集到的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調查報告,作為學習效果評價方式之一,成績納入期末綜合測評。鼓勵學生參與授課教師的科研及教學研究課題,在課題設計討論、資料獲取、數據分析等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第二課堂的理想地點是當地的人民醫院、學校的附屬醫院。經過學校與醫院的溝通,學生可定期到相關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對于醫院醫療器械管理、醫院物資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等章節內容,通過醫院實地參觀,可大大加深學生直接感官印象,在聽課的時候能極大增強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將醫院管理科研成果及時充實到課堂中去,讓學生了解最新的醫院管理科研進展。注意及時反饋,提高課堂吸收效率醫院管理學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一些知識點在課堂講解的時候,學生由于沒有接觸過,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深入淺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解,并重視學生的反饋。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一節課50分鐘的時間,教師可以利用35~40分鐘來講解,剩余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和吸收及問題解答。如醫院護理管理的內容,根據講授內容,給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如何提高護理質量,通過討論看學生是否理解課堂內容。及時反饋,可以掃除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將書本知識真正為學生所吸收,提高課堂授課效率。醫院管理學部分章節與現實生活比較貼近,如“醫患關系”“醫療質量管理”等章節。為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要采取以問題為基礎、以反饋為結果的教學方法。如控制醫院感染是各醫院改進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醫院感染也是各醫院管理者比較關注的問題。在講解“醫院感染管理”時,授課教師首先提出幾個問題,如“造成醫院感染的原因有哪些”“應該如何控制醫院感染?醫院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并舉例”,讓學生根據問題先看書查資料自學,課堂或課下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選取學生代表小組進行發言,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反饋給教師,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這種問題反饋式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他們可以加深對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的認識,并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

          3結語

          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學方式,新形勢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很難適應現代大學生的學習需要[4]。因此,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采取多元化的交互式教學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所側重。開設醫院管理學課程是為滿足學生和社會需要的,學生學習醫院管理學的最終目的是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更好地為醫院的發展服務。對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探索,通過外聘教師,將對分易平臺、多媒體、案例教學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運用到該課程的教學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5]。因此,醫院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要適應新醫改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鄭一,王玉敏,陳健,等.加強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過程管理[J].大學教育,20xx(6):14-15.

          [2]羅萍,胡振.淺談醫院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高教論壇,20xx(3):89-91.

          [3]李傳春.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導刊,20xx(10):51-52.

          [4]謝幼如,柯清超.網絡課程的開發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xx.

          [5]杜淑英,李作兵.案例教學法指導《醫患溝通學》見習實踐的思考[J].中國醫院,20xx,14(5):52-53.

        管理學論文2

          摘要:

          在現代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對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為學生發展成為優秀的管理人才奠定基礎。所以高職院校要在管理學教學的過程中革新管理教學的內容,改革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的教學質量。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高職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的必要性,以及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探討加強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效果的方法、策略,旨在為高職跨文化管理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職;管理學教學;跨文化管理;培養策略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所需要人才,所以在管理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這是培養學生管理方面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新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企業運營發展已經實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企業內部的員工也具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管理人才的時候,要認識現在多元化的企業環境,豐富高職管理學中的跨文化管理內容,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識,為學生將來投入管理事業奠定基礎。文章就現階段我國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探究如何提高高職管理學專業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

          一、高職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跨文化管理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美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針對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設計出的一種現代化管理機制,是維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的行為準則,能夠有效的激發企業人力資源的潛力和價值,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所以跨文化管理成為管理學教育界高度關注的話題,尤其我國高職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培養社會市場中需要的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要以提高學生跨文化管理的能力為培養目標來重新設置管理學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為將來投身社會企業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二、我國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ㄒ唬┙滩牡脑O計缺乏針對性

          從我國眾多高職院校的管理學教學內容的調查發現,高職院校的管理學教材與高校本科管理學的內容基本一致,甚至有很多高職院校的管理學教材直接是通過刪減部分本科管理學教材內容然后直接投入使用。這種教材的編制往往很少會涉及到跨文化管理的內容,所以沒有體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難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

          (二)教師跨文化管理教學能力的不足

          大部分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教師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象,認為高職的學生已經是成年人,無需太多的實踐性指導并且單一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方面凸顯出較大的弊端。盡管部分高職院校在管理學教學中融入了跨文化管理教育內容,但是管理學專業的教師不具備專業的跨文化管理教育能力,不能真正引導學生進行跨文化管理知識的學習,對學生職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三、加強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我國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教師的崗前崗后培訓,讓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還具備較高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在參與到企業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吸取到最新的技術信息,用到教學當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實力,實現從單一型教學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其次,可以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鼓勵高職院校聘用兼職教師,不僅可以節約教育成本,還能夠及時的吸納擁有跨文化管理經驗的新人才和新技術。例如,高職院校在企單位引進兼職教師,帶來跨文化管理實踐的新技術和新內容,可以迅速根據社會情況及市場要求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最大程度的發揮高職管理學教育教學的社會效益。最后,高職院校切實提高教師的薪資、福利,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的積極性。建立理論能力和業務能力綜合評價機制,改革傳統的評價體系,使“雙師型”隊伍建設標準化、職業化。

          (二)優化高職管理學教材內容編制,增加快文化管理內容

          高職院校管理學專業要認識到現階段社會企業管理工作中的跨文化管理需求,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在管理學教材中設置一定比重的跨文化管理教學內容,作為管理學教育教學的重點,這是強化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徑。高職院校的教研組應該加強對教材的研究與編制工作,結合高職管理學教學的實際特點,進行管理學教材內容的調整,例如,跨文化管理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應用現實管理案例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其次,要加強管理學的實踐教學,為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讓學生在企業中參觀實習,通過實踐參與讓學生認識到跨文化管理的本質,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形成跨文化管理意識,自覺地在學習中注重自身跨文化管理。

         。ㄈ┴S富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的內容

          跨文化管理能力中涉及到決策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等,尤其企業管理者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的多元性決定了企業具體的管理實踐存在多元化的特點,尤其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決策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學習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決策模式。企業內部面臨著不同文化的沖擊,所以在跨文化管理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領導是高職管理學教學中的一個核心內容,在跨文化管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適應多種文化環境下的領導能力。

          綜上所述,企業運營發展已經實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企業內部的員工也具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高職管理學教育教學要結合社會企業的實際管理學人才需求,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優化高職管理學教材內容編制,增加跨文化管理內容;豐富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識,為學生將來投入管理事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義祥.高職管理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J].中外企業家,20xx(23)

          [2]丁蕾.高職管理學教學中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xx(09)

          [3]宋傳祥.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養[J].科學與信息化,20xx(34)

          [4]王民鋼.淺議高職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xx(15)

        管理學論文3

          摘 要:簡要敘述了我國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特征,闡述了和諧勞動關系的內涵、特征和構成維度,指出了和諧勞動關系是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關鍵因素。

          關鍵詞:國有企業 勞動關系 管理

          和諧的勞動關系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勞動關系是否和諧關系到百姓能否安居樂業,經濟社否繁榮。因此,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xx年1月1日實施的新的《勞動合同法》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奠定了法律基石。和諧勞動關系需要企業和勞動者共同努力。企業需要強化依法用工意識,提高勞動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工資合理增長等制度,在企業內部做好預防、調處、救濟等工作,實現自我規范、自我調整。勞動者需要增強綜合素質,提高依法理性維權的能力和水平。

          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是一項長期動態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努力實現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勞資互贏的良好局面。實踐證明,企業內部的勞動關系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只有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尊重和實現勞動者的權益,使企業與勞動者形成一種合作共贏的合作共同體,才能實現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勞動關系不和諧必將影響到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長期戰略發展。怎樣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勞動關系運作機制,是包括企業在內的勞動關系各主體所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1 我國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特征國有企業的改革及其市場化進程的發展,帶來了勞動關系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總的來說是向著規范化、市場化、契約化和法制化方向發展。在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勞動關系運行機制也發生著市場化的轉變,這種轉變主要表現為:勞動關系歸屬企業化、勞動關系運行市場化和勞動關系規范契約化。

          當前,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國有企業改革所引發的勞動關系變化后,勞動關系所表現出來的現實狀況及其征象和標志。本文主要是從勞動關系各種要素的現實表現來探討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將其歸納為四方面:

         。1)政府仍然以國有資產代表者身份對勞動關系施加影響。盡管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取代了政府在勞動關系中的主體位置,實際上政府在勞動關系中仍居主導地位,除了它扮演的監督者角色外,它更以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的身份繼續對勞動關系施加影響。

         。2)在國企內部雇傭雙方的身份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在國有企業內部,實際上并沒有明確的雇傭主體與受雇傭主體,換言之,員工和經營者之間在身份方面沒有明確界定,兩者之間的身份也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

         。3)國有企業勞資關系在改革與修復的過程中調整。國有企業內部出現了雙方目標和需求的整合,改革政策使國有企業原有的一體化利益結構分化,而修復措施將這種分化的結構重新整合,經營者不得不借助于政府的修復措施,在企業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繼續為工人提供職業保障和福利保障。

          (4)國有企業的工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職能。國有企業的基層工會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職能。對于經營者而言,工會是其屬下的一個部門;對工人而言,工會是他們社會網絡中的一個組織。

          2 國有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內涵“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反映了人們內心的感受,包含了深邃的內心活動;“諧”者,相合也,有協調順和之意,指各組成部分配合得當。

          加上“和諧”二字的企業勞動關系,同沖突型、一致型勞動關系一樣,是企業勞動關系的一種類型。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實質就是指企業勞動關系處于一種和諧狀態,這種和諧狀態要求企業勞動關系的主體能夠和睦相處、彼此配合,共同發展,企業勞動關系系統能夠穩定、平衡、健康的運行。

          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目標就是在關注勞動效率的同時,格外地關注勞動公平,在企業組織中努力創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工作環境,這種環境可以做到讓勞動者更有尊嚴、生產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證。

          企業和諧勞動關系包括以下內容,這些內容實際上也就形成了和諧勞動關系的標準或者要求:

          2。1 企業勞動關系主體的和諧由于管理者(雇主)具有資本和權力的優勢,勞動關系主體的和諧更多地表現為管理者(雇主)對員工(雇員)的尊重、信任與支持。管理者(雇主)尊重員工(雇員)的勞動權利與尊嚴;關注員工的工作過程并給予支持;與員工分享企業經營的信息,同他們經常進行有意義的磋商;勞動關系雙方相互信任、彼此合作,為了企業的戰略與目標共同努力。

          2。2 企業勞動關系系統運行和諧企業與員工簽訂合法、規范的勞動合同,并有效履行;企業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勞動規章制度,并有效實施;企業對員工的工作有一個科學、合理與公平的評價;企業為員工的勞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合理的勞動報酬;企業關注員工的職業發展,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職業培訓;企業有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勞動爭議預防與處理機制,能夠及時公平地處理勞動爭議、化解勞動矛盾;尊重和維護員工的精神文化需要,支持員工組建和參加企業工會。

          2。3 企業勞動關系系統外部和諧外部和諧是就企業勞動關系系統與外部環境關系而言,有兩層含義:其一,企業勞動關系系統外部環境本身的和諧性。社會經濟發展穩定與持續,產業結構優化;政治民主化,政府各項治理政策與方針科學、合理,勞動法律法規和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完善;社會財富分配比較公平,人們價值觀念高尚、崇尚和諧理念。其二,企業勞動關系系統與外部環境的和諧性。它更強調企業勞動關系系統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在外部環境的促使下,系統自身得到更好地完善與發展。外部環境是一個大的社會系統,它自身的和諧需要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這就依靠企業勞動關系系統自身具有較強的和諧性,依靠自身較強的應變能力改變和彌補外部環境的不足,維持自身的發展。

          3 國有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特征3。1 相對的協同企業和諧勞動關系并不是沒有矛盾、分歧的勞動關系。矛盾的`存在是絕對的,并且矛盾也是任何事物存在與發展的基礎與動力,企業勞動關·54·系也不例外。它是在承認并且尊重勞動關系主體之間利益差別與分歧的前提下,通過協商談判,尋找利益的均衡點,使矛盾雙方在實現各自利益的過程中相互理解,達成共識。這是一種相對的協同,但是協同的結果表達了和諧勞動關系的目的與本質:企業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相互尊重,利益共享,而不是弱勢一方對強勢一方的奉獻或服從。

          3。2 動態的均衡

          企業和諧勞動關系中,企業勞動關系系統處于一種均衡運行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并不是一種絕對穩定的平衡,而是一種動態的均衡,它應該是線性的而不是點狀的。企業和諧勞動關系動態均衡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在強調均衡的同時注重發展。影響企業勞動關系的經濟技術、政治法律和社會文化等環境處于不斷變化中,內部勞動關系系統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在變化過程中就體現為一種動態的均衡。企業勞動關系系統自身也在不斷地進步、發展,這本身就體現了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發展。

