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英文電影片名與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論文

        時間:2024-05-29 05:59:10 英語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英文電影片名與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 英文電影片名 語言文化 差異

        淺談英文電影片名與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論文

          [論文摘 要] 作為承載西方文化的有效載體,電影以其獨特的詮釋方式在不經意間幫助學習者了解目的語語言和文化。英文電影片名其內含或反映的英語語言文化在當今的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內含的英語習語或俚語可以使我們更生動形象地了解英語文化,而在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和接受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思維方式、審美特點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異。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深入,電影作為承載文化及語言的有效載體越來越顯示出其在有效傳播信息和搭建文化橋梁方面的優勢。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無論是外在形式還是內在意義,電影都能真實地反映目的語社會群體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風貌,往往在不經意間幫助學習者了解目的語語言和文化。有鑒于此,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語言及文化教學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研究范圍極廣,可謂包羅萬象。其中英文電影的片名往往負載著大量的文化信息,對我們深入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內涵及中西語言文化的差異有著重要意義。故本文將英文電影片名作為突破口,研究其內容、翻譯和傳播在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從英文電影片名內容本身學習英語語言文化

          許多英文電影的片名本身即是英語習語俚語或者內含部分習語俚語,了解這些片名的來源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英語語言文化。

          有很多英文電影,其片名即是一個英語習語或俚語。比如動作電影《虎膽龍威》,其英文片名為Die Hard,漢語字面意思為“死硬”。說來有趣,“死硬”這個詞實際上來自英語的動詞短語to die hard,die的意思是“死”,hard是“硬”,合在一起就是“死硬”,本意是“拼死抵抗”。這是源于英國“中薩克司團”的團長在一次戰役中說的一句話:They(指士兵)were all die-hards(他們都是拼死抵抗的)。他把動詞當名詞來用了,所以這個團得到了一個外號,叫The Die Hards (拼死團)。[1]隨著時間推移,今天已把詞義演變為“死硬分子”,意思完全相同。漢語和英語的這種交融確實令人玩味。了解到die hard的含義及其歷史淵源,更能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電影主人公約翰·麥克蒂爾的果敢和堅毅的性格特征,同時也對其硬漢的形象印象深刻。英文電影片名使用習語,往往還具有雙關含義。如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其英文片名Roman Holiday就是一個英語習語,但意思另有所指!傲_馬假日”源于古羅馬時代戰俘或奴隸在公開場合彼此格斗或與野獸搏斗,供羅馬貴族、奴隸主們觀看取樂。換句話說“羅馬假日”實際上是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的快樂和享受,在英語里比喻“以欣賞別人受苦為樂的娛樂”。我們如果知道這一詞組的含義,就會深入了解影片的內容,而欣賞電影名的一語雙關。

          除了片名本身就是英語習語之外,還有許多電影片名中包含英語習語或俚語。這類電影的命名和翻譯往往根據電影的題材,找出一個契合的詞組或習語,然后從中截取或加以改編。因此,觀眾一看到片名,首先能從字面的解讀知道電影的大概情節,再間接聯想到片名原來的出處。舉例來說,電影《飛越瘋人院》英語片名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字面意思是杜鵑巢)怎么和“瘋人院”扯上關系了?這是因為杜鵑老是將卵產在其他鳥巢里,在英語里杜鵑的名聲很臭,相應的cuckoo俚語解作“瘋子”,因此Cuckoo’s Nest在英語中是精神病院的意思,譯名《飛越瘋人院》傳神地體現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諦;而如果對此不了解直譯為“飛越杜鵑窩”,那就貽笑大方了!

          二、從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中體會中西語言文化的差異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是思維的外殼,受思維方式支配。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巨大差異,這種差異反映到中西語言的語言結構上亦是相差甚遠。從思維方式上來說,“東方人重綜合、重歸納、重含蓄;西方人則重分析,細微曲折”[2]。中國人這種思維方式反映到電影片名的翻譯上就是中國觀眾習慣于接受那些能夠高度概括故事情節的片名,它有利于把握全劇的內容。因此英文片名翻譯成中文時很多時候都會照顧到中國觀眾這種心理特點,其中文譯名會體現電影情節或主題。如電影It Happened One Night字面意思為“發生在一個夜晚”,講述了一個記者與一個離家出走的名門淑女一段偶遇的愛情輕喜劇。中文譯名為《一夜風流》,這一譯名不僅反映了故事情節,而且不色情不曖昧,照顧到了中國觀眾重暗示重含蓄的習慣,令人拍案叫絕。此類經典的譯名還有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Random Harvest《鴛夢重溫》等。而西方人“研究問題都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簡單的因素”[2]。這種思維反映在電影片名上就是大量采用那些在影片劇情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事、地點等作為片名,如Erin Brockovich,Forrest Gump,The Great Waltz,Casablanca等,甚至往往簡單的一個單詞就是影片的片名。針對這類片名,為體現故事情節以照顧中國觀眾的觀賞習慣,譯者往往采取加譯的方法,即根據電影的內容或類型,把觀眾未知的影片情節或主題明白地表達出來。比如希區柯克的經典懸疑片Suspicion,字面意思為懷疑,講的是妻子懷疑丈夫這樣一個情節,表現的主題是人的懷疑的力量。中文譯名《深閨疑云》“信、達、雅”俱全,“疑云”二字蘊含許多神秘色彩,把希區柯克電影的風格入木三分地體現出來。此類經典的譯名還有Saw《電鋸驚魂》、Matrix《不法分子帝國》、Ghost《人鬼情未了》、Island《逃出克隆島》等。

