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的哲學解讀
一、什么是藝術?
在漢語系統之中,藝術一詞可作名詞和形容詞用,作名詞用時通常是指“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曲、電影、曲藝”等社會意識形態!1】
根據我們哲學新生代一元與多元辯證統一的基本世界觀和方法論,人類完全可以從千萬種的角度去理解和定義藝術。
所以我們并不特別在意古人和別人對藝術的理解和定義。
我說過,人文命題,首先了解它存在和發生的終極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首先是從終極目的規定性的角度來理解解讀藝術的。
逍遙子首先關心的是對藝術終極目的規定性的理解和這樣角度的藝術定義。
在逍遙子看來,任何藝術都必然是為我們人類任何個人或社群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情感世界的,一類特別的目的需要服務的。藝術從來和永遠都是我們人類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情感世界一種特別的工具。
所以,在名詞的意義上,我們將藝術理解為:那些專門以在人類身體生理和精神意識情感世界方面,能夠引起自己或另外主體產生任何,高于人類普通生活體驗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讀,為目的的一類行為、技能與技術就可以叫藝術。藝術品即為為人類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情感世界目的需要服務的,特別的一類行為、技能與技術產品。
在我們新生代這里,廚藝、茶藝、行為藝……,這些都已經進入了正規藝術的視界和世界。
二、藝術的門檻是什么?
藝術的標準是什么呢?也就是說怎樣的才能被稱為是藝術的呢?
藝術是人文的世界,說到標準,人文世界的東西本沒有任何客觀不移的天定標準,人文世界東西的一切所謂的標準都是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空間中的人)自己具體制定的。
㈠、從哲學的理論一般上講:藝術的標準從來到永遠都是有標準與沒有標準的辯證統一。藝術創作者和藝術欣賞者自己認為什么是藝術的標準,什么就是藝術的標準。藝術的標準從來到永遠都是由個人私認與社群公認辯證統一的(這一點我們后面在藝術批評的一段里還會提到。)。人本主義是世界上一切藝術標準從來到永遠的至大基礎。什么是藝術的標準這從來到永遠都由人自己說了算,人自己定,F實生活中的人往往會根據一定的默認和公認的依據去默認和公認他們當時的藝術標準。
㈡、從人類藝術史的現實一般上講:人們往往會認為,那些專門以在人類身體生理和精神意識情感世界方面,能夠引起自己或另外主體產生任何,高于人類普通生活體驗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讀,為目的的一類行為、技能與技術就可以叫藝術。所以想要搞藝術,那你就得先去研究,怎樣才能夠在身體生理和精神意識上,引起自己或另外主體,產生任何高于人類普通生活體驗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讀這個問題了。一般說來,只有那些“典型的”、“極端的”、“夸張的”、“宏大的”、“震撼的”、“張揚的”、“叛逆的”、“特別的”、……, 那些“最大限度受到傳媒支持的”,……,總之,只有那些“比一般利害的”主題往往才會引起自己或另外主體產生任何高于人類普通生活體驗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讀。
也只有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會明白過去的藝術理論家們為什么總是在藝術形象的選擇方面要求人們下工夫那點事了。
希望今天我們提的這兩個藝術標準能夠對各種各樣關心藝術的人都能有些幫助。
三、藝術的根本基石是什么?
任何一種藝術都不是宇宙中從來就有的,藝術最大的特征性就是它的屬人性。宇宙中任何一種藝術都是直接或間接,主動或被動屬人的。離開人直接或間接,主動或被動的創作和欣賞就沒有藝術。
即使其它生物的任何行為或活動成果如果沒有與人的欣賞或藝術化在一起,也就沒有一絲藝術可言。
所以,藝術的基石就是我們人。
但是,終極而言,藝術的根本基石說到底就是我們人類的七情六欲。
人,無欲則無求,一旦人無欲無求了,這個世間就沒有任何藝術可言了。
人的七情六欲就是和都是世界上一切藝術的源泉之所在。人有喜、怒、哀、懼、愛、惡、思等基本的各種大類情感及功能,還有歡、樂、愉、悅、悲、傷、痛、苦、憂、愁、煩、悶、憐、惜、生、死、離、別、恨、畏;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浩然正氣、纏纏綿綿、?菔癄、銘心刻骨、迭蕩起復、忠誠老實、陰險狡詐、忠心耿耿、賊臣逆子、忠貞不渝、天涯海角、自由自在、閑云野鶴、笑傲江湖……,等等,千萬種更加細微,更加復雜的人類情感形式;人還有吃、喝、拉、撒、休睡住、性和愛、安全,等各種本能的欲望。各種記載、挖掘和表現它們的手段:謳歌、批判、頌揚、貶低、詛咒、唾罵、美化、丑化、神化、俗化、浪漫化、詩化、……;教育、激勵、煽動、懈怠、驚詐、惶恐、……,這些種種的“人的”方面都是人類藝術創作的源泉,都是人類藝術大展身手的廣闊原野。
四、人類藝術行為的具體目的
過去人們往往說,藝術是源于人類的審美需要而生的。
今天這種觀念被認為是極其籠統的。
逍遙子覺得,上天并沒有給任何藝術作過任何客觀不移的目的規定性。
藝術是屬人的,藝術的一切具體目的都由人去規定,即由人私認或公認。任何人都有獨立的權利私自私認藝術的一切目的。任何社群也都可以公認藝術的一切目的。藝術的一切目的從來和永遠都是由個人私認與社群公認辯證統一的。個別的藝術創作者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藝術情感和理念,一個民族也可以有一些共通的、公認的藝術情感和理念。
