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素質論文
【摘 要】如何打好小學生數學基礎,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積極參與。本文從多年的一線教學工作中總結了幾點做法,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激發興趣發揮主體作用提高素質
如何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認知實際出發安排數學教學,確保在打好數學初步基礎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思維得到有效發展,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學習品質。興趣的驅動,使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促使他們愛學習,從而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沒有興趣,學生對知識就會感到索然乏味,也就不可能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原蘇聯教育家杜賀夫內伊在《數學法原理》一書中指出: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學生自己的積極思維過程,由于這種積極認識的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個人的財富。興趣是兒童知識需求的情緒表現,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產生注意力的主要源泉。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去點燃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從而促進學生的認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正常和諧穩定的發展。
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新課時,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采取"直接切入"的方法,讓學生先用彩色筆勾畫出四種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的周長。接著提出:"你能求出哪種圖形的周長?"于是學生們積極地求出前三種圖形的周長。然后再提出:"想知道這個圓的周長怎么計算嗎?"這在知識上起到了鋪墊和遷移的作用:從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上引發主動探索問題的興趣。僅在幾分鐘內,在教師的引導下就建立起圓周長的概念,接著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學習創設了良好的認知情境。
二、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在教學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1、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知識的過程,有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教具,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參與學習,學生情緒高漲,愿學、樂學。
2、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其做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既要實現教育和教學的目的,又要擔負起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任務;并要求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學會如何學習,且有能力"發現"知識,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使用教材,養成讀、勾、批、注的習慣。讀:讀應用題時,要求邊讀邊思考,先讀懂題意,再思考解題的思路,分析過程,解題步驟等。勾:用直線勾出應用題的條件,用波浪線勾出問題,用小點點出單位等。批:在應用題的旁邊寫出自己的批語:解答這道題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把解題步驟批在旁邊。注:在應用題的`關鍵語句下面注上著重號。在學生掌握了這些方式后,能更好的進行把握學習。 3、實行開放式教學。
結合學習內容可以走出課堂學習,如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可以實地測量教室的占地面積,測量操場的面積等;學過統計圖表后,可以調查統計本年級的體育達標情況,制成統計圖表,還可以利用調查得到的數據自編成應用題。
三、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參與
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待優生,比較好回答的問題多讓他們回答,及時給予鼓勵表揚,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情況,另一方面對待優生也是一個促進,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教師課堂巡視指導要全面、深入。要特別重視待優生,勻給他們一點輔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補救,避免知識缺陷的積累。對其中做得好有進步的待優生要及時肯定,給予鼓勵表揚。
教師的態度和藹,平等待人。對學習落后的學生要尊重他們,做他們的知心者,使他們敢于接近老師,鼓勵他們學習提問,使他們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抬頭走路。對智力較好而因種種原因成績不好的學生,要查明緣由,幫助他們提高。
四、結合教學內容,培養良好的思想素質
1、結合數學教學內容,滲透辯證觀點進行教育。
。1)用運動的觀點分析事物的變化規律,促使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如: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時,讓學生把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重合,是其中的一個三角形繞一個頂點旋轉一百八十度,再沿著另一個三角形的邊平移,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與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積的關系,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2)數概念之間,數量關系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系,如整體和部分之間就含有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揭示這些關系,對滲透辯證的思想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2、結合教學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發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的功能,
(1)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體驗開拓者的艱辛,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祖國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肯動腦善于思考的勤奮學習精神。如學習圓周率之后,可以講述祖沖之發現圓周率的故事;學習列方程解分數應用題后,可以介紹一些數學趣題,并引導學生用一些方法解答。
。2)課堂上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促其積極思維。作業書寫整潔,保質保量,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從學生認知實際出發,既注意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注重學習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才能促使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素質論文】相關文章:
5.如何提高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