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論文15篇[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教學論文1
摘 要:
在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并強化小組合作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同時,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中職生物;合作小組;運用
在中職生物教學過中,教師要巧妙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對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還要精選適合合作小組學習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確保高效運用合作小組進行中職生物教學,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職生物學習能力以及生物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一、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并強化小組合作指導
1.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學習小組
毋庸置疑,中職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時候,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是不同的,學習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師要考查本班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考查每一個學生喜歡生物知識的程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按照每組四到六人組建合作小組,同時教師選擇合作學習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對生物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學生在教師布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織組內合作學習。
2.強化小組合作指導,讓每一個學生真正進入到小組合作狀態(tài)
目前的生物課堂中,盡管有些教師也運用合作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組成了學生的“自由市場”,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甚至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因此,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強化指導,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盤散沙,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交流中來,能夠在組內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為組內討論人數比全班集體討論人數精簡,這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fā)言,都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發(fā)現自己的問題。當然,也能夠讓學生在其他同學肯定的`目光中尋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歡學習生物。教師要指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運用合作學習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學會傾聽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1.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chuàng)新
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對中職生物的學習,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中職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創(chuàng)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職《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的生物實驗,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
就要告訴學生合作探究的目標。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熟記本組內的合作學習目標,還要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探究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思維,樂于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養(yǎng)成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以及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2.教師要善于把握合作時機,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說是轉瞬即逝的。作為中職生物教師,也要具備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能夠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要在熟悉掌握生物體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科學觀的基礎上對任何創(chuàng)新的思維勇于把握。對于學生提出的創(chuàng)新觀念,教師要組織學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中職生物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通過教研組的集體備課了解并掌握每一個教學單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課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本班的導學案。在導學案上,教師要明確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以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師要精選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動輒就合作,徒然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卻不能確保高效課堂的實現。
2.課上教師要組織學生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精選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準確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如,在《細胞中的無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精選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的時候,要運用平等的狀態(tài)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地調控。
總之,在中職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合作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班內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劍芳。提高討論學習有效性的幾種策略[J]。成功:教育,
。2]黃曉俠。淺談“三案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活動[J]。成才之路,
[3]張玉華。在研討中充盈在反思中升華[J]。教育教學論壇,
生物教學論文2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前提條件.和傳統的授課模式相比,高效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參與意識上更加注重.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讓學生逐漸建立參與意識,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例如在講解必修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一節(jié)時,第一課時需要講解呼吸作用的類型,我通過讓學生在課前先去實驗室做自制酸奶、酒釀和將蘋果密封保存等實驗,讓學生從生活的小事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然后再回到書本的教學中去得出結論.充分的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fā)揮.
2.創(chuàng)新課堂,提高學生的自學、合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合作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在高效課堂中,以小組為教學單位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在教師教授生物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且通過團隊的力量去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成自強自立的優(yōu)秀品格和良好的團隊精神.例如在講解選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節(jié)時,需要學生去實驗室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這個實驗是在先自學書本,然后再合作完成的一個實驗,而且這個實驗是一個連續(xù)的實驗,需要學生連續(xù)幾天分工合作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轉變師生角色
在傳統的授課過程中,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完全依賴與教師的授課情況.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很多弊端,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是走出這些弊端的有效出路.改變長久以來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將過去在教學中處于主角地位的教師轉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和協助者,而學生則轉變?yōu)閷W習的主角,成為學習的主體.高效課堂由老師在講課轉變成學生自由討論.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帶著問題去學習,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明顯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也會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同時能夠及時的幫助同學解答問題,起到很好的輔導協助的作用.
4.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重要措施.要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要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這個事實,同時還要學生體會付出就有回報的真諦,并且對于表現很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要一視同仁,關心和關注每一位同學,讓他們在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例如20xx年我在上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時,我就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堂高三講評課的過程中,我都是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代表發(fā)言,其他組幫忙糾正的方式,教師只在其中起一個扶正點撥的作用,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
5.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培養(yǎng)高中生生物素養(yǎng)
培養(yǎng)生物素養(yǎng)是高中生物課堂的重要教學目的之一.要想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程興趣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課程興趣小組活動是能夠發(fā)揮學生特長愛好,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在課程興趣小組中,學生能夠訓練和培養(yǎng)生物學科中的各種技能.例如對顯微鏡結構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植物的栽培,動物的養(yǎng)殖,等等.課程興趣小組的活動一定要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顯示出課外活動的優(yōu)越性.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生物知識競賽.開展知識競賽是促進學生學習,營造濃厚的教學競爭氛圍的重要手段.在競賽過程中,還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生物知識的掌握和強化.另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我校本身是“全國綠色學校”,所以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參加“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活動,這對于我們高中生物的學習非常有益,學生會自己制作一些“小生態(tài)瓶”一些生物標本來豐富我們的高中生物課堂,這對于我們學習必修三《生態(tài)系統及其穩(wěn)定性》這一章節(jié)非常有益。
生物教學論文3
一、引言
生物化學是將生物學以及化學進行有機結合的一個學科,不僅將生物中的化學因子進行分析,也從生物學的角度對于化學進行了解讀。生物化學作為化學類和生物類高校學生的必修課,地位不斷攀升,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對其進行重視,不斷的對于教學的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以提升學生的掌握程度。