人類藝術行為的目的是極其復雜的。
觀看別人舞蹈一般是審美,跳舞給別人看有的也是為了審美,有的卻是人與人之間實現各種目的的交流手段。
自己跳舞很多的時候則是為了身體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悅,與審美不是一回事。
寫詩和看詩有的時候是為了審美,有的時候卻是為了言志,有的是為了批判,有的是為了貶低,有的是為了詛咒,有的是為了丑化,有的是為了俗化,有的是為了教育,有的是為了激勵,有的是為了煽動,有的是為了懈怠,有的是為了驚詐,……
所以,個人覺得,過去的人們似乎把審美這個詞的內涵太擴大化了。
今天,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明顯了,即,僅僅一個審美是涵蓋不了人類千萬種的藝術行為和藝術現象的。
這個世間不僅僅只有美,還有丑;不僅有善,還有惡;還有悲、傷、痛、苦、憂、煩、悶、憐、惜、恨、畏、……,所以,這個世間不僅只有審美,還有審丑、審悲、審傷、審痛、審苦、審憂、審煩、審悶、審憐、審惜、審恨、審畏、……。
藝術的目的基礎必然是一個龐大系統而在的家園。這個家園必然就是我們人,就是我們人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存在當中的各種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它們就是就是審丑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悲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傷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痛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苦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憂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煩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悶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憐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惜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恨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審畏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需要、……。
五、任何藝術行為都是合力運動
合力論的法則是我們新生代哲學思想當中一個最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她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運動都要遵守合力論的法則,人類的所有藝術行為也不會例外,也要遵守合力論的法則。
是的,世界上任何藝術行為都是合力運動。
㈠、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是合力運動。
1、藝術創作的本質。
藝術創作大概有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兩種形式。
但是無論是個人創作還是集體創作,我們都先要追問的是,人為什么要藝術創作呢?
宇宙中的運動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物質與能量的生成、分解和釋放輸出運動,一類就是物質和能量的吸收、輸入、重組和重構運動。藝術創作一般大概可以歸屬于我們人類物質與能量的生成、分解和釋放輸出運動。
我們大概可以用生成、釋放和表現來概括世間一切藝術創作運動。人類的所有藝術行為當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當中都涵有主觀與客觀的元素。它們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可以概括為是主觀與客觀的合力運動。既然是主觀與客觀的合力運動,那么人類的主觀意志與宇宙中的客觀萬物及其萬象,就是研究和分析世界上一切藝術行為運動所必不可少的兩方面條件和基礎。
樹結果就是樹自己提供出關于果實的內容和形式基因,然后吸收外在的客觀養分將其變成現實的果實。藝術家藝術創作正如樹結果,也是自己提供出關于藝術品的內容和形式基因,然后運用主觀或客觀的條件將其變成現實的藝術品。這當中就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合力運動。在這一場運動當中,主體某種主觀或客觀的東西被注入和鑄成藝術品,然后展現出來,最終,主體某種主觀或客觀的藝術情感與理念方面就實現了某種釋放、表現和輸出的目的。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利不起早”。是的,人總是想要達到什么目的,總是想要表現什么,才會去藝術創作的。是的,主體為了實現主觀或客觀方面存在的某種釋放、表現和輸出目的,應該就是古往今來所有人要藝術創作的原因。
2、藝術創作的可能性空間。
根據前面的結論我們可知:人類的主觀意志與宇宙中的客觀萬物及其萬象,就是研究和分析世界上一切藝術行為運動,所必不可少的兩方面條件和基礎。
是的,世界上一切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可能性空間也就是人類的主觀意志與宇宙中的客觀萬物及其萬象。
