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新課堂“兩點一線”論
畢業論文摘要:
本文就語文課堂改革,結合自身實踐作了1些探討,論述了語文課堂上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材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要發揮教材的多方面功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教者應做到心中有書,目中有人,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
新課改 兩點1線 心中有書 目中有人 自主、合作、探究
正文:
“1切為了每1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如何讓每1位學生都健康成長呢?我想讓每1位學生1起站到新的起跑線上,給他們架設1條“自主、合作、探究”的“陽光大道”——借心中的書筑成,讓目中的人閃亮登場。
兩點:心中有書,目中有人
1、 心中有書
心中的書,是語文教學的文本課程,教師與學生必須共同對教材進行有效處理,以互動生成的先進理念解讀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大膽向教材挑戰,發揮教材多方面功能。
心中的書,是自然、人文和社會的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語文課程資源觀。引導學生閱讀山,閱讀海,閱讀花,閱讀樹,閱讀清晨,閱讀黃昏……閱讀政治,閱讀經濟,閱讀文化,閱讀親情,閱讀友誼,閱讀1只鳥,閱讀1個人;另外,影視資料、廣播網絡、廣告標語等,我們都要閱讀。
曾經上《大自然的文字》時,有學生帶來了雨化石,海螺,這正是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課堂的教學資源。只有“刷新”閱讀的“書”,才能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進1步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
2、 目中有人
目中的人是向導式的作者,家庭成員式的文本角色,伙伴式學生式的教師,朋友式老師式的學生。
(1)目中有作者,有角色,這是走進文本,體驗課程的前提,讀出作者,與文本中的角色對話,才能真正讀出自己。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及老教材的影響,學生與課文的心理距離比較大,作者在學生心目中是權威。貫徹新課標以來,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實際貼近了,從而變得親切起來,作者在學生心目中漸漸成了師友。這樣,學生在接受語言教育的同時,人文教育也大大加強了。新教材大多采用第2人稱與學生平等對話,活潑生動,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教師盡可能走進作品,與作品中的角色對話,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與角色對話。可以像《山中訪友》的作者那樣,讓角色全像人1樣活起來,同他們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多交些自然界中的朋友。走進朱自清,便可與溫馨的春天對話;走進老舍,便可與潔白的冬天對話。在向導們的引領下,師生可以進1步與角色作親密接觸:感受鶴群的團體精神,斑羚的飛渡壯舉;領略3峽的奇麗,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煙夕嵐,滿井的山光水色;認識魯迅心中的藤野,冰心筆下的紙船……讓這1切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伴學生成長。
如何走進文本的語言深處,與角色作深層次溝通呢?這中間還需艱苦探索。志公先生當年說,教師是帶領學生從文章中走個來回。也就是說先神入詩文之境,感受詩文之情,進而品味詩文之味。在切身體驗中去悟,注意體驗個中滋味,悟無字書之真諦。在課文學習中,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動情入心,走進人物的關系中,走入作者的心靈里,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在課堂教學推進中,應讓學生先行,在每個環節里,設法提供學生先講、先讀、先想的機會。還應在表達上留空白,讓學生自我體驗和感受,教師應把最甜的甘蔗讓學生去品嘗,多給他們咀嚼的機會。
(2)目中有學生
1、教師要有強烈的對象意識,充分了解學生。
我們知道,任何1節課的教學目標,無非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什么,會做什么和做好什么。而“學會”、“會做”、“做好”的主語都是“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對象意識。這不僅僅體現在課前了解學生在接受新課時的學習現狀,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歷和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趣、習慣,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更體現在動態的課堂上。在有限的45分鐘里,能否敏銳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捕捉學生的知識和心理需求,適時調整教學,以求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服務。因為,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學情,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才可能有的放矢。
2、教師要有火熱的愛心,尊重學生,賞識學生。
