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AHP的企業外包研究
[摘要] 本文重點提出了一個企業外包決策結構模型,該模型由決策目標、決策標準、決策方案三部分組成,此模型主要具體地研究了外包的決策標準題目,從可行性標準、可接受性標準和可靠性標準三個方面對決策目標進行評估。最后通過一個實例,對模型進行了檢驗,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關鍵詞] 外包自制核心競爭力
一、企業外包戰略的提出
外包,來自于對經營環境變化這個事實的熟悉。當前不斷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迫使今天的企業不斷的減低本錢、改善服務質量來獲取競爭上風。不斷增加的對低本錢和高水平服務的需求迫使組織重新思考他們經營企業的方法。在這個高度競爭,顧客導向的市場環境下,外包就成了企業更理性的使用有限資源、改善現有經營環境的重要手段。
二、企業外包的決策模型和方法
1.企業外包決策模型的提出
企業在進行外包決策前必須對決策題目或背景有很好的理解,在對此理解的基礎上確定一個決策目標。圖1給出了一個企業外包決策的結構模型。該模型包括三部分,企業外包決策的目標,或者說動力來源;企業外包決策的執行標準;企業外包決策的備選方案。
2.企業外包決策模型的理論解釋
(1)企業外包決策的目標
每個進行外包決策的企業由于所處環境和自身特點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目標。根據決策的直接目標不同我們可以把決策分為三大類:機會決策,題目決策、危機決策。三類決策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時間要求的不同。危機決策,是一種時間比較緊迫的決策活動,可能由于某種外部的刺激迫使企業做出決策;機會決策,是指在沒有外在壓力強迫企業做出決策,但由于企業以為該決策有利可圖而進行決策;題目決策,是介于機會決策和危機決策之間的一種決策,其決策是為了解決某個或數個題目,但沒有時間上的緊迫性。實在,三類決策的分類也是動態的,它們之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轉化,企業的決策者必須對此有足夠的重視。
(2)企業外包決策的標準
①可行性標準。可行性標準是衡量一個方案的可行程度的準則。在企業外包決策中最重要的一個可行性標準就是供給商題目,即能否找到合格的供給商。另外,企業是否有足夠的進行決策、執行決策的經濟資源條件,企業的員工、客戶能否接受外包,以及外部的外包環境氛圍是否有利于外包活動的開展等等。
②可接受性標準。可接受性標注是指所選方案對實現目標能起多大的作用。在這里,本文只對其中關鍵的三個因素進行一下理論闡述。
降低經營本錢:“降低經營本錢”在美國外包協會2001年度的“外包的十大理由”調查中列在首位。可以說,降低企業的經營本錢是盡大多數企業外包決策的出發點,在不同方案之間進行取舍時其本錢的節約程度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標準。
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在美國外包協會的調查中僅次于“降低經營本錢”,特別是最近幾年來隨著對核心競爭力的關注,“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在可接受性標準中占據了日益重要的位置。
獲取先進的技能: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的信息技術革命,使得外包戰略成為那些企圖進步自身的技術水平、獲得世界先進技術的企業的必然選擇。
③可靠性標準。可靠性標準是指方案被選擇后我們要承擔的風險。任何決策方案都可能存在一些由決策制定者所不能猜測和估計的事項引起的風險,對風險的衡量就是考察可靠性題目。
【基于AHP的企業外包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企業風險管理的人力資源外包研究03-21
關于基于戰略聯盟的物流外包研究11-16
基于燃氣企業的資金管理研究12-07
基于戰略治理的企業環境風險研究03-09
基于區域的農業企業并購行為研究03-24
基于企業生態位理論的企業競爭策略研究03-19
企業生產外包的風險因素分析及決策研究03-07
基于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商選擇研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