前面關于人類想要干什么,人類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的各種需要是怎樣的,二大條當中我們所羅列的那么些個人類情感和感情形式,就是世界上一切藝術家任何藝術創作的全部主觀可能性空間極限之所在。宇宙中都有怎樣的一些客觀條件可以給人類的任何藝術想法提供實現的條件,這就是世界上一切藝術家任何藝術創作的全部客觀可能性空間極限之所在。世界上一切藝術創作概不可能超出這兩個創作的可能性空間范圍。
希望這里對后來的一切藝術家及其藝術行為能有所啟發。
㈡、藝術欣賞。
藝術欣賞也是合力運動。
1、藝術欣賞的本質。
⑴、藝術欣賞一般大概可以歸屬于我們人類物質與能量的吸收、輸入、重組和重構運動。您如果能夠看到人類藝術欣賞本質深層的地方去,您就會明白,世界上一切藝術欣賞本質上都不過是我們人類這種存在物物質與能量的吸收、輸入、重組和重構運動。
是的,在我們哲學新生代這里,包括精神在內的一切宇宙萬物運動都被認為是以物質與能量為基礎的運動(在我們這里,精神仍然被認為是物質的,精神被認為不過是特定物質的特定運動變化表現或性質。)。在人類一切藝術欣賞運動的里面,運來動去的其實都不過是特定的物質與能量。一個藝術欣賞與另一個藝術欣賞的不同只是在于,運來動去的特定的物質與能量在時、空、形式、結構、數量、性質上各有不同而已,無它。
⑵、世界上一切藝術欣賞的另一本質就是“共振解讀”。
您如果能夠看到人類藝術欣賞運動模式本質深層的地方去,您就會明白,世界上一切藝術欣賞本質上都不過是“共振解讀” 模式的運動。
是的,世界上一切藝術欣賞運動其實都是建立在“共振解讀”的原理之上,通過“共振解讀”的模式實現的。
所謂“共振解讀”的原理,就是說,人類一切藝術欣賞運動當中的原理機制都是共振的解讀。就是特定藝術品特定形式和結構內容的聲波、光波、能量波、硬度、壓強、濕度、速度、……引起人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特定感受器的特定“共振”,這種“共振”會產生特定的神經電波,然后傳輸到大腦的神經中樞進行“解讀”,“解讀”結果會以特定神經電波的形式促使人的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發生相應的效果性表現(譬如愉快、痛苦、興奮、害怕、仇恨、……)。世界上一切藝術欣賞運動其內在的過程大模式都是這樣的,概沒能外。世界上一切藝術欣賞運動當種的關鍵詞都是“共振—解讀”。
在姐篇當中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出,“共振解讀”,它是我們人類整個認知、思維、語言、文字和所有實踐運動當中共同都有的關鍵詞。
“共振解讀”其實是我們人類整個存在運動系統當中最核心的關鍵詞之一。上天制造我們的時候主要就只給我們安裝和配置了“共振解讀”這么一個感知世界的工具系統。所謂最高級的智慧動物就是能智能性“共振解讀”的宇宙存在物。就是我們人就是一種能智能性“共振解讀”的最新型宇宙存在物。
2、下面我們將運用這一關鍵詞來分析一些具體命題案例。
⑴、音樂。
①、音樂的本質、樂器、音樂創作。
A、音樂的本質。
音樂是以聲音音波的方式作用和調理人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世界的一種宇宙存在形式和人工存在形式。
音樂是屬于聲波的。一切音樂本質上都是聲波。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聲波都是音樂。
存在物,或者說生物,或者說人類,與聲波之間全部的“共振解讀”關系,或者進一步說人類與“樂波”之間全部的“共振解讀”關系,我們人類迄今為止也許并沒有研究透徹。
但是根據人類已有的知識和我們人類自身的感覺,我們也許可以大膽得出如下一些猜想和論斷:
世界上任何一種波都是一定的振蕩和振動運動。波與波的不同無非也就是頻率、振幅及其時空量度的不同。
宇宙中每一個具體物體在遭遇任何一種波的時候,事實上都會發生一定的物與波的合力運動。但是不同情況下物與波合力運動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譬如,當一個波的頻率和振幅達到一定限度時,遭遇到它的大部分具體物體都會被震蕩的“粉身碎骨”。
但是,特定頻率和振幅范圍內(對于人類來講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音律”)的聲波對于特定生命存在物來說卻是“樂波”。
樂波是一種可以抖動、消耗和重組人心靈中物質和能量,而可以使人愉快的波。
“樂波”按照一定形式組合起來就會成為“樂曲”。時空量度相同或不同的,單一或復雜頻率、振幅的“樂波”按照一定形式組合起來就會成為“樂曲”。
所以我們也許也可以這樣來定義音樂:音樂就是能引起特定生物的身體生理發生“共振解讀”,并引起它們的精神心理發生一定樂理性變化效果的聲波。
B、可以順便提及一下樂器。
樂器就是可以用來生產和制造樂性聲波的器具。
波與波的不同無非也就是頻率、振幅及其時空量度的不同。
樂器一般都是相對固定的器具,正是因為它是相對固定的器具,所以就意味著每一種樂器所能制造出來的樂性聲波在頻率、振幅及其時空量度的上面就是相對固定的。是的,樂器與樂器的不同無非也就是產生樂性聲波的頻率、振幅和時空量度功能有所不同。音響與音響的不同無非也就是產生樂性聲波的頻率、振幅和時空量度功能不同,特別是產生樂性聲波時空量度功能的不同。
笛子、蕭、二胡、琵琶、鼓、鋼琴、薩克斯,它們都是一個一個相對各不相同的,能夠產生有自己獨特音樂場(頻率)的音樂器具而已,它們本身就是一個又一個特定的獨特頻率音樂生產場和工廠。它們本身就是一個又一個特定的,生產樂音的“存在場”
我們今天的哲學人也許不會再輕易去下“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物體”這樣的絕對論了,但是,除了時空量度可以相對忽略不計之外,人們即使想要尋找或制造出在形式、內在結構、質、量的物參量方面完全一致的兩個事物出來,那也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我們一般就是可以認為,世界上任何兩個物體運動所能生成的聲波往往都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即使電子手段的模仿也難以做到完全一致)。這恰恰給原創派的音樂家提供了巨大的音樂原創舞臺。譬如我們中國的譚盾有一次用水來進行音樂表現,那次他顯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什么是“大師”?有這種能力的人也許就能夠成長為“大師”。