          3。3 長期的追求

          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最終形成具有長期性。從勞動關系系統的外部環境,也就是外部和諧性來說,我國經濟實力的強大、勞動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政治民主的進程,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從企業勞動關系系統本身來說,勞動主體自身素質的提高也需要一個過程;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發展的目標是利用資本、技術、信息與勞動力等要素,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在當今這個“強資本、弱勞動”的時代,以及我國大量過剩的勞動力,企業員工的勞動話語權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勞動關系主體之間的平等協商同樣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4 國有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構成維度在對和諧勞動關系內容和特征論述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將和諧勞動關系分為兩個層面:基礎性勞動關系(基礎層面)和發展性勞動關系(高級層面)。其中,基礎性勞動關系包括和諧勞動關系外部環境的和諧性與勞動關系系統運行和諧中使員工感到滿意的部分兩個方面;發展性勞動關系包括勞動關系系統運行和諧中使員工體驗到激勵性的部分(見圖1)。

          4。1 基礎性勞動關系

          基礎勞動關系是指企業勞動關系環境、主體和運行處于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是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層面,是企業首先要追求和達到的。它往往與員工對企業勞動關系的滿意感相關,也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該維度主要包括健全完善的勞動法律法規和社保體系、政治的民主、企業合理的勞動規章制度、集體談判和集體合同制度、有效的勞動爭議預防與處理機制、工作安全、友好的同事關系、良好的工作條件和氛圍等。

          4。2 發展性勞動關系

          發展性勞動關系是指員工在組織激勵的作用下,對企業表現出更多的組織承諾,企業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的信任度增加,同時企業績效也達到提高的一種局面和狀態。這是和諧勞動關系的高級層面,與員工體驗到企業勞動關系的激勵性相關。該維度主要包括有成就感的工作、領導的賞識、社會的承認、競爭性的薪酬、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等。

          5 和諧勞動關系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是由資本、勞動等各種要素組成的一個經濟體。企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合理調配內部各種生產要素,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生產要素的重要程度和作用并不相同。例如:在企業的初創階段,產品的質量、技術含量、市場的開拓和營銷網絡的建立等處于重要地位;而在企業的成熟階段,產品和技術的開發、市場覆蓋率和市場占有率的鞏固、企業組織形式的革新等則處于重要地位。但是,無論國有企業處于何種階段,在各種要素里面,勞動還是創造財富的源泉。

          只有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尊重和實現勞動者的權益,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員工由被動的執行轉變為主動奉獻,從而實現其它各生產要素作用發揮的最大化,實現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5。1 和諧勞動關系對構成國企競爭力的各個生產要素具有關鍵作用技術的應用與創新、資產規模的擴張、營銷能力和經營優勢的形成與發揮、組織結構的優化與創新都離不開人的支撐。這是因為企業的固定資產、資金和技術等,都是由人所掌握和控制的;企業組織是由人來設計,也是為人而設計的;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也是由人來實現和推動的。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企業繁榮與增長的關鍵在于人,所有新觀點、新產品、新工藝的根源在于人,在于有知識、有能力、有積極性進行創新和主動變革的人。人,作為一種有情緒有感覺的個體,不可能以純理性的態度處理所有事情。此外,一些外界因素也會影響組織內部的人的行為。因此,在企業中勞動者與企業、勞動者與管理者、勞動者與勞動者之間出現沖突是很平常的事情。這些沖突不一定會帶來破壞性的后果,但是,如果不對沖突進行正確的管理,使其消極作用降低到最小,就會使成員的努力偏離了企業目標,使組織資源的流向與預期要求相反,浪費了組織的資源,特別是資金和時間;沖突的過程還容易引起組織系統內耗不斷,組織凝聚力降低,成員間互不信任,士氣低落,妨礙了企業目標的實現。

          5。2 和諧勞動關系使人力資本更好地與生產資料相結合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無論是在一個以產品為主導的企業中,還是在一個以提供服務為主導的企業中,對勞動生產率的衡量與持續提高是相對永恒的話題。從微觀上講,企業勞動生產率是衡量企業生產效率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勞動生產率的概念十分簡單,就是在一個組織中,每小時每個人平均能夠生產多少件產品。勞動生產率指標是日常生產管理的重要參數和衡量生產結果的重要指標。要達到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必須要分析勞動生產需要的條件。

          企業要實現勞動,必須將員工與生產資料有機的結合起來。已經存在的員工并不等于現實的生產力,只有通過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員工與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結合才能進行生產。即使人力資本與生產資料結合,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勞動關系,沒有好的用人機制,就不能挖掘員工的潛力,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再多的人才也沒有用,也留不住。國有企業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改善勞動關系,從而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促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的結合處于最佳狀態,從而實現和保持企業的人力資本優勢。企業再通過人力資本這一支撐因素作用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其它支撐因素,促進企業適應能力的提高,促進企業營銷能力和經營優勢的形成與發揮,促進企業資產規模的穩步擴張與結構的優化,促進企業組織結構的不斷優化與創新,進而使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提高,由此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可見,和諧勞動關系是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各支撐因素的基點,也是聯系各種因素的紐帶和橋梁,沒有和諧勞動關系的支撐和橋梁作用,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各支撐因素自身無法聯為一體,各支撐因素之間的聯動作用也將無法發揮,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具體來說,沒有高素質的企業家,沒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沒有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企業不可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即使靠一時的資本投入或在短時期內取得的某種優勢(如引進技術、采用先進技術設備等手段而形成的優勢)而獲得一定的發展,如果沒有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作支撐,也只是短暫的、無法持久的。因此,和諧勞動關系的持續性是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6 結語

          從上述意義來說,勞動關系和諧與否是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推動力,也是實現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關鍵。因此,如何促進勞動關系和諧,使其朝著良性狀況發展,就成為國有企業能否實現穩定發展的關鍵。

        管理學論文4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學發展進入了循環經濟形態。在新的形勢下,對循環經濟形態下經濟學與管理學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研究,是頗具現實意義的。

          一、經濟學與管理學基本界定

          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1999,中譯本)認為,傳統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并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周三多等(1999)認為,管理學以提高組織的績效為目標,研究和探討組織資源配置的構造、過程、方式方法的應用性理論學科,它以各種管理工作中普遍適用的原理和方法作為研究對象的。

          “循環經濟”一詞是美國經濟學家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生態經濟時提出的,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基本特征,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可以說,發展循環經濟是一種科學發展觀,它不僅體現在經濟形態的轉變,更為重要的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革。這說明循環經濟已經影響經濟社會生活的眾多方面,這必然使經濟學與管理學呈現一定的循環經濟特征。這些新特征使得經濟學與管理學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二、循環經濟下的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相互關系分析

          循環經濟使經濟學與管理學更加注重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研究,從而使經濟學與管理學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呈現出新的變化。

          (一)人性假設。傳統經濟學假定人是經濟人、理性人,或者是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人,使用均衡理論分析和研究,說明世界的均衡規律與變動趨勢,因此更講求科學性。在循環經濟下,經濟學的科學性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即在循環經濟下,人的需求層次的假定,已經由生理需求階段上升到安全需求階段,甚至更高,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已經不再僅僅把眼光放在眼前與單個自我個體,而更多地關注未來與后代,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循環經濟下經濟人假設被賦予了新的內容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傳統管理學多層次、多環境、多時空地研究人性,從而產生了復雜人、社會人、管理人等理論。管理是具體化的、相對的,要解決的問題更趨于動態化與多樣化,更講求藝術性。在循環經濟下,管理學的藝術被賦予了新內容,即管理學里的藝術性被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重要性所規制。管理學假設更顯社會人特性。

          在循環經濟下,經濟學與管理學在人性假設上趨近,同時,賦予了人與自然、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等內容,但經濟學仍偏重于解釋世界,管理學仍偏重于改造世界。

          (二)研究對象和目的。傳統經濟學更多強調從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角度,或者站在市場與企業之間的平衡問題上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追求整個社會或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傳統經濟學關注企業,目的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在循環經濟下,經濟學研究對象被擴展,生態環境資源被列入研究范圍之內,同時,更多關注企業和自然,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目的就不一定與企業最大化目標一致。傳統管理學更多強調從單個企業的資源配置角度,或者站在企業或企業集團的角度對現在市場條件下如何實現企業或企業集團內部資源配置最優化角度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在循環經濟下,管理學研究對象也同樣被擴展,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被廣泛考慮,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成為管理學追求的目標。

          (三)研究內容。傳統經濟學與傳統管理學都研究企業與市場及其相互關系;都包含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經濟學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管理學也有國民經濟管理與企業管理;都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但傳統經濟學研究的更多的是一個更為宏觀的問題,強調理論研究和模型分析;傳統管理學研究的是更為微觀的問題。經濟學更多關注的是企業如何在企業與市場之間的均衡實現趨勢下實現利潤最大化,管理學更多關注的是企業如何順應市場合理配置內部資源下實現利潤最大化。在循環經濟下,由于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問題被納入經濟學研究領域,傳統經濟學中的宏觀性與整體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在循環經濟下,管理學也同樣因為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問題引入,更多的從整體或者長遠的角度思考問題。當然經濟學與管理從整體或長遠角度看問題基本出發點可能不完全相同,經濟學主要為了探尋人與自然、企業與自然整體均衡問題,管理學主要是為了在人與自然、企業與自然和諧發展下追求企業內部利潤最大化問題。在人、企業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管理學更顯示出其重要性。

          (四)研究方法。傳統經濟學和傳統管理學在各自的發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方法論。什么是經濟分析方法呢?楊小凱認為當代主流經濟學家采用的分析框架包含四個層次,即用函數和集合的數學概念來描述經濟環境;用數學規劃來描述個體的自得行為;更為復雜的數學工具,諸如拓撲學中的`不動點定理,則被用來描述自利決策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經濟學家提出的問題涉及價值判斷,被稱為福利或規范分析。這種框架中集中使用了數學模型化方法,這主要是因為借助數學可以降低經濟學家之間的溝通費用,數學模型有助于經濟學知識的積累。經濟學的這種研究方法使經濟學與其它社會科學相比,內在邏輯統一,論證嚴密,知識可積累性強,更符合科學性原則。與經濟學相比,管理學缺乏這種內在邏輯統一的方法論?状脑1961年和1980年的兩篇文章中將管理學研究方法或學派描述為“管理理論叢林”。羅珉(20xx)則把管理學研究方法納入范式研究中。他管理學方法論范式區分為職能主義范式、激進的結構主義范式、詮釋型范式和激進的人體模型主義范式四個方面。

          在循環經濟下,由于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引入,經濟學研究方法或工具也進一步擴展,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生態學和資源系統工程等都被應用之列,如吳季松(20xxb,20xx)的研究。這使得經濟學更多的引入了大量管理學方法。但經濟學在利用數學工具方面仍然是重要的,這維持了經濟學內存邏輯性。

          三、趨勢與建議

          (一)趨勢。研究認為:在循環經濟下,經濟學與管理學在人性假設上從“經濟人”向“社會人”方向發展;在研究對象和目的上,兩者都考慮生態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以追求人、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目的;在研究內容上,由于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問題被納入研究領域,傳統經濟學中的宏觀性與整體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管理學則更多的從整體或者長遠的角度思考問題;經濟學主要為了探尋人與自然、企業與自然整體均衡問題,管理學主要是為了在人與自然、企業與自然和諧發展下追求企業內部利潤最大化問題;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引入,經濟學研究方法或工具也進一步擴展,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生態學和資源系統工程等都被應用之列。這使得管理學與經濟學在方法與工具上更為趨近。

          (二)建議。根據上述結論,在進行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學習、教學和研究時,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 人性假設的重新研究和定位。經濟學“經濟人”假設應順應人、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要求而改變。管理學也將因此加深“社會人”等非完全理性假設的研究。

          (2) 研究對象和目的的重新界定。經濟學中企業和市場的均衡研究,由此對企業單向主體的利潤最大化問題和市場均衡問題的研究,應轉向人、企業和自然的和諧研究,由此對人、企業與自然的多向主體的福利最大化問題和三位一體均衡問題的研究轉變。管理學中企業內部分工和資源利用問題,由此對企業利潤最大化問題研究,應轉向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問題研究。

          (3) 研究內容從過去企業單向主體,轉變到人、企業和自然的多向主體,加強資源的“3R”研究。循環經濟下,環境與自然資源被納入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研究范圍,使得經濟學與管理不僅局限于個人、企業與市場關系的研究,個人、企業與環境、自然資源的和諧發展顯得更為重要,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研究領域被大大擴展。

          研究方法的重新探索。經濟學中模型方法和數學方法等應向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生態學和資源系統工程等方法和工具擴展。管理學中進一步加強各種方法的綜合使用。

        管理學論文5

          旅游管理本科實踐創新教學思路

          摘要: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檢驗。通過實驗、實訓、實習等多環節的教學互動,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旅游管理;實踐創新教學

