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上海中醫藥大學七年制聯合培養模式
根據中醫學長學制培養目標的要求,上海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中醫大”)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與以理工科見長的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建立委托培養關系,依托交大專業性質相關的學院對七年制醫學生進行聯合培養。
(一)制度方面的合作。任何一種合作的開展都離不開相關制度的保障與約束,特別是對于兩個相對獨立的單位來說,要想使合作得以順利進行更是需要非常完備的制度支持。中醫大與交大的聯合培養模式從合作的籌備階段到合作的實施階段完全按照規范程序,采用合同的方式就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權利與義務作了詳細的劃分。這一方面使得合作活動的開展有了制度保障,所有的合作行為都能夠有據可循;另一方面也有效避免了合作過程中出現的責任模糊現象,確保雙方的利益都能夠得到保護。
(二)教學安排方面的合作。在制度保障的基礎上,兩校的聯合培養機制主要是通過教學行為來推進的。中醫大教務處根據中醫學長學制的培養目標制定了培養計劃,對學生在交大的兩年課程設置作出了更加詳細的劃分,突出了通識教育的目的。同時,中醫大還在交大開設了一些中醫基礎課程,讓學生在大學的前兩年學習數理化生以及人文課程的同時也能夠盡早接觸專業知識,加強學生的中醫意識啟蒙培養。
(三)學生管理方面的合作。根據兩校的合作合同規定,新生由中醫大錄取并負責學籍管理,新生入學后單獨編班納入交大統一管理,中醫大派專職輔導員駐交大協助學生的管理工作。若有學生違反校規校紀或因成績不合格等需作出學籍處理的由中醫大按照本校學生手冊執行,交大提供協助。
二、上海中醫藥大學七年制聯合培養模式分析
為了對兩校聯合培養模式的運行情況以及成效進行分析,筆者采用問卷和面對面訪談的形式以近幾年參加聯合培養的學生為對象作了調研。根據調研結果,我們得出以下幾方面結論:
(一)課程設置方面的分析。中醫學長學制學生在綜合型大學里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通識課程,培養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為以后的中醫專業學習奠定基礎。從2+3+2的學制階段劃分來看,除去在綜合型大學中的兩年通識教育,學生學習專業理論課程的時間僅為3年,之后便進入臨床實習階段。這樣的課程設置前松后緊,在臨床實踐能力和科研實驗等專項能力的培養時間不足。中醫大從2009年開始為學生在交大開設了《中醫基礎理論》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聯合培養階段專業課缺失的空白,但是從調研結果來看在大學兩年的時間里僅開設這一門課程依然無法滿足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需求。
(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分析。根據調研,聯合培養階段的學生在交大參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社團等學生組織的比例達到了78%,通過參與社團等活動,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蒲心芰σ彩蔷C合素質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根據教學安排,學生得到很多機會進入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進行試驗,并且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報名參加相關的課題小組,在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創活動,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鍛煉了現代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
(三)學生早期中醫意識培養方面的分析。通過調研我們可以發現,處于聯合培養階段的學生對于中醫的認識渠道主要來源于電視、網絡等媒體而并不是來自于課堂,甚至有很多學生在回到校本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除去開設的《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沒有閱讀過與中醫相關的其他書籍。因此許多學生在大學的最初兩年中是遠離中醫的,只有回到校本部之后才開始真正的中醫專業學習。加強學生的早期中醫意識培養在整個中醫人才建設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方面依然是缺失的,應該引起校方足夠重視。
三、關于中醫學長學制聯合培養模式運行的對策性研究
為了使聯合培養模式能夠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在完善兩校合作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增強機制建設,特別要突出學生的早期中醫意識培養方面,在強調聯合培養階段通識教育的同時適當增加專業課程的比例,以期讓學生學會“兩條腿走路”,改變目前該模式運行中專業教育失衡的狀態。
(一)在課程設置方面增加中醫專業課程數量。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醫學人才培養的核心工作,這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而學生培養計劃中的課程設置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剛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的知識建構主要還是依賴于課堂學習的,在拓寬公共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培養計劃中中醫專業課程的數量,使學生在綜合型大學中也能夠第一時間接受專業教育,初步建立起中醫知識框架,結合在通識教育中所形成的現代思維模式,會更加有利于該階段學生早期中醫意識的形成。
(二)定期舉辦中醫知識講座,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除了在培養計劃中增加中醫專業課程之外,講座也是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安排專業教師特別是名師定期為學生開設講座,有利于學生在認識到專業前景的基礎上培養對本專業的自豪感,從而增強其專業學習的興趣。
(三)加強兩;,增強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聯合培養模式的一個不足便是造成了學生對于母校的認同感缺失,特別是對于剛入學便進入其他學校學習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在適應大學生活過程中所有的生活和學習都在綜合型大學中進行,與自己的母校沒有建立起情感上的聯系,對于母校及本專業的自豪感更是無從談起。這種角色模糊狀態非常不利于學生專業意識的培養。為了改變這一困境,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學生與本校的交流溝通,增加學生對母校和專業的認同感。在這個過程中由本校派駐綜合型大學的輔導員會起到一個重要的溝通橋梁作用。同時,新老生之間的朋輩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交流途徑。
(四)建立指導教師與輔導員雙重管理體制,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全面支持。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與母校之間的聯系,學校要盡早為聯合培養階段的學生安排指導老師,由校本部的專業課教師擔任,在學習、生活、思想、能力、素質等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激勵學生思考,成為學生的朋友,成為學生的顧問。指導教師與輔導員相互配合,兩種管理體制雙管齊下,為學生早期的專業意識培養以及成長成才提供全面的支持。
(五)鼓勵學生早期進入見習,加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早期接觸臨床使學生盡早熟悉臨床工作特點,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對醫學生來說,除了要學會臨床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系統科學的臨床思維,掌握臨床技能操作,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增加聯合培養階段學生的專業課程數量學生將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初步建立起中醫學習的知識框架。在這一基礎上盡早安排該階段學生進入醫院見習,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臨床思維,對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形成清醒的認識,增強未來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的針對性和實踐性,這對于聯合培養階段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結語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的醫學教育將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確立為基本學制格局以來,中醫學長學制教育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聯合培養模式作為中醫學長學制培養人才的一種重要方式將在原有基礎上通過不斷修正逐漸走向完善。
【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PBL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07-01
旅游管理教學中應用情景模式教學的分析05-22
親驗式教學模式在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應用09-25
探析創新教學模式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08-04
試論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0-02
淺談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7-15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護理專業的應用論文07-22
高校舞蹈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分析09-27
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應用10-28
EBM教育模式在消化內科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