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誤區與認知分析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運作中形成的以員工為中心的獨特的管理觀念、管理風格、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公司全體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和行為模式。下面是yjbys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企業文化誤區與認知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摘要: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問世以來,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和關注,體現出當前國內企業管理創新的一個新的趨勢。企業管理從最初的經驗管理、制度管理到現在普遍關注的文化管理,其發展經歷了一個不斷認識人性、解放人性、弘揚人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協調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現代企業管理超越了以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從以資為本轉向以人為本,從完全的剛性制度管理轉向尊重人性與個性的柔性管理。尤其在當代社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日益彰顯其重要性。企業經營者越來越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價值觀的塑造,企業文化正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員工 認同度 價值觀
目前,國際、國內的許多大型企業都將企業文化作為本企業發展的重要法寶和強大的動力,并借助優秀的企業文化發展成為國內或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如海爾、聯想、華為、TCL等等。但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相當多的企業領導者由于對先進的管理思想學習不足,沒有真正弄懂現代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和發展趨勢,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導致在建設企業文化工作中出現了一些誤區,致使企業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偟膩碚f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之一:企業文化就是領導者所倡導的文化。
提起企業文化建設,員工往往認為就是領導者或老板所倡導的文化。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從定義上分析,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運作中形成的以員工為中心的獨特的管理觀念、管理風格、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公司全體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和行為模式。領導者所倡導的文化在沒有得到組織成員認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種個人文化的體現。在自己所倡導的觀念、信念、價值觀、行為風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轉變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需要領導和員工之間的不斷溝通和磨合,有時甚至是尖銳的沖突。真正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決不會僅僅通過幾次演講、幾次會議或貼幾張標語、口號就能完成。
關鍵是需要得到企業絕大多數甚至全體員工的認同。因為,不僅文化是一套隱含的價值體系,標準化的操作程序,潛移默化的行為方式,而且作為員工本身,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對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選擇性。所以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員工應該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的創造者,企業文化作為員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過程要讓全體員工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將代表多數人觀點的人作為典范和執行者,加強交流溝通,積極鼓勵員工參與并反饋情況。
誤區之二:企業文化建設等同于企業的形象設計。
一般來講,企業文化是企業組織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體意識和行為規范。對這樣的企業文化內涵,有些企業經營者認識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企業的形象設計,于是在視覺形象上大做文章,創造優美的企業辦公環境,注重企業外觀色彩的統一協調,強調員工服飾的整潔大方,要求商標與包裝的圖案優美。此外,自己設計或請人設計一些標語口號,貼在走廊、辦公室和各車間的墻上,內容形形色色,措詞鏗鏘有力,諸如“以人為本”、“人本管理”、“團結”、“求實”、“創新”、“拼搏”、“奉獻”等。
將文化建設言語化,口號化。結果是花錢不少、費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業文化建設幾乎成了“擺設的花瓶”。造成這樣情況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忽視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將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風格規范化、系統化、形象化,從而塑造富有個性的企業形象,使企業內外產生認同感,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擴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應該看到,企業的形象設計只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而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部。
誤區之三: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是開展好企業的文體活動。
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起著整合、導向、凝聚、規范和激勵的作用,是企業團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資源。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成為員工行為的非正式控制規則,從而引導員工放棄一些不適宜的行為習慣和利益取向。在企業內受企業文化的熏陶,企業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榮辱觀和獻身精神,企業的人際關系將更加融洽,企業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之間的協調將更容易進行,企業的文化凝聚、規范和激勵作用也會更加明顯。
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有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開展好企業的各種文體活動,讓大家多交往、多溝通、增進友誼、增進團結就行了,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其實,企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只是企業文化的表層,如果缺少在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員工對企業發展理念的認識和創新,這些文體活動往往也會流于形式,起不到對員工的凝聚、激勵和教育作用。
由此可見,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員工處于核心的地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企業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就在于通過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共同遵守行為規范,使企業的目標、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個員工的心目。
從最初的認知到實踐中的認同,到最后達成共識,變成共同信仰,從而使員工產生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自覺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職責和企業的整體利益聯結在一起,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所以我們說,企業文化是企業家的文化,更是企業員工的文化。
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程度,是決定工作態度、行為方式和工作績效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文化能否得以繼承與發揚光大的重要因素。對企業管理者來說,塑造員工認同的企業文化,并引導員工實踐企業文化,進而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是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那么如何使員工認同所建立的企業文化呢?筆者認為,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一般要經歷“認知、認同、信念”三個階段。