          一、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外部環境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核心議題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中國未來發展模式的突破和轉型創新,也必將對旅游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當前,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較為完備,未來的發展如何突破瓶頸,進而在“新常態”下進一步發展,主要就是靠創新。這種創新,不僅是發展方式、方法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創新。因而,旅游業界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吻合了當下政策引導的主流方向。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創新也成為當代旅游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和發展潮流。

          二、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內部環境

          國家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服務管理類人才培育的標桿之一,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學術環境創新構建、教學模式和方法創新改進、教學思想和理念創新發展等方面具有無限發展空間。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日益注重實踐性內容。比如,項目教學環節的設置已經出現在主干課程的教學計劃中,項目教學內容緊扣專業理論基礎知識,使之得到凝練和升華。高校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活動中,日益加大扶持的政策導向和資金引入,師生學術環境逐步開放。同時,學生群體在團學活動中,經歷調查研究、實踐訓練等活動的不斷錘煉。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模式和經驗已經發展成熟起來,成為旅游人才培養方案的重中之筆。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中,旅游業界、行業精英的第二課堂介入,極大地豐富了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業壁壘式就業渠道,使得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能揚其所長,避免優秀專業人才流失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在實踐教學中,中低年級旅游管理專業班級學生分批到旅游企業進行實訓;部分院校還借鑒西方國家旅游業的人才培養方法,中西交流學習也逐步開展?梢哉f,面臨創新理念政策方針強勢引導之下的旅游教育模式、旅游教育產品、旅游教育管理、旅游教育服務、旅游教育營銷等方面的創新,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改革前景日益廣闊。因而,應充分發揮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日積月累的成果和作為服務行業人才培養標桿的獨特優勢,大力拓展旅游管理本科教學新領域,提升新水平,更好地把旅游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三、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幾點思考

          創新是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推動力,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實現旅游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容。

          其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設計和安排圍繞培養學生這個中心,其目標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旅游管理教育力圖構建基于人性化的兩種實踐教學模式,即“課程內實驗教學”和“課程外實習、實訓教學”。這兩種實踐教學是在綜合學生個性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及其優勢的情況下開展的。這種人性化的實踐教學創新方式,使得學生自己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得以投入熱情、專注、精力和時間,創新精神得到鼓舞和激勵,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這為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其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需要加快理念更新。較高的職業綜合能力是現代社會旅游業崗位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因而對于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需要探索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模式和理念創新。旅游業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決定創新能力為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培養是旅游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旅游人才市場可細分為專業教學研究單位、政府管理部門和企業。從國際人才市場來分析,需要具備較強的整合創新能力、國際戰略掌控能力和較強的經營管理水平,專業高端管理人才并不富余甚至短缺;從國內人才市場來分析,無論是專業核心還是中低端人才,都需要具備較強的旅游業產品開發設計能力、市場推進和控制能力,以及旅游業規范的管理服務能力?梢,不論國際還是國內人才市場都離不開創新能力,因而創新能力培養成為實踐教學的內核要求。

          其三,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需要破解制約因素。在近年的中國旅游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了旅游人力資本薄弱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缺乏高水平的旅游研發機構、旅游教育創新的激勵不足等原因,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因而,要以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確立人才優先發展地位;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養與發展機制,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質量;加強旅游科研,盡快形成能夠支撐和引導產業發展的旅游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體系。推動高校創新組織模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促進旅游教學與科研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加強旅游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建設一批高層次創新型旅游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旅游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建立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聯合培養旅游人才的.新機制。按照統一標準和區域分布,規劃建設一批全國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和旅游人才開發示范基地。

          其四,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要突出個性化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是指,結合學生個性、興趣和自身優勢,讓其在“專業學術類”和“就業創業類”兩種發展路徑中自由選擇,并就此對學生本人執行個性化的課程計劃和導師輔助。但現實情況是專業課程建設缺乏“個性化”特色。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從本專業與高校其他專業實踐教學相比較,其課程內容設置不具有專業個性化特色和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因而導致本專業就業難度加大。從本專業內部來分析,旅游管理本科的實踐教學與大;蛑袑嵺`教學并無明顯差異,因而不僅要考慮到人才培養的各層次市場需求,更要關注本科實踐教學創新和特色內涵的深入挖掘。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必然導致實踐教學缺乏個性化創新。旅游管理專業由于歷史緣故,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內容多有雷同,甚至與產業發展脫節。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國際旅游業發展趨勢和國內行業發展方向,因而,計劃編撰的基本教材也無法及時更新內容,無法與時俱進。

          四、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創新的現實意義

          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檢驗。通過實驗、實訓、實習等多環節的教學互動,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全面發展。它是培養適合社會需求、適應旅游市場經營管理服務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創新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指導能力。同時要求校院系多個層面協同創新,實施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教學,以使實踐教學更趨科學化、合理化,取得好的效益。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的創新正是符合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推動了實踐教學工作發展的進程,具有其不可或缺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旅游解說系統的規劃和管理吳必虎,金華荏,張麗旅游學刊1999-01-18

          2、景觀生態學與生態旅游規劃管理劉忠偉,王仰麟,陳忠曉地理研究20xx-04-25

        管理學論文6

          摘 要:管理學基礎雖然已經在高職學校開設了很多年,也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步伐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但是,就目前大 多數的高職學校而言,針對管理學基礎的教學方面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更多管理學論文相關范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管理學論文

          一、兩種授課對象,兩套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媒體設計、教學節奏設計、教案設計四個方面。同一門課程,授課對象不同,教學設計也要有所差別!肮芾韺W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是管理工程專業(步兵指揮、地炮指揮)和裝備保障指揮專業。兩個專業的學員的具體情況差別很大,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這些差別。

          管理工程專業(步兵指揮、地炮指揮)的學員是部隊生,他們是通過參加部隊高考選拔來的,文化課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員的個人經歷更是五花八門,總體來說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高中畢業后沒能考上大學,直接入伍當兵,經歷了2~3年部隊基層的磨練,進而通過軍隊高考進入軍校大學,他們約占部隊生學員總數的70%。該部分學員的特點是:文化基礎課不扎實,但軍事素質過硬,政治素質出色。二是高中畢業后考上地方大學,在地方大學參軍入伍,繼而又考取軍校,約占到部隊生學員總數的20%。該部分學員的特點是:由于具有比較扎實的文化課基礎,使得他們課堂接受能力較強;由于具有部隊基層當兵經歷,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因此,他們領會“管理學基礎”課程內容的能力最強。三是高中沒有讀完就入伍當兵,通過參加部隊高考考上了軍校,一般占到5%左右。該部分學員的特點是: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較好,但文化基礎非常弱,他們在軍校大學的學習中經常處于彷徨和自卑狀態,因此他們最需要教師、同學的理解、關心和幫助。與該專業相比,裝備保障指揮專業學員的情況大體相同,即他們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提前批被軍校錄取。其特點是:文化課基礎扎實牢固,理解能力非常強,但也具有諸多缺點,如社會閱歷較淺,對管理尚缺乏感性認識。

          掌握了授課對象的特點后,制定了兩套教學設計方案以供教員使用:一是針對部隊生的,二是針對地方生的。兩套方案在教學內容取舍、教學層次深度和廣度、教學方法選擇、教學節奏的把握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教學內容整合與優化

          1.重視緒論教學,為以后教學打好基礎

          對于“管理學基礎”課程來說,緒論教學不僅是學生了解該課程內容的.關鍵,還是學生掌握該課程學習方法的一把鑰匙。通過緒論教學,教師可以成功地將學生引入管理學知識的殿堂。因此,教學時必須高度重視緒論教學。

          學生學習管理學的最大困惑,也是實際情況中經常遇到的尷尬問題是:現實中,很多人學了管理學,但在畢業以后從事管理工作時,管理效果卻并不如人意;而很多沒有學過管理學的人,做起管理工作來卻井井有條。通過該問題,教員要讓學生了解做好管理工作僅僅依靠在管理學課堂學到的一些理論知識還遠遠不夠,真正的管理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內容:科學、實踐、藝術、哲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學生指出,要想成為現實工作中的管理高手需要從四個方向加以努力:它是科學,應該多“學習”;是實踐,需要多“鍛煉”;是藝術,要經!皡⑽颉;是哲學,要善于“思考”。

          2.教學內容要“少而精”且“廣而新”

          “管理學基礎”是專業基礎課,知識體系龐大,但總課時短,只有40學時,地方大學一般都設置60學時,有的設置為80學時,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中選取恰當的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并不容易。課題組通過認真研究和討論,確立了“少而精”且“廣而新”的教學內容整合與優化方針!吧俣敝傅氖侵v課時要講那些管理學思想史上沉淀下來的最有影響、最有權威的管理思想,講那些能夠統攝全局、提綱挈領的內容,通過精心提煉,使學生能夠抓住重點!皬V而新”是指在實施教學時要把最新的管理實踐引入課堂,要從政府機關、工商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管理的實踐中廣泛汲取營養,而不僅僅局限于軍隊這個特殊群體,要把科研成果前沿理論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呼吸到管理的新鮮空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緊跟時代發展,富有時代氣息。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根據經驗和實際比較,很多教學方法都可以運用到“管理學基礎”課堂上來,如講授法、討論法、啟發法等,但筆者認為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三種教學方法更適合于“管理學基礎”教學。

          1.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是指師生共同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以達到啟發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采取該教學方法的步驟是:首先向學生提出一個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不立即糾正,而是根據不正確的答案繼續向他發問,使學生的回答前后矛盾,最后引導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答案。如在講授“計劃”時,先提出一個實際問題:計劃是降低了行動的靈活性還是提高了行動的靈活性?學生回答“計劃會降低行動的靈活性”,教師可以繼續發問“請舉例說明”,學生舉例說“比如,學院計劃下個月組織籃球賽,這段時間就需要不斷訓練,業余時間基本就不能干別的事情了,這不是在降低行動的靈活性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請問,如果不提前一個月告訴你舉行籃球賽,而是在比賽當天才告訴你,你認為該方式是否比提前一個月告知更有效地提高了你們行動的靈活性?”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的回答是錯誤的,才能真正認識到計劃能有效地提高行動的靈活性。教師在問題教學法中要逐步引申、歸納,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放棄原來的錯誤見解,得出正確的結論。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哈佛大學首創的,現在許多高校都把它作為管理學科的重要教學方法。所謂的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對一個包含有若干相關問題在內的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該特殊情境進行討論并分析、解決其中所含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盵2]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引導學員自己編寫案例,由教學組的新老教員從學員編寫的案例中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使用。事實證明,這樣的案例能極大地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他們找到了把枯燥的理論與鮮活的實踐有機結合的絕好機會,效果非常不錯。

          3.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是近幾年來才從西方引進來的新式教學方法。游戲教學的核心思想是讓學員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管理游戲(Management Game,簡稱MG)原是作為企業培訓的一種高級訓練方法,這種培訓方式是從MBA案例教學討論發展而來的,也稱為“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讓學員在游戲過程中培養與人相處的健康心態,并通過管理游戲培養受訓者的管理思維方式。

          在管理游戲實施過程中,教員要認真觀察和記錄各組游戲的情況,包括有創意的做法和不足之處,做好點評工作。管理游戲有效地調動了學員參與的積極性,靈活引導學生討論的問題、方式,并為最后的管理游戲總結提供依據,使管理游戲能圓滿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員要投入激情和感情

          要上好該課程,教員還要投入激情和感情,用一顆真心去打動學員。一是教員要用真誠打開學員的心門。教員在學員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它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員要用真誠打開學員的心門,用真誠和微笑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二是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國傳統教育觀念一直把學生當做說教的對象,這是師生關系不平等、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管理學教學中,上課討論問題時師生平等,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核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具體的要求就是用語中要少一些說教、責備、批評,多一些鼓勵、啟發、贊揚,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五、結束語

          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教員要不斷感悟作為一個軍校教員的責任;在與學生不斷地交往、互動過程中,教員們收獲到了許多預想不到的東西,體會到了作為一個軍校教員的內心的快樂與滿足;在積累教學經驗的過程中,教員們發現自己也在不斷成長、進步和提高。

        管理學論文7

          摘要: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為例,探討了農業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措施,如認真摸底,優化人員結構;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辦法;完善相關職能機構,提高管理效率,以為安徽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崗位設置;農業事業單位;安徽

          為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20xx年12月,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安徽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皖辦發〔20xx〕17號),要求在全省事業單位正式實施人員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改革。這次改革要求事業單位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酬、合同管理。其主要目標是轉換事業單位的用人機制,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F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為例,就農業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探討如下。

          1認真摸底,優化人員結構

          為了確保安徽省農科院崗位設置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在前期對全院800 多位在職人員和20xx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調查摸底,現有在冊人員90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54人,占總人數的61%。與國家要求的“一般不低于單位崗位總量的70%”相比,該院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比例偏低,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的比例偏高。此外,安徽省農科院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中級、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為1.24∶1.25∶1,與國家的控制目標3∶4∶3也不符。對于人員結構與崗位設置要求不相符的問題,經多方面與上級有關主管部門溝通,力爭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采取妥善措施,確保該院改革能夠穩步推進。

