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由概念合成理論看新詞“下課”
論文關鍵詞:概念合成 層創結構 新詞 理論解析 “下課”
論文摘要:近年來,在空間理論的基礎上,以Fauconnier和Turner為代表的認知學家們提出了合成空間理論或概念合成理論。概念合成理論的三種認知整合運作過程即組合、完善、擴展,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的概念的結構!跋抡n”本是一行業的常用詞,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很多領域而成為一個新詞。概念合成理論可以用來解析這一新詞的概念如何由相應的舊詞轉變而成。
1. 引言
近年來,在心理空間理論的基礎上,以Fauconnier和Turner為代表的認知語言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新的意義構建理論,稱之為合成空間理論或概念合成理論(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或the blended space theory)。其核心思想是將概念合成看作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普遍的認知方式,它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人們進行思維和活動,特別是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活動時的一種認知過程。Fauconnier和Turner所提出的這個概念整合理論的多空間模型一般是4個空間的多向投射,并且在整合空間里還產生其它三個空間所不具備的層創結構。這一理論框架可以使我們深入觀察和剖析一些細微的推理合成過程,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這個模型對許多語言現象進行分析揭示,例如分析揭示有些新詞意義的形成與轉換。
2. 概念合成理論
概念合成理論是在心理空間(mental space)理論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心理空間理論產生于Fauconnier 1985年出版的專著《心理空間》(1994年再版)!靶睦砜臻g是人們在進行思考、交談時為了達到局部理解與行動之目的而構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 Turner,1998:133)心理空間可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時間、信念、愿望、可能性、虛擬(counterfactual)、位置、現實等。
概念合成理論認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模式是由4個心理空間構成的:兩個輸入空間(源域和目標域空間),一個類屬空間(the generic space),以及一個合成空間(the blended mental space)。兩個輸入空間(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結構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個空間,即類屬空間里,它反映兩個輸入空間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結構與組織,并決定跨空間映射的核心內容。同時,在這兩個輸入心理空間的基礎上,通過跨空間地匹配并有選擇地投射到第四個空間,即合成空間。合成空間從兩個輸入空間中提取部分結構,形成層創結構(the emergent structure)。這樣,這四個空間通過投射鏈彼此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個概念整合網絡(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如下圖1所示)
上圖顯示了一個完整的四空間合成過程。圖中的圓圈代表空間,圓圈內的點代表各元素,元素之間的聯系用線來表示。在輸入空間I1和I2中的對應元素之間存在部分映射關系。這兩個輸入空間元素之間的映射關系用實線來表示。映射(mapping)反映的是認知空間之間的關系,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對每一輸入空間進行映射。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元素與類屬空間、合成空間中元素之間的映射關系用虛線來表示。其中正方形表示合成空間的層創結構。圖中表明空間中相應成分被投射到合成空間之中后,可能會合為一個成分也可能被投射為獨立的成分。