          另外,順應論認為片名翻譯的選擇應該對語言結構進行動態的順應和選擇,[3]也就是有策略地選擇那些順應交際語境、順應源語和目的語的語言結構成分的翻譯。漢語作為目的語語言,它的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四字短語。四字格這種語言形式內容言簡意賅、形式整齊勻稱、語音悅耳順口,中國觀眾易于接受并樂于接受。因此,英文電影片名漢譯大量采用四字結構或者直接將片名翻譯為漢語成語,如影片Collateral,Entrapment,My Fair Lady翻譯為《借刀殺人》《將計就計》《窈窕淑女》。而一些影片翻譯成漢語時會套用某個現成的成語或俗語并稍加修改,比如影片While You Were Sleeping,Mad Money,Wallace and Gromit,分別套用“一見鐘情”“點石成金”“掌門人”譯作《二見鐘情》《點愛成金》《超級無敵掌門狗》,真可謂妙趣橫生。

          三、從英文電影片名的傳播中領會中西語言文化的差異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片名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影片藝術性的展示和商業吸引力的大小,關系到影片的上座率。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無疑是重中之重,好的譯名在推介影片、吸引觀眾、提高票房收入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導視作用。在英文電影介紹到中國市場后,片名漢譯傳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許多不同的英文電影其漢語翻譯都差不多。我們會發現銀幕上一系列的“總動員”“一籮筐”等電影,而其英文片名卻是千差萬別,都有其特定的名字。皮克斯公司的Toy Story是世界上首部電腦制作的全3D動畫片,于1995年11月22日在北美公映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無論票房和口碑都是極佳的。它在中國被譯作《玩具總動員》,中國的銀幕上“總動員”滿天飛,在百度百科中輸入總動員這一詞條,會找到33個以“總動員”命名的影視劇作品。不夸張地說,幾乎每年都有電影被翻譯為“總動員”,以近幾年為例,2004年的The Incredibles《超人總動員》、2005年的Valiant《戰鴿總動員》、2007年的Ratatouille《美食總動員》、2008年的Wall·E《機器人總動員》。如此眾多的片名翻譯有著模仿舊譯的特點,基于商業上的考慮去包裝這些片名會讓觀眾對影片產生直接認同。筆者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國電影宣傳的途徑遠遠跟不上西方,只好借用現有資源影響而保證票房的無奈之舉。另外這是否說明了國人的“跟風”及“從眾”心理以及影視翻譯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因而在創新力上缺乏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由于歷史地理原因及東西方不同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精神,造就了東西方人民不同的人格結構和心理特征。西方“科學+商業”的文明模式和“理性+利益”的文化精神造就了自律人格,而中國“農業+倫理”的文明模式和“經驗+實用”的文化精神成就了他律人格。[4]自律人格因為強調個性,因而有進取意識,有利于自身的快速發展。長期以來,西方人養成了開放包容的心理特征,看重獨立自主精神。這種心理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形成創新思維,使人們敢于標新立異。而他律人格由于缺乏內在自我的支撐,故而依賴性太強,容易忽視、壓抑個性。這也造成了國人封閉保守的心理特征。簡言之,西方人相對更重個性,重創新;而中國人往往表現得更具趨同性,隨大流。

          雖然出于推介影片,激起觀眾的觀看欲望的需要,可以利用觀眾背景知識,通過激活觀眾原有知識儲備而模仿舊譯。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借用原有影片的影響,反而會適得其反。比如影片Bruce Almighty《冒牌天神》曾被譯作《上帝也瘋狂》,這明顯是想借影片Sister Act《修女也瘋狂》的東風,但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瘋狂”的譯名不如原來的譯名接受度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冒牌天神》成功地將影片中Bruce借用上帝“萬能的力量”(Almighty)這一內容概括出來,觀眾很輕松地就獲得了影片的有關信息,自然樂意走進影院觀看。但《上帝也瘋狂》這個譯名卻無法做到這一點,觀眾無法從中正確猜測影片內容甚至理解發生極大的偏差,反而喪失了其標志性功能。另外,過多套用原有片名,銀幕上出現一窩蜂地“魔鬼”“瘋狂”,使得片名翻譯缺乏特色,這種現象也受到翻譯界的諸多譴責。[5]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追求特色的翻譯。如英文電影Wall·E,片名即是片中小機器人的代號,現在大部分網站和雜志還是堅持譯作《機器人瓦力》,而非俗套的《機器人總動員》,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夏之秋.趣聞英語手冊[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2:156.

          [2] 傅雷.論文學翻譯書[A].羅新璋.翻譯論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694.

          [3] 王炤,井永潔.文化語境順應與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01).

          [4] 姚鶴鳴.弱國文化心態不是正常的文化心態[N].社會科學報,2007-01-11.

          [5] 夏澤安.論大眾消費語境下中國影視的戲仿之風[J].齊魯藝苑,2007(05).

        【淺談英文電影片名與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電影片名的翻譯03-16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淺談的論文02-20

        論文:文化語境順應下的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策略研究11-25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論文06-13

        淺談目的論視角下的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03-23

        淺談跨文化意識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03-06

        電影片名翻譯03-11

        淺談從詞匯教學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03-18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12-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