二、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對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只為了應付考試,而粗略將知識點大致記下,而沒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期末考試結束后,學生會很快將知識遺忘,由此可見生物化學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十分必要。當前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隨著生物化學的不斷開發(fā)與研究,教學的課本應隨之更新,而不應沿用以前的課本。二是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應進行改變,從而通過創(chuàng)新方法的應用達到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三、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重點突出,難點易化。生物化學這門學科不僅需要學生對其有良好的理解,還需在學習中運用到學生的記憶力。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較多,知識點瑣碎,學生難以對知識進行良好的記憶和區(qū)分,因此就需要教師適時對知識進行總結,將重點難點著重突出,從而方便學生的重點記憶。教師應在每節(jié)課教學之前對于上一節(jié)所講的知識進行概括和梳理,組織學生共同進行相應的回顧,并對本章的結構進行大致的講解,指出學生學習的目標以及要求,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之前,對于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清晰的思路。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結合熱點時事以及學生所感興趣的故事,將學生帶入到課堂之中,激發(fā)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促進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記憶程度。例如在靜態(tài)化學的學習中,應將結構作為講解的核心,從而將全部知識連成一個總體,而在動態(tài)化學部分,應將各個物質間的新陳代謝關系進行區(qū)分。
(二)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師應將每節(jié)課的內容都結合進相應權威教材的其他內容,從而將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并結合當前生物化學科目的發(fā)展,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時事熱點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走在教育的前沿,及時收集相關的信息。例如在脂肪物質這一節(jié)中,就可對于最新文獻中有關于脂肪物質的知識進行引入,從而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思路對于知識點進行理解。由此可見教學不應千篇一律,而是應該結合時事熱點,與時俱進。近年來DNA指紋芯片技術廣泛的應用,不僅涉及到分子的領域還涉及到醫(yī)學的領域,在對于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使用到了多數生物化學的理論,因此該內容也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引入。教學所使用的課件,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可以對動畫以及視頻進行引用,從而增強課堂中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其的關注程度,提升學習效果。如在對DNA,RHA以及蛋白質合成的過程進行講解時,就可對動畫進行制作,并從相關網站找到專業(yè)性的視頻對這一過程進行詳細的畫面描述,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對這一過程進行理解,以增強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力。
(三)優(yōu)化教學內容,使之形成體系。符合遞進性的教學內容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被學生所接受,因此對于順序不夠合理的教材,我們應打破原有的章節(jié)順序,而采用合理的教學順序對學生進行教學。例如在生物教學的動態(tài)部分,物質代謝涉及到各個章節(jié),我們應先對ATP這一概念進行理解,從而對后面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再學習氧化生物以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學生對這一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有利于對之后的四大物質代謝進行深一步的理解。由此可見順序進行調整后的教學合理性充分得到了提升,而若按照教材原有順序進行教學,不僅不能使得教學效率以及教學成果最大化,還會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理解混亂,難以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造成知識框架難以建立。并且還能夠通過教學順序的調整,縮減課時,將知識在原有基礎上提前完成,從而留給學生充分的期末復習時間。
四、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啟發(fā)性思維。在物質代謝的教學部分較為枯燥,不能很好地提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這一過程對于學生的啟發(fā)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在對于學生啟發(fā)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于知識點有所擴展,增多學生對于該科目的了解,還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自學自講。例如維生素等較為貼近我們生活的知識,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學并進行組內講解,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對于課件的制作以及組內的探討,從而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從積極的課堂氣氛中共同進步。
(三)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多學校當前都具備較為完善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對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將知識通過視頻,圖片,音頻,動畫等方式進行傳達,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增強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記憶程度。
五、生物化學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改革
(一)實驗內容應涉及多元化。原本的實驗課程只有六課時,將教學計劃進行改革后,實驗內容進一步多元化,由原有的六課時增加到了十二課時,從而使學生所欠缺的知識得到了補充,并且使學生充分了解形影的實驗技術,例如:提取分離技術、層析分離技術以及光學檢測技術等,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生物化學的實驗往往以驗證性為主,很少有探究性質的實驗,因為只需要對傳統的實驗方法進行沿用即可,相對而言,這宗方法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要求較小,不利于學生相關創(chuàng)新理念的培養(yǎng),因此應在實驗中結合學生相應的設計,從而在原有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設計性,以對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有所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會加大對資料的搜集以及原有不合理部分的改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進一步掌握。
六、結語
通過本文以上所述,可見生物化學在當前社會發(fā)展中是一門較為重要的科目,其教育效果直接對于今后人才的綜合素質有所影響,但該門課程較為復雜,并且難度較大,因此我們應不斷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從而增強學生對于這一科目的掌握程度,并且促進學生將其應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當中,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教師也應不斷將教學內容進一步合理化,在教學中結合時事熱點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并結合雙語教學進行完善,從而將學習的效果全面得以提升,進一步加強對全方面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進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建華,張耕,蔣智鋼.執(zhí)業(yè)獸醫(yī)資格考試制度下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xx,17
。2]謝珍玉,郭偉良.新就業(yè)形勢下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3
。3]王艷君,陳盛.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生物學雜志,20xx,5
。4]石如玲,張煜,張艷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對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指導作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xx,4
生物教學論文4
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對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產生了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并在農業(yè)、醫(yī)藥與健康、能源、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1]。近半個世紀以來,分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發(fā)展最迅速的一個前沿學科,推動著整個生命科學的發(fā)展。目前很多高校的醫(yī)學、生命科學、農學等專業(yè)都設立了分子生物學課程,并作為本科生必修的學位課程。然而,由于這門課程涉及的知識點抽象復雜,信息量大,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學生們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目前為止,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制作多媒體課件、根據課本內容逐條灌輸知識的單一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上課興趣不大、效率低下、難以系統掌握知識等問題;高校授課教師科研壓力大,部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教學上投入不夠而導致備課不充分、對教學內容吃不透、個別知識點模棱兩可等,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對分子生物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筆者從教學方法和教師素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問題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問題式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所講授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閱讀教材,思考教師設定的問題,教師提問,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有重點、有目的的引導和講解,最終教師講解鞏固,使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崔希福[2] 將問題式教學方法應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上,非常有助于抵制和規(guī)避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使學生不僅真正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王榮等[3]利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在機械原理課堂上也進行了教學實踐,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吉敏麗[4]在憲法學教學中通過問題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提升了學生思維能力,并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及視野。問題式教學方法在看似枯燥的原理課程上運用將極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表達能力得到較好的提升。問題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是以“施人以漁而非施人以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與“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比較,更利于學生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通過本研究分析的結果,問題式教學在分子生物學理論課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必要進一步推廣使用。
。ǘ┭凶x外文文獻,倡導學生開展講座
分子生物學是理論與技術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效果最顯著的學科,分子生物學的理論指導新技術的產生,新技術的應用又促進了新理論的形成。因此,分子生物學知識的更新速度在生命科學領域首屈一指,將外文文獻引入到分子生物學的教學中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展現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在實驗中的應用以及基于分子生物學知識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啟發(fā)學生廣闊的思維方式。比如,基因的表達調控章節(jié),教材中講述了從基因水平、轉錄水平、轉錄后水平、翻譯水平和翻譯后水平的基因表達調控,正是由于基因表達調控的存在,才能使僅僅擁有2。5萬個基因的人類成為最高級最復雜的生物。表觀遺傳學是基因表達調控的`新興內容,包括小RNA和DNA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等內容,這些知識在教材中一筆帶過,學生無法真正認識和了解前沿信息。通過推薦外文文獻,讓學生分組學習和討論,并在課堂上以講座的形式分享自己學到的新知識,對于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團隊協作意識、提高自我學習思考能力具有顯著的效果。
