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矯治后軟硬組織變化的研究
錯牙合畸形是牙齒、牙弓、頜骨和顱面間的關系不調,是一種發育畸形,這是一個專業的理論上的概念,簡單地說,所謂的錯牙合畸形就是牙齒的位置不同程度地脫離了正常位置,使得牙齒的咬牙合關系不協調時我們就稱之為錯牙合畸形。
摘要:目的:探究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矯治后軟硬組織的變化。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38例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頭顱側位片進行測量分析,比較其相關測量指標的變化。結果:矯治后頜骨測量指標SNA、SNB、ANB、NP-FH、NA-PA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牙齒測量指標U1-SN、U1-NA、U1-NA(mm)均明顯減小,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L1-MP、L1-NB、L1-NB(mm)有減小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軟組織測量指標Cm-Sn-UL角、U1-Ls(mm)明顯增大,UL-SL(mm)、LL-SL(mm)、Si-SL(mm)、Pog'-SL(mm)均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G-Sn-Pog'有減小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矯治后切牙代償回收較明顯,矯治后軟組織側貌得到良好改善。
關鍵詞:骨性Ⅱ類;軟組織側貌;X線頭影測量;成人;拔牙矯治
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通常指上頜發育過度或下頜發育不足或兩者兼有,其臨床表現常為上前牙唇傾,下頜骨及頦部的后縮伴隨較突的側貌。目前,針對該類患者可以選擇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及正畸掩飾性治療兩種手段,但在臨床上很多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的成人患者出于自身、社會方面的原因常常不愿接受手術治療,希望可以單純利用正畸治療對側貌有所改善。本研究回顧通過掩飾性治療的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病例,對治療前后患者頜骨、上下前牙以及軟組織進行頭影測量分析,以此來評價拔牙掩飾性治療的療效。
一、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診于天津市口腔醫院正畸科的`38例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3.32±3.24)歲。納入標準:①正畸治療時年齡≥18歲,頸椎分期CS6,上下頜骨均無生長發育潛力;②患者均拔除4個第一前磨牙進行矯治,使用MBT直絲弓矯治技術;③骨性Ⅱ類,即ANB≥4.7°;④深覆蓋,上切牙切緣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離≥5mm;⑤排除因腫瘤、外傷、全身系統性疾病等造成的頜面部發育畸形患者,無頜面部外科手術史。
1.2研究方法
38例患者在治療前后均使用天津市口腔醫院放射科OrthophosPlusDSCeph型Sirona數字定位頭影測量專用X線機拍攝頭顱側位片,由同一放射科技師進行拍攝。頭顱側位片的21個軟硬組織標志點的選定與測量均由同一正畸醫師完成,測量項目共18項,各項目均測量3遍,每次測量間隔1周,測量結果取平均值。
1.3測量項目
采用校正水平垂直坐標系測量方法,以S點為原點向下做與SN平面為7°的水平面SR,過S點做SR平面的垂線SL作為垂直參考線。測量標志點及測量項目見圖1。
反映頜骨的指標:蝶鞍中心點-鼻根點-上齒槽座點所成的角(SNA);蝶鞍中心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所成的角(SNB);上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所成的角(ANB);面角,面平面與FH平面相交之后下角(NP-FH);頜凸角,NA與PA延長線的交角(NA-PA)。
反映牙齒的指標:上切牙長軸與SN平面的交角(U1-SN);下切牙長軸與MP平面的交角(L1-MP);上中切牙長軸與NA的交角(U1-NA);上中切牙切緣至NA的垂直距離[U1-NA(mm)];下中切牙長軸與NB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切緣至NB的垂直距離[L1-NB(mm)]。
反映軟組織的指標:鼻唇角,鼻小柱點和鼻下點與鼻下點和上唇突點連線的交角(Cm-Sn-UL);鼻下點和軟組織頦前點連線與額點和鼻下點連線延長線的交角(G-Sn-Pog');上唇緊張度:上切牙唇面至上唇突點的距離(U1-Ls);上唇突點至垂直參考線的距離(UL-SL);下唇突點至垂直參考線的距離(LL-SL);頦唇溝點至垂直參考線的距離(Si-SL);軟組織頦前點至垂直參考線的距離(Pog'-SL)。
1.4統計學分析
拔牙治療前后的頭影測量項目差異比較采用“兩配對樣本的t檢驗”,并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雙側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二、結果
