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生物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
摘要: 學生語言的表達與組織能力是學生基本素質之一。利用課堂知識教學,綜合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生物教學 語言訓練 素質教育
說話,對于每個正常人來說真是太容易了--張口即來,但要在一定的場合,在規定的時間里真正把話說清楚,把意思表達完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不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尤其是在人多的時候,神態不自然,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目前,素質教育作為教育體制改革己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重要體現之一.因此,根據本學科特點,我對初中學生有計劃地利用課堂兩分鐘進行“說話"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照本宣科
由學生自己選擇現有的生物小故事進行脫稿講述,時間是兩分鐘.這個階段主要是打基礎,即:使每位同學敢在全班同學面前“說話”。這看來
是容易的事,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也并不樂觀。經常出現剛說了一兩句就“卡殼"的硯象。同學往住在臺下講得“爛熟",一上講臺就不知講什么了,緊張得滿臉通紅,手也不知怎么放才好。例如:有一位同學座位在教室的后排,當他走向講臺時,竟緊張得同手同腳走。他站在講臺前,低著頭,不敢看臺下的同學,剛說了一句,頭上就冒出了汗珠(當時正是冬季)。事后他說:“從沒在這么多人的面前說討話,也不知道自己講的是什么,好像哪都不聽指揮。”還有一位同學平日里號稱有著‘‘三寸不爛之舌",可該他上臺時,也不由地變的很拘謹。居然緊張得“結巴”起來。這一階段,開始進行的較艱苦,但每位同學都積極準備,一次不行就來第二次、第三次......故事的涉及面也較寬,有植物、動物、人體、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第一階段的訓練,絕大多數同學能在全班同學面前把小故事講的比較流暢、生動,有的同學還有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手勢,增強了感染力。
第二階段 借題發揮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將學過的課本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學生根據內容編小敵事。時間仍是兩分鐘。這階段主要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
的能力。例如:一位學生編了“根與葉的對話”,以童話的形式來說明“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還有位學生編了“植物體內的交通網--導管和篩管”。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導管和篩管的重要作用;還有“看不見的龐大的工廠(光合作用)”等等。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語言表達能力普遍有所提高,思維能力也大大增強,有的同學還把在其他課中學到的知識也運用其中,使故事既有知識性,又很生動,還有一定的哲理。例如:一位同學在編講“蜜蜂”這部分內容時說道:“你一定對蜜蜂不陌生,可你知道嗎,它們有著嚴格的分工......你一定認為蜂王享盡榮華,其實不然,它每天都在忍受著生殖的痛苦。你知道雄蜂嗎?它的壽命雖不長,但它無怨無悔,因為它把生命的希望留給了下一代,在燦爛的陽光下,在絢麗的花叢中,那些不知疲倦地在采花粉、吸花蜜的正是工蜂,它們不辭辛苦地忙碌著,沒有向蜂王索求什么,也不可能為自己傳宗接代--因為它自己不能生育,但它們還是日復一日地為整個蜂群操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它們各自的奉獻,才有了種族的延續,才有了蜂群的興旺。作為人類,我們為什么不能像蜜蜂那樣,盡職盡責做好自已的事呢?”當這位同學一說完,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他不但從生物學角度把有關內容表述清楚,而且拓展了知識,聯想到人類社會,人類也應像蜜蜂那樣勤勞和無私。
第三階段 融匯貫通
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對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進入第三階段,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已知的生物知識,自由發揮、綜
合編講故事,時間不超過三分鐘。這一階段的要求雖比前兩個階段都要高,但寬容度較大,學生興致很高,可以說是進入了高潮。
在這一階段進行中,精彩故事不斷涌現,出乎我的意料。例如:一位同學編講了“看不見的朋友--微生物告訴我”,她把微生物擬人化,以對話的形式說明了微生物對人類的重要作用,由此提出環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位同學編講了“假如我什么都不會忘記”,他說:“假如我什么都
不會忘記,對學習知識來說是好事,可是生活中的許多煩惱、許多不值得記憶的東酉也忘不悼,那該是多痛苦......因此,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可以建立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又可消退,這就要求我們對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斷強化這種條件反射,對沒必要記憶的東西,讓它自行消退。正因如此,我們的學習要不斷進行,要反復進行_......"還有位同學編講了“漫游大森林"把森林生態系統描繪得栩栩如生,同時指出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還有“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偉大的母愛"、“莫將落葉付一炬"等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盡管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學生都能表述清楚、語言流暢、表情自然。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普遍反映學習生物很有趣,很有意義,更重要的是,經過訓練,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聯系實際的能力,促進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正如有位同學說:“會說才會寫,我現在語文的表述能力比以前強了,回答問題也不再膽怯了。”還有位同學說:“我現在解答問題時總要認真的推理,正象生物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關的一樣,做數學時,定要找找根據,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其正確率明顯提高。”......
這項訓練活動的開展,使我深深體會到:素質教育就像種蘋果,目的是收到果肉多、品質好的果實,并不是要得到無果肉的種子。而培養出的學生其能力就應是肥厚的果肉,而這肥厚的果肉乃需要必不可少的種子(基礎知識)的刺激才能形成,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有了“種子”的同時,發育成豐厚的“果實”。
【談談生物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相關文章:
中學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問題及創新方法11-15
環保教育于生物教學中的滲透03-07
試論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3-16
對歷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思考03-17
談談門禁系統在地鐵中的應用03-01
論文談談生物表面活性劑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12-08
生物科學史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03-12
生物教學中的生活化論文11-16
素質教育與美術教學中智力的培養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