二、教師素質的提升
當今高校教師肩負著兩項基本任務就是教學和科研[5]。對于廣大青年博士教師,面臨初登講臺和科研任務的雙重壓力,使他們喘不過氣來,難免對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對于教學效果評價較差。因而教師端正態(tài)度、擺正思想就尤為重要。除了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教師自身知識的更新也非常重要。教師必須經常閱讀分子生物學方面的最新文獻,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前沿研究進展,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以及培訓,用新知識和新方法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激情的高質量上好每一節(jié)課,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教學論文5
一、緊扣教材
在中學生物教材中,有許多供教師進行生態(tài)觀教育的素材。在教學中我們應緊扣教材進行宣傳、講解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和建立生態(tài)觀。這不僅是素質培養(yǎng)的一個方面,同時也關系到這一代人以后在生活中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如何緊扣具體教材進行生態(tài)觀教育?例如:
。1)植物緒論中講到什么是生物?可結合花木叢生的秀麗山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張掛圖說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依靠自然資源、自然環(huán)境。
(2)講到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時應給學生講明植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調節(jié)作用,植物為人類提供了食品、能源、氧氣;植物的根可固土防沙防風等。
。3)在講授《根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時,可滲透到重金屬污染物隨植物水分和無機鹽吸收進入植物體,并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4)動物教材中海洋魚類一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海洋生態(tài)系統面臨的困境:近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態(tài)破壞已經比較嚴重。由于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導致沿海、近海海洋生物物種減少,漁業(yè)資源衰退,質量下降。
。5)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內容中,讓學生探討“生物圈2號”失敗的原因,使學生意識到進行環(huán)境保護是實現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作為生物教師,應不斷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環(huán)保內容,進行擴充,適時的滲透環(huán)保意識,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目的。
二、剖析我國環(huán)境保護現狀
我國以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著稱于世。我國土地面積約等于40個英國,17個法國,26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3畝。為了生活,我們與植物爭奪地皮,與動物爭奪食物,使我國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為了生存大力發(fā)展工業(yè),使淡水、海水污染,使土壤、大氣污染。結果,當今地球雨林正以每年175公里的速度消失,40多種魚類因污染和過度捕撈瀕臨滅絕,每年約有2.8億人淪為生活在空氣混濁的城市。環(huán)境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和發(fā)展的.條件,人們在深受自然生態(tài)破壞帶來的苦難之后認識到:只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才能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對環(huán)境保護日趨注重,1992年我國就出席了首次《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把每年6月5日定為環(huán)保日,并在每年的這一天以一定主題宣傳人與自然。通過對環(huán)境現狀的分析和環(huán)境保護的措施介紹,使學生懂得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一個環(huán)境,同時要讓學生明白我們國家關于環(huán)境治理,環(huán)境保護的決心和舉措。
三、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我們周圍環(huán)境現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調查生活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在調查基礎上,撰寫“環(huán)境保護小論文”,“調查報告”或在學校內設立“環(huán)境宣傳專欄”。通過這些活動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進一步思考。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實際確定“環(huán)境保護小論文”、“調查報告”等主題,確定調查的地點、時間、要求,讓學生實地調查,把調查結果和調查中自己的認識、體會以“環(huán)境保護小論文”、“調查報告”形式書寫出來。調查中可以請家長參與,一方面幫助學生完成調查,另一方面達到環(huán)境保護宣傳目的。例如在耿馬縣,可對糖廠等進行調查,了解污染物、污染源對水質、土壤、植被、農業(yè)的破壞和影響,并訪問環(huán)境保護局,了解我縣主要環(huán)境問題,防污措施及執(zhí)行情況,從而寫出有據有理的小論文和調查報告,在小論文和調查報告中提出合理化建議,呼吁全縣人民重視環(huán)境保護。通過環(huán)保主題的各種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接受生態(tài)觀教育中,熱愛我們的大自然,在保護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意識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生態(tài)意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
面對日趨嚴重的生態(tài)破壞,我們不能坐而視之,甚至說著環(huán)境的惡化,做著惡化環(huán)境的事,而是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環(huán)境保護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保護我們學校環(huán)境衛(wèi)生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不亂棄廢紙亂吐痰為不亂摘花草亂伐木,同時積極種花草種樹,綠化美化我們生活學習的校同環(huán)境?傊,在當前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嚴峻的形勢下,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就是要在了解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環(huán)境,充分的利用各種生物和人力資源,不斷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讓中學生學會科學的生活,讓知識為生活服務,同時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
生物教學論文6
【摘要】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反思和進步的過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發(fā)展的意識,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對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反思評價而建立科學、系統的評價方案,樹立學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物;教學;改革;反思
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出現了“吃老本”的現象,課堂教學效率大受影響。眾所周知,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反思和進步的過程,只有通過反思,結合教學實踐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針對不足而思考相應的對策,這樣才能構建出適合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模式,否則,舉步不前只能讓課堂一成不變,生物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倡反思性教學,立足教學實踐,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通過反思而反觀課堂教學,從中汲取經驗,查找不足,從而更好地推進生物課堂教學改革。
一、反思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發(fā)展意識
教學理念是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標指向,是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指導。從高中生物教學來看,傳統的教學觀念是以能讓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xù)學習為目的的,故而該觀念落實到教學中就體現為以知識傳授為主。而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這種觀念指導下所培養(yǎng)的學生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不能將生物課程限制在狹小的學科知識傳授范圍內,而要從學生發(fā)展角度來看待生物學科,要能從宏觀層面去剖析生物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樹立學生發(fā)展意識,首先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傳統生物教學以生物知識傳授為主, 教師成為課堂的控制者,以講授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在生物課程學習中較為被動。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就是要在課堂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課堂練習,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考慮。其次,要能擺脫升學率、優(yōu)生率等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生物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培養(yǎng),而這是建立在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故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還要注重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斷發(fā)展。以概念教學為例,不僅要讓全體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而掌握概念,還要讓學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礎上理解其內涵,然后應用概念去分析并解決問題。
二、反思教學流程,構建有效教學模式
教學流程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達成教學目標而安排教學內容的基本過程,在傳統高中生物教學中,從始至終都是教師在講,“一講到底”的流程讓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而新課程下的高中生物則提倡讓學生主動參與,要注重以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活動,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指導,然后再輔以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活動生物知識構建。反思教學流程的設計,以探究為主線,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這對提升生物教學效率意義重大。
以《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學為例,以講授的方式而讓學生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較為困難,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基因在細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圖為輔助,引導學生觀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體與體細胞的染色體的區(qū)別,從而引入減數分裂的概念,在對減數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導小組學生圍繞“對象”、“時期”、“特點”、“結果”而進行總結。以Flash動畫演示哺乳動物精子的形成過程,引導小組學生分析精子形成過程中減數分裂的過程,從而引出精子形成的過程,然后再組織學生對精子形成過程進行探究。如此,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展開探究活動,而不是被動接受,其學習體驗得到豐富,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學方法,科學優(yōu)化教學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學生對教師所采用的方法特別關注,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應用提問來啟發(fā)學生,而一些教師則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活動而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反思教學方法目的就是要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而對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需要而選擇最優(yōu)的方法用于教學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生物課堂教學。從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來看,以形象直觀的手段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較好作用,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
