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子媒介與當代文學的審美轉向探析論文
電子媒介構建了文學存在的公共空間。在新的場域空間,文學的生產機制、存在方式、審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化。
一、媒介形態變化與文學審美的遷移
媒介作為文學載體是文學的物質存在形式,文學的誕生、發展與媒介相輔相成!懊浇樽鳛檩d體,它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各個階段的狀況和特點對文學的影響更具有根本性意義,它決定了文學存在的基本物化形態、文本形式及與此關聯的文學觀念和文學活動特點等。”[1]從傳播發展歷史來看,人類傳播活動先后經歷了口語媒介、印刷媒介、電子媒介等幾個傳播階段?疾烀浇榕c文學的互動關系,我們會發覺每一種新媒介的出現都會對文學發展態勢產生深遠影響。從遠古時期的口頭文學誕生開始,文學的發展就與媒介始終相伴,上演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文學的審美走向與其賴以傳播的媒介更是密不可分。在口語傳播時期,文學的創作與傳播依靠的是聲音、表情及各種肢體語言。因此,最初的文學語言在美學追求上表現為口語化,親切、生動、形象、朗朗上口,講究押韻,非常適合傳唱。散落于民間的以歷史傳說、神話故事、各地民歌等為代表的遠古時期的文學無不如此。印刷媒介的繁榮在古代文學歷史及現代文學歷史過程中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意義!啊詧笳屡d,吾國之文體,為之一變’……不過,這里所談論的‘文體’,必須擴大范圍,涵蓋及于整個中國文學。不僅僅是狹義的文章(散文),現代中國的詩歌、小說、戲劇等,無不受‘報章興’這一歷史變革的深刻影響!盵2]五四時期報刊的興起及其文學的發生就是最好的例證。那個時期具有廣泛影響的《小說月報》、《申報》對中國現代小說和現代散文的誕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缎≌f月報》、《申報》為代表的文學期刊直接影響到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形勢、文體特征、主題表達、文學流派、語言形式等等,不僅造就一大批蜚聲文壇的大文學家,而且深刻地影響到了作家的文學理想、寫作使命、審美追求、表達方式等等。印刷媒介的誕生給文學發展帶來的變化主要兩個方面。一是開啟了文學傳播的大眾化時代。印刷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印刷品的大量出現。普通大眾也有了接觸文學作品的機會。封建社會形成的文化壟斷被打破,印刷媒介極大地推動了文學的普及與繁榮。文學欣賞的主體發生質變。二是印刷媒介使文學作品可以脫離作者而獨立存在。這樣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學作品的接受者則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反復閱讀、揣摩、思考,獲得深層次的閱讀體驗。文學創作者可以借助文字進行冷靜的思考、表達。這一階段的文學創作使人類理性得以凸顯和提升,文學創作的審美主題更加深刻與豐富,也正是這個原因,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
二、電子媒介背景下文學審美的主要變化
電子媒介出現之后,又將文學帶到了多元化發展時代。特別是網絡的出現改變了文學書寫、存在及傳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文學理念、價值體系、審美標準。文學的傳播介質和載體發生了變化,文學的題材、形式、內容也會相應發生變化。電子媒介時代的文學審美不同于印刷媒介時期。電子媒介比印刷媒介的傳播手段更加豐富,有絢麗多彩的圖像,有悅耳動聽的聲音,文學在形式上更加豐富和生動。此時的文學審美出現了新的美學特征。
。ㄒ唬┪膶W創作主體審美追求的變化
這里所說的文學創作主體,即文學創作者。從文學整個生產過程來看,媒介是連接作家和讀者的紐帶,也是連接著出版機構和市場的橋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文學的思維方式、傳播方式、文本形式、風格特點,構成文學領域重要的話語體系。從早期的廣播劇、評書到影視劇的繁榮,再到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無不彰顯著電子媒介對于文學創作及傳播的深刻影響。媒介對作家的影響主要在于審美追求的變化,表現在兩個維度:一是對于作家的文學創作產生引導作用。二是文學風格的形成。作家寫什么以及如何寫都與媒介關系密切。因為讀者的喜好對于作家的文學創作帶有傾向性的引導。面對讀者的需求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文學創作。我們反對一般意義上的迎合和獻媚,也排斥完全商業化的急近功利。但文學創作需要作家根據讀者和現實生活的需求不斷調整創作方向、價值取向及審美追求。讀者對某一類作品和某種敘事風格的追捧會激發作家更多的創作熱情,從而形成比較固定的文學表達模式,發展成有鮮明美學特征的文學作品。關于電子媒介對創作主體的審美影響,我們可以廣播劇及影視文學為例略作分析。廣播評書的出現基本上可以說是文學創作主體主動靠近廣播媒介,適應形勢,滿足普通讀者文學需求的直接結果。廣播在傳播上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廣播主要是利用聲音符號訴諸于人的聽覺系統進行信息傳播,在傳情達意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既聲情并茂又真實感人。