C、順便再提及一下音樂創作。
從波的相對參照標意義上來看,創作音樂的原創音樂家們要想互相之間有所不同,他無非也就只能在樂波的頻率、振幅、時空量度、單一或復雜頻率、振幅、時空量度“樂波”的復雜化構造組合形式這幾大項里面努力奮斗,沒有其它的可能性。
譬如當代中國的流行歌曲: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時代(如果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那么我們這個世代就是“歌曲影視和小說”共榮了,其中歌曲特別的昌盛顯著。)。不過我們都要明白,流行歌曲它本身也是一種產品,既然是一種產品,它也一定是一種合力運動的產物。流行歌曲一般包括歌詞和曲兩種合力因素。很顯然,一首極品的流行歌曲必然就是極品的歌詞與極品的曲兩種參數合力運動的產物。沒有好的歌詞,曲調又不好,這一定是一首等外品的歌曲,垃圾歌曲;如果歌詞與曲調都比較平庸,那么這只能是一首三流的歌曲;單是歌詞寫的好或歌曲譜的好,那么這大概能算是一首二流模樣的歌曲了;好歌詞、好曲,兩者和諧相配在一起,出來的歌曲應該能是一流的。一首一流的歌曲,如果能再有一個一流歌手來唱它,必定會演繹和展現為一首能廣泛征服人心的極品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的原創只能在歌詞與歌曲這兩大參數方面努力奮斗,沒有其它的可能性。而流行歌曲的紅盛只能在歌詞、歌曲與歌手這三大參數方面(傳播學則是另外的。)努力奮斗,沒有其它的可能性。
在將來的人類社會歷史時空當中,希望abc三小條對人們的樂器發明和音樂原創能夠有所啟發。
②、音樂欣賞。
音樂的價值就在于可以用來欣賞,有欣賞價值。這種欣賞是廣義的欣賞。這種欣賞包括作者自己欣賞和給他人欣賞。
音樂欣賞對于人來說,本質上就是特定“樂曲”的“樂波”震蕩人的“樂波”接受器系統(譬如耳朵神經系統),使人神經系統之中產生相應的神經電,這個神經電傳輸到神經中樞進行解讀,產生回應性的神經系統電訊,這種神經系統電訊會使人整個身體或身體中的血氣發生相應的系統脈動(潮動),最后就得到一定的所謂“音樂心情”!2】
我相信,不同的生命存在,其“樂波”接收、接受的頻率和振幅范圍都應有所不同,我更相信,不同的人,其音樂欣賞的狀況能力也一定是各有區別的。
那么到底都有哪一些比較明顯的因素影響人音樂欣賞的狀況能力呢?
我們覺得大概有這樣的一些:
A、音樂欣賞者自然身體和生理的健康狀況。
接收、接受音樂的身體和生理系統健康的人與接收、接受音樂的身體和生理系統本身就不健康,就有缺陷的人,其音樂欣賞的狀況能力斷然是不一樣的。自然身體和生理健康的人,無論是否能夠準確而高水平地欣賞某一音樂,但是他起碼可以準確無誤地接收音樂。耳聾的人,其音樂欣賞的狀況能力基本上可以認為是零。
B、人音樂基本的素質訓練狀況也是影響人音樂欣賞狀況能力的一大基本因素。
沒有受過音樂基本素質訓練的與受過音樂基本素質訓練的,受過膚淺音樂基本素質訓練的與受過高層音樂基本素質訓練的,他們這樣的人在欣賞同一音樂的時候其能力是不一樣的。
另外,是否受過某種專業樂理(某種樂器的、某種類型音樂的、……)訓練的,是否就某個特定樂曲的專門欣賞而接受過專門訓導的,都極其影響一個人具體音樂欣賞的狀況能力。
C、具體而特定的內在心里心情狀況與外在音樂欣賞環境狀況都系統地影響人的音樂欣賞。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宇宙世界中的萬事萬物及它們的時、空、質、數、性的各參量方面都是互相聯系在一起互相有影響的。
愉悅心情的情況下與糟糕心情的情況下,人聽音樂所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適合的音樂欣賞環境與不協調的音樂欣賞環境,使得即使同一音樂作用于同一欣賞者,所得出來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這里講到的就是背景的問題。背景往往可以分為地理及舞臺環境場背景,人氣環境場背景。人氣環境場背景自不用多講,光地理及舞臺環境場背景當中學問就特別大,當中有舞臺自身所處的大環境場背景(時間、空間、天氣、氣溫、壓強、……),舞臺本身聲、光、電、景、道具的布置,還有作為音樂本身背景音樂的背景音樂場(是否需要和是否有背景音樂場的烘托,對音樂欣賞的效果是有影響的。),這些具體方面的不同,對音樂欣賞的效果都是有影響的。
D、音樂欣賞其實是一種可以用來互動的合力運動手段。創作音樂的人也是人,而不是神,創作音樂的人本身及他所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其內涵和外延因而也就是“有限的”。從一種絕對論的意義上講,作者自己就是能夠最大限度解讀自己作品的欣賞者。但是音樂欣賞同其它一切藝術作品的欣賞一樣,當中有一種“可發揮性理解的情況”存在。所謂“可發揮性理解的情況”是指: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欣賞者,他可以站在一種比作者原創的藝術意旨更加高級的意旨境界上發揮性地理解作者作品原創時的藝術意旨。大宇宙是系統、層次、結構性而在的,宇宙中一層一級的萬事萬物本身就是代表著一層一級的“造物完美性”,無機物代表著一種“造物的完美性”,微生物代表著一種更高的“造物完美性”,大型生物代表著更高的“造物完美性”,音樂的創作和欣賞也不是死定下來不能改、不能發揮的死物,音樂的創作和欣賞都是開放無有限境的,任何一個音樂作品應該都有能夠不斷修改、能夠不斷發揮性理解的可能性。
我們的哲學思想也不是最高的音樂法律,但是我們的任何音樂哲學思想如果能夠成為啟發人們音樂思維不斷進步的催化劑,那么我們音樂思想的哲學目的就達到了!