研究顯示,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矯治后頜骨測量指標SNA、SNB、NP-FH均有減小趨勢,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反映牙齒的測量指標中U1-SN、U1-NA、U1-NA(mm)較拔牙前明顯減小,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L1-MP、L1-NB、L1-NB(mm)均有減小趨勢,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軟組織測量指標Cm-Sn-UL、U1-Ls明顯增大,UL-SL、LL-SL、Si-SL、Pog'-SL均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G-Sn-Pog'有減小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獲得美觀的側貌是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療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協調的軟組織側貌往往可以使觀察者獲得認同感,應該將軟組織協調性考慮進治療計劃中[1]。孫偉[2]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的患者較其他類患者對自身牙齒與頜面骨外觀的滿意度最低。Ruf等[3]指出針對該類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通常在恒牙早期進行干預往往可以達到對于頜骨不協調較好的治療效果。
3.1上下頜骨的改變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成人患者在就診時已經錯過了生長發育的高峰時期,難以通過對下頜骨的矯形治療糾正頜骨的發育不足以達到良好的咬合關系與側貌。王臻等[4]研究結果表明,該類患者治療前后SNA角、SNB角、ANB角無明顯變化,本研究與其結論相同,同樣驗證了正畸治療對于成人上下頜骨的發育影響較小,骨性Ⅱ類的錯牙合畸形仍然存在。矯治后NP-FH角與NA-PA角未見明顯變化,提示成人患者頦前點相對穩定,且本研究未觀察到拔牙矯治對下頜骨旋轉造成較大的影響。
3.2切牙位置的改變
本研究納入的患者治療前覆蓋均≥5mm,上前牙較唇傾,正畸治療后U1-SN角、U1-NA角、U1-NA(mm)均比拔牙前明顯減小,上前牙直立以代償下頜骨發育不足并解決前牙的深覆蓋問題。反映下切牙的測量指標L1-MP角、L1-NB角及L1-NB(mm)治療后無明顯減小,下切牙較治療前稍直立,推測其原因可能為下頜同樣減數第一前磨牙進行正畸治療,拔牙間隙回收下切牙以改善較突側貌所致。但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患者下切牙為代償下頜骨發育不足,并解決前牙覆蓋問題,故治療后下切牙唇傾角度仍大于正常范圍。
3.3軟組織的改變
成人患者蝶鞍中心點與鼻根點治療前后穩定性較高,國內張紅等[5]利用該參考平面測量軟組織的變化,證明了該參考平面的可靠性,故本研究以校正水平垂直坐標系為基準,評價矯治前后軟組織標志點的矢狀向位移。Kocadereli[6]研究顯示拔牙矯治更加有利于唇部軟組織的內收。本研究中患者拔牙矯治后上前牙內收程度較明顯,LL、Si點回收程度大于UL點,與Bravo[7]關于上切牙、上唇以及下唇的回收量的研究結論較一致。鼻唇角通常用來評價患者的側貌,本研究中拔牙矯治后的鼻唇角較治療前明顯增大,反映上唇的緊張度U1-Ls指標,測量結果顯示治療后的U1-Ls線距均較治療前增大,提示上唇緊張度減小,可能與上前牙的回收有關。本研究發現治療后UL、LL、Si、Pog'點到SL線的距離較治療前有所減小,提示上下唇軟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收。
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通過拔牙治療解決了上前牙的前突問題,切牙代償回收較明顯,矯治后切牙以及上下唇軟組織的回收改善了較突的側貌。
參考文獻:
[1]朱鯤,王娟.青島市青少年與北美青少年面部軟組織形態比較[J].中國美容醫學,2015,24(4):59-62.
[2]孫偉,侯敏,王建國.骨性錯牙合患者頜面部美觀的自我評價[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3,19(2):86-89.
[3]RufS,PancherzH.Herbst/multibracketappliancetreatmentofClassIIdivisionlmalocclusionsinearlyandlateadulthood.aprospectivecephalometricstudyofconsecutivelytreatedsubjects[J].EurJOrthod,2006,28(4):352-360.
[4]王臻,羅尚疊,戴靜桃,等.單頜和雙頜拔牙矯治成人骨性Ⅱ類1分類錯牙合療效比較[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10):513-516.
[5]張紅,王建國,張錫忠,等.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矯治后的軟硬組織變化研究[J].天津醫藥,2014,42(5):473-476.
[6]KocadereliI.Changesinsofttissueprofile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andwithoutextractions[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2002,122(1):67-72.
[7]BravoLA,CanutJA,PascualA,etal.Comparisonofthechangesinfacialprofile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andwithoutextractions[J].BrJOrthod,1997,24(1):25-34.
【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矯治后軟硬組織變化的研究】相關文章:
2.種植牙后如何護理
5.葡萄牙語名詞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