以概念教學為例,如果課堂中教師直接講解概念,學生雖然能通過背誦的方式記住概念,但無法理解其內涵,應用也就較為困難,而如在教學中能以直觀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概念的內涵進行剖析,輔以針對性練習就可較好地促進學生掌握概念。以《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中“雜交育種”的概念的探究,教師先以古代“選擇育種”的方式作為鋪墊引導學生分析其缺點,然后以幻燈出示案例,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如何才能得到矮稈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并繪制育種過程的遺傳圖解,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雜交育種”的概念,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給予補充、點撥,然后再以袁隆平雜技水稻的案例說明其在農業(yè)中的.應用。
四、反思教學評價,樹立學生學習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評價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很多教師都習慣了以成績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而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從而讓一些學生失去了學習自信。其實,課堂評價并不是要對學生做出“優(yōu)”或“差”的評斷,而是要以評價為手段,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取長補短。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反思評價,教師定要明確評價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而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然后展開評價。
如教學中將學生分為A、B、C 三層,然后再結合層次學生的基礎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等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如C 層學生基礎較差,在預習中該類學生完成預習題只要達到60 分,教師就可給其加分,而B 層和A 層則要分別達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得到教師的關注,其學習自信得到提升,學習會更加積極。
教學理念是教學實踐的指導,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只有樹立學生發(fā)展的意識,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通過對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反思評價而建立科學、系統的評價方案,樹立學生的自信,這樣才能讓生物教學得到不斷發(fā)展,學生也才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好地構建生物知識,得到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全華.教師反思時認知沖突的生成途徑[J].教師教育研究.20xx(04)
[2]張樂.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xx(05)
[3]石兆勝,劉力.如何實施反思性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xx(19)
[4]葉國坤.對反思型教師教育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探索.20xx(05)
生物教學論文7
一、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及構成
一是正確對待班級內學生差異。在常態(tài)編班下,各班級學生存在個別差異現象,部分學科學的學業(yè)成績呈現雙峰現象。分組合作學習最常采用學生能力異質分組,便是運用學生差異,使不同特質的學生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不僅能降低差異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可使學生得到適性發(fā)展。這也即是所謂的尊重差異、截長補短、互惠雙贏。二是提升學生參與的學習動機。傳統的教學形態(tài)偏向教師單向的講述,學生被動的接受,上課感到無聊,不敢提問,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學習動機較低落。分組合作學習則改變教學的形態(tài),使學生從被動聽講轉變?yōu)橹鲃臃e極參與學習。實證研究發(fā)現:學生越積極參與學習,學習的成效越好。三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Vygotsky潛能發(fā)展區(qū)理論主張:個體的獨立表現和經由協助下的表現,兩者之間的差距,代表個人的“學習潛能發(fā)展區(qū)”。所謂“協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師對于學生提供的學習框架,學生之間的相互協助,以及經由搜尋學習網絡資源獲益等等。
二、初中生物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
(一)實質重于形式
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移動桌椅嗎?若是在上課中,為了討論,就開始移動桌椅,這樣的做法是否恰當?因為別班正在上課,搬桌椅難免有聲音。又或者時間上的不允許,有時上堂課耽誤到下課時間,耽誤搬桌椅的時間,移動桌椅是否有彈性的做法呢?在校內的某次研習,請到某初中的老師來進行翻轉教室的演講,講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級愿意,有些班級覺得移動桌椅麻煩,但重要的是這些班級都有在進行合作學習。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參訪其他教師的公開課,實際聽課的班級,學生也是圍坐在一起或是并坐在一起,并非一定是移動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紤]其他課程,有些課程并不需要移動桌椅,而且若是移動桌椅造成學生的困擾,這樣對學習并無益處,因此我認為在實施活動時,四人一組或活動時間較長,超過半節(jié)的時間,會請學生們移動桌椅圍在一起,但若是只有短暫的時間,未達半節(jié)時間,例如五分鐘、十分鐘,兩兩互相復習觀念,可以允許學生轉頭,或是相鄰的兩人左右討論。
。ǘ┮宰坏男问剑瑥牧奶斓接懻
在實際的教學現場,很多教師可以發(fā)現,開放課堂討論,學生們會天真以為可以討論私人的事,而淪為聊天,對于“討論”的界線,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討論時間的控制,并非要完整的一節(jié),可以是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讓學生們學習有效率地討論,應專注于主題,而非離題。甚至是前述所說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幫助對討論界線的界定,有移動位置是可以討論主題,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無限延伸話題。
。ㄈ⿷ぐl(fā)教師的教學熱忱,使教學更為多樣化
實踐中,教師多會選用“學生小組成就區(qū)分法”、“配對討論法”及“共同學習法”等教學策略。而在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后,教師會自覺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學習表現及課堂參與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學生間的互動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也有提升。此外,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也能增進教師的`教學熱忱,使教師的教學更為多樣化,并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yè)能力。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分組合作學習對于班級學習氣氛有明顯地改善。教師們也認為教學前的備課非常重要,課程經過重新解構、分析、審視與不斷修正,使教師于教學時能呈現課程精華,也能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互享討論及學習。且通過教師社群的組成,共同備課及觀課,進行專業(yè)對話,不僅使教學質量精致化,也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yè)能力成長。
三、結語
總體而言,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用合作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活動來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對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非常有效。
生物教學論文8
摘要: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初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生物教學不僅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喜愛。而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實驗教學法,不僅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富有趣味,也能夠在各種有趣的實驗中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實驗教學法;應用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其教學效率的方法包括很多種,其中實驗教學法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生物學科屬于理科內容,部分內容只是過于抽象,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疑惑。而利用實驗教學法不僅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為具象化,并且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實驗教學法的作用
(1)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初中生物作為初中階段極其重要的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過渡時期,好奇心比較強,往往會對各種有趣的事物產生興趣。而生物實驗作為一種具有趣味性以及探究性的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比如教師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生態(tài)瓶,并且對生態(tài)瓶中的各類生物變化進行記錄,讓學生對其進行總結,將其中的奧妙進行分享。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愛探究的良好習慣。(2)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很多教材內容需要實驗進行完成,也有很多疑問需要實驗進行解決。在生物學習中如果缺乏實驗,則會導致生物學科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如在探究種子發(fā)芽的條件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采用實驗的方法,將三顆玉米粒分別裝在三個玻璃杯中,并且分別加入適量的水,分別處于不同的狀態(tài),然后對其發(fā)芽現象進行分析。[1]這種方式下,學生不僅可以把相應的知識點記憶清楚,并且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激發(fā)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法的應用
所謂的實驗教學法便是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實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其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法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驗演示。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實驗講解,這種實驗不需要特定的實驗室,也不需要正規(guī)的報告,其試驗內容比較簡單,步驟比較少,只要生物教師將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便可以非常順利地將整個實驗的步驟展現給學生。[2]此外,由于初中生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完成實驗,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實驗的方式不僅可以節(jié)約時間,也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教師“邊學邊教”的實驗方法。在生物課堂中,采取該方式往往需要實驗室,并且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自己動手實驗中獲取知識。[3]通常情況下,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到生物實驗所帶來的奇妙以及趣味,并且也會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愛。比如在開展洋蔥表皮細胞的觀察中,對于實驗過程中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記錄并逐一進行講解。通常而言,該實驗往往需要生物教師的協助,這種實驗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調動,并且也能夠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讓教師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此外,生物實驗的時間可長可短,學生通過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對生物學科的了解,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知識點,提高學習成績?偠灾,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作為基礎課程,生物課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并且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利用實驗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養(yǎng)成團結合作、不斷探索的良好習慣。因此,將實驗教學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是當前值得推崇的一個項目。
參考文獻:
[1]林霏.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xx(04):172—173.