⑵、文學。
①、文學的本質、文字、文學創作。
文學是以文字的方式調理和頻動人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世界的工具。
A、文學的本質。
就世界文學目前的形式發展狀況而言,文學本質上就是一種以文字為核心運作元素的游戲運動。
是的,如果說音樂就是“樂音波”的游戲,那么,文學,簡言之,就是文字的學問和游戲。文字是文學游戲的唯一工具。
所以,談文學,首先就要對文字有所涉及。
B、文字。
文字是符號,文字系統是符號系統。
在我們這里,文字包括圖文、字、數和其它。
文字及文字系統是我們人類用來簡化指待和簡化指稱宇宙萬事萬物及其萬象的,符號及符號系統。自從發明出了這個圖文、字和數的符號系統,我們人類身邊事實上忽然之間就又多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即符號系統的虛擬世界。
有新基因就有和就意味著誕生了新世界。
所謂“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就是說這個“人的世界”可以相對地脫離現實世界,自己相對獨立而又完整地演運、游戲,它有自己的基因。
其實宇宙物質運動中所謂的進化,無非也就是不斷地重組和重構出一個又一個“可以自己相對獨立而又完整地演運、游戲的,相對獨立基因的世界”。
是的,宇宙是一物一世界的。銀河系是一世界,太陽系是一世界,地球是一世界,一塊石頭是一世界,原子是一世界,一個艾滋病毒是一世界,螞蟻是一世界,人是一世界,文學是一世界,字是一世界,數是一世界,它們各有自己相對完整的基因演運工程!3】
文字是一種既可以音讀理解又可以圖看理解,甚至還可以通過觸摸、遙感等各種方式達到傳播和理解目的的符號。
文字游戲和文字不斷重組重構運動的世界,就是一個“可以自己相對獨立而又完整地演運、游戲的,相對獨立基因的世界”,也即所謂文學創作的世界。
C、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就是關于文字的不斷重組和重構游戲運動。
文學創作大師就是玩文字不斷重組和重構游戲運動的高手。
文字的重組和重構大概有形式、內容及其在時、空、像、數、性幾大參量方面的變數可能性。這幾大參量方面的變數可能性應該也是整個文學創作發展變化的極限范圍,不可能有外。文學創作就是不斷重組和重構文字的形式和內容。文學創作形式和內容的變無非就是在它們時、空、像、數、性的幾大參量方面變。就我們中國文學創作的發展變化而言,“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當中的變,也不過是文字重組和重構在形式、內容及在時、空、像、數、性幾大參量方面的變換而已,無他,沒有誰比誰高或低一些。
我希望,“形式、內容及其在時、空、像、數、性幾大參量方面的變數可能性”,這種關于整個文學創作發展變化極限范圍的結論,對未來所有文學創作大師們的文學創作能有所幫助。
②、文學欣賞。
文學欣賞就是文字游戲產品的共振解讀運動。
與音樂產品的價值就在于可以用來欣賞,有欣賞價值一樣,世界上一切文學作品的全部價值也在于可以用來欣賞,有欣賞價值。
不過,因為主要是以文字為主要載體,所以文學作品的欣賞主要是以符號光波為基礎,以符號光對人的傳播原理為原理的共振解讀運動。
世界上一切欣賞運動本質上都是遵守大致相通的規律的,只不過載體有所區別而已。前面我們所闡述過的,關于音樂欣賞的各種結論,對人類對其它各種事物的欣賞運動的分析研究,應該都是有類比參考借鑒作用的,所以這里關于文學欣賞更多的具體展開就免了。
⑶、本文對繪畫、舞蹈、建筑、廚藝,等各種更多其它藝術形式的探討也免了,人們可以自己去展開。
㈢、藝術評論。
藝術評論也是合力運動。
藝術評論是世界上最普通的一種評論。它遵守我們哲學新生代所給出的,關于評論的一般哲學思想指導原則【4】。
1、我們哲學新生代關于評論的第一大一般哲學思想指導原則就是人本主義的原則。
這一原則提醒從今以后我們人類所有的評論家注意,世界上一切評論本身都是屬人的,是人事。
于是乎,人主體的種種特性必然要被注入世界上一切評論的運動之中去。
就藝術評論世界而言就是說,世界上一切藝術評論必然都是以人為本的主觀與客觀的合力運動。
對于任何一個藝術被評對象的藝術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當中最大的硬道理。
夸張一點講,在一切藝術評論的游戲當中,沒有什么是人不可以說的,人可以隨便說,上天也沒有規定過哪一種藝術評論就是最對的和最合法的。
其實世界上一切藝術評論必然都是由人私認與公認辯證統一來最后定稿的。
中國封建社會的大多數人可以認為潘金蓮與西門慶是奸夫淫婦,個別少數人也可以私認為是真愛,今天開放社會的大多數人可也以認為是他們對愛與性的人權的自由追求,明天還可以再變。總之,這件事怎么評價,怎么蓋棺定論,或者把蓋棺定論的再推翻,完全由具體活生生的人自己去做。
藝術評論,這種事情,天生而來事實上是有標準與沒有標準辯證統一的,因為我們評價一個藝術作品的標準本身,都還是需要人先私認或公認好了才有的(逍遙子前面所謂“歌曲一二三等的劃分”也只不過是一偶私見而已。)。