廣播還可以使用音樂和音響增加傳播內容的空間感、現場感和親切感,感染力極強。在文學創作方面,文學創作者主動接近讀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媒介特點,但又不失文學自身的審美追求,創造出“廣播評書”這樣的文學樣式,風靡全國,涌現出《三國演義》、《岳飛傳》、《夜幕下的哈爾濱》、《白眉大俠》、《三俠五義》、《武松打虎》、《隋唐演義》等一大批通俗易懂的文學讀本。這類文學作品注重故事情節,語言表達口語化,情感色彩濃厚。深受普通百姓歡迎。再來看看電視。電視是視聽合一型媒體。有非常豐富的視覺和聽覺傳播手段。視聽兼用可以讓受眾獲得更豐富的信息,也更具有吸引力。電視無與倫比的畫畫效果在故事演繹和視覺傳達方面獨具優勢。更多的作家將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走進千家萬戶,獲得了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力,文學的啟蒙作用和審美意義在電視時代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當今文學界活躍著一大批橫跨影視界的暢銷作家。
(二)文學接受主體審美體驗的變化
電子媒介時期,文學接受主體的審美體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我們可以網絡文學為例來分析。首先是閱讀體驗和書寫體驗融為一體。網絡媒介的開放性特點模糊了讀者和作者的界限,降低了文學進入的門檻,普通讀者既可以是讀者,也可以是作家、評論家。在印刷媒介階段,因為文學編輯部門和出版機構的種種限制,文學基本上是屬于文化精英的領地,普通讀者很難跨進文學的大門。但是網絡開放與包容的個性打破了文學創作和作品發布的限制,為普通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了極大的書寫空間。瞬間,文學脫下神圣而崇高的外衣,走進了讀者的日常生活,文學主體的審美體驗與審美表達融為一體。讀者在閱讀作品的同時,可以通過跟貼、即時聊天軟件等信息傳播平臺,對任何一部作品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評價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并對作者的創作產生影響。這種閱讀體驗和書寫體驗是印刷媒介時期難以實現的。其次是文學閱讀注重感性享受。和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相比,網絡可以說是博采眾家之長,集聲音、圖像、色彩等符號元素于一體,表現手段更加豐富有聲音、畫面、語言、文字等,基于此,網絡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文學的存儲方式和讀者的審美感受。電子媒介的飛速發展不斷地沖擊著傳統的文學觀念和審美標準。“人們閱讀時的獨處、沉靜,享受著淳厚的美感愉悅,被聲色震撼、感官沖擊所取代!盵1]伴隨印刷時代高度發達的人類理性在電子媒介面前受到了挑戰。轉瞬即逝的畫面和聲音讓人們應接不暇,在信息接收過程中來不及回味和記憶。通俗的文字和淺顯的敘事再也不需要反復的咀嚼與思考,五顏六色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聲音消解了文本存在的意義。讀者閱讀文學作品的目的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文學的審美需求在電子媒介時代被閱讀的快感替代。那種以提高文學素養,享受文學滋養的閱讀極少存在,更多是打發時間,休閑娛樂。崇高的主題和宏大的敘事在當下顯得蒼白無力。輕松、愉悅、詼諧等娛樂化內容和娛樂化體驗受到追捧。
。ㄈ┪膶W欣賞從文字閱讀轉向圖像視聽
如果細分的話,印刷媒介又可以分為:書籍和報刊。在印刷媒介時期文學使用的語言體系先是文言文,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在現代報刊的推動下,文學語言逐漸擺脫了文言文的束縛,適合普通百姓表達思想、情感、心理的白話文逐漸推廣開來。文字是作為一種文學存在和話語方式,塑造出許許多多鮮活、生動、形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文學流派。但是到了電子媒介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文學表達除了文字之外,還有圖像、聲音、色彩等等,印刷媒介的濃濃的墨香味被冰冷的電子屏幕取代。誠然,廣播。ㄔu書、小說連播、電影錄音剪輯等)語言的抑揚頓挫和聲情并茂;電影文學語言的豐富色彩及畫面質感等都為文學的語言表達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電子媒介對文學語言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是“文學閱讀和文字表達越來越多地受機器語言的影響,文字的邏輯性和解讀的嚴謹性受到破壞……”逐漸強調華麗、俏皮、娛樂。文學閱讀被“看”和“聽”代替!耙詮V播、電影、電視為代表的電子媒介通過制造生動形象,恢復了人類最初具像的認知方式,使信息的獲得輕松、便捷,可是又浮光掠影,漸成了一次性快餐,摒棄了深度模式,淡化了意義追尋和終極關懷。”[1]相比于圖像和聲音,文字符號是簡單的,不附著任何東西。讀者閱讀文字作品必須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去想象。所以對于同一部作品,同一個人物形象,每個的審美體驗是不同的。但是圖像就完全不同。圖像給讀者提供了既定的形象,信息的呈現是平面的,直白的,顯而易見的。不需要深度的思考和品位,就能捕獲作品信息內容。所以,讀圖時代的文學閱讀審美完全不同于印刷媒介時期。