。2]王楚才.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赤子(中旬),20xx(01):85.
。3]馬春花.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01):128.
生物教學論文9
論文關鍵詞:多元化 生物教學多媒體
論文摘要:在新課改要求下,課程目標要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求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應采取實驗與課堂相結合,創(chuàng)設情景,添加學生活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材,讓學生設計實驗和教學思路等多元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實現目標。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已于20xx年秋季在我市全面實施,新的教材也已發(fā)行。新課程標準把課程目標劃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領域。顯然新課標強調重視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結果,以期使學生獲知主動,有利于知識的理解,促進靈活應用,更有利于科學的思維和方法的養(yǎng)成,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為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的渴望,更好地實現目標,現將我個人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探討。
一、實驗和課堂教學相結合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以及科學素養(yǎng),并且對于實驗學生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好好抓住這個機會,把課堂和實驗緊緊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把課堂學的在實驗室驗證一下,那樣學生會感覺有成就感。畢竟我們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例如,必修1的蛋白質、還原糖的鑒定,想要知道它們特性,光靠老師講的記不住,也終究不明白為什么,而如果是學生動手操作的、通過實驗驗證的結果,那效果截然不同,這就是理解和死記硬背的區(qū)別,更是實驗這個輔助教學的作用了。
二、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創(chuàng)造良好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問題對于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問題為中心,圍繞科學的并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的開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在課堂中適當添加學生活動
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那么讓學生動起來,能更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因此課堂氣氛要活躍,讓學生在快樂中獲知是最有效的辦法。如,必修1講解氨基酸的結構和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是學生難理解的內容,更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因而讓學生參與進來會更利于理解,讓學生自己充當氨基酸,左右手代表氨基和羧基,心臟代表中心碳原子,因為每個人頭不一樣,R基不同,致使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氨基酸脫水縮合讓兩個學生手拉手,拉手處代表肽鍵,這樣學生會很容易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四、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知識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途徑的增多,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已是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因為有些知識要讓學生感知,親眼看到,才能掌握,如必修1的細胞器結構和功能,就可以用動漫的形式呈遞給學生,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各個細胞器間的分工與合作,漫畫是學生愛看的,通過分析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五、對于教材中科學家的實驗,試圖讓學生先設計,后分析結果
實驗的設計是考試的難點,故在日常教學中要逐步培養(yǎng),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慢慢來逐漸掌握,如必修3的植物的生長素的發(fā)現、必修1的細胞核的作用、光合作用的發(fā)現等等都能讓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步驟,從而培養(yǎng)設計實驗的能力,老師只能教會方法,如何應用是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得到的。
六、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思路
學生在獲取知識和理解知識上確實存在差異,那么怎樣讓學生不討厭你這門課,有信心學好這門課就尤為重要,創(chuàng)設問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你的問題太難學生不理解就根本談不上興趣,那更不會去思考,因而要根據不同地區(qū)設計不同思路,如普通中學要在新課改要求下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日常就能接觸到的事物來分析,如講細胞結構,就拿我們平常所吃的雞蛋來講,雞蛋殼看做是細胞壁,薄膜代表細胞膜、蛋黃代表細胞核,學生上課積極性一下子調動,從而達到認識細胞結構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目標》.
[2]《中學生物文摘》.
生物教學論文10
[摘要]生物化學是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受到教學方法的直接影響。任務型教學法已經被證實是一種便于實施、理論合理且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以生物化學課程特點為依據,結合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狀況,提出任務型教學方法。旨在解決課程內容繁瑣、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知識掌握不扎實與課程學習重要性之間的矛盾,為中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教育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中職院校;生物化學;任務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xx-0603(20xx)11-0101-01
生物化學課程是現代眾多學科的研究基礎,在現階段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以及生物高新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今,該課程的學習掌握顯得極其重要;诖,本文主要探討任務型教學方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否該種教學模式可使中職院校學生從“知識被動獲取”轉變?yōu)椤爸鲃游铡保黄普n程學習的瓶頸。希望本研究能夠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推廣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并最終對中職生物教學實踐的改善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ㄒ唬┤蝿招徒虒W法的概念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特殊的新型教學模式,最初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并開始逐漸形成,不斷推廣。該模式倡導以學習者為核心,以在完成某種任務中學習和掌握某種技巧為目的,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轉為“主動”,使學習者達到“意識與形式協調統一”,獲得預期的效果。
。ǘ┤蝿战虒W法的特點
較之傳統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1.任務的開放性。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習者以最終目的為導向,采取的方式具有多樣性,這在教學中除了可以達到預期獲取知識的目的,還可以使學習者拓展思維、擺脫固定模式的束縛。
2.任務的互動性。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無論是生活、學習或是工作中,無不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伴]門造車”即使技術再高超,能力再強大也不再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更是如此,互動的溝通學習交流方式可以讓每位學生取他之長,補己之短。
3.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任務教學除注重任務完成外,還伴隨時間限制。這種模式給任務接受者產生非語言的'效果,對于其責任心、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都極其有意義。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結合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特點、對于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的需求以及任務教學法的獨特性,將二者結合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ㄒ唬┤蝿招徒虒W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其實早在20xx年,趙鳳琴就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她以152例學習生物化學課程的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課前一周就將任務布置。實驗組學生依據布置的任務進行上課發(fā)言,組間討論。課程結束后,采取調查問卷和期末成績相綜合的方式對教學效果評估,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均分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20xx年蔡玉華也開展了相關研究,她以220例醫(yī)學相關專業(yè)學生生物化學課程選修者為研究對象,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采取任務型教學法,將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分解給每個學生,讓學生以自行學習,上臺授課的方式開展第二學期的學習。反之,對照組則采取常規(guī)教學模式,學習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模式開展。經過一學期的學習發(fā)現,干預組在學期末實驗技能、期末考試成績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踐證明,任務教學法突破了生物化學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轉變,但是否適用于中職院校是本文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
。ǘ┤蝿招徒虒W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生物化學知識零散、枯燥、概念繁多、極易混淆,在中職院校學生生物化學的學習中,任務教學法給學生學習制訂計劃,以小組討論、上臺授課等方式,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轉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趣味授課,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生物化學學習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知識基礎性強,點擴散面的擴散范圍廣。比如對于單純的蛋白質結構而言,可擴展到基因、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個領域。而傳統的授課方式時間極為有限,教師的知識也無法完全在課堂上讓學生收獲學習。這種任務型教學模式,學生在獲取知識時,無意識地就會獲取很多相關的知識,這在一定角度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中職院校學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傳授給其他同學,以同齡人獨特的視角更易于所傳播知識的快速融合。任務型教學法以開放性強、互動性高、知識面廣的特點是近期教學模式探討的研究熱點。且眾多研究也表明,任務型教學在生物化學學習中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較好的實用性。針對中職院校學生而言,以任務型教學法傳授知識更易于接受,符合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和中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因而,本文研究提出可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中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蔡玉華,杜江,胥振國.任務驅動與PBL教學法在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xx(10):1410-1412.