          一是根據編制數確定崗位數量。農業科研院所原定的人員編制,是根據其職能和當初的實際情況由編制部門核定的,該編制體現了職能需求和實際工作需求。因此,崗位設置理當在核定的編制員額基礎上實施,以確保編制管理與崗位管理的一致性。另外,從安徽省農科院目前實際情況看,依據原定編制職數為基礎計算各類崗位職數總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各類崗位內實際人員狀況與等級比例嚴重不符的矛盾。

          二是合理增加專業技術崗比例。在確定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崗比例結構時,要充分考慮單位實際工作需要。其基本原則應當是盡可能強化專業技術崗位的比例,合理緊縮管理崗位和工勤崗位,以體現公益性科研單位的客觀性、專業性,確保主體崗位占絕對多數。

          三是妥善消化超結構比例人員。崗位設置后,可能會出現不同類別的人員數有超有缺,少數超結構比例人員不愿變動崗位。為了消化矛盾,確保穩定,在此次改革中允許有5年過渡期,并給予一定的'人員分流時間。對部分年老體弱、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一定年數的人員可以選擇過渡崗。通過轉崗等措施,妥善消化超結構比例人員,逐步優化并最終達到各類崗位確定的結構比例。

          2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辦法,確保崗位聘用工作順利進行

          事業單位長期沿用的職工身份管理,在思想觀念和管理工作上對貫徹執行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有著不同程度的不適應[1-2]。例如安徽省農科院至今尚未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僅對新進高校畢業生簽訂聘用合同;全院職工考核較籠統,針對性不夠; 考核結果應用力度不強,未能充分發揮考核的引導、激勵作用;領導職務及專業技術職務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不完善。因此,在貫徹落實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的實踐中,必須加強調查研究,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和完善與聘用制、崗位設置管理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安徽省農科院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聘任實施辦法(試行)》《安徽省農科院管理崗位聘任實施細則》《安徽省農科院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實施細則(試行)》《安徽省農科院工勤技能崗位聘用實施細則(試行)》等一系列崗位設置管理配套文件。

          3完善相關職能機構,提高管理效率

          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推進了傳統身份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轉換。設置崗位、制定目標、選聘人員、簽訂合同、業績考核、薪酬分配、職工獎懲、人員調整和職工培訓等成為人事管理常規而又頻繁的工作,以往過于集中統一管理的職能體系可能不太適應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的需求。因此,應轉變觀念,明確角色,重新構建管理職能體系,以確保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3]。

          一是充分發揮研究所和學術委員會等基層單位與組織的作用。應重新構建與聘用制、崗位設置管理相適應的、以院和研究所共同意愿為基礎的管理職能體系,盡可能將決策權向下層轉移,讓各研究所擁有充分的決策權,當然各研究所也必須對產生的結果負責。院的人事管理主要是做好宏觀管理,在很多方面要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如各研究所各類崗位數、各類崗位內的等級比例等由院管理。尊重研究所的自主權,充分發揮研究所人事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如崗位聘用、崗位考核和績效分配等應由各研究所自行管理。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院、所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充分聽取他們在學科發展和崗位設置等方面的意見。要發揮職代會在制訂有關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參與作用。通過發揮多方作用,聽取多方意見,以形成符合農業科研單位特點的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人事管理職能體系[4]。

          二是逐步建立以崗位管理為主導的管理體系。以往在身份管理背景下,狹義的人事管理就是干部管理,所謂干部主要是指單位各級領導和專業技術干部(高校畢業生)。過去我院在人事管理上,干部和工人長期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在技術職稱(等級)、教育培訓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均是分而治之。實行崗位設置管理后,應從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選聘崗位工作人員。應打破職工身份界限,融合機構和職能,逐步建立統一的人員管理體系。

          三是在管理的基礎上強化服務職能。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還需要加大對人的管理,要將人的能力培養和積極性的發揮放在重要的位置,滿足職工的合理需求,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人事管理部門的職能不僅僅是管理,還要為職工提供優良的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正確引導,使職工根據自己的崗位目標來評價自己的能力狀況,同時確認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充實;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提高職工適應崗位要求的能力;增加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做到能公開的盡量公開,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其改革精神和改革措施要多向職工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爭得職工的理解和支持,以確保改革順利實施并取得成效。

          4參考文獻

          [1] 高中啟.做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J].求賢,20xx(3):11-13.

          [2] 韓寶文,劉孟朝,竇菲.省直科研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幾點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xx,29(1):22-23,65.

          [3] 韓方.事業單位實行崗位設置管理的對策分析[J].決策探索,20xx(24):16-17.

          [4] 梁旭,季春琳,岳華.專業技術崗位設置與分類管理初探[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xx(2):8-11.

        管理學論文8

          《管理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各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在讓學生掌握管理的基本規律、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和解決管理實踐活動的能力,為后續開設的經濟管理各類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從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管理學》理論內容、內涵豐富,與經濟學、數學、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哲學、法學等相關學科聯系緊密,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邊緣學科或綜合學科,這就要求從事管理學教學工作的教師也具有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來自于管理實踐,是對管理經驗的抽象、總結、概括的過程,理論體系指導著管理實踐有效的開展,因此管理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僅圍繞著理論展開,同時還要通過案例、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思考。

          1 當前《管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表面上看,學生學習和記憶管理理論方法較為容易,自學簡單,然而事實上,由于管理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學科,管理對象和管理環境又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的特點,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學生難以利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去有效地理解和解決實際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同時當前《管理學》課程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教學內容以書本理論內容為主,注重新舊理論知識體系的更新,但是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國內外企業案例加以講解,學生缺少感性認識,難以有效的理解情景和實際,同時由于許多教師本身管理實踐經驗的缺乏等原因,造成理論內容和實際之間的脫節;其次,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少,從教學手段上看,教師以一支粉筆塊、黑板、一套ppt課件來上課,單向的授課方式。一方面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側重于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這種授課形式也難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互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管理技能,難以啟發學生對管理實踐進行創造性的分析和思考。因此,探尋《管理學》教學模式的變化,改革當前教學的手段具有現實意義。

          2 《管理學》教學模式改進與分析

          針對當前《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文認為可以從教師和教學方法這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2.1 從教師方面,加強教師實踐經驗的培養,促進教師知識共享機制的建立

          單純的只有理論知識的教師難以準確的將書本知識和管理實踐結合在一起,本科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缺乏實際管理知識,授課雙方只能停留理論知識或者企業案例層面,學生管理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也只能流于空談,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各種產學研活動,搭建教師與企業交流合作的平臺,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參與企業實際管理,比如安徽農業大學于20xx年就制定了《安徽農業大學關于加強青年教師參加實踐鍛煉的暫行辦法》,要求青年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本文作者也于20xx年在云南省大益集團實踐鍛煉半年,在此期間學習到了豐富企業實踐經驗和工作方法,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回到學校后的教學工作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當然單個教師的實踐經驗畢竟是有限的,個人的理論思考也會存在很多不足,知識共享機制的建立,有助于知識體系的`豐富和完善,教師團隊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強了教師間的互動合作意識,從而達到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2.2 從教學方法方面,完善教學方法,形成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網絡教學、學生實踐鍛煉、企業模擬仿真實習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管理學》課程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師組織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實際案例,結合需要講解的管理理論,把企業帶入課堂,通過導入企業實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理論知識去理解和解決實踐問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創造性的思考和分析問題,將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理論還原到實踐中,使學生更為透徹的理解所學知識內容,變被動的學習接受為主動的參與。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授課角色,在案例分析中,充當引導者、調動者和點評者,要引導進行思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恰當的點評學生的解答,同時在課堂教學時還要充分的把握好時間。

          (2)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就是通過模擬一個生活、工作或者學習中的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場景中的互動活動,體驗情景角色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利用所學的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做出合理決策的過程。情景模擬不僅能讓學生真實感受管理實踐活動,增強其應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都有所幫助。

          (3)網絡教學法。

          通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課程網站、發布課程錄像、教案和教學課件、試題庫、案例庫以及課程論壇,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網絡,豐富教學內容,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生利用網絡平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學習和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

          (4)學生實踐鍛煉。

          重視學生利用假期比如暑假進行的實踐鍛煉活動,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假期實踐鍛煉活動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理解教學內容和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能將各個假期有機的連接在一起,使學生的實踐鍛煉持續地進行下去,則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獲得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對于今后的就業和工作能力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5)企業模擬仿真實習。

          通過企業模擬仿真軟件,模擬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關系以及企業之間的競爭態勢,以真實環境為背景,讓學生個體之間或者組隊來進行競爭,決策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同時存在,而且決策的結果能通過計算機快速的反饋出來,學生可以通過多次模擬來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和決策能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20xx年以來,使用的企業模擬仿真軟件對學生進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外,有些學校利用的各類沙盤管理軟件,也都取得了不錯的訓練效果。

          除此之外,在《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各個學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開展各種有益的教學實踐,比如邀請專家、企業管理人員走進課堂;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管理游戲活動等,這些方法的有效利用,無疑會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管理學論文:管理學上的“例外原則”

          管理學上的“例外原則”

          美國管理學家泰羅認為:“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級只保留處理例外和非常規事件的決定權和控制權,例行和常規的權力由部下分享!边@句經典名言,在管理學上稱之為“例外原則”。

          當一個領導真要把“例行和常規的權力由部下分享”的時候,也許卻會舉棋不定,懷疑是否會削弱自己手中的權力。由于對權力過分的擔憂,某些領導大權小權都不肯放,胡子眉毛一把抓,他們怕別人分享權力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穩固。

          其實,權力若能主動下放,恰恰可以鞏固權力。那些過度抓權不放的領導,勢必給自己造成很多負擔和累贅,最后還是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下放手中的權力。但這個時候的權力下放已經不夠主動,是迫不得已的,其效果也會差一些。主動下放權力就不同,它是一種管理的藝術,是智慧與膽識的體現,可以更好地贏得下屬的忠心擁戴和工作積極性。

          當一個人的地位夠高、權力夠大的時候,若事必躬親,哪怕他一天24個小時不停地工作,也可能忙不過來。批文、開會、視察、會見、策劃、發布指令等等,一人分身無術,難以處理那么多的事情。顯然,只有抓住樹型結構的權力主干,主動地把例行和常規的權力交給部下,這才是明智的。

          許多官場腐敗,歸根結底都可以歸咎于權力過度集中帶來的弊端。權力的分配失衡,有權者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以勝任,無權者徒有一身才華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例外原則就是要求掌握了一定大權的領導大膽地把那些例行和常規的權力放心交給下屬,一般不干預他們的具體操作和自主決定,不指手畫腳地介入,從而提升下級的主觀能動性。

          上級領導過多地干預下級的管理權,可能妨礙下級的自主創造性,也可能束縛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上級領導應該善于信任下屬,只要抓好原則、精神、方向、紀律等要點,盡可“大權總攬,小權分散”。下屬怎么做,何時去做,如何獎罰等細節都要讓下屬自己去隨機應變地做主。

          在權力的行使過程中,下級領導難免要遇到一些“例外和非常規事件”,限于能力、經驗和財力等等,總會把這些例外事件向上級領導匯報。面對下級的這些訴求,恰是考驗上級領導水平的時候。此時,上級領導應該棋高一籌,有能力給予及時的解決,救下級于危急和困頓,以贏得下級的信任和擁戴,才無愧于一個真正合格的上司。

        管理學論文9

        各答辯小組、各指導教師、全體畢業生:

          為做好管理學院20xx屆畢業論文答辯工作,根據《安徽科技學院普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工作細則》(校教發[20xx]14號),《安徽科技學院普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補充規定》(校教字[20xx]9號)文件精神,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成立論文答辯領導組

          組長:顧有方

          成員:姚勇、胡月英、趙偉峰、丁景良、張德化、程業炳、郝世綿、張國寶、鄭謙

          秘書:秦鳳華

          論文答辯組全面負責畢業班畢業論文答辯及成績評定等事宜。

          二、論文質量要求

          根據《安徽省教育廳關于普通高校本專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的暫行規定》的有關精神,各指導教師要嚴格審查所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確保畢業論文質量?紤]到本屆學生畢業論文需要使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進行檢測,各指導教師和各答辯小組要嚴把畢業論文質量關,對有弄虛作假、剽竊抄襲和直接拷貝他人相關內容者,可建議畢業論文成績為不及格,同時取消該同學的畢業論文答辯資格,并將相關材料報院學術委員會。院學術委員會查實相關情況后,畢業論文成績定為不及格,并按學生學籍管理有關規定處理。

          論文定稿提交前,請在維普論文檢測系統(大學生版)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測,并提交檢測報告,檢測結果要小于15%,方可參加答辯。

