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
摘要:多年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講解和實踐練習,這與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不盡相符。文章針對這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模式。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開放式教學
改革教法,創新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本文探討了英語教學的創新模式,建立互動的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教學;依據創新教育思想確立全新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
一、建立互動的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教學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為中心的概念。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組織形式都必須向學生的實際需要開放。總之,課堂教學的內容不能僵化,形式要務求多樣,一切都應該滿足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一)教學內容的開放
現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信息交流便捷快速,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日益廣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搜集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有利于個性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內容。比如在講解大學英語(-)Understanding Science一課時,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分組搜尋一些科技發展中出現的新名詞。上課時,每一組都選派一組長用英語來講解、介紹這些新名詞。通過學生自身這種開放式的交流,學生學習起來不僅感覺興致高漲,而且記得特別快,并且更直觀地理解了科學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這種教學內容的開放,可以結合不同的課文,做出相應的調整。既可以是搜羅某類詞匯,也可以是查找某一文化概念或歷史現象的相關資料,還可以是就某一題材,讓學生自行發揮想象,續寫或改寫課文的故事。比如,在講解Valentine Story這篇課文時可以布置讓學生以女主人公的口氣來改寫這篇故事,并選出個別佳作,讓學生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通過改寫,學生對故事敘述視角的轉換(shift of narrating perspective)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二)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的開放
所謂教學過程的開放,就是要打破一些課堂教學法的常規,打破傳統的質量評價觀念。首先,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進行多手段、多模式的教學。制作PowerPoint課件,有條件的前提下,在語言教學中穿插一些英語原聲影音內容,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鼓勵學生的參與。具體的落實,可以小到對單詞的講解,大到對整篇課文的評價,并適時地給予引導。比如:講解grin(笑)這個詞時,可以先讓學生列舉出英語中可以表示“笑”這個概念的其他詞匯,例如:smile, laugh, giggle, chuckle, smirk,beam等。接著讓學生找出這些詞匯在意思上的差別,從而讓他們理解英語的動詞,有些表示的是一些比較寬泛的概念(如上例中的smile),有些則可以細微地描情述狀(如grin是表示咧嘴開心地笑)。接下來,讓他們思考,漢語中通常是怎么表達動作的細微差別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啟迪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自己總結出語言的規律和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和思考的樂趣。總之,教育的創新根本在于教師的創新,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觀念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礎。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讓英語教學的課堂成為一個真正的交流的場所和思考的陣地。
二、依據創新教育思想確立全新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
教學指導思想的轉變,決定了其評價體系和質量目標必須進行相應地調整。什么樣的教學是高質量的教學?傳統的教學質量觀是以傳授知識量的多少為評判標準,并以學生掌握程度(通常參照筆試成績)為評估依據。而創新教育,則不以一時的知識點或謂為考核點的掌握為目的,是為培養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服務的,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應該落實在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上。引導學生認清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比語言點的傳授更為重要。與此同時,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也應有相應的變革。新四級考試加大了聽力的測試并刪除了單純的語法詞匯題,正是對創新教育思想以及確立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體現。筆者認為,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的測試,僅僅以筆試成績為依據是不夠的,今后應適時引入并加大口試和面試成績的比重,這樣才能更為全面、更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老師依照知識點設計問題,學生的回答只是教學環節中的預設一環,他們的思維活動被限定在既定的框框內,沒有創新和獨特性。依照創新教育的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交流的機會。反映到語言教學上,教師設計的問題,應以思想和語言交流為根本目的,盡量少作或不作預設的標準答案。事實上,我國最早的教學著作《學記》,已經揭示出了教學必須啟發學生思考的道理。《學記》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其大意是,教師要誘導,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要多鼓勵學生,不去壓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啟發學生的心智,但不要灌輸現成的概念或結論。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會和諧融洽,學生才會感到學習是輕松愉快的,才肯積極地思考,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宋代教育家朱熹也闡述了相識的觀點。他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做一個引路人:“指引者,師之功也。”盡管教師地位重要,但終究不能代替學生來思考。由此可見,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至關重要。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不同意見,讓學生多發問,多思考,并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多向思維。例如,筆者在講解American Dream 一課時,布置給學生的討論題為:Do you think integrity, hard-working and determination are enough to make one succeed? 結合課文的內容,主人公Tony只身來到美國,白手起家,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似乎是上述觀點的最佳佐證。但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很多學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而且他們的回答確實既有新意,又言之有理。比如,有學生認為,成功需要依靠許多品質,并不僅僅是單憑勤奮、堅持就能夠做到的。很多其他的品質,比如樂觀、向上以及善于學習的能力更為重要。結合到Tony本人,他不斷創造機會并把握機會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成功。從學生眾口不一的回答中,我感覺到他們在實實在在地思考。而且,把思考的結果用英語表達出來,既是語言學習的一次實踐,又是對學習成果的一次實實在在
【探討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相關文章:
淺論批發商業的模式創新04-29
高職院校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方法探討05-31
高職院校混合學習模式設計與應用探究論文05-03
談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和改革08-24
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探討山東省區域創新系統建設05-11
新媒體漫畫表現形態的創新模式研究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