。2]楊靜,石洪禮.任務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J].學園,20xx(17):28-29.
生物教學論文11
1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1利用多媒體緩解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之中,除了PPT課件以外,還有音頻、視頻、紀錄片、電影等很多教學資源,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果能夠恰當地進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去進行抽象知識的想象和理解,有助于提高生物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消除以往的學習中帶來的枯燥感,在一種新式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中去進行學習,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被子植物的一生》這節(jié)內容的時候,被子植物又叫做綠色開花植物,這樣的植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可以經常觀察到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前準備教學資料的時候,先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視頻和圖片,用以展示一些被子植物的生長和死亡過程,如百合花、常見的菊花等,通過視頻快速展示這些植物的一生,讓學生去感受被子植物的發(fā)芽、成長、開花、結果以及死亡,激發(fā)學生接下來進行學習的興趣。
1.2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我們知識學習中的最為重要的'內容,由于教學手段的限制,在教師以往的教學之中很難去把握這些知識,一些難以學習和難以理解的內容更是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質量。在初中生物教學之中,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教學情境的設計和展示,讓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把握知識內容,以此來促進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這一章內容的時候,學生對于植物與水循環(huán)的關系有點難以理解,通過圖片展示發(fā)現綠色植物在根上都有根毛,而根毛用于吸收在土壤中的水分,傳送到植物的各個部分,又通過葉子的氣孔散失掉了水分,植物的蒸騰作用就參與到了整個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過程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參與了地球的水循環(huán)系統,學生在圖片、Flash動畫以及相關的紀錄片說明中準確地掌握了這一內容,更為容易把握這一章的內容了。
1.3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將整個教學的中心和重心都放在學生身上。著眼于學生的學,讓學生發(fā)揮其學習主體的作用,主動探究教學內容,探究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創(chuàng)設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去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人體的營養(yǎng)》這一章內容的時候,對于吸收什么,吃什么東西能夠保持我們人體的健康,學生也很關心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關注現在《綠色食品》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和圖片等進行結合展示,讓學生去討論,看他們認為什么樣的食品才最符合自己的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生活,他們應該吸收一些怎樣的營養(yǎng),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
2結語
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生物的教學是從新的社會發(fā)展和新的教育要求出發(fā),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來整合資源,以促進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以信息技術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來讓學生更加理解抽象和細碎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生物教學論文12
生物課程知識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進行生物課程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有效教學方法的使用,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非常大的好處。加強生物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法的研究,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體驗式教學的相關概述
所謂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現代教學模式,是在不斷的實踐中來感知周邊事物的,在自己用親身的經歷等去驗證、理解和感知周圍事物的教學模式。生物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就是指老師聯系生物教學的實際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類型的情境,學生在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體系,掌握良好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體驗式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存在有明顯的差別。
二、方法和具體應用
。ㄒ唬┎扇⌒抡n導入的方式。有人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師在新課的教學時,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學生在其中能夠有更加直觀和形象地感悟,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新課的導入可以通過教具和實驗兩種方式。1.教具導入。在開始上生物課時,可以利用標本和模型這些比較直觀的教具,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直接的觀感,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比如,在講解葉片的結構時,老師提前準備幾片植物的葉片,讓學生觀察,說出其形態(tài)結構以及特點,然后讓學生動手,將葉片的正面對折,輕輕地撕開,在撕口處可以看到透明的薄膜,再問學生透明的薄膜是什么,學生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各抒己見,最后老師可以適時總結,告訴學生薄膜就是葉片的上表層及下面層,而夾在它們中間的`則是葉肉,在葉肉的上面會有很多粗細不均勻的葉脈。為了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葉脈的分布,可以拿出自制的標本分發(fā)給學生,啟發(fā)他們思考。這種導入的方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也能夠增進認識,重點突出,為新課的講解奠定堅實的基礎。2.實驗導入。通過實驗的方式導入新課,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比如,在教學植物呼吸作用的這個章節(jié)時,可以通過植物細胞呼吸是要吸收氧氣這個實驗,引進新課。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將開水燙過的青菜和翠綠的青菜分別放進兩個瓶中,不需要做標記,直接蓋上玻璃瓶,用凡士林封住,然后用黑色塑料袋罩住瓶子;上課時,讓學生將燃燒著的火柴伸進瓶中,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表述出來:一支火柴會燃燒得更旺,另一個則會熄滅。通過實驗,學生能夠對抽象的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興趣也得到激發(fā),課堂氛圍得以活躍。
。ǘ┲匾晫W生的情感體驗。生物學中,理論部分較為枯燥乏味,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課程標準中,強調老師需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學生能夠對生物有進一步的認識,能夠喜歡生物這門學科。
三、分析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體驗式教學方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程度的區(qū)別,傳統的生物教學使用的都是單向灌輸的方法,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體驗式教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具有其他教學方法沒有的好處,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促進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為了更好地促進體驗式教學實踐應用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體驗式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理念。所以,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給每一個學生關于生物知識的實踐機會,在進行教學課程設計時,就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其次,教學老師需要對體驗式教學做好設計工作,體驗式教學不僅需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還需要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不能只為了理解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學生體驗式學習的意義。最后,需要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使生物知識中比較抽象化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化。
總的來講,加強體驗式教學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分析,對促進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生物教學老師,需要加強對體驗式教學內容的了解,并加強有效措施在實踐中的應用,促進體驗式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實踐應用效果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慶.體驗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科技風,20xx(19):216.
。2]鄔德強.淺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xx(7):75.