Fauconnier和Turner指出,認知運作主要在合成空間的層創結構中進行。層創結構是一個其它空間所沒有的新結構,它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概念的結構。它通過以下三種相互關聯的方式來產生的,即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以及擴展(elaboration)(Fauconnier & Turner, 1998/2002)。組合是三個過程中最簡單的。它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輸入空間投射組合起來并在輸入空間之間形成以前不存在的新關系。完善或稱為模式完善(pattern completion),它借助背景圖式知識、認知和模式,在合成空間中使被激活的模式(pattern)不斷完善。也就是說,當部分表征投射到合成空間時,可能會激活附加的概念結構圖式;蛘撸敽铣煽臻g中的結構與人的長期記憶中的信息相匹配時,一些隱性信息就會自動地被激活。擴展是指合成空間中的結構可以擴展,即對合成空間進行運演(running the blend),也就是,根據它自身的層創在合成空間中進行認知運作,運用人的想象力根據層創結構對細節進行無限的擴展。(房紅梅、嚴世清,2004:10)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可能具有兩個以上或甚至更多的輸入空間,一個合成空間整合的結果很可能成為另一個新的整合網絡的輸入空間,這就構成了錯綜復雜的多個合成空間相互聯系的概念整合網絡。此外,概念整合網絡并不是在建立之后就一成不變的,人們既可以構建復合空間也可以對其進行解構、重構。
3. 新詞“下課”的出現
隨著的發展變化,人們的詞匯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有些詞逐漸地“死亡”了,與此同時,有些新詞由于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而不斷涌現。這是因為舊有的、沿襲使用的表達方法已經不適合或不敷應用了,需要新字和新詞來表達。這些新詞,有些是全新的,有些是幾個舊詞合為新詞的,有些由外引進的,還有些是舊詞套新意等等。這里,我們看看一個現今被人們尤其是廣大球迷們廣為使用的詞——“下課”!跋抡n”本是一行業的常用詞,意思是“上課時間結束”,F在,“下課”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很多領域。例如,體育行業,我們在報紙上會看到這樣的報道:
(1) 中國甲A教練下課并不是新鮮事(《齊魯晚報》1998年8月24日)
(2) 倒是徐根寶下課有點“故事”(《羊城晚報》1999年7月17日)
(3) 金正男應主動下課(《齊魯晚報》1998年8月24日)
(4) 鮑利斯無意主動下課,南斯拉夫主帥進入魯能視野(《足球》2001年4月9日)
在這些例子中,“下課”應該解釋為“教練辭職或被撤換”。后來,“下課”不再是教練的“專利”,體育界的人員也紛紛“下課”。
(5) 山東男籃總經理徐建斌下課成謎案(《體育周報》2001年2月19日)
(6) 老總下課?主帥下課?李海生沈福儒同歸于盡(《體育周報》2001年4月19日)
不僅如此,“下課”的使用范圍得到了泛化,超出了體育界,廣泛使用于各種不同身份的人。
(7) 遭歌迷要求“下課”,張學友態度不慍不火(《商務早報》2001年1月9日)
(8)“平民市長”張慶祥拍戲遭遇“下課”危機(《天府早報》2001年1月12日)
(9) 山西工行16名處級干部面臨“下課”(《山西日報》2001年3月26日)
(10) 頒獎晚會部分節目“下課”春節晚會節目評獎可疑(《華商報》2001年2月6日) (11)“下課”呼聲此起彼伏,印度國防部長日子不好過(《中國日報》網站2001年3月15日)
(12) 教師沒證就“下課”: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將向全社會公開(《重慶晨報》網站2007年8月17日)
在以上例子中,“下課”意思為“下臺”、“下崗”或“辭職”。有意思的是,在例(12)中,“下課”又回到了教師那里,此時“下課”的意義已不再是原來的“上課時間結束”。“下課”在體育界“活動”了一番之后又回到了教師這里,但意義和原來已經不同了,在這里解釋為“下崗”比較合適。
“下課”還用于事物,如:
(13) 身份證“上位”戶口薄“下課”廣西“農轉非”將無指標限制(《羊城晚報》2001年4月2日)
(14) 新技術:Zip讓軟驅“下課”(《北京青年報》2001年1月29日)
這些例子中的“下課”可以理解為“不再使用或出現”或者“落選”等意思。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下課”一詞從教育界跨出,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成了一個新詞。這個詞如何重構成為了新詞?新的概念如何由舊詞義推理合成而來?新詞的意義與舊詞的意義有什么聯系呢?我們可以借用概念合成理論來解析一下。
4.理論解析
首先,由源域——界的“下課”和目標域——體育界的“被撤換或辭職”構成兩個輸入空間,形成跨空間映射(cross space mapping),即兩空間之間的對應成分存在部分映射關系:源域(教育界)中的“下課”含有的元素為:教師和學生、教育關系、教室、課堂、粉筆黑板、教師在下課后離開教室,學生往往還要等待下一位教師的到來等;目標域(體育界)中的“解/辭職”含有相應的元素:教練和運動員、執教關系、球場、哨子、球、教練被撤職或辭職以后,運動員也要等待新的教練來接替等。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兩輸入空間(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存在相似的結構與組織。這些相關的元素一起投射到第四個空間——合成空間。如下圖2所示:
人們將教育領域與體育領域中的相關投射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概念“下課”。它既具有教育界的某些特性,又有本身的一些特性。例如教師下課之后幾天后還可再在同一班級上課,而教練“下課”之后就不能——至少一定期限內——在同一球隊執教。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認知模式將這一組合結構逐步完善并不斷擴展形成層創結構。在這一結構內,我們不只是認為教練會“下課”,體育界的人員也會“下課”。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合成空間的層創來對這一概念進行完善、擴展。我們可以把具有類似結構的情況都稱之為“下課”,如家、主持人、歌星、演員、干部、工人等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下課”。前文提到當“下課”一詞回到教育界時,“下課”的意義已不能等同于原來的“上課時間結束”!跋抡n”在體育界“活動”了一番,經過概念合成和層創結構之后,又回到了教師這里,意義已經轉變為“下崗”,等同于“被撤換”。“下課”還進一步擴展用于事物,見上文。從教育界的“下課”到體育界的“下課”到各種人的“下課”再到教師新的“下課”再到各種事物的“下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概念合成過程以及組合、完善、擴展過程。然而,實際生活并沒因此而停止發展前進的腳步,概念合成還在進一步地進行。
由于“下課”增添了“體育界教練或管理人員被撤換或辭職”的新義,與“下課”相對的“上課”也有了表示“體育界教練或管理人員被聘任或上任”的用法。如:
(13) 舜天:班尼首次上課受好評(《揚子晚報》2000年5月24日)
(14) 平安:朱廣滬剛上課就進“雷區”(《球報》2001年5月19日)
“上課”在“教師講課或學生聽課”之外增加了“體育界教練或管理人員被聘任或上任”的新意義,不是直接把“上課”運用于體育界而獲得的,而是以“下課”的新義為基礎而合成出來的。從系統內部的平衡性原則要求來看,有“下課”表示“體育界教練或管理人員被撤換或辭職”,“體育界教練或管理人員被聘任或上任”也應該有一個詞來表示才能做到對稱、自然,合乎語言習慣!吧险n”經常和“下課”對舉使用就說明了這一點。(安志偉,2001:5-6)
(15) 紅金龍啟動倒計時,塞哈芬下課誰上課?(《體育周報》2001年4月2日)
(16) 遼寧:撫順球迷喊出“張引下課王洪禮上課”(《遼沈晚報》2001年4月20日)
但從認知學理論角度來分析,這其中還是體現了概念合成理論的作用。上文提到在實際生活中,很可能有兩個以上,或甚至更多的輸入空間,一個概念合成的結果很可能成為另一個新的整合網絡的輸入空間,這就構成了錯綜復雜的多個合成空間相互聯系的概念整合網絡。(蘇曉軍、張愛玲,2001:33-34)隨著人們認識力的發展,新的概念整合網絡會不斷出現,這新詞“上課”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可以用下圖4來說明這一網絡!
界的“下課”與體育界的“被撤換或辭職”這兩個源域經過概念合成的結果形成一個新的源域,再映射到另一目標域體育界的“被聘任或上任”,同時另一源域教育界的“上課”也映射到這個目標域,再進行新的概念合成形成新的層創結構。這樣,舊詞“上課”就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而成為另一個新詞。我們可以用下面一個圖5來簡要說明一下其合成過程。
5. 結語
從以上對于新詞“下課”及其次生的新詞“上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概念合成理論對于新概念生成的理解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同時,人們創造性的思維及認知過程也可從中窺見一斑。一個普通常用的詞經過人們創造性的理解合成為了一個新鮮的更具活力的詞,這不僅擴大了人們的詞匯量,還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隨著人們認識力的發展,新的概念整合網絡會不斷地出現,新的概念不斷地形成,從而人類可以不斷地創新。而且,通過概念合成理論人們對自身的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從而人類可以不斷地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 Cambridge: MID Press, 1985.
Fauconnier, G. & M.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J]. Cognitive Science, 1998(2): 133-187.
安志偉. 從“下課”到“上課”[J]. 新觀察,2001(9):5-6.
房紅梅、嚴世清. 概念整合運作的認知理據[J]. 與外語教學,2004(4):9-12.
蘇曉軍、張愛玲. 概念整合理論的認知力[J]. 外國語,2001(3):31-36.
【談由概念合成理論看新詞“下課”】相關文章:
新詞意義構建的概念合成理論的淺議03-01
談產業組織理論中的競爭概念及利潤差異02-27
顧客價值理論的概念模型02-27
談由“秧歌”看漢族民間舞蹈的審美特征03-19
談由商品的道德屬性看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03-18
談期權理論的現實應用03-28
反語認知的概念整合理論解釋03-19
哲學的邏輯表達與邏輯的哲學分析-從概念、定義與命題理論看萊03-18
談乙酸乙酯合成實驗的改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