          畢業論文總成績由畢業導師評定成績20%,答辯老師評閱成績20%,答辯成績50%及畢業實習成績10%組成。

          注:本屆畢業論文要求實行雙導師制、真題真做的比例不低于30%。

          三、學生答辯資格審查

          學院論文答辯資格審查。能按事先擬定的進度要求,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論文質量達標,并提交論文相關資料的學生,憑指導老師簽名的“畢業論文答辯資格審查表”參加答辯。

          注1:凡未按學院和指導老師要求,按時提交論文存檔資料的學生,指導老師在報經院學術委員會審議通過后,有權取消其答辯資格。

          注2:學院在答辯前三天,召開院學術委員會,最后審察確認答辯資格。

          注3:按學校和學院畢業論文(設計)相關管理辦法,未通過答辯的學生,需按要求修改論文,通過院學術委員會資格審察后,可以有一次補答辯機會(兩次答辯之間的時間間隔,視論文修改幅度而定),通過補答辯者,成績記為60分,未能通過補答辯者,可在下一學年重修。

          四、答辯時間

          第一次答辯時間:20xx年5月6日

          第二次答辯時間:20xx年6月3,4日

          具體時間:8:00—17:00(午休時間由導師組自定)

          五、答辯學生分組地點

          見附表,學生分組名單請在答辯前到學院辦公室門口報欄里查看。

          六、畢業生提交材料時間節點

          一辯時間節點:

          指導老師4月25日前提交一批答辯名單;學生于5月1日交答辯論文電子定稿(學院送交教務處檢測);5月4日交紙質論文、復制比(維普)查詢報告(復制比≦15%)、論文答辯資格審查表和畢業論文誠信承諾等相關材料。

          二辯時間節點:

          指導老師5月25日前提交二批答辯名單;學生于5月31日交答辯論文電子定稿(學院送交教務處檢測);6月2日交紙質論文、復制比(維普)查詢報告(復制比≦15%)、論文答辯資格審查表和畢業論文誠信承諾等相關材料。

          七、畢業生提交材料清單

          1.畢業實習材料一份交指導教師(單位蓋章)

          2.畢業生社會調查報告一份交指導教師

          3.畢業論文選題申請表一份交導師

          4.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一份交導師

          5.畢業論文指導過程記錄表一份交導師

          6.畢業論文答辯定稿一式三份交指導教師

          7.論文查重報告(用維普系統自行查詢)交給導師

          8.論文答辯資格審核表一份交給導師

          9.答辯記錄表(自行下載)請在答辯結束當天填好答辯問題及內容交給各答辯組秘書。

          八、論文導師向學院辦公室提交材料清單

          1.畢業實習材料一份(導師評語并給成績)

          2.社會調查報告一份(導師評語并給成績)

          3.畢業論文一式三份

          4.答辯資格審核表一份(導師審閱合格后簽字)

          5.畢業生論文評閱意見表(導師評語并給成績)

          6.畢業論文材料袋(內裝齊所有材料)要有畢業論文成績表

          以上材料需導師批閱簽字后統一交各教研室匯總,由教研室主任統一交給學院辦公室,材料沒交齊學生不予安排答辯。

          九、答辯組導師領取及提交材料清單

          1.各答辯組組長請于答辯前一日來辦公室領取畢業論文答辯材料

          2.按照指定時間進行答辯。

          3.學生答辯結果表及成績于答辯結束后第二天提交學院辦公室匯總。

          4.論文評定意見表2份/生于答辯結束后交學院匯總。

          十、學院后期整理材料及公示情況

          1、畢業生論文總成績于20xx年6月23日下午在學院辦公室門口黑板上公示,申請復議時間截止6月25日下午18時。

          2、教研室主任集中收取檢查本教研室導師論文材料(截止時間20xx年6月30日下午17時),兼職導師由學院單獨通知收取。材料包括定稿論文、選題申請表、開題報告、指導過程記錄表、指導教師評定意見表、評閱教師評閱意見表、答辯記錄表、畢業論文成績表等全部裝袋簽字。

          3、答辯不合格學生不予安排二次答辯。

          4、學院辦公室根據答辯委員會最后公布成績進行論文材料蓋章及報請領導簽字,根據規定時間提交教務處論文成績。

          十一、畢業生答辯后提交材料

          1、畢業論文答辯修改定稿一份(附上畢業論文誠信承諾書,手寫簽名)

          2、畢業論文選題申請表、開題報告、指導過程記錄表

          3、答辯記錄表

          特此通知。

          管理學院

          二○一x年四月二十日

        管理學論文10

          摘要:從顧客價值理論視角來看,我們逐漸發現“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當本著充分考慮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將教學理論轉化成便于操作和便于觀察的教學活動,努力實現管理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管理學的教學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管理學的認知和滿意程度。

          關鍵詞:顧客價值理論;管理學改革;學生興趣;學生滿意程度

          一、管理學教學改革的背景

          管理學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需要系統研究管理的普遍規律、遠離以及一般方法的學科。但這些規律和方法并不是適用于任何時候,它要求管理者在面對不同環境時,要以理論為基礎開展具有藝術性管理活動。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學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抽象性,而且應用十分廣泛且實踐性強,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所以,老師在講授管理學的同時,既要注重理論,又要注重實踐。但是就目前的教學領域,有些老師只注意理論的傳授,對于實踐的培養卻不太提及,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不能很好的去理解知識;或者是投入了實踐性教學,但因為對實踐的目標和方法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所以就算是開展了實踐活動,沒有成果也是沒有作用的。我感覺之所以造成這種狀況是因為教師不太關注學生對教師質量的感知價值和滿意度。所以我們要針對這一原因努力解決這個現象,進而充分了解管理學。

          二、對管理學教學質量問題的分析

          隨著教學的深入,我們對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比較重視,但是并不太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形式的需求情況,對于教學質量,學生的價值和滿意程度十分重要,比如,我們可以把學生當成消費者,老師的教學就是市場,市場的發展取決于消費者的滿意程度,所以說教學質量的發展真的取決于學生的滿意度。所以我們可以基于這一原因來整頓高校的管理學教學模式。

          三、對顧客價值理論的認識

          1.內涵。近年來,顧客價值成為很多權威人士所關注的焦點。Woodroff指出顧客價值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新來源,Gronroos認為企業給顧客提供優異顧客價值的能力是世紀年代最成功的戰略之一。接下來我們談一談顧客價值的定義,所謂顧客價值,學術界有兩個觀點,一是把顧客放在第一位,以顧客的角度來理解顧客價值,它是指顧客感知的企業為其所提供和創造的價值,即為顧客感知價值。并且它是由顧客自己決定,而不是企業;而另一種是顧客資產價值,指的是顧客為企業帶來的價值,它包括顧客為公司帶來的產品銷售資金和對公司的一系列貢獻,像是顧客對產品研究和開發的幫助和對公司產品的宣傳等。由此可以看出顧客價值的這兩個觀點截然相反,我們一定要分清楚。2.需要注意的問題。2.1影響顧客價值因素的復雜性和關聯性。TCV=f(Pd、S、Ps、I)。TCC=f(M、T、E、S)。涉及八大因素——具有復雜性。各因素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關聯性。2.2顧客價值差異性。對于不同的客戶群,我們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其對顧客總價值和顧客總成本的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對于時間充裕但購買力有限的家庭主婦來說更看重的是貨幣成本,而對于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不太在意,所以企業在行使顧客價值理論的時候要注意具有針對性。2.3顧客價值適度性。企業旨在盈利,它研究顧客價值理論最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顧客購買的過程,了解顧客的心聲,從而可以制定適合消費者的方案,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但是不能為了利益,最大限度地實行顧客價值理論,而是要有一個度,適當的追求顧客價值理論。3.實行的意義。顧客價值理論有利于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顧客價值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顧客價值理論有利于企業提高其競爭能力。顧客價值理論有利于企業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4.顧客滿意度。4.1含義。是指顧客接受產品和服務后的感知與接受前的期望比較后的感受程度。4.2內涵。物質滿意:行為滿意、產品滿意、服務滿意;精神滿意:理念滿意、視聽滿意、服務滿意;社會滿意:理念滿意、行為滿意。4.3測量。顧客滿意率是指滿意顧客在目標顧客中所占的百分比。T=S/C*100%(T為顧客滿意率,C為目標顧客數,S為目標顧客群體數中表示滿意的顧客數)4.4重視滿意度的意義。重視顧客滿意度,可以贏得市場競爭力;一個企業經濟是否會持續發展,取決于顧客的滿意度;重視顧客滿意度,可以讓企業變成一個管理性的企業。通過上邊對顧客價值鏈理論的認識,我們體會到了顧客滿意都和顧客價值對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同樣學習管理學也是這樣,學生的滿意程度和學生價值對教學質量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改變以往管理學的教學模式,讓同學們可以真正的了解管理學。

          四、管理學教學的局限性

          1.課程的開展缺乏針對性。一般高校設置課程,既有綜合性課程,也有針對不同專業開展不同的專業課。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所以會開展不同的課程。但是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基礎課,許多專業的同學都要學習,但是它在不同的`專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設置課程時,要以專業對管理學的需求程度為前提,來設置管理學課程的多少。但是許多高校設置課程只是統一設置,忽略了專業的屬性不同,造成針對性不同,教學效果也不是太樂觀。2.實踐課的開展比較少。就目前狀況來說,我國實行應試教育,高校培養人才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所以管理學的教學也不太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是機械的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種只學習理論的方法使學生很難去把理論性的知識轉變成實踐的能力對大學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有著不利的影響。而且理論知識都是一樣的,它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教學過程中不能結合每個時代問題進行實例說明,缺乏時效性,課程會比較單一,培養出來的學生會很難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求。3.考核形式單一。書面考試是大部分高校期末檢測課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管理學也不例外,但是這種形式的考試基本都是死記硬背就可以通過的,并不能充分體現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別說會體現出學生的實踐能力了。

          五、管理學課程的對策研究

          1.完善管理學課程設置。高校在對課程進行設置時,要根據不同的專業屬性,對管理學進行合理化的設置,并且在設置時要注意實踐課和理論課的結合及比例,不能盲目的給學生講授知識,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比如設立一些情景,讓學生來體驗管理者的角色。通過實踐的方法來了解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可以讓學生對管理學產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合理化的課程設置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更是培養高水平管理人才關鍵的一步。2.以案例教學為核心。一般教師都有經驗,在課堂上,如果老師講一個故事,學生的興趣會很大,但是如果老師只是在臺上像是背書一樣的講理論知識,一會學生就睡著了。管理學也一樣,不能一味的去傳授理論知識,而是要把知識都融入到案例中,學生才不會產生厭煩,同時還會學習到相關的知識。選擇案例要選容易讓學生接受的,講完案例后學生可以自主討論的,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案例教學的目的。3.完善考試模式。僅用文字的考核方式對于那些需要實踐能力的專業具有局限性,單純的理論考試并不能反映出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考核,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努力起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使得管理學教學有著良好的發展,有利于為現代社會提供優良的管理型人才。

          六、結語

          當代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我們需要很多的管理型人才,只有完整的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陬櫩蛢r值理論的思想,我們對管理學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改革,為今后管理學教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現代社會的經濟管理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文波、陳蓉秋.顧客價值理論的概念模型.《商場現代化》.20xx年30期.

          [2]何國正.《基于領先用戶的顧客參與新產品研發研究》.20xx年.

          [3]劉文波.《基于顧客參與的顧客感知價值研究》.華中科技大學08.

          [4]王劍芳、楊紅娟、馬孟麗.《基于顧客價值理論的高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討》紅河學院學報.20xx.05.

