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合并高校校園文化的重建論文
摘 要 校園文化的重建關系到合并高校能否實現實質性的融合。文章分析了高校合并后校園文化面臨的問題,探討了校園文化重建的途徑。
關鍵詞 高校 校園文化 重建
高校合并是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一項重大舉措,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方興未艾。合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增強辦學實力,追求規模效益,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大學乃至世界一流大學。高校合并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但是,合并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決不是幾所高校的簡單結合,它給高校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必然帶來一些問題和沖擊。其中,校園文化重建的成效如何,直接影響著合并高校的運行和發展。
1 深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認識
對校園文化的深層認識是校園文化重建的前提。校園文化是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成果。因此,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包括校園的地理環境、建筑布局、景點、傳播設施等;精神文化包括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范、規章制度、學風與校風等等。
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也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認可的,它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全體成員的參與和努力。
在學校環境中創造的文化,都具有學校的共同特點,但是由于學校規模、建校歷史、學校類型、地域特征、專業設置等等各不相同,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只有這樣,校園文化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發揮出極大的功效。
校園文化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逐步形成的,是在社會環境和學校本身發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盡管不排除人的主觀努力,但從總體上看,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意識到與否,它總是會對學校的全面發展起或正或負、或大或小的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對全體成員起著陶冶情操與規范行為的作用,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奮發向上的群體意識,能激發全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優秀的校園文化還能使全體成員在其導向功能下正確的選擇信息,接受先進思想并逐漸養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為師生員工和學校的長遠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 高校合并后校園文化所面臨的問題
高校合并是以解決“條塊分割、力量分散”問題為主要目標的。經過合并,我國已組建了一批新的綜合性和多學科的大學,高校辦學實力日益增強,布局也日趨合理。可以說,合并已初見成效,但是無庸置疑,合并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校園文化的重建就是一個難題,是一個較深層次的問題,關系到合并高校的深度融合。目前,許多合并高校的新舊體制的銜接和轉換期過長,磨合的時間和損耗都過大,矛盾不少,融合難以縱深發展,反而在某些方面阻礙了學校的發展。
校園文化形成與相對獨立的校園環境中,具有自身的特色,且得到了全體成員的認同,在全校成員的精神、心理、情感、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等方面都打上了烙印。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其作用也是隱性地發揮的,因此,它的融合也是滯后的。合并后,校園文化的磨合和矛盾較多,原有校園文化對全體成員的影響使他們對合并后的校園文化產生排斥、抵抗心理,許多成員產生了不適應感,無法形成一個和諧、有效的整體,難以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向心力。
高校合并之后,綜合實力增強,廣大師生員工都希望學校能夠出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自然對校園文化的期望增強了,希望校園文化在人際關系處理方面、消除思想阻力方面、創建良好的氛圍方面發揮其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高校合并之后,面臨著優化學科、理順制度等等一系列問題,精力不夠。而且合并后,校園分布在多個校區,彼此間距離較遠,多校區不易管理,組織宣傳全校性活動,在人員、場地、經費、時間安排等方面都不易協調。此外,在建構新文化的同時又要注意保留原有校園文化的特色,建設難度大大加強,
現實中,許多高校的領導對校園文化的作用認識不夠,一般較為注重資源的合并和人員的安排,在文化層面的融合上多采取自然磨合的方式,沒有將校園文化的融合列入發展規劃之中。有的高校則是對此融合過程駕馭不當,時間過長,內耗過大,延緩了學校的發展。
3 高校合并后校園文化重建的具體途徑
3.1 尋找高校定位,制定學校新目標
各高校的定位都是在過去情況下制定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針對性。合并后,其原有定位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必須進行整合和升華,尋找出合并后高校在全國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養人才定位等等。此外,應當從本校校情出發,制定出學校發展的新目標,來凝聚和引導全校成員。關于新目標的制定,必須尊重各高校的特點,分校區、分層次進行調查研究,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目標制定后,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大力宣傳,使全體成員統一認識,共同為新目標的實現而努力。
3.2 重建新的校園精神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中的觀念形態部分,是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一旦形成,會對全校師生員工產生不可抗拒的影響力,使每個人身在其中,受其感染,從而形成良好的品格,產生巨大的行動力。新的校園精神必須融入原來學校的優良傳統,融入新的時代精神,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引導師生更高的精神追求。校園精神文化主要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以及校園的精神產品上。校風是全校師生員工共有的情緒、理想、愿望和行為習慣等因素的綜合表現,對每個成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風要求教師品德高尚、知識淵博,認真教學;學風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表現,可以促進和維持學生的學習活動。建設新的校園精神,必須重視“三風”建設。此外還要有創新意識,具有自身獨特的精神產品。
3.3 加快學科的融合
學科建設是一項基礎工程,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和校園文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合并在學科建設方面,為學科的重組和優化提供了契機。綜合化是現代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不斷出現新的學科點。高校合并后,要及時引導此趨勢,在學科領域中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方向,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在學科力量配置方面,學校既不能保持原來的格局,各自為戰,也不能將學科力量平均分配給各學科,必須堅持融合的方針,以學科結構的優化為中心,從整體上考慮學科力量的配置。
3.4 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好的物質文化能夠進一步加強廣大實施員工對校園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合并高校應當更加重視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要加快改善校園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建設具有特色的、風格相對統一的校園建筑,加強校報、廣播臺、影劇院、櫥窗、廣告欄等校園文化設施的建設。另外還要從全局出發,對原有校園物質文化進行適當的改造,對各校區的規劃、校園的綠化、文化景觀的建設作整體的考慮,為校園文化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礎。
3.5 建設高素質的校園文化隊伍,充分發揮廣大師生的主動性
廣大師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學生文化隊伍建設方面,要鼓勵學生自發成立各種文化組織,把絕大部分學生吸引到校園文化隊伍中來;要經常實施業務上的指導,保證參加的學生能有知識和才干的收獲;要善于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發現、培養骨干,充分發揮他們在活動中的向導作用,引導他們組織既符合師生員工要求、又符合學校要求的文化活動。在教師文化隊伍建設方面,要努力把現有的具有文化專長的教師發動起來,參加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如擔任社團指導,開設講座等;要對廣大教師進行知識培訓,讓他們廣泛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組織能力,擴大教師的文化指導隊伍。
參考文獻
1 張德,吳劍平.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 劉延慶,沈海濱.高校合并辦學與校園文化構建[J].揚州大學學報,2000(9)
3 馮向東.論并校中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合并高校校園文化的重建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地方合并高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研究01-07
中學教育中德育的重建論文12-03
有關校園文化論文03-26
解構與重建--試析齊白石的衰年變法論文11-20
試論高校合并后的圖書館文化建設03-21
淺談贛臺高校校園文化發展03-19
高校學生繳費收入賬務核算之重建03-07
高校高等教育論文12-02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論文04-01
淺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精品建設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