或者說我們人類社會到底需要不需要藝術評論這個東西本身,都是可以“一說”與“多說”辯證統一的。當你說需要它就需要,當你說不需要它就不需要。反正一條:人事,一切由人自己說了算,“嘴巴大的”就是有理的,世界上一切藝術評論都嚴格遵守這一至高無上的紀律。
逍遙子請從今以后人類所有的藝術評論家永遠都不要忘記,人本主義是永遠不變的第一大藝術評論法則。誰要是違背了這第一法則,誰就注定將會走向一條黑路。
2、我們哲學新生代關于評論的第二大一般哲學思想指導原則就是相對論與絕對論辯證統一的原則。
大宇宙當中事實上是有億萬個世界的,大宇宙中的億萬條理就存在于這億萬個世界之中,一個世界就是一個相對論與絕對論辯證統一的世界,一個世界就有一整套相對論與絕對論的理。
就藝術評論世界而言就是說,世界上一切藝術評論都是相對論與絕對論辯證統一的。
⑴、首先就是藝術評論相對性的法則。
這一法則告訴我們,世界上關于任何一個藝術被評對象的,任何一個藝術評論,注定了都必然是站在一定個別相對參照標角度上的評論。也就是說,世界上一切藝術評論必然都是相對的。因為任何評論行為本身,它想要得以發生,它就必需先站好一個角度,先拿好一個標尺,只有從一定的角度出發,只有先有了一個標尺,才能對任何一個藝術被評對象說長道短。這就使世界上一切藝術評論注定了必然是相對的。
是的,我們中國很多人塑造和評論潘金蓮與西門慶一般都是奸夫淫婦。今天逍遙子提醒你,你必須要能夠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了:你的這一塑造和評論支持者無論有多少,它都僅僅只是一種相對參照標角度上的塑造和評論,它不是關于潘金蓮與西門慶事件的,唯一的,純絕對的,放之四海皆準的塑造和評論。潘金蓮紅杏出墻也許另有隱情,她與武大之間也許并沒有愛,也許潘金蓮與西門慶之間產生了真正的愛情,起碼,在開放社會看來,潘金蓮有追求自己正常愛情和性的人權,……。在今天,你必須要能夠意識到,類似的這些另類的看法與你的“正統” 藝術評論其實是同生共在,并列共存,共同有理的。
⑵、其次就是藝術評論絕對性的法則。
這一法則告訴我們,世界上關于任何一個藝術被評對象的,任何一個藝術評論,注定了必然都是,只有在自己一定個別相對參照標角度的絕對論系統之中,才能是和就是絕對正確的。就潘金蓮與西門慶一般都是奸夫淫婦這一點來說,這種結論只有在認為潘金蓮與西門慶的這種事是奸淫丑事的世界之中才是和就是絕對的。
⑶、在我們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當中,藝術評論相對性的法則與絕對性的法則是可以單獨存在而使用和成立的。過去整個人類歷史上的藝術評論基本上就要么是相對性論性的,要么是絕對論性的。
但是在我這里,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被辯證統一了起來。一般說來,我們往往會傾向于認為,只有相對性與絕對性辯證統一的法則才能是比較高級的藝術評論的法則。
也就是說,在將來的時空當中,人類的藝術評論事實上將會遵守相對性的法則,絕對性的法則和相對性與絕對性辯證統一的法則三條法則。
3、我們哲學新生代關于評論的第三大一般哲學思想指導原則就是一元論與多元論辯證統一的原則。
這一原則使我們明白,世界上關于任何一個藝術被評對象的藝術評論,在數量上,必然都是一與多的辯證統一。有一個評論的角度就有一元的評論合理和合法存在,有多個評論的角度就有多元的評論合理和合法存在,這些多元的評論并列共存辯證統一。
4、我們哲學新生代關于評論的第四大一般哲學思想指導原則就是對立統一的原則。
這一原則使我們明白,世界上關于任何一個藝術被評對象的所有藝術評論,相互之間必然是對立和并立著而構成一個統一大系統的。
關于同一藝術對象,產生互相對立的藝術評論也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些藝術評論在終結的意義上必然是相通的,辯證統一的,構成一個統一大系統的。
5、藝術評論,除了上述四大原則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更細的小法則,譬如運動與靜止辯證統一的法則等,此處就不一一表述了。
㈣、藝術爭論。
所謂藝術爭論,就是人們在對同一事物或不同一事物的評價運動中所發生的爭執,爭吵和辯論。通俗一點講就是人們在對同一事物或不同一事物的評價運動中,有意見不同的地方,發生了爭論,即所謂藝術爭論。
關于爭論,我們哲學新生代也曾經有給出過一些元性的結論,其中一個最基本的結論就是,有共同相對參照標的爭論運動才是可以進行,并且是會有一定結果的,但是如果沒有共同相對參照標,那么爭論運動的進行本身,就是無意義的,更不用說會有什么良好的結果了!5】
爭論,是一種對象與評價標準要大體上一致的合力運動游戲。只有在爭論對象與評價標準要大體上一致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形成一個絕對論的爭論參照系,只有在一個絕對論的爭論參照系當中,然后人們才會有爭論高下和對錯之分。
就藝術評論和爭論的世界而言就是說:
1、我們評價和爭論的命題對象首先就必須是要完全一致的。這是極其重要的一點。過去的人們往往沒有嚴格考究大家評價和爭論的對象是否一致的習慣,結果往往是,你評價所實指的是些微不同的,同一藝術命題對象的這一方面,我評價所實指的是些微不同的,同一藝術命題對象的那一方面,結果當然無法找到共同語言。這樣的評價爭論運動的進行本身當然就是無意義的,更不用說會有什么良好的結果了!6】