生物教學論文13
一、農村生物教師教學行為無效性的原因
1.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教學行為無效性。特別在農村有些生物教師對教學不重視,總認為是小學科,心思不放在教學上,有了課就糊弄,教學行為的無效性較普遍。
2.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教師的教學行為無效性。特別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對學習非常不重視,父母不在身邊缺乏有效管理。教師面對這樣的學生又不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的教學行為無效性,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3.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不強,導致教學行為無效性。農村生物教師大多數是由一些年齡大的、或者非專業(yè)的教師替代,因此對教學設計、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都是非專業(yè)化教學。
4.教師缺乏知識、能力的更新和提高,導致教學行為無效性。有些學校對教師的培訓開展的活動偏少,由于缺乏經費很少安排教師外出學習交流,特別是有些農村學校教師的視野更是狹窄,有的.仍然采用自己上學時老師教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5.特別是有些生物教師的無效語言,導致教學行為無效性。教師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無效的語言,有些是辭不達意,有些是語病、廢話或口誤。有的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引出更多笑聲,時不時地講些自嘲式的幽默,但這笑聲里并無智慧的啟迪。
二、農村生物教師教學行為無效性的對策
當前,我區(qū)的建構式生態(tài)課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重視和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主發(fā)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建構、應用等實現內涵發(fā)展、個性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建構式生態(tài)課堂強調和關注每個學生在全面發(fā)展基礎上的個性特長發(fā)展。
1.要從教師的教風抓起。一所學校的教風怎樣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必須認識到這個重要性,怎樣抓好學校的教風需要從多方面著手,時刻要把抓好教風這項工作放在第一位上。
2.要從學生的學風抓起。一個班的學生學習風氣不正,這個班的課就不好上,無論教師的水平有多高,都很難做好教學工作,因此班主任是個重要的角色,一個優(yōu)秀班主任所帶的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都很高,這就需要生物教師要經常與班主任溝通,了解學生的學情。
3.要從落實好教學常規(guī)管理抓起。學校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不外乎“備、上、輔、改、檢”五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這些環(huán)節(jié)如果真正落實好了,我們的課堂就一定是高效的。但要落實好這五個環(huán)節(jié),也必須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上下功夫。
4.要從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抓起。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首先,要從教師的福利待遇、教學獎、各種表彰的評選、先進的評選等方面給予滿足;其次,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研究,學校在對教師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老師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需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來滿足老師不同層次的需要,激勵老師更熱愛教育事業(yè)。
5.要從教師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培訓等方面抓起。圍繞“如何優(yōu)化教學行為”為主題開展校本研訓活動:骨干教師開示范課,給別人提供高效課堂的樣板;中老年教師開研究課,大家共同會診課堂、研究優(yōu)化教學行為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師開過關課,通過講評課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也可以由教學業(yè)務精湛、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以講座的形式介紹教學經驗。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使教師深入其中,相互取長補短。
6.要從教師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抓起。如果教師放棄一個學生,他周邊的四五個人就要受到影響。學生不學習,上課干什么?他是不是要搗亂?他一搗亂,周圍的幾個學生也會跟著學,一來二去,就會有好幾個學生不好好學習了,最后會影響到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情緒。這又怎樣提高所教學科的成績呢?所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綜上,筆者從農村生物教師教學行為無效性的類型、成因及對策和大家進行探討。總之,教育者只有不斷正確地、科學地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才有可能變無效為有效甚至高效,真正構筑起求真務實、清新活潑的和諧課堂。
生物教學論文14
摘要:“滑過現象”是生物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其原因有不夠重視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學、不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學價值、缺乏有效性的試卷講評。建議教師轉變應試思維,尊重教學過程的“自組織性”;先做后學,且慢“說破”;善待“非正常思路”,給以糾正。
關鍵詞:生物教學;滑過現象;矯治策略
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感性認識:驅車從甲地到乙地,車速越快,道路越順暢,途中美景越容易忽視。教學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如果將教學任務設計得面面俱到,學生沒有經歷思考的過程與障礙,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一滑而過,容易造成學生表面上的“知道”,其實對知識的掌握并不好。教育學家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滑過現象”;^現象不是簡單的偶然現象,它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必然性。教學中應從原因分析,進行矯治。
一、教學中“滑過現象”的分析
1.對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學重視不夠
核心概念的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式化。為了使教學不陷入程序化和形式化,生物概念教學提倡“淡化形式,注重實質”。但目前的生物概念教學卻存在一種典型的傾向,即教師僅僅是給出課本的定義讓學生機械化記憶,沒有讓學生理解概念的實質與“精神”,關鍵處一滑而過。筆者曾作為某市優(yōu)質課大賽的評委,聽過多節(jié)《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一)》的教學,其中兩位教師的教學,至今記憶猶新。在講解基因分離定律時,第一位教師依據教材編排,按照“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對分離現象的驗證”→“分離現象的實質”流程授課。因備課充分,整堂課老師講得順暢,學生聽得認真舒心,感覺教學效果不錯。但在固定的練習反饋環(huán)節(jié)中,一些理解性的基礎題,全班居然沒有人能答出來,其教法引起了評委組老師們的質疑與思考。另一位教師則與眾不同:他沒有按照教材編排授課,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時間做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然后總結拓展各種雜交方式的結果。最后用了不到2分鐘,講解試題。總體感覺這節(jié)課前松后緊,設計有點不合理,但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學生能很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反思這兩位教師的教學:第一位教師的教法很具有代表性,他雖備課充分,教學過程流暢,但在核心概念處理環(huán)節(jié)中,明顯重視不夠,只是機械化地按照教材“過”了一遍,沒有真正地讓學生理解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第二位教師的教法沒按常理“出牌”。表面看,教學設計不合理,但是在對該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的處理過程中,他通過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與拓展,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了基因分離定律的本質,可謂“巧將金針度與人”。
2.學生的主體性不夠突出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很注重探究性教學,很注重精心設計一個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學生的主體性不夠突出:他們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而是習慣地自問自答,使學生錯失了“質疑-思考-釋疑”的領悟過程。有時,老師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少讓學生走彎路,提出問題后,也會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答案上來,這樣就減少了學生犯錯誤的機會。例如,在細胞呼吸的教學中,有位教師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張三成熟紅細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然后她迫不及待地分析了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細胞結構,又情不自禁地提示:沒有了線粒體,人類成熟紅細胞只能進行哪種呼吸方式?這樣一來,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無氧呼吸”。這一過程“行云流水”,但感覺學生的主體性不夠突出,學生僅僅是“被牽著鼻子走”,機械地回答一些“低質量”的問題。其實,教學中有意設置一些陷阱,讓學生在關鍵問題犯些錯誤,充分暴露他們的錯誤思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領悟和歸納,達到訓練思維方式的目的。這種效果遠比教師直接“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有些學者所說“錯誤也是一種資源”。
3.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學價值
教師在備課時就已經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思路,即“正常思路”。由于正常思路能快捷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生物學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希望學生能快速接受這一思路。為了不打斷教學計劃,不浪費課堂時間,對于少數同學的“奇思怪想”,即“非正常思路”,通常采取壓制回避等方式。殊不知,無視“非正常思路”的教學價值,不僅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會使一些值得探索的問題一滑而過。例如,在辨析凈光合作用和總光合作用時,一位教師這樣總結:如果試題中表述為“氧氣釋放量”,是指凈光合作用量……突然一位同學提出:“如果是葉綠體釋放氧氣量,也是指凈光合作用嗎?”由于該教師沒有心理準備,又擔心耽誤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于是置之不理。顯然,氧氣釋放量包括葉綠體氧氣釋放量和葉片氧氣釋放量兩層含義,這位教師的總結不太嚴謹,但從一般試題的解法看,多指后者。他因為沒有正視這位同學的發(fā)言,對“求異思維”不是寬容而是無視,任其滑過,錯失了一次辨析光合作用的“凈”與“總”的絕好機會,著實令人扼腕嘆息。
