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文化呼喚藝術性的教師語言論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作為一種媒體,一種范本,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教師要像歌唱家訓練和美化自己的聲音一樣去美化自己的教學語言,用藝術性的語言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文化氛圍。教師要使用語言去“傳道、授業、解惑”,去傳遞信息、情感,去塑造學生圣潔高尚的靈魂,去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一、渲染情境的煽情語。
作為母語課程的語言素質訓練,需要從語言文字入手,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的情感世界,調動學生的語言積累,使之產生自主的情感體驗,在情感融入中感受語言的真諦,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一方面,語文是一門情感性很強的學科,語文積極的思想情感熏陶對育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學生歡樂的情緒,濃烈的感情,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消極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一旦對學習活動失去情感,思維、想象、理解、記憶等機能便會受到壓抑。
二、出其不意的新穎語。
導入語所用的材料與教學內容類比點越少、越精,越能吸引人。一位教師在指導作文“招聘會”時,創作了這樣一段新穎的導語:“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歸來,師傅開了一家書店;沙僧開了一家礦泉水公司;豬八戒開了個火鍋城,專賣素食火鍋;孫悟空呢,要在小區里開個超市。”這段話像磁石一樣,學生被牢牢吸引住了。教師這才引入正題,“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招聘會,董事長委托我為招聘會負責人!贝藭r,學生的情緒被點燃,他們帶著積極的情緒參與整個學習活動。
三、動態生成的評價語。
在教學設計中有很多語言無法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模式一成不變地使用,而是要根據課堂實際進程臨時增加或刪減。特別是評價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呈現出復雜性、差異性、多樣性,教師即時性的評價語需隨機生成,張口就來,或冷靜客觀,或熱情洋溢,或指點精微,或撥正思路。
1、客觀性判斷。
現代教學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這無疑是準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和運用也會為此帶來弊端,評價應該有一定的價值標準,不能光給出“好”、“很好”、“不太好”之類的評價。
教學過程是一個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最初的印痕是不易抹去的,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因此,首先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這是無需爭辯的事實。那么判斷是與非,對與錯是必不可少的。如肯定學生“動了腦筋”,但也清楚地表明“答案有誤”;贊同學生“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同時指出“另一半還要想一想”。這些著眼于發展和全面的評價,學生所感受到的不僅是客觀、公正,更是關注與期望,并由此產生進步的內驅力。
2、多方面涉及。
學生的學習活動及結果不僅受智力因素的影響,還受到非智力因素,如情緒、態度、興趣、動機等影響。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也從知識轉向了學習能力。那么,體現學生情況的數據就很難用數字精確地表示出來,而多用語言加以描述,因此課堂上這樣的評價多起來,“你真會讀”,“你很會思考”,“這種理解很獨特”等。
四、和諧雙向的共鳴語。
新課標提倡學生閱讀時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
在一次賽課活動中,一位教師在教學“艾滋病小斗士”時是這樣處理的:一段視頻后,教師用緩慢的語氣口述:“同學們,恩科西與你們同齡,卻不能和你們一樣擁有健康的身體、享受美好生活,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仍然與談之色變的艾滋病作斗爭,在聯合國大會上仍然呼吁人們關愛艾滋病患者。多么令人敬佩的孩子呀!如果你就坐在聽眾席上你會怎么想?”同學們紛紛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恩科西的敬意。教師用傳情的語言使學生沉浸在一種體驗之中。給學生留下“缺口”與“空白”,引起他們的沉思、感悟,聯想思維的潛流在奔涌,情感的潛流在激蕩,這種共鳴給學生留下一個繼續思維的彈性空間,給他們的思維提供了一個新的延伸點,新的發揮點,新的開拓點。
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直接展示了教師淵博的知識、高超的學識水平和做人的智慧。課堂語言表達決不是一件小事,學生能從教師的藝術性語言表達中受到教育啟發,得到更多的知識信息,思想受到感染,有利于滿足求知的欲望!氨鶅鋈,非一日之寒”,教師要將豐富的智慧、浩瀚的思想、瑰麗的想象化作藝術性的語言在課堂中凝結、馳騁、升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收獲信心,收獲快樂,收獲成功。
【課堂文化呼喚藝術性的教師語言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舞蹈教學中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的論文10-26
廣播播音的語言藝術性的研究論文08-19
教師課堂語言藝術淺析的論文08-02
課堂中的數學文化論文09-07
試論中學生物課堂藝術性教學語言07-18
關于藝術性地理教學的論文10-13
語言文化論文格式標準08-04
初中數學課堂語言運用論文08-15
英語滲透下語言文化論文09-17
小學體育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學科論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