2、我們評價和爭論命題對象的評價標準首先就必須是要大體上一致的。這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過去的人們在評價同一藝術對象發生爭論時,往往沒有嚴格考究大家評價同一藝術對象的標準本身是否一致的習慣。結果往往是,螞蟻說大象是大,大山說大象是;西方人說中國的唐詩一點都不藝術,中國人說中國每一個首唐詩拿去瑞典都能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樣評價標準差距過大的評價爭論本身,構成不了一個絕對論的爭論參照系。所謂構成不了一個絕對論的爭論參照系就是無法找到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語境。這樣的評價爭論運動的進行本身當然也就是無意義的,更不用說會有什么良好的結果了。
評價標準不一的評價本身是沒有所謂高下和對錯之分的。螞蟻說大象是大,對的;大山說大象是小,對的。西方人說中國的唐詩一文不值,對的,之所以對,是因為那東西一翻譯過去,就也確實不行了,往往讓他們感到費解!中國人說中國每一個首唐詩拿去瑞典都能得諾貝爾文學獎,對的!具體去講優點就略了。
在人類社會歷史和我們現在的生活現實當中,大資產階級往往嘲笑小資產階級的情調,鄙視無產階級的貧窮落后,無產階級往往也會嘲笑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唾罵大資產階級的荒唐和無恥,小資產階級往往自戀他們的小康、自足和自由自在,嘲笑大資產階級的不自由,鄙視無產階級的貧窮落后。這些現象是什么呢?是階級天笑和天罵。什么是階級?是的,一個階級實際上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宇宙存在,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宇宙存在就必然要有一套相對獨立的真理與之對應而在。開化了的人會理解宇宙、國家、社會和人生中的這種不同,不開化的人會你罵我,我鄙視你。什么叫塵世?塵世的一面就是社會各階級你罵我,我鄙視你。這種罵和鄙視是無窮無盡、永無休止、永無結果的階級天罵。它通過各種的藝術形式反映出來,它通過政治、軍事、教育、哲學、人倫道德、風俗習慣、法律制度,等各種各樣的社會要素無窮無盡地表現出來!
在未來的人類社會歷史時空當中,逍遙子希望人類各階級能夠逐漸接受我們新生代各種新哲學思想的啟蒙,慢慢走向社會各階級的理解,慢慢走出那社會各階級無窮無盡、永無休止、永無結果的,階級天罵的人倫苦海。
3、如果成構了一個絕對論的爭論參照系,處于同一個爭論的絕對論參照系當中。
⑴、評價和爭論的藝術命題對象完全一致,評價標準再完全一致,這將是一個最完美的,絕對論的爭論參照系,這時人們必然會得出完全相同的評價結論,雙方或大家會達到完全的身心溝通和交流,知己會被找到。
⑵、評價和爭論的命題對象完全一致時:評價標準角度高的,評價結論層次就高;評價標準角度低的,評價結論層次就低;如果大家公認2+2=4,你卻說2+2=3,你就是謬論,如果大家公認共產黨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艱苦卓絕,你卻說快活不得了,你就是謬論,就是低手無疑。
其實我們也許能夠看出來一個事實,世界上大部分藝術評論的高低其實都不過是評價標準高低造成的。什么是高手?就是見解高,從而評價標準高,能給出高的評價結論而已。什么是低手?就是見解層次低,從而評價標準低,只能給出低的評價結論而已。
㈤、人類藝術運動當中的“適應現象”,“叛逆現象”。
1、“適應現象”。
我把人類藝術運動當中的“適應現象”分為“正適應現象”和“負適應現象”
⑴、所謂“負適應現象”就是說,同一藝術并不能一如既往地引起共振解讀者的強烈共鳴,經過一段時間后,共振解讀者往往會表現出一種“藝術欣賞的麻木性”。通俗點講,就是原來覺得好聽的歌,現在覺得不那么好聽了;原來覺得好看的建筑,現在覺得不那么好看了。這就是藝術合力運動當中的人類“負適應現象”。
①、人類藝術運動當中的“負適應現象”一方面應該是藝術品本身的不斷新陳代謝造成的。就拿流行歌曲來說,一首好歌出來以后,馬上還會有另外的新歌好歌出來,另外的新歌好歌往往會給人們帶來新的藝術共振解讀合力運動,能使人獲得新的生命體驗和感覺。這種新的生命體驗和感覺會蓋過舊歌曲的光芒。使人“感覺老歌不好聽了”。其實這時候那首歌的合力運動參數并沒有一絲變化,也就是說還是那么好聽的,只是聽者這邊的合力運動參數發生了變化而已。
②、人類生理和心理的所有方面,如果過分多地重復同一共振解讀合力運動,它都會疲勞。同一個東西往往只能對人帶來同一種共振解讀合力運動的生命體驗和感覺,所以譬如一首歌,如果我們重復聽的太多,那么明顯出來的后來結果就是聽覺會疲勞。這時候我們的生理和心理系統會產生抗拒反應,就是厭煩,難受的感覺。最后結果就是“感覺歌不好聽了”,“也就那么的了”。其實這時候那首歌的合力運動參數并沒有一絲變化,也就是說還是那么好聽的,只是聽者這邊的合力運動參數發生了變化而已。