4.試卷講評缺乏有效性
試卷講評低效性,也容易造成滑過現象。試卷考完后,很多教師希望最好在一節(jié)課內(甚至半節(jié)課)講評完。由于講評涉及到的知識多、跨度大、題量大,有很多具有探索價值的內容,或者沒有留下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缺乏體驗和感悟;或者沒有對試卷統計分析,試題講解面面俱到,沒有抓住講評的重點和突破點,缺乏試題講評的針對性;或者沒有進行錯因分析,僅憑個人感覺,自以為是,一講到底,缺乏交流與反饋。這樣低效的講評課,只有教師“教”而忽視了學生“悟”的過程,教師的智慧不是體現在“先知于學生、勝學生一籌”上,而是體現在“與學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學生”上。
二、矯治滑過現象的策略
顯然,滑過現象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與教師的教學風格、性格氣質和教學觀念等多種因素有關。要有效地矯治滑過現象,不能僅靠教師零星的“查缺補漏”,而應該形成一種寬容性、過程性和計劃性的教學理念。這不是一個短期行為,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與經驗的積累。
1.轉變應試思維,尊重教學過程的“自組織性”
從以上“滑過現象”的分析看,傳統的應試思維是其發(fā)生的重要內因。傳統思維認為:課堂教學只有圍繞某一教學任務,按照目標預設,精心備課,井然有序地授課,堅持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和時效性,才能達到高效、規(guī)劃和穩(wěn)定的課堂教學要求。然而,教學的動態(tài)過程具有明顯的非線性發(fā)展“自組織性”,具有強烈的“生命性”,F代課堂提倡自主性,不能一位地追求有序而完整的“獨角戲”與灌輸;提倡開放性,確實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利用發(fā)展區(qū)原理,打破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進行“生命化”教學;尊重個性,正視差異,寬容課堂中的“冒犯”,接納“異類”思維,真正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中活生生的受教育者看待。
2.先做后學,且慢“說破”
生物學具有理科屬性,生物學教學是一個探究性的過程?v觀各種“滑過現象”,矯治策略是將主體的“做生物”擺在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內容上先做后學,且慢“說破”,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體驗與反思。調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應隨著課堂情況而此起彼伏,根據學生的需要,掌握好“點破”的火候,使其產生“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3.善待“非正常思路”
“非正常思路”是學生現階段認知能力的獨特狀態(tài)。它是學生自我角度的向外交流的大膽思維與猜想,但也可能蘊含學生認知障礙的原因所在。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非正常思路”,注意鋪捉學生思考的獨特性,既要保持學生的探究欲望,防止關鍵內容的滑過,又要幫助確實是思維錯誤的學生走上“正途”,并適時適度加以點化,從這一思路的背后思考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法,方能演繹真實而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寧連華.數學探究教學中的“滑過現象”及其預防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xx(9).
[2]蘇立標.試卷講評課中“滑過”現象的剖析[J].數學教學通訊:教師版,20xx(1).
[3]孫建洪.探究式教學的實驗與反思[J].數學教學研究,20xx(11).
生物教學論文15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修改與推進,對生物人才需求的改變也對初中的生物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肮噍斒健钡膫鹘y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規(guī)則,但是“實踐主義思潮”的新興教學方法還有待改善,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揮。結合生物教學的實踐,具體闡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真正實踐初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在生物課堂上實行生活化教學,不僅僅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形象化與具體化,同樣也是新一輪的課改對生物教學方法的召喚。因為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還要構建個體的可能性生活,提升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關注生活的意識。本文主要介紹在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法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
一、使教學情境趨于生活化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逐漸交給學生,生物課堂教學要努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并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知識環(huán)境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的興趣。然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溝通和反省的活動逐步體驗生物學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例如,在學習“血”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此次學習,在平時手一不小心被小刀劃破了,一開始血流得會很快,到后來,血流得會越來越少,最后傷口不再流血。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會出現不處理、自動停止流血的情況?”在課后會了解到,是因為血小板的凝結。因為“血”這一章節(jié)主要以理論知識為核心,但是本章節(jié)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聯系很密切,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講解具體知識點,不僅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很難理解重點與難點。但是如果教師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然后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使學生逐步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發(fā)現者。
二、使教學內容趨于生活化
如果教學內容趨向生活化,對學生發(fā)現、探索生物知識很有幫助。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知識,然后通過巧妙地設計生活情境的案例,把學生較熟悉的生活搬進生物課堂,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形成自己的直接經驗,不斷發(fā)現現實生活與生物知識的緊密聯系。例如,同樣是陰涼處休息,會發(fā)現在樹蔭處休息要比房屋下躲太陽涼爽很多,這就驗證了生物知識,在植物蒸騰作用下,水在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會吸收周圍更多的熱量。還有就是我們平時洗衣服,如果用加酶的洗衣粉洗有牛奶的'衣服,會比普通的衣服洗得更干凈,這就驗證了酶催化作用的效果。教師通過把教學內容賦予生活的特色,這樣不僅可以將很復雜的生物知識與生活的常識相聯系,由繁瑣變得簡單,由深入變得淺顯,還會讓學生充分認識生物知識對平常生活的重要性,學生會更加認真地學習生物知識。
三、使生物課堂活動趨于生活化
優(yōu)化生物課堂的教學設計,通過探究、實驗、調查活動和角色扮演,使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會給學生提供主動構建新知的機會。1.信息化課堂要改變教師交流的方式。如,開設BBS,教師可以組織專題式的討論,通過給學生提供可以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努力發(fā)揮網絡的重要性,然后讓平時不愛交流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這種方法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與進步;還有就是教師在建立個人的網站時,可以將一些生物知識的影像資料以及知識點的重點與難點錄入網頁中,這樣可以更方便學生咨詢。在信息化的課堂上,信息資源的獲取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搜尋引擎、數據庫與在線專家的咨詢等。2.互動式課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切忌“灌輸性”的教學,而是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使學生從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轉變成積極地、主動地學習態(tài)度。當然,互動的內容不僅限于提問的方法,還有討論交流和學生課外活動匯報的方式。3.實踐式課堂生物課堂最注重的還是實踐式教學,因為生物學知識本省就與自然界的關聯很密切,這就會使教學的形式更多元化,不僅僅局限于教室,還可以根據具體的生物知識設計教學形式,從而充分發(fā)揮校園生物園的優(yōu)勢,還可以開展實踐性和研究性的活動,比如,深入到動物園和植物園,通過這種形象具體的教學方法深入了解生物學知識,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選擇將學習課堂搬離教室,融入大自然,學習生物知識。這些真實的活動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動手,在動手中學習。生物課堂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研究,學生不再會為了學習知識而去學習,而會改變這種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知識。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人格得到塑造。當學生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便會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教學的課堂也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應情境在變化,課堂也會變得活躍起來。在現實的生活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嘗試并運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使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徐麗琴.論生物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取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學教研版,20xx,26(12):36.
。2]基礎教育教材建設叢書編委會.生物教材的改革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0.
。3]陳向平.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xx.
【生物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論文11-24
生物教學論文06-13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07-15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07-14
生物教學中的生活化論文11-16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精選12-09
生物課堂上的情境教學論文11-17
生物工程專業(yè)建設實踐教學論文11-09
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