認知是前提和基礎;認同是核心和關鍵;信念是對企業文化認同的最高形式。即讓企業文化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從理念到行動的過程,真正內化于員工的點滴生活之中。
第一階段:認知。
企業文化不是給外界看的,員工的認知與否是衡量企業文化成功的基礎因素。也就是要讓員工真正了解企業的組織文化。從新員工進入企業的第一天起,就要對其不斷灌輸企業文化的理念,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過反復的沖突和磨合逐漸改變原有的價值觀,接受和適應現有的企業文化。在這樣一個雙向適應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文化標識。
文化標識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是對人們視覺的刺激性。固定的圖形、圖像和文字標識必不可少,標識設計要簡單明了,便于識別和記憶,切忌模仿和抄襲知名企業,更不能經常改變。文字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號式的空洞。如可將理念故事化,企業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較抽象,因此,企業領導者要善于把這些理念變成生動活潑的寓言和故事,并進行宣傳。很多簡單的故事其實包含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大道理。
其次,樹立和培養典型人物,塑造企業形象的“英雄”化身。要塑造和培養那些真正認同本企業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實踐的模范人物,并大力宣傳,把這部分模范人物樹立為典型,成為企業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應,使理念形象化,從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認同理念。
再次,培養傳承企業文化的管理團隊。企業文化很重要的實施者是企業的管理團隊,政策的執行力度,領導者個人的領導風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業文化的烙印,員工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本企業管理的具體體現。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是以人為本,體現在管理人員身上的應該是管理者能夠身體力行地為員工處處著想,任何事情都以員工利益為重;如果企業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員工間關系,在管理人員中看不到領導者盛氣凌人的樣子,而是沒有明顯等級界線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業文化理念與價值觀為導向,制定管理制度。
通過制度的強制,使員工發生符合企業理念與價值觀的行為,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企業理念與價值觀不斷得到內化。最終變成員工自己的理念與價值觀。除此之外,還應該向員工發放企業文化手冊,讓員工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經營管理理念及員工崗位規范等;制定與企業文化相關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或者將一些與企業文化建設相關的活動書面化、制度化;建立暢通有效的企業文化宣傳渠道,進行大規模的企業文化培訓和宣講,并對宣傳效果進行考核;舉行企業文化知識競賽,讓員工學習并牢記企業文化的內涵等。
第二階段:認同。
所謂認同是指由于員工在情感上與群體或他人的密切聯系,從而接受某種觀點或做出某種行為反應。在認同階段,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接納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壓力。他們表現出的與企業文化相一致的行為,不是權宜之策,而是來自內心情感的變化。從認知到認同,上下級之間良好的溝通環境是實現這一轉變的物質載體。我們說,企業文化最初往往是由企業的最高領導者所倡導,并且通過身體力行而逐步營造的,其個人的性格、價值觀、思想、行為方式等在企業文化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可以說企業文化是領導者自身的意識選擇和行為塑造,如何將這種理念和意識有效地傳遞給下屬的員工,使其理解真正的含義并身體力行?是領導與員工之間的充分溝通。如果溝通不充分,認識上不知道、不理解上級的意圖,行動中也難以準確得力地執行,不僅不利于企業的盈利,也不利于團結凝聚人心,增強團隊意識。通過溝通,可以在企業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樹立共同價值觀,使員工的觀念和行動統一于企業的價值觀中。通過溝通,可以不斷地優化員工的文化心理結構。
文化心理結構,是指人在社會實踐中,由長期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質、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方式的總和。文化心理結構是人的精神形體的骨架,它必然會對人的整個認識活動、行為活動起到全方位的導向作用。
通過研究員工文化心理結構的差異性與共同點,尊重員工個性化、合理化的需求,有利于員工提高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與此同時,部門領導要以人為本管理員工,及時激勵和表揚,激發員工的熱情,建設好本部門的小團隊,并圍繞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舉行各種集體活動,如舉辦企業文化節、業務拓展訓練、慶:況典禮、主題晚會、經驗交流會等,培養員工的團隊識。
第三階段:信念。
在企業管理理論中,“價值規律” 被稱為“看不見的手”,意思是價值規律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實際上,還有一只“看不見的手”也在引導著企業的發展,這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導向性和影響力的作用雖然說是間接的,但其效果卻是持久、深遠、潛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優秀的企業文化會內化為每一位員工自身的信念,對行為產生一定約束作用,使員工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其主人翁意識,以企業的發展目標為個人努力工作的唯一目標,保持對企業的忠誠和穩定的歸屬感,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效的工作狀態。
內化階段的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是一種新價值觀的獲得,是自覺地將公司所倡導的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內化階段的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既不依賴外在的壓力和規定,也不依賴自己與集體、與他人的關系,而是出于自己的信念。員212內化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其所表現出來的與企業文化相一致的行為會更穩定、更持久。
將企業文化變成員512的信念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不是單純宣傳能解決的問題。企業需要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使員工的發展與公司目標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領導們率先垂范震撼人心,模范們樹立典型引領學習,全體員工積極參與、自發實踐。員工的職業發展與公司發展相一致,對企業及其文化的認同度會更高。員工在公司能獲得歸屬感、成就感,主觀上就更愿意在公司長期發展,自覺踐行企業文化理念。企業文化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領導的思想和價值觀,領導的態度觀念和處世原則對員工理解并踐行企業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入剖析并大力推廣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涌現的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鼓勵員工向他們看齊。舉辦企業文化相關活動時,盡量為員工提供參與的機會。親自參與能大大提高員工實踐企業文化的積極性。
海爾總裁張瑞敏在談到自己的角色時說:“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由此可見,對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如何讓員工認同公司文化,并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是關系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以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和認同為基礎,如何潛移默化的堅定信念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我們說員工的具體行為是企業文化作用得以表現的物質載體。
只有員工充分認識企業文化,才能使員工產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使命感”、“歸屬感”、“自豪感”,最終形成群體的心理定勢,使員工不斷增強對企業的向心力,主動地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和考驗,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誤區與認知分析】相關文章:
認知隱喻與網絡語言關系分析03-28
企業文化新途徑的分析03-29
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分析03-28
企業文化建設誤區及消解原則研究12-07
關于人的發展的理性思考與誤區分析11-21
環境工程監理的幾點認知探討分析02-25
企業文化3P模式分析03-28
現代企業文化理念分析(精選8篇)03-01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關系分析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