⑵、所謂“正適應現象”就是說,有些人,他一生當中就是一直喜歡某一個、某一類或某一門藝術或作品。通俗點講就是,“那首歌越聽越好聽”,或“一直就是那么好聽”,就是所謂的“一首歌唱一萬年”那種感覺。這就是藝術合力運動當中的人類“正適應現象”。
個人覺得,藝術合力運動當中人類“正適應現象”的基礎主要是人類的某種一般或個別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并且這種一般或個別可分為普遍一般、個別一般和完全的個性三大類。
①、普遍一般是指全人類共通都有的一些藝術共振解讀情節。譬如那些:勇敢、懦弱、母愛、傷心、痛苦、幸福、陰險、偉大、……的人類藝術共振解讀情節。這些藝術共振解讀情節深深扎根于古往今來全人類生理心理的深層世界,而表現此類人類藝術共振解讀情節的藝術往往會得到千古流傳。
②、個別一般是指個別地域、個別人種、個別年齡、個別性別、個別世代、個別性格、個別宗教信仰、……的人類共通都有的一些藝術共振解讀情節。譬如秦腔戲、童話藝術、佛教藝術、同性戀者的藝術、黑人獨特的個別藝術、……,表現此類人類藝術共振解讀情節的藝術往往會在這些個別的一般人類存在域的世界得到廣泛流傳,但是它們往往不能得到超越一切人類存在域的普遍性流傳。
③、完全的個性是指每一個人自己完全獨特的某種藝術共振解讀情節。它可以是人類普遍一般和個別一般的某種藝術共振解讀情節某種特別一種個性的狀況,也可以是個人主體某一極特別的,絕無僅有的某種藝術共振解讀情節。過去人類往往拒絕承認、打擊、壓抑、歧視這種個人個別的某種藝術共振解讀情節。今天我們揭示出,這種個人個別的某種藝術共振解讀情節是真實存在的。每一個人其實就是一個獨特存在的小宇宙,他往往與別人是不同的。你拒絕承認、打擊、壓抑、歧視他的任何個性,事實上就是侵犯他的基本人權。在未來的人類存在時空中,我們人類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尊重或包容別人的個性藝術共振解讀情節。那種拒絕承認、打擊、壓抑、歧視個性的人類歷史時代,在理論合法性上,今天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
人類的任何藝術欣賞運動其實都是人生理和心理各種參數的各種參與因與一個各種參數的特定藝術品或藝術現象之間的嚴格合力運動而已。當中有任何一絲參與因的不同,都會造成絕不相同的結果。只有在哲學上達到這樣的或更深的問題深層,我們才能夠看到人類一切藝術欣賞現象的本質,也才能真正理解解讀得了人類一切藝術欣賞現象。
2、“叛逆現象”。
“叛逆”這個詞在人類的藝術世界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高使用頻率詞了。
藝術家的很多藝術創作往往都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叛逆”來開道的。
我們今天是要尋求哲學地解釋這一現象,找到這一人文現象的人類心理源泉基礎。
什么是“叛逆”?
“叛逆”的目的在于求新。“叛逆”就是想求新。
“叛逆”就是告訴你:我對你過去的那些作品已經適應了,厭煩了,你過去的那些作品對我來說已經素然寡味了,你過去的那些作品已經提不起我的興趣了,它壓抑我,我要創造新的作品。
所以可見,“叛逆現象”與“適應現象”是有一定淵源關系的。
“叛逆”不一定全部是壞事,恰恰相反,往往是好事,人類歷史上的很多藝術的東西都是靠“叛逆”而創造出來的。
“叛逆”往往只是會讓一部分看不慣這種“叛逆”的人不舒服而已,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你不要管他,你活你的,他活他的,你壓根兒就不要去看不慣他,你自己也就不會煩惱了。人類的煩惱往往有一半都是自尋煩惱。
注 釋:
【1】:引自《現代漢語小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逍遙子也許不是音樂研究專家,但是逍遙子猜想:人整個身體中的血氣在日常生活情況下也許是處于中性運動頻率和振幅狀態的,激昂的音樂會使人整個身體中的血氣發生高于中性運動頻率和振幅狀態的,高頻率和高振幅的系統脈動(潮動),使人熱血沸騰,疏緩寧靜的音樂會使人整個身體中的血氣發生低于中性運動頻率和振幅狀態的,低頻率和低振幅的系統脈動(潮動),使人心寧氣和,心神安靜。
【3】:但是值得說明的是,無論產生出怎么樣的世界,它們的基礎永遠是物。這個世界是物本主義的,物是永恒的一切宇宙物像之本。
【4】:參見拙作《異在絕對論參照系的真理之間爭論的終結》。
【5】:同上。
【6】:同上。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藝術的哲學解讀】相關文章:
中國哲學與生命藝術觀論文05-01
類哲學:一種新的哲學視野03-01
何謂哲學的論文04-28
生態哲學的論文05-14
中國傳統哲學的語言觀-文化哲學的視角05-30
企業哲學的內涵與功用06-16
政治與哲學的關系論文09-21
《莊子》中“安之若命”的解讀04-13
定量研究及哲學思考論文04-11
論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學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