。ㄋ模┤粘I畹膶徝阑磉_
什么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打破藝術與生活的原有界限,以藝術的精神來改造和美化生活———無論主體周遭的生活空間,抑或個人外在的服飾裝扮或行為舉止、生活趣味等,都努力追求風格化效果,張揚藝術旨趣,進而實現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盵4]“日常生活審美化”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媒介的發達,特別是電子媒介的發展造成了審美的日常生活化與文學性的交叉、融合!艾F代科技的發展引起了當代社會主導傳媒形式的變化。這就是從紙媒質的印刷媒介向電子、數字媒質的電視、網絡媒介文化的巨大轉變。媒介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影響、改變、形構著我們日常工作、交往、休憩、娛樂以至內在心理世界的活動方式。也改變了文學與藝術的存在方式!盵5]為什么電子媒介的興起能引發“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其根源在于電子媒介帶來的視覺文化盛宴。在電子媒介時期,影像表達幾乎無所不在,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廣泛!坝捎谟跋裨谙M社會中所承擔的功能愈益重要,因而隨著其生產的逐步增多、密度不斷加大,以至于影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甚至構成生活現實本身。而影像的虛擬性與仿真性又極易抹平其與現實的差別,導致現實的非現實化和幻覺化。不僅如此,由于藝術對影像生產過程的主動參與,使得影像所具有的藝術美感常常令現實被審美光暈所籠罩!盵4]所以,視覺影像模糊了日常生活和審美的界限,視覺文化逐漸占據日常生活的核心,而日常生活也漸漸成為審美內容。作為反映現實的文學創作自然也就成為書寫日常生活美學法則的重要手段。
三、關于電子媒介時代文學審美轉向的認識
電子媒介時代的文學審美呈現出矛盾而復雜的局面。文學的創作主體發生了裂變,文學自身的形態也出現了新的狀態。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對自我身份地位的關注較為平淡。他們在寫作中更多的出發點是商業利益以及書寫的快感。傳統期刊的審核制度和對文學的嚴格要求讓很多懷揣文學夢想的熱血青年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網絡的自由為他們提供了寬闊的平臺!熬W絡文學的制造主體有別于傳統文學作者有名份有地位,或者關注名份地位的特點(這里主要指媒體的要求而言,否則沒有真實的姓名、地址,作品無法發表,稿酬也無法兌現)。網絡文學的制造者們則顯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為的是傳播自己的經歷和情感,或者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不是為了名利,有署名‘斷橋殘雪’‘、江南游子’為證。”[1]文學成為個人經驗和體會的肆意妄為的宣泄而不是為了關愛人生,宣揚審美意義,文學的歷史使命在現代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網絡時代的文學讓審美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寫作的隨意性和個性化,人們常常陷入審美的陷阱和疲憊。這主要是因為“網絡的高度自由開放導致其信息的極度膨脹,且真假難辨、良莠不分,真實性、權威性遭到懷疑,加重了人們選擇和判斷的難度!膶W就是在這種媒介的矛盾、互補、共存的狀態中變化著,各種文學關系在進行重新整合。”[1]在聲討媒介給文學審美帶來種種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不能否認,在電子媒介時代,文學的審美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不管我們愿不愿意,這種變化似乎已經無法改變。那么我們又如何來認識這種變化呢“?對于電子媒介已經影響和改變了文學形態和本質這樣的事實,無論是毫不妥協地堅持文學神圣和不可侵犯,還是旗幟鮮明地斷言文學終結,都不符合事實本身,也有違科學的研究態度。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冷靜深入地分析電子媒介在什么程度上并以何種方式影響和改造了文學;二是客觀全面地梳理在電子媒介一統天下的形勢下;文學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方式。
【電子媒介與當代文學的審美轉向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當代文學論文范例12-04
曹禺與中國現代悲劇的文化審美轉向03-29
泛審美時代的快感體驗-從經典藝術到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轉向11-20
探析電影歌曲的功能及審美12-05
探析歌唱藝術的審美特征03-18
探析公共藝術品的表現媒介03-19
劉禹錫詩歌理論的獨特審美價值探析06-21
空間轉向文學研究的論文11-23
談談文化審美品位論文03-18
電子電拖電子技能實訓探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