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英譯旅游材料中的跨文化意識
論文關鍵詞:跨交際 中介 資料
論文摘要:是一種跨文化活動而譯者則是譯文讀者與原文作者進行溝通的橋梁。毫無提問這種跨文化溝通需要跨文化意識,旅游資料翻譯尤其知此。但很多旅游資樸的翻譯不如人意,由于對外宣傳的受眾是特珠的群體,要取得理想的宣傳效果,譯者必須以受眾為中心,分析他們的、文化背景以及其它特.點,以便未用適當的翻譯方法。因此,本文作者認為跨文化意識在旅游資抖的翻譯中是極其重要的。
雖然我國旅游資源目前以為國人提供旅游服務為主,但入世已給旅游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全世界人民都已將是中國旅游業的潛在消費者。全國各地都紛紛打出旅游牌,開發出特色不同的旅游景點以及旅游項目,以期在未來的竟爭中占據優勢。那么在我們的旅游對外宣傳中,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能否準確地傳達旅游的實質,翻譯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其好壞直接影響到旅游主題在國外潛在旅游者頭腦中的形象。為此,我們也應該對旅游材料作一簡要分析。旅游材料與日常見到的說明書、企業介紹等說明類文體的類型是不一樣的,作為說明文體的一種特殊類型,旅游材料的翻譯是需要文化處理的特殊方式來處理的。
1文化處理
文化處理是一種新的概念,它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全面地考慮翻譯的原文與譯文,為了更加明確地表達原文作者的意圖,最大可能地達到在文化上的對應,所采取的一種翻譯策略。首先,翻譯的實質是文化交流。其次,因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文化活動,翻譯自然也是一種文化活動,或叫跨文化交際。由于英漢文化的差異,在用表示中國中某些特有的事物與現象時,經常發現空缺詞項,文化空缺,詞義空缺,意念空缺,英語中又無對應表達、出現了表達真空.這時人們常通過音譯、譯借、語意再生、補充與解釋等手段,以此彌補翻譯的不足。無論如何,在進行適當的文化處理時,我們應注意—文化傳真(facsimile of culture)應是翻譯的基本原則之一。
(1)比如,潑水節,如果只譯作“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在外國游客看來那就是互相潑水的節日,而對該節日的由來、意義、都不了解。所以最好譯為“WaterSpring Festival—a big festival for the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 one happi-ness by sprinkling water to one another"這樣的譯文不但有效地了中國民俗文化,而且迎合了外國游客獵奇的,實現了旅游資料翻譯的目的。又如,“叫化雞”可譯為:beggar's chicken(baked mud-coatedchicken).“白娘子”可譯為Lady White,the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White Snake".
(2)中國的龍與西方的Dragon在來源、神性、意蘊、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中國龍取象廣博,形態神奇,主要象征和諧、正義與吉祥;西方的Dragon取象窄狹,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魔怪、邪惡與禍祟。可見,中華文化里的龍和中的dragon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喻義,由此我們處理此類文化意象詞語的翻譯時必須注意目標語讀者的可接受性,又要兼顧原語所承載的文化信息。
下面以山西晉祠博物館部分景點旅游資料翻譯為例進行淺析:
(1)文化信息缺損。
① "Jinci Temple is one of the mostimportant protection units of cultural re一ics in China. w(原文照錄)對這一翻譯筆者提出的供參考譯文是:
linci Temple was called TangshuyuMemorial Temple at first. It was built tocommemorate the first duke of Tang State-Tang Shuyu. He made the agriculturefruitful at that time by using the JinRiver. People lived a happy life for morethan 800 years. To commemorate thewise duke, a memorial temple was built at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of the Tang State,which was called TangShuyu MemorialTemple. And the memorial temple wasrenamed the state King Jin's MemorialTemple. And Jinci Memorial Temple is itsshort form.
根據2006年11月3日所發布的北京市地方標準;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Temple”一詞在英文中是與宗教相關的。但晉祠并非和尚、尼姑、道士等的寺廟。晉祠被修建于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所以譯成"Jin Memorial Temple"要更好些,就像包公祠被譯成“The Memorial Temple of BaoZheng"。如果我們就譯成“Jinci temple",外國游客可能將會產生誤解,誤導他們對中國宗教的理解。因為他們看到或聽導游說的都是“Temple",但他們親眼所看到的與寺廟并無太大關系。這放置于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景點前的介紹難道不會影響它在國外游客心中的印象嗎?這畢竟是一個很顯眼的“窗口”位置。
② Many poets and writers have elo-quently described the beauty of the NeverAging Spring. For example}w written byLi Bai in the Tane Dvnastv.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Sui Dynastyall visited 7inci Temple.
"written by Li Bai in the TangDynasty.”
Sui Dynasty… 雖然唐朝和隋朝我們大多數人都大致知道,但是有的外國游客甚至從來不知那是個什么陽的朝代,是什么時候,這也屬于缺損,所以我們加注時間會起到一目了然易于理解的作用。如:Tang Dynasty(618-907AD) and Sui Dy-nasty(518-618AD),看到時間,游客能推斷出在一千多年前晉祠就是如此的宏偉漂亮,并為之深深吸引。
(2)冗余信息。
比如:①"the water of the Never AgingSpring is as clear as crystal and just asprecious"written by Li Bai in the TangDynasty. (Appendix 2)
(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晉祠是寫下了這樣美妙的詩句:“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② "The mysterious power of the landhas given birth to many beautiful plantsso that the cypress is too ancient to tellits age and strength clearlyo" (Appendix2)(宋代家歐陽修曾寫下:“地靈草木得余潤,有卜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贊美它。)
此處對于古詩的給出了過量的信息,反而適得其反,使得外國游客根本不知道作者要告訴他們什么,過多的信息量破壞了交流的最初目的。更無從談到有美的享受了。由于目的語讀者與我們思維有所差異,翻譯這類古詩文時,可對原文本進行適當的刪減,說出主要意思即可,不能進行逐字逐句的硬譯。
在英漢互譯中,由于不同國家和有著不同的和文化,有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難于找到文化共核而進行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往往造成對原語文化意象、意義等方面的缺損與損害,因此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了解異域文化和風俗,在翻譯實踐中不斷的提高我們的跨文化素養。
【試論英譯旅游材料中的跨文化意識】相關文章:
試論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03-06
淺談旅游翻譯中的跨文化意識11-16
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及能力的培養03-18
試論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03-06
跨文化意識對我國旅游國際化的推動作用03-24
試論意識胚的演化02-27
小學英語跨文化意識培養03-16
淺談網絡交際與跨文化意識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