        管理學論文11

          一、何為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最初由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在20世紀初期提出。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科學教育學家施瓦布將“探究式教學”確立為科學教育的認識觀和方法論,并對探究式教學大力倡導,對探究教學的原則、過程模式及教育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為探究教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促進了探究教學在教育實踐中的廣泛應用。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美國科學教育的成果就是探究。1996年初美國推出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一書,將“探究”列于核心地位。諸多的專家都對于探究式學習及教學進行了廣泛研究,包括從理論角度及從應用的角度。探究式教學,就是通過設置有意義的問題情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并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1]它注重發揮問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是問題,教學和學習都是圍繞著諸多問題展開。這種教學方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思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有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2]

          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探究式教學作為在國際上備受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以問題做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且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現實生活中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3](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較少講述,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不但學習知識,同時也增加了社會交往,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能力和協作技巧。(三)教學雙方應明確自己的定位。教師應明白自己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只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和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和信息的咨詢者。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題綱,選擇出適當的案例;同時,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而學生要改變觀念,完成角色轉換。由于中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對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覺得太“花費”時間,所以,學生也應盡早意識到問題所在,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四)教學模式中的各種教學方法一定要與評價考核相結合。各種類型的教學方法如果不跟考核掛鉤,很難期望有好的效果。因為人本身存在惰性,如果沒有考核,單憑熱情,很難持久,也難免出現“搭便車”行為。所以,教師要花較多的時間設計考核方式和方法,并花費較多時間實施考核。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ㄒ唬┭芯窟m于開展基于問題的“探究式教學”的內容

          “探究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完全不同,基于問題和資源的教學是它的重要特點。在完整的《管理學》的課程體系中,每一個章節都有諸多的內容,如果不分主次,也不考慮《管理學》與其他課程在內容上的銜接,那么在有限的課時中進行探究式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需要課程組教師之間以及與經管類其他專業的教師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對于內容重復的、在以后的課程當中會重點講授的如財務管理、現代管理方法、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等課程的內容,只做簡單介紹即可,管理學課程的重點放在管理與管理者、東西方的管理理論的演進與發展、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管理環境研究、決策、組織結構設計、組織文化、領導理論及領導藝術和控制等內容上,同時這些內容也要根據不同專業的開課情況進行適當增減,所使用的案例及問題也要根據不同專業進行篩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

         。ǘ┭芯窟m于開展“探究式教學”的組織形式

          探究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在具體進行教學組織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目的,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探索出的教學方法主要有:1.課前演講此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小班教學。教師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告知學生此要求,根據班級的規模和課時,確定好每次要演講的學生。演講內容要求跟管理學的內容相關,演講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這種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尋找適合演講的管理學的材料,或者是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者是對書本知識的感悟,通過這樣的演講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思考一些管理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加工整理,以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增強了學生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演講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提問和引申,問題與管理學的內容密切相關,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對案例的選擇;二是案例分析的.具體方式。(1)對案例的選擇。首先,筆者一般選擇能夠引起學生更多思考的、篇幅不是很長的、不一定是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有些案例的編寫可能不是很完美,或者是有缺陷,但這樣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案例的過程中發現更多問題。有些耳熟能詳的案例如海爾、聯想的案例一般只用于學生課下閱讀,而不用在討論課上,因為這樣的案例可供查詢的資料太多,且因為時間較長,已經有了共識,不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其次,討論中更多選擇使用本土的案例。因為雖然如哈佛商業案例等國外的案例很有名、很經典,但它畢竟是西方人編寫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學生比較難以理解,且國情不同,適用性不強。這樣的案例一般只放在恰當的地方,如組織文化這部分的內容,主要用他來說明組織文化不同,管理的具體方式和方法也會不同;最后,為了更具有挑戰性,筆者還組織學生自己編寫案例,通過自己的觀察、調研及資料收集編寫合適的案例,要求案例中要設計3個以上的問題,并且要自己給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對案例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鍛煉學生的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2)案例分析的具體方式。既可以采用由學生獨立分析,再以主動發言、他人辯駁補充的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組討論,后進行全班討論的形式。前一種方式主要用于大班教學(主要是因為大班一般有100人左右,要分組討論涉及分組太多,上臺發言的人太多),后一種方式主要用于小班教學。教師應該提前將要討論的案例告知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案例,熟悉案例內容并有較為深入的思考,也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討論。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積極思考并愿意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要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案例分析進行總結,教師不是對結果或爭論下最后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對于仍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可由教師集中講授。也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等待課后進行進一步討論。3.角色扮演。教師給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學生設身處地地分析與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從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發,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分析與決策,形象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提高學生實際決策的技能。觀看角色扮演的學生也能對所學記憶深刻。如在講到“動態的組織行為”這部分內容中的“招聘”有關內容時,筆者就設置了一個情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早晨,某企業的人力資源部招聘人才,招聘者和被招聘者如何表現,交給學生課下去商量研究。到了下次上課的時候,學生經過小組的討論,設想不同的被聘者的行為模式,進行現場角色扮演,F場氣氛輕松活潑,很多具有表演天賦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把大家帶入到真實的場景中,同學好奇又充滿期待的觀看他們的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直觀感受到不同的人的表現,對所學記憶更加深刻,也更加知道將來應該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素質,這樣比教師在講臺上講一兩節課的效果要好得多。4.組建虛擬公司。從課程一開始,筆者就引導學生以6-8人為一組組建虛擬公司,以后的眾多調查訪問、撰寫商業計劃書、課堂小組討論等內容都會以虛擬公司為單位開展。同時,進行的調查訪問及撰寫商業計劃書也為以后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打下了基礎。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建立起以團隊學習為基礎的學習探究活動。團隊學習便于集中團體智慧,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不僅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全方位能力的鍛煉機會,也給學生提供了與同學通力合作,共同分享的機會。以商業計劃書為例,給每個虛擬公司10萬元的啟動資金,要求學生編寫之前先要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研,了解一般企業運作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礎上編制商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中要求包括公司名稱、該行業的SWOT分析、人員負荷圖、甘特圖、資金使用及財務計劃、營銷及宣傳等內容,每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上臺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可以適當提問,也可以就項目適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可在課下探討如何完善該項目。經過不斷修改,在期末時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有價值的創業計劃,并且還可以進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比賽。這種方式不但激勵學生自己要思考很多的管理問題,并且要親自去調查實踐,同時也可以跟國家級、省級、校級的創新創業計劃大賽相結合,讓學生既能夠鍛煉能力,又有機會獲得回報,形成良性循環,更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的學習。5.讀書筆記分享。探究式教學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但是在課堂上,而且也包括課外。針對目前電子產品發達,學生閱讀紙質書籍大幅減少的時代,我們在課程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要選擇相關書籍(1本)或學術論文(10篇)進行閱讀并寫讀書筆記,在課程結束前組織學生分組(可以以虛擬公司人員為基礎,也可以打破以前的分組,目的是讓學生吸收了解更多同學的想法,這樣有利于創新)進行交流討論與分享,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暢談,每組選派一名組長組織大家討論,并代表本組上臺與全班同學分享本組讀書心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但對自己讀的管理學書籍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與他人分享前需要自己對自己所讀的內容了如指掌并在短時間內闡述該書的觀點及不足),而且還可以了解到更多其他管理書籍的內容,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6.課堂辯論賽。對一些具有現實意義又具有較大爭議的問題,可以通過辯論賽的方式來進行。因為這實際上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一種綜合能力的競賽。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他們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查找資料的能力以及統籌分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辯論團體內部的默契和團結協作能力,增加友誼。如在組織文化這一章,筆者就設置了一個辯論題目:儒家文化有利于(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將班級分為兩個組,代表正反兩方,每組派出四名辯手,兩名計時員,比賽主席由學生自薦或推薦方式產生,具體的辯論環節由學生自己討論決定,但必須包括同學的現場提問,辯論結束之后,任課教師做總結發言,對正反雙方的學生的現場表現及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推選出優秀辯手和獲勝的一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對于儒家文化和市場經濟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效果非常好。

         。ㄈ┭芯窟m于開展“探究式教學”的課程評價方式

          以上所有的探究式教學組織方式如果沒有跟相應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為這些組織方式無一例外都要投入大量的課余時間,需要學生克服懶惰懈怠的毛病,如果不跟考核掛鉤,不跟他們的切身利益掛鉤,他們必然會敷衍了事,導致教師辛辛苦苦備好的課,準備的問題、案例和活動,由于沒有學生的積極配合和參與而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評價方式對于探究式教學非常重要。針對管理學課程應注重實踐性、創造性和實際管理技能培養的要求,筆者全面改革“期末一張卷”的傳統考核方法,實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考核。由于探究式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而且探究式教學也是個人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共同研討三種形式的有機結合。因此,評價要根據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的真實表現來進行。這就必須要求教師認真觀察和收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資料,如各種作業、記錄及研究報告等。具體實施當中,管理學課程的評價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者的比例現已達到60%:40%,以后的目標是80%:20%甚至是90%:10%。因為大量的工作都在平時進行,所以要不斷增大平時成績的比重,期末成績只是一張試卷而已。平時成績包括課前演講、案例分析的參與度和效果、在所在虛擬公司的作用、讀書筆記的質量及參與課堂案例討論、辯論和回答問題的記錄。其中,小組案例分析和虛擬公司的工作的評價一般由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強調對小組的評價。同時也注意把學生的探究過程、實踐和合作能力作為評價的重點。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個別學生有搭便車行為,如小組討論不積極不作為,很多任務都壓在比較積極的學生身上,對這種情況,筆者考慮通過以下方式來進行:將課堂討論的表現列為成績評定的標準之一,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討論情況,及時發現參與度不夠的學生,并且給予特別的提醒;為了了解課后討論的情況,在提交小組成果的同時,每個成員必須為本組成員對小組的貢獻按照由大到小的方式進行排序,且不能出現并列,綜合排序在最后的學生,教師還應追加面談考核,以全面了解其參與學習的情況。通過近八年的探索,如今《管理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也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們的認同和喜愛。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作為探究式教學的主導者,整個課堂的設計至關重要;同時,教師要有足夠的寬容度和容忍力,能夠接納不同的觀點,并且不急于“糾正”學生的看似不合理的解釋,而是要給學生充分的信任及足夠自由的空間,能容忍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犯錯,在試錯中一步步引導學生找到真正的答案。同時,教師應該意識到探究式教學不是完美無缺的,探究式教學并不適合所有的內容。[4]這種方式需要有足夠的課余時間做準備,如果每部分內容都通過此種方式來進行,時間上必然不易保證,還會導致該門課程跟其他課程搶時間的情況。又由于該門課程一般在大一的第一學期開設,學生剛進入大學,很多方面還沒有適應,如果作業量過大,占用了太多的課余時間,學生的其他課程學習要受影響,同時也可能會對該門課程產生畏難情緒,這都是在實施探究式教學中需要注意的。

          作者:姚麗娜 單位:浙江海洋學院

        管理學論文12

          一、論文答辯的意義

          1.論文答辯是一個增長知識、交流信息的過程。

          為了參加答辯,學員在答辯前就要積極準備。這種準備的過程本身就是積累知識、增長知識的過程。再者,在答辯中,答辯小組成員也會就論文中的某些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這樣,學員可以從答辯評委中獲得新的知識。當然,如果參評者的論文有獨創性見解或在答辯中提供最新的新鮮材料,也會使答辯評委得到啟迪。

          2.是參評者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氣、學識、技能和智慧的最佳時機之一。

          論文答辯是大部分的參評者從未經歷過的場面,不少人因此而膽怯,缺乏自信心。實際上,答辯是全面展示自己素質和才能的良好時機。而且,畢業論文答辯情況的好壞,關系著答辯者能否通過技師或高級技師考試,所以它也是答辯者人生中一次難得的經歷,一次最寶貴的體驗。

          3.是參評者向答辯小組成員和有關專家學習、請求指導的好機會。

          論文答辯委員會,一般是由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專業水平的人員及專家組成。他們在答辯會上提出的問題,一般是論文中涉及的專業或工種的、帶有基本性質的、最重要的問題。這是論文作者應具備的基礎知識,也多是論文中沒有闡述周全、論述清楚、分析詳盡的問題,即文章中的薄弱環節和作者沒有認識到的不足之處。通過提問和指點,答辯者可以了解自己所撰寫論文中存在的問題,作為今后研究其他問題時的參考。

          二、論文答辯的準備

          論文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鑒定的比較正規的審查論文的重要形式。為了搞好論文答辯,在舉行答辯會前,主管部門、答辯委員會、答辯者(撰寫畢業論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準備。

          1.主管部門要做的準備工作

          答辯前的準備,對于主管部門來說,主要是做好答辯前的組織工作。這些組織工作主要包括:審定參加論文答辯的'資格;組織答辯委員會;擬訂技師或高級技師論文的成績評定標準;布置答辯會場等。

          (1)審查參與者參加技師或高級技師論文答辯的資格。參加論文答辯的人員,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具體條件見國家職業標準的有關內容。

          (2)組織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論文的答辯,必須成立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答辯委員會是審查和公正評價畢業論文、評定技師或高級技師論文成績的重要組織保證。

          (3)擬訂技師論文成績的評定標準。畢業論文答辯以后,答辯委員會要根據論文以及作者的答辯情況,評定論文成績。為了使評分寬嚴適度,大體平衡,答辯委員會應事先制定一個共同遵循的評分原則或評分標準。

          (4)布置答辯會場。論文答辯會場地的布置會影響論文答辯會的氣氛和答辯者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答辯會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答辯會場的設計和布置,盡量創造一個良好的答辯環境。

          2.答辯委員會成員的準備及提問原則

          答辯委員會成員確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辯會舉行前把要答辯的論文分送到答辯委員會成員手里。答辯委員會成員接到論文后,要認真仔細地審讀每一篇將進行答辯的論文,找出論文中論述不清楚、不詳細、不確切、不周全之處以及自相矛盾和值得探討之處,并擬定在論文答辯會上需要論文作者回答或進一步闡述的問題。主答辯老師在具體的出題過程中,還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理論題與應用題相結合的原則。一般地說,在三個問題中,應該有一個是關于基礎理論知識的題目,有一個是要求學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題目。

