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的心得體會
《矛盾論》是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存在于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
矛盾論的心得體會1
文章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于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于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說明白;而關于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后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后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對于客觀情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局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進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這就是在部分的邏輯結構: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層層明晰,渾然一體。第四部分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這一部分開頭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必須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梢,第四部分是對第三部分的細化。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說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結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這是對前面內容的深化。第六部分講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又是對第五部分矛盾斗爭性的細化,作者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最后,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系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領全局的能力。
特點之一,例證豐富。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閱讀廣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非常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鑒》、《水滸傳》、《山海經》、《淮南》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中,主要關于革命的例(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對象),但不局限于關于革命的例,還有關于自然科學等等的例。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可見淵博的知識是進行創作的前提條件。特點之二,語言準確而生動。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對于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這篇論文語言的準確、精煉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匯,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作者論述運動的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時有這樣一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一、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中所顯現的面貌。而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面貌。作者像連珠炮似地一下羅列了十數個詞匯來說明矛盾的統一的狀態,個個不同,但個個精當,個個準確,讓讀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統一狀態,是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同時,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還體現在生動性上,作者能夠用很通俗幽默的語言闡明深刻而嚴肅的哲學命題。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這個道理時,有這樣一段。為什么雞蛋能夠轉化為雞,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呢?為什么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這么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相比之下,時下一些所謂的論文給自己披上了一層艱深晦澀的外衣,自以為這樣就能夠顯出自己的學識和水平。這些作者忘記了論文的宗旨。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己喬裝打扮起來,自己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于人于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矛盾論的心得體會2
學習矛盾論心得體澤東的《矛盾論》寫于1937年8月,發表于1952年4月1日。《矛盾論》是毛澤東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存在于黨內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文章概括了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的斗爭,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這部著作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寶庫的重要貢獻,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雖然70多年過去了,但這篇著作閃耀的哲學思想的光輝,永遠指引我們前進。
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從四個方面闡述辯證法。
一、兩種世界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宇宙觀,是兩種對立的宇宙觀。這兩種對立的宇宙觀是人們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與之相反,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不斷運動和變化發展的。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從而揭示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有兩方面的意義,一個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另一個是說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或相對性,是說矛盾有其特殊性。一個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矛盾,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在實際中,對于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時注意從總體、從各個聯結點,從各個階段區分研究矛盾特殊性,關注其特點。研究這些特性,不能帶有主觀隨意性,必須對他們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研究任何事物的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為我們指出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對主要矛盾方面,毛澤東指出,“矛盾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對不同性質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決方式。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他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著斗爭性,斗爭性中存在著同一性。在實踐中,必須具體研究各種矛盾斗爭的具體情況,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論來解決具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