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陽泉方言中的古語詞
摘要:古語詞是古代文獻(xiàn)中流傳下來的古漢語詞語。古語詞是研究漢語的歷史的重要材料,對從事漢語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料。陽泉處于山西東部,陽泉方言屬于晉語,在陽泉方言中保留了很多的古語詞,為漢語史和晉語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鮮活的語料。
關(guān)鍵詞:古語詞;口語;陽泉方言
陽泉市地處于山西省東部,屬于晉語區(qū)。四周環(huán)山,交通較閉塞,由此在陽泉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語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陽泉方言的研究一直以來就處于緩慢發(fā)展的狀態(tài),相關(guān)研究成果少之又少,這對于當(dāng)?shù)胤窖缘谋A羰遣焕摹N抑?jǐn)以自己淺薄的知識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盡量收集陽泉方言中的古語詞并進(jìn)行整理,希望可以為山西方言的研究貢獻(xiàn)自己的綿薄之力。
1、支楞:狀聲詞,多狀琴弦響聲、斷聲,亦狀劍出鞘聲。如陽泉方言中說:“外(那個)閨女彈琴了,~一聲,個靜靜(狠狠地)嚇了我一跳!”
《青衫淚》二折:“今日撲通的瓶墜井,~的琴斷弦。”亦作“支愣愣”、“直楞直楞”。《燕青博魚》一折:“會輪槍,偏不會直愣愣撥琵琶。”《單鞭奪槊》三折:“見那廝不從,直楞楞扯出霜鋒。”《氣英布》二折:“只消咱佩中劍直楞直楞的響一聲,折末你能言巧辯,早做了背井離鄉(xiāng)。”《倩女幽魂》四折:“直愣愣爭弦斷了不續(xù)碧玉箏。”
2、不打緊:不要緊、沒關(guān)系。如陽泉方言中說:“你外(你的)作業(yè)慢慢寫哇,遲點(diǎn)交也~。”
《蔣神靈應(yīng)》二折:“量那強(qiáng)戎小寇,老夫覷他如兒戲而已,~!《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姨娘不來~!舅母不來~!亦作“不大緊”、“不緊”。《射柳捶丸》四折:“這個也不打緊,頭里不干我事。”《三戰(zhàn)呂布》一折:“我題起那廝殺呵也不大緊,天生的忒奈煩。”《馬陵道》二折:“我死不緊,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書,不曾傳授與人。”
3、不老:不知道,不清楚如陽泉方言中將“不”進(jìn)行兒化,讀作“不兒老”。陽泉方言中說:“~夜來(昨天)他克(去)校房(學(xué)校)來沒有?”
這個詞語在唐朝就出現(xiàn)了,后來一直就沿用至今。如唐李白《幽州胡馬客歌》:“雖居燕支山,~朔寒雪。”宋歐陽修《玉樓春》詞:“尊前貪愛物華新,~物新人漸老。”宋張孝祥《醉落魄》詞:“歸來想是櫻桃熟。~秋千,誰伴那人蹴。”
4、敢是:疑問詞,表示懷疑,是不是。如陽泉方言中說:“張老三家外(的)孩(兒子)考上大學(xué)了,~?”
這個詞出現(xiàn)在《澠池會》四折:“正末云:‘我這病,怎禁那待漏東風(fēng)寒冒。’呂成云:‘~饑飽勞役?’《昊天塔》二折:“小軍云:‘有箭射三箭,無箭的大三磚。名曰百藥箭。’正末云:‘~百箭會?’”又見《古今小說》卷十七:“見有一邢祥名字,乃西京人。自思邢知縣名禎此人名祥,~同行兄弟?”
5、和和飯:指當(dāng)?shù)氐囊环N用白面、小米和菜葉子做成的糊狀食物。如陽泉方言中說:“今早期(早晨)俺媽給我做~來。”
這個詞語在元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元曲《村樂堂》三[么篇]白:“著你娘做些酷累來,又是~來。”
6、可可:相當(dāng)于“恰恰”、“恰好”。如陽泉方言中說:“我說去他家 (看望)他,~趕得不巧,他出克(出去)了。”
元代就出現(xiàn)了此用法。如元曲《魯齋郎》一[賺煞]:“也是俺年里時乖運(yùn)蹇,~的與那個惡那吒打個撞見。”又《生金閣》一[金盞兒]詩云:“今日買賣十分苦,~撞見大官府;一個錢兒賺不得,不如關(guān)門學(xué)擂鼓。”又《殺狗勸夫》四[醉春風(fēng)]:“怎么這尸體首~的在你后門?”
7、氣性:脾氣、火氣。如陽泉方言中說:“小后生~就可大了,動不動就上手呢。”
《歸田錄》卷一:“(楊億)因亟求解職。真宗語宰相曰:‘楊億不通商量,真有~。’《單鞭奪槊》二折:“那廝~大的,這一氣就氣殺了也。”《金線池》二折:“似往常有~,打的你見骨頭。”
8、赤留:形容滑行,急走。如陽泉方言中說:“夜來(昨天)黑夜下雪來,今天孩孩們在山坡上打~了。”
《魔合羅》一折:“怎當(dāng)他乞鈕忽濃的泥,更和他匹丟撲搭的淤,我與你便急就章拘諸慢行的~去。”《黃花峪》一折:“嚇的那呆鄧鄧的麋鹿~的撞。”又三折:“希壤忽濃泥又滑,失流疏剌水渲的渠,~驚起些野鴨歐鷺。”亦作“出留出律”、“足律即留”。《謝天香》三折:“可又早七留七力來到我跟底,不言語立地。我見他出留兩個都回避。”《青衫淚》二折:“只見一個來來往往,旋風(fēng)足律即留轉(zhuǎn)。”
9、過房:指自己無子而用兄弟之子為子。如陽泉方言中說:“大大(大爺)沒有孩,恩(你)爸爸~給他啦!”
這個用法宋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后代一直沿用。如歐陽修《答曾舍人書》之二:“父子三綱,人道之大,學(xué)著廢而不講。晉紳士大夫安于習(xí)見閭閻俚巷~養(yǎng)子,乞丐異姓之類,遂欲諱其父母。”元《玉壺春》曲一、白:“我這上女鉚也不是我親養(yǎng)的,她自身姓張,幼小間~與我作一義女。”又《元史刑法志》:“諸乞養(yǎng)~男女者聽,奴婢~良民者,禁之。”《元典章戶部家財(cái)》:“周桂發(fā)本無嗣,將嫡侄周自思自幼~為子。”名馮夢龍《萬事足買妾求嗣》:“老身姓竇,小女玉兒,為因夫棄世,家業(yè)凋零,難以度日,欲將此女~與人。”清愈樾《茶香室叢鈔》:“今俗無子而已兄弟之子為后曰~。《朱子全書言行錄》前集、王沂公事第七條云:‘曾無子,欲令弟子~’,是宋時已有過房之語。”
注釋:
[1]文中將詞頭出現(xiàn)的詞語用~代替。對其他方言詞加括號進(jìn)行解釋。
參考文獻(xiàn):
[1]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2]曹瑞芳.陽泉方言中的古語詞[M].忻州:忻州師院學(xué)報(bào),2002.
【陽泉方言中的古語詞】相關(guān)文章:
漢語方言中的指示嘆詞09-03
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10-07
長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詞“幾”05-08
淺談C語言中指針的教學(xué)08-18
新聞?wù)Z言中的歧義現(xiàn)象及消除論文07-19
河北唐縣方言中的三音節(jié)固定語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