初中生正值花季,思維活躍,有巨大的潛能,性格也多變善變,甚至帶有叛逆。他們渴望得到知識,更希望贏得尊重與賞識。因此,在交際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權,使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愿意參與、敢于參與,能夠參與。有了這個前提,才會擁有師生平等對話的課堂,師生雙方才能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點,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自卑、內向、怪僻和學習有缺陷的學生,教師應時時急他們之所急,充分挖掘他們的優勢源。他們對世界的表達也許是個性化的,有創意的,教師更應該為他們構筑1個展示自信的平臺?梢詾樗麄儬I造富有藝術美感的教學氛圍,將音樂、美術的陽光雨露撒向語文課堂,以語言難以企及的感染力和效果來創設氛圍。
學習《安塞腰鼓》,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場景,聽貝多芬《命運》的配樂朗誦,讓學生從催人上進的旋律中感悟生命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欣賞《水滸傳》作品片段時,可以讓學生在劉歡的《好漢歌》中放飛思維,張揚個性,解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實踐證明,往往在這個時候,那些愛好音樂,喜歡唱歌的孩子情緒飽滿,處于亢奮狀態,這種氛圍自然會感染到其它學生,這不正是我們所期盼的嗎?新教材上有不少課文內容本身就是1幅美妙的圖畫,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的同時潛心繪畫,在欣賞畫作的同時領悟作品的內涵。這樣不僅讓學生產生文學鑒賞的審美愉悅,還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在這個時候,教師的幾下掌聲,幾句贊譽,或者1個眼神,1個微笑,都很重要。學生會在教師的欣賞里,得到自我的肯定,獲得信心和力量。欣賞是互為因果的,學生也會因此而欣賞老師,語文課堂因為有了欣賞而變得搖曳多姿。
讓學生大膽而自信的走上講臺,這也是對學生的尊重與賞識。這樣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審視學生:學生在活動中合作與參與情況,學生能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的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資料,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觀點。待學生講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參與點評。這時,就應該特別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于不同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這對教師反思教學,調整教學會起到促進作用。
1線:“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1。
語文新課堂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始得西山宴游記》《峽江寺飛泉亭記》等古代山水游記篇,學生自主閱讀、自主賞析品讀,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研討探究。合作活動如:①設計景點,以導游的身份介紹,模擬游覽。②美點捕捉:4人小組選取1段話,配上圖畫,或表情朗讀精美句段并作賞析。探究活動如:①引導學生課后廣泛閱讀有關山水方面的詩文,嘗試寫創新作文《走進山水,共享閱讀》。②探究被貶古人的內心世界,積累有代表性的名言。
當然,每1堂語文課,根據不同的課文,學習方式會有所側重。或側重自主學習,或側重合作學習,或側重探究學習。但有1點是不容置疑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和歸依,3者有機統1,相互促進。這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技能,形成語文學習良好習慣的必由之路和科學捷徑,是1條黃金線。
語文是1門最富有人文性、情感性、靈動性和創造性的課程。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以1貫之的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人格與權利,形成1種開放的格局,創設1個廣闊的沒有既定答案和發展流程的背景,探討學生的自我觀和獨特性,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愉悅感,讓課堂教學的難點、重點、熱點與學生的思維點、興奮點、情感點相互碰撞,讓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教學的1個又1個高潮環節迸發、跳躍。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并為他們的未來開辟出廣闊的精神天地。
但愿心中的書能助各位學生拾級而上,享受陽光普照;但愿目中的人能助教改中同仁,在新課改的道路上,以不變應萬變,穿新鞋,闖新路!
(安徽省樅陽縣第2中學: 齊秀萍)
【語文新課堂“兩點一線”論】相關文章:
德魯克論管理的新范式05-09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05-05
用系統論解讀審計證據的兩點思考08-06
論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11-01
盛新鳳:《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之四10-18
論課堂優化教學管理的論文10-17
提高課堂效率的論教育理論論文07-29
論關于債務重組新準則的探討05-26
新課堂模式下的評價方式10-17
論初中歷史靈動課堂的建構的論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