          (2)深淺適中,難易搭配的原則。在三個問題中,既要有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同時,對某一篇論文所提問題的深淺難易程度,應與指導老師的建議成績聯系起來。凡是指導老師建議成績為優秀的論文,答辯評委所提問題的難度就應該大一些;建議成績為及格的論文,答辯評委應提相對淺一些、比較容易回答一些的問題。

          (3)點面結合,深廣相聯的原則。

          (4)形式多樣,大小搭配的原則。

          答辯評委的出題,有嚴格的界定范圍,即答辯評委在論文答辯會上所提出的問題僅僅是論文所涉及的學術范圍之內的問題,一般是從檢驗真偽、探測能力、彌補不足三個方面提出若干個問題。

          3.答辯者(論文作者)的準備

          答辯前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答辯者的準備。要保證論文答辯的質量和效果,關鍵在答辯者一邊。答辯者在答辯之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準備:

          (1)寫好論文的簡介。主要內容應包括論文的題目、指導教師姓名、選擇該題目的動機、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以及該議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要熟悉自己所寫論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體部分和結論部分的內容,明確論文的基本觀點和主論的基本依據;弄懂弄通論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確切涵義,所運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仔細審查、反復推敲文章中有無自相矛盾、謬誤、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無與黨的政策方針相沖突之處等等。如果發現有上述問題,就要做好充分準備,如補充、修正、解說等。只要認真設防,堵死一切漏洞,這樣在答辯過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臨陣不慌、沉著應戰。

          (3)要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所寫論文相關聯的知識和材料,重要引文的出處和版本及論證材料的來源渠道等。

          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材料,都要在答辯前做到較好的了解和掌握。

          對上述內容,作者在答辯前都要很好地準備,經過思考、整理,寫成提綱,記在腦中,這樣在答辯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容作答。

          三、論文答辯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叫XX,來自經濟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本次論文導師是李剛老師,我選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建筑企業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下面我先匯報一下選擇這篇論文的原因以及論文選題背景、基本寫作思路、理論與實踐意義。

          首先來陳述一下我的寫作原因,我畢業簽訂的工作是一家單位的預算員,然后去年我參加過一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課題是有關地方科技部門信息公開化,經過我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和一些調查,認為建筑業市場混亂,集成度提升緩慢與行業利潤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建筑工程造價信息化困難,工程造價信息嚴重不透明。這樣的市場環境難以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企業間信息化集中度就難以提高,市場就會充滿無序惡性競爭,因此我覺得結合我的專業與經驗,就選擇了《建筑企業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方面希望能通過論文讓自己對專業知識以及國外先進理論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希望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為自己的未來做一些鋪墊。

          其次,我要陳述的是本篇論文的主要論點及結構。本文通過調查相關信息主要論點有:1.建筑企業內部造價系統集成化程度低;2.建筑企業之間造價信息協同度不高;3.建筑企業造價系統的盲目國際化;4.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素質不能適應信息化要求。

          從企業內部集成角度分析的時候,我總結出三點,各級軟件相互獨立工作,則無法形成集成體系;由于信息的計算收集統計難度大,就無法實時對系統反饋,也就無法集成系統;由于建筑業與制造業的不同,具體到實物量的數據難度大,集成化有相當難度。我的解決方案基于造價分析框架,構建出四位一體的集成系統。

          從企業外部協同度分析,我總結出兩點,價格信息數量大變化快,企業間信息不同步,企業間難以協調;供應商與造價方的利益沖突,造成信息準確性和透明度差,間接影響企業間信息協同。我的解決方案是從企業內部與外部兩個角度,設計出兩套方案來解決企業間信息化協同,同時解決信息透明化公開化的問題。

          聯系國外先進技術,我發現建筑企業的盲目國際性,總結為兩點,通過諾蘭模型反應學習技術是無法做到發展階段的跳躍,如果不借鑒最先進的技術國際化競爭中依然處于劣勢;由于只學習國外技術,而不學習信托體制,導致信息化畸形發展。我的解決方案是,學習目前國外最先進BIM4D技術在工程造價信息化的運用,跟上國際步伐;構建美國式的信托機制,促進造價信息化的健康發展。

          從人員角度看,素質不高和專業技術與信息技術復合,是目前最大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加大投資對人員的培訓,市縣人員網上流動管理,和會員服務方式。

          在寫完這篇論文的時候,自己感覺條理上還不是很嚴謹,對一些數據的收集還不足。但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的解決方案有一定的意義,需要不斷地實踐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同時寫作期間,所學的知識與論文的結合,讓我對專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最后,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管理學論文13

          摘要: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來說,企業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反映了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狀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也隨之發展起來,這些企業經濟的發展能夠直接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筆者以中小企業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和如何發展中小企業經濟。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濟管理;問題;對策

          以經濟全球化為生活背景,最近幾年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同時我國的諸多企業都發展的越來越好,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在不停的創新。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數量也比較少,中小企業大多都是個人私人營業的大多都是以創業目的為主的。根據相關數據研究顯示,最近幾年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正在不斷的上升,隨著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多,中小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就變得越來越大了,企業可能無法面臨競爭壓力,從而導致很多企業都不再營業。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企業內部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計劃,對企業現有的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從根本上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且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一、中小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普遍缺乏企業管理意愿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規模比較小,能使用的流動資金資源也比較少,也許正是因為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少和企業發展的范圍比較小,所以一般的中小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都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管理企業的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嚴重地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十分注重企業利潤的,有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這使中小型企業很難進行可持續發展。另外,中小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比較重視企業產品的發展,從而忽視了對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管理和企業發展計劃的制定。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企業內部可能會出現很多嚴重問題,從而制約了中小型企業經濟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

          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充足的資金流轉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促進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政府早已出臺了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扶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計劃,同時也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發放了一定的資金作為支持,但是在中小型企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中小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中小型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存在很多的競爭壓力,這些中小型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會使很多個中小型企業無法生存。很多中小型企業大多都是家族式的企業,資金也都是家族內部或者是企業內部的資金,缺乏必要的外部資金來支持企業的發展,所以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的融資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一般來說都是很小的,如果有一天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那么中小企業在進行企業貸款的時候因為其發展規模小,所以企業很難得到信譽擔保,從而也就使企業沒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計劃對于中小型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經濟的管理不夠重視,那么在企業內部就會出現財務問題,使企業內部的收入與支出不平衡。企業在給企業內部員工發放工資的時候,或者是在做什么項目的時候,沒有足夠完善的資金流通程序和正確的規章制度,可能會造成企業內部資金使用不當的現象,如果企業內部的資金使用不當,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嚴重地阻礙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會使企業陷于融資困境,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企業破產。

          (四)中小企業內部工作人員本身的科學文化素養不高

          我們都知道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規模很小,所以在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是十分重要的,中小型企業不僅是要靠產品來帶動企業的發展,重要的是要依靠企業內部員工的.發展來帶動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招聘素質高、能力強的工作人員就顯得尤其重要。中小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企業的發展規模不夠大,員工的待遇方面也會比大型企業低得很多,所以中小型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常常沒有主動權,大多都是處于被人才挑選的地位,足夠優秀的工作人員一般來說都會選擇大型企業,因為大型企業的員工待遇好發展潛力大,所以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型企業招聘到的員工不是足夠優秀。在中小型企業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并沒有掌握充足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缺少一定的專業應用實踐能力,這樣的狀況是十分不利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的。

          二、中小企業加強經濟管理的相關對策

          (一)積極提高中小企業經濟管理的意識

          在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想中小企業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首要前提就是要加強對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科學合理地進行經濟管理能夠使中小型企業的經濟朝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而且能夠為企業增加一定的經濟效益。中小型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管理知識,并且應該有足夠的時間能力,對于企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能迎刃有余地解決,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問題,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內部經濟的繁榮發展。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員工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內部的工作人員,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企業應該調動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企業工作人員能夠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

          (二)加強與各方之間的合作交流,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來說,有充足的流動資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存在著一定的融資問題的,這使很多企業在發展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做支持。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轉型企業的發展模式,加強與社會上各方面的合作溝通,積極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另外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在企業進行企業貸款的時候能夠為企業增分,從而緩解融資方面的難題,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可使用的流動資金,這對企業的繁榮發展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的。

          (三)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積極規范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在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積極推進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行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企業有著更好的發展,中小企業應該設立一定的經濟管理部門,對企業內部的財務進行積極的監督和管理。而且企業應該分配相關的專業人員對企業的財務進行管理,以便于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四)中小企業應該提高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規模優勢并且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數量比較少,因此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有著良好的綜合素質,那對企業的發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企業內部工作人員沒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工作人員的作業效率和工作質量。中小企業應該設立一定的培訓機構,從根本上調動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企業的工作中,從而帶動企業的發展。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中,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在不斷地擴大,但是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面臨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中小企業應該積極解決,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中小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煜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務與金融,20xx(06):77-82.

          [2]姜旭宏.我國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xx(23):106-107.

        管理學論文14

          摘要:今天的競爭不再是規模經濟的競爭,而是速度經濟的競爭,企業只有實現信息化,才能快速響應市場,贏得競爭的主動權。企業信息化是先進的管理思想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應用過程,而信息技術的商業應用價值也在于促進企業管理的科學化。所以,信息化戰略不應僅僅是信息技術的延伸,而更應該是企業管理思想、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并且在信息化的過程當中,企業不應只是被動地適應管理變革,而更應積極主動地推動管理變革,并使信息化平穩地良性進行。

          關鍵字:信息化 管理方式 管理變革

          隨著Intemet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將對社會的各個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對于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來講,信息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將決定本企業、本部門的市場競爭能力,以及今后的正常發展。企業只有實現信息化,才能快速響應市場,贏得競爭的主動權,20xx年11月3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召開了第五次會議,溫家寶總理作了重要講話,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力量!币虼,我們必須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推動企業全面的管理變革,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管理變革成為當今各大企業的重要問題所在,只有深刻的對企業的變革作出正確地認識,才能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贏得競爭優勢。

          一、 企業信息化及其基本內容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將傳統方式進行的經營活動轉變為電子事務和電子商務的過程,它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需要通過信息化來提高對變化的反應能力,即提高企業的“智商”。因為企業的“智商”水平取決于企業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企業信息化的主體內容會因信息技術的演變以及企業的性質、規模、類型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企業信息化局限于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以及企業內部日常辦公事務的處理等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和通信網絡技術的日趨融合,企業信息化的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不再局限于企業活動的某些環節,而是逐步地滲透到企業活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1、生產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生產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是制造業企業在機械化基礎上綜合利用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監測和控制,從而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目的。在產品設計和開發環節,主要是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虛擬現實和模擬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以縮短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成本。在生產環節,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生產設備(DCS)、以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和計算機集成生產系統(CIPS)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2、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以企業的各種應用系統為基礎,通過各種類型的信息應用系統來有效地組織、利用信息資源,實現管理的高效率。企業的應用系統按功能可以分為事務處理系統(TPS)、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SS)、智能支持系統(ESS)等;按應用的職能部門又可以分為財務管理系統、銷售信息系統、庫存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OA)等。對于企業而言,各種應用系統既可以自成一體,以服務于企業某一個或某些部門的職能需要,也可以是通過企業內部網有機聯系在一起的集成應用系統。

          3、SCM和CRM的信息化。企業采購和銷售過程中的信息化極大地拓寬了企業信息系統的應用范圍,從而使企業的信息化從內部擴展到外部,并借助于企業內部網、外部網和公共網絡將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和外部的供應、銷售整合在—起。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網絡和信息系統等手段整合供應商同企業的交易和信息流程,以提高企業的采購效率;客戶關系管理信息化則是利用信息技術來收集、處理和分析客戶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的要求。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為企業整合內部的信息系統和外部的供應、銷售提供了新的手段,從而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 信息化戰略和管理變革

          企業在整個信息化過程中,最初的目標是企業信息流的固化,固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信息混亂、信息處理瓶頸、信息處理冗余或信息處理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從而帶來管理體制的調整,體制調整必然會有信息流的調整和信息管理系統的調整,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也會產生新的信息流動方式而帶來更新的管理體制的調整,周而復始。所以信息化戰略不應僅僅是信息技術的延伸,而更應該是企業管理思想、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的轉變。

          (一) 信息化戰略與管理思想的變革

          企業信息化必然導致以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進入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領域,結果促使了大量新的管理思想的涌現,如“業務流程重組”、“虛擬企業”、“學習型企業”等。所以,為了順應企業信息化的潮流,企業的管理思想應進行如下的變革:從功能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從利潤管理向贏利性管理轉變、從產品管理向顧客管理轉變、從交易管理向關系管理轉變、從庫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轉變等。

          (二) 信息化戰略與管理組織的變革

          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把信息傳遞方式由階梯層(等級)型逐步轉變為水平(自由)型,與信息傳遞方式緊密相連的管理組織結構也就從尖頂的“金字塔”型轉變成扁平的“矩陣”型。傳統的等級管理轉變為全員參與、模塊組織、水平組織等新型組織模式,垂直的層級組織中大量的中間層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的距離大為縮短,高層決策者可以與基層執行者直接聯系,基層執行者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決策。組織結構扁平化意味著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高層決策者與基層作業者直接聯系增多,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決策的機會增多,從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三) 信息化戰略與管理方式的變革

          現代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將促進企業革新管理方法,企業管理會更注重于職工的培訓和學習,以協調職工的整體行動。發表基于網絡的管理方式使得企業內部溝通和協調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虛擬企業”“在家上班”等這些時髦概念背后,揭示了傳統管理職能的變遷。協調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傳統的協調以面對面交流為主要手段,企業內部網和各種新型通信手段將改變這種交流模式,也使得內部協調更加高效,成本也更為低廉。這種協調方式也為區域性企業向全國甚至全球范圍擴張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總之,信息化的結果是企業管理變革的原動力,這種變革,要求企業從企業的內部結構,企業的管理思想以及企業之間關系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這種變現主要表現在:1、企業的管理重點從內部管理到外部適應,要素效應不再是企業追求的目的。2、企業的競爭優勢核心轉向知識,企業的組織轉化了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域。3、企業的組織形態由固化和顯性化轉化為適時化和虛擬化, 4、企業的經營領域由單一的商品經營轉化為資本經營,資本經營成為企業快速增長的方向。

          三、企業信息化必須以管理為本

          1、企業信息化與IT黑洞

          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啟動得并不太晚,然而由于過于偏重信息化的技術本身,到目前為止真正獲得很大成效的企業并不多。信息產業業內有個專業術語叫作“IT黑洞”,經濟學界稱為“生產率悖論”,是指企業采用信息系統之后企業生產率不但沒有與預想的一樣得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企業因為IT項目的失敗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靶畔⒒U摗碑a生的表層原因很多,但并不只是來自技術方面,而更多的是來自IT與企業的業務流程及經營戰略的整合。具體表現為:第一,信息化系統建設缺乏與企業戰略及企業業務的結合;第二,企業對IT的投資如何轉化為企業利益的實現途徑缺乏分析;第三,缺乏對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內外部競爭要素結構迅速變化的認識,難以根據環境和企業戰略競爭焦點的變化對信息系統戰略進行動態的調整;第四,信息系統實施后難以根據企業競爭的需求對信息系統進行持續改進。

          信息技術僅僅是一種手段,并不能解決企業自身的管理問題,企業信息化的關鍵并不在于信息化技術的實施,而在于建立在適合的現代管理要求的組織形式,利用信息化的實施來改變企業的組織結構,并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如果企業信息化沒有建立在對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基礎之上,而僅僅是把現有經營模式用計算機的手段來依葫蘆畫瓢就地實現“數字化”,那么企業信息化就象新瓶裝舊酒,充其量只能實現“文檔電子化”,絕不能實現管理現代化的初衷。相反,只有進行了業務的重組和優化,范文信息技術才能發揮出強大的作用,迸發出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火花。因此,企業信息化實質上就是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改造企業管理模式的過程,是信息技術與管理思想的結合,它帶來的并不是簡單的技術創新,而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管理創新,是一場深刻的管理變革,它對企業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所以說企業信息化是一場“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管理革命。

          企業信息化包括銷售、生產、服務等各方面的內容,而實質是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將融合世界先進管理思想的信息技術進一步應用于管理,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效益,企業信息化其實是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化和企業外部交流信息化,因此企業信息化不僅是技術變革,也是管理變革,確保企業有一個科學、規范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基礎,這是企業實行信息化必須經歷的階段,特別是我國長期處于粗放型的管理體制,以及信息化在我國企業應運水平比較低的狀況而言更為重要。

          2、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管理相輔形成

          信息化是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現代的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過程,而信息技術的商業應用價值在于促進企業管理的科學化,隨著信息化在企業各個管理層次的深入,其必然影響企業的戰略發展、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各個方面,因此,業信息化的實施該與企業的制度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建設等結合起來。

          當代管理實踐的發展總是和企業信息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全面的質量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術的幫助,而企業在推進信息化過程中,又必須融合全面質量管理等工作的理念與內涵。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企業與外部交流及信息的獲取,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正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的市場反映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企業信息化,就是要建設企業內部的各個信息系統,讓它們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信息技術對于企業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通過改善企業的協調方式從而影響企業的運行機制。信息技術通過減少信息處理和交流的時間與成本影響著企業中人們完成工作的方式,這種減少反過來對企業的協調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必然會推動管理的變革,而管理的變革又會對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反復,最終實現的是管理更有效率。

          3、信息化的關鍵在于管理變革

          成功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應成為推動企業管理變革的契機,從而促進企業管理的優化,然而很多企業卻沒有認識到這點,面對傳統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對于企業信息化的抵制和阻礙,他們往往用傳統的手段去應用信息技術,不去觸動傳統的業務流程模式和企業的組織結構,一些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往往只是從加強數據處理能力、減少差錯或節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認識。我國大多數企業投入較多資金進行信息化建設,更多的是注重設備上的投資和技術上的更新,而忽視了與此相應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轉變,因而,并未取得投資回報,甚至出現負效益,這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企業信息化應致力于從深層次觸動企業進行管理變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重塑企業。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該是用來滿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術也將提高管理水平;從技術角度看,管理要納入信息系統的規范運作,先進的管理思想不斷融入信息系統中。一般來說,為了充分釋放信息技術在企業應用中的價值,順利地實現管理變革,企業需要經歷以下三個轉型過程,即重新組織企業的經營活動,為企業引進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構建信息技術結構,為信息技術應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將信息系統的功能與整個企業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結合起來,達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總之,企業信息化的實施關鍵在于企業的管理變革,將來企業的出路會是在企業信息化的基礎上,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進行搭配,使企業在抓住自己核心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自己的立足點。

        管理學論文15

          摘要: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電力企業管理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要想改善行政管理的體制,轉變不合理的管理結構和管理理念,從而為電力企業取得更大的發展,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獲得更大的利益,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

          關鍵詞:電力企業;行政管理

          1電力企業行政管理的現存問題

          1.1缺乏像私營企業那樣嚴謹的行政管理體系

          由于我國電力企業屬于國有性質的企業,因此缺乏像私營企業那樣嚴謹的行政管理體系。從整個企業的內部來看,當前企業內部的行政管理都是具有以前計劃經濟的性質,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弊端,目前企業設置了與國家機關相似的內部管理機構,因此,企業受到了行政管理的干預,導致了企業的行政管理將工作的重點傾向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從而忽視了市場經濟狀況下企業應該所作出的相應的決策,以及在市場經濟情況下,企業應該所從事的具體的范圍,因此,導致企業沒有創新能力,進而引起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體系的缺乏。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大多數都是由企業的領導組成,而領導大多數都不了解真正的市場狀況,而真正的首長大多數也就只是一個榮譽而已,并沒有能夠真正的掌握企業有效的實權。企業以行政首長為領導在他們的帶領下所形成的企業管理系統,缺乏一定的時效性,可行性具有一定的難度。

          1.2電力企業對行政管理這個詞語的定位錯誤

          行政管理,可想而知,具有管理的成分,但是對于企業來說,他就僅僅是一個管理這么簡單的工作嗎,顯然不是,對于行政管理他還具有一定的協調功能和服務功能這兩大功能,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如果把行政管理比作一個,那么行政管理中的協調功能就相當于我們神經系統而服務功能則相當于我們的大腦,只有這些所有的器官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正常的運動起來,同樣企業的行政管理如果僅是單單的從事一些簡單的管理,那么整個企業的正常運行也是相當困難的,因此這就要求行政部門應該認真的做好各種各樣的行政事務工作,想方設法的吧企業的領導和員工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共同為企業付出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把電力企業運行的很好。

          1.3缺乏做實質性的工作

          目前許多的電力企業行政管理只會做一些表面的工作,不重視行政管理真正的內容和實質,因此,往往會給企業帶來一些形式上的工作而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企業的行政管理經常不能根據公司的實際需要,對企業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不能作出有力的解決措施。另外,目前許多的電力企業對員工的懲獎措施有待改善,對于員工的考勤制度還使用傳統的方式,沒有創新,許多的企業員工進入電力部門以后都抱著一種鐵飯碗的心態,從而缺乏來了上進心,在工作上不思進取,對工作毫無責任感,這樣一來久而久之,企業的員工的技術水平逐漸下降,從而企業缺乏市場的競爭力。

          1.4電力企業業務較廣泛

          電力企業的業務趨于盲目,所涉及到的面很廣泛,雖然說電力企業已經有了很多年的積累,但是如果像現在這樣,逐漸地趨于多元化,那么企業自身的強項業務將會下降,因此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所面臨的風險也很大,另一方面,這么多年來,電力企業一直以來都屬于國家直接管理的對向,在國家的政策保護之下,屬于國有企業,沒有其他條件的約束,在電力界具有壟斷的性質,因此種種問題導致了企業在定位過程中導致了電力企業擺脫不了對內部市場的過分依賴、所生產的產品的質量降低、銷售的服務不到位,因此在殘酷的社會市場經濟競爭的情況下電力企業缺乏一定的競爭力。

          1.5電力企業的行政管理體系不規范

          真正的行政企業管理的是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等各方面的標準化,但是在電力企業中這些規范是很少出現的。就企業內部來說,大多數的企業管理人員缺乏經驗,因此導致了管理體制的落后。

          2加強電力企業行政管理的應對措施

          隨著當今社會正在逐步的取消電力企業的'壟斷現象,以及逐漸地使電力企業遠離內部依靠,這也就暗示著電力企業將慢慢的作為單獨的成分出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那么這毫無疑問對電力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么電力企業只有建立一個新的行政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才能使電力企業立足于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

          2.1優化設計行政組織機構

          一個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核心部分就是能過制定出有效地管理規章制度,能夠結合企業的內外特點制定企業的結構體制,能夠達到行政管理的目標。在行政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精簡相關的部門單位,取消一些所謂的可有可無的崗位,這樣能夠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質量。另外還要加強企業上下級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時企業的管理人員能夠隨時的了解到員工消息,真正的了解到各個部門的真實的任務。

          2.2形成企業文化

          目前電力企業正處在改革的過程中,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經濟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因此目前企業都迫切的需要改變企業的文化,發展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多元化企業文化。首先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將這一理念深入到企業中,毫不吝嗇的對員工進行表揚,鼓勵企業員工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員工負責的工作態度,組織企業的員工齊心協力的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在企業的內部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人際關系。另外還要改變企業員工們固有的鐵飯碗這一傳統的觀念,要培養員們的責任感。

          2.3建立合理的激勵體制

          任何一個企業最最核心的部位還是企業里的員工,沒有員工就沒有企業的一切成績,因此在企業里,對員工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對企業的員工建立一些有效的激勵體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應該合理的對員工進行適當的獎勵措施,對員工的工資也要具有合理性與公平性,提高員工的工作的積極性,也是提高企業的效率。

          2.4健全企業的領導體制

          電力企業行政管理應該具有很清晰的層次,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相應的任務,符合科學的行政管理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以行政管理的首長為主的負責制,作為輔助的咨詢機構和與之對應的監督部門,合理的行政管理是以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以他為首的總指揮系統。這就要求行政首長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具有足夠的威力,在員工和其他人的面前說話要具有一定的力度,保證自己要有足夠的行政權利,另一個就是要保證行政管理部門做出的方案要具有一定的可實施性和可靠性,最后就是需要建立一個部門來輔佐首長的工作,以防止首長一個人在工作中的疏忽或者是因個人原因而導致的管理上的失誤或錯誤而產生的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所建立的這個組織將用作來輔佐首長的決策,用來加強和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質量。

          2.5選拔優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的電力企業部門一直都在壟斷的保護之下,長期對企業的內部進行依靠,導致我國電力企業目前人才非常的匱乏,目前電力行業對員工的招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完全的公平性,部分的人員是通過一定的關系進入到企業,而企業里的長期員工也長期的被鐵飯碗所洗禮,逐漸地失去了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缺乏積極進取的上進心。針對這種現象,企業應定期的企業的員工進行業績考核,擇優使用人才,一個優秀的人才團隊是一個企業的制勝法寶之一。

          3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電力企業管理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要想改善行政管理的體制,轉變不合理的管理結構和管理理念,從而為電力企業取得更大的發展,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獲得更大的利益,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當然,這些問題也不是說不能解決的,它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有力的措施不斷地改善以至于解決,同時行政管理部門人員也要認清自己的職責,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進而推動整個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突發事件應對法》對我國行政應急管理體制之創新戚建剛;中國行政管理20xx-12-0165

          2、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管理研究劉兵;郭然;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xx-06-2265

        【管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管理學論文11-15

        管理學論文05-15

        [經典]管理學論文06-29

        管理學的職能論文06-12

        管理學組織的論文11-22

        管理學論文致謝03-21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05-16

        管理學基礎論文03-19

        【薦】管理學論文06-20

        護理管理學論文題目01-1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