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我國茄子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時間:2024-10-23 07:29:00 其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我國茄子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摘要:闡述了茄子生產現狀,并從種子資源研究與創新、抗病育種、抗逆育種、生物技術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方面論述了茄子育種研究進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茄子;生產現狀;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茄科茄屬作物,起源于亞洲東南亞熱帶地區,古印度為最早馴化地[1]。我國栽培茄子歷史悠久,栽培的類型品種繁多,一般認為中國是茄子第二起源地。近年來我國在茄子種質資源的評價、育種材料的創新、新品種選育、遺傳規律、育種技術和方法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現作簡要描述,供參考討論。
          
          1茄子生產現狀
          
          1.1茄子種植現狀
          東南亞是世界茄子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茄子生產國。據FAO年鑒的統計資料,2004年全球茄子收獲面積為170.1萬hm2,總產量為2 984萬t;我國收獲面積為70.6萬hm2,總產量為2 175.5萬t,分別占世界收獲面積和總產量的1/2左右[2]。我國茄子種植面積最大的6個省依次是山東、河南、河北、四川、湖北、江蘇。
          1.2茄子品種分布
          長期以來,由于各地消費習慣及生態氣候不同,茄子栽培品種形成了不同生態類型和市場消費區域,特別是商品外觀品質必須符合當地的消費習慣才能被接受。如東北地區種植的茄子品種以紫黑色長茄為主,華北地區以紫黑色大圓茄為主,西南的四川、重慶及湖北等地的茄子品種有紫黑色長茄和紫紅色長茄,而江浙一帶以紫紅色線茄種植面積較大,山東是我國茄子種植第一大省,其茄子品種類型較多,南北多種類型均有種植。華南地區(廣東、海南、廣西)及與之相鄰的福建、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區以深紫紅色長茄為主[3]。
          1.3茄子設施栽培情況
          目前我國的茄子生產已經實現了周年供應。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形成了塑料棚、地膜、遮陽網三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黃淮海平原地區形成了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塑料棚、地膜、遮陽網四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東北、西北、內蒙古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區,形成了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塑料棚、地膜三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在山東壽光,十幾年來利用日光溫室保護,對茄子反季實施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大面積栽培。
          
          2茄子育種研究進展
          
          2.1種質資源研究
          我國茄子種質資源十分豐富,是目前保存茄子種質資源最多的國家!捌呶濉(1986~1990年)期間茄子入庫 1 013份,“八五”末增加到1 452份,占蔬菜入庫總數的 5.29%,至2008年底國家種質庫共存茄子品種資源1 601份[4]。茄子種質資源收集工作一直在持續,對遺傳和育種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冉進等[5]利用RAPD技術對來源于國內外的53份茄子種質資源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分析,將參試種質分為五大類群。聚類結果與傳統分類并不完全一致,與地理分布沒有聯系。毛偉海等[6]采用ISSR標記將57個南方長茄品種劃分為6個類群,并認為聚類結果與來源和果色均無關系。易金鑫[7]對108份我國茄子主要地方品種和35份主要選育品種進行了基于形態性狀和RAPD/SSR標記的遺傳多樣性研究,結果表明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高于選育品種,聚類分析表明,地方品種和選育品種都可分為4個類群,并在多變量對應分析中得到驗證。龔亞菊等[8]對從云南省各地收集的103份茄子種質資源進行觀察,發現云南茄子類型豐富,24份野茄大多生長在西雙版納、思茅、紅河等南部濕熱地區,多為半栽培種和近緣野生種,未見病害發生,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
          2.2種質資源創新
          2.2.1雄性不育材料的創新。張先清[9]研究了茄子功能性雄性不育系的可利用性,結果表明不育組合產量優勢明顯,試驗鑒定出性狀穩定、整齊度高、不育性強、配合力好的不育系。田時炳等[10]利用引進茄子功能型雄性不育系材料UGA1-MS,采用雜交、回交與系譜選擇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不育性穩定的功能型雄性不育系3份,其不育株率都在98.0%以上,并篩選出配合力強、性狀整齊、可供利用的強恢復系,其平均恢復度分別為90.3%、92.9%、91.8%,實現了不育系與恢復系的配套。劉選明等[11]利用自然條件下獲得的雄性不育材料正興1號開展茄子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胞DNA和核DNA差異分析,研究結果初步表明新發現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質相互作用所引起。
          2.2.2單性結實材料創新。劉富中等[12,13]發現和獲得了在低溫下可自然結果、形成無籽果實的圓茄單性結實材料,并選育出優良的單性結實自交系;證明誘導單性結實基因表達的溫度在7~15℃,在此溫度范圍內,其坐果率為88.9%~100.0%,且果實發育正常,果實內無種子;同時對茄子單性結實性的鑒定方法進行了研究,為選育出耐低溫、適宜保護地和露地早春栽培、優質無籽或少籽茄子品種奠定了基礎。田時炳等[14,15]在高代分離材料中獲得了長棒型、黑紫色、耐低溫單性結實材料,經多年自交選育出了單性結實性較強的純系,對茄子單性結實性的遺傳分析,認為單性結實性狀可能受1組隱性基因控制,屬隱性遺傳。肖蘊華等[16]在茄子種質資源田間耐寒性鑒定中,在地方品種中發現了耐寒性強的單結實株,選育出單性結實性能穩定且園藝性狀優良種質材料,其與非單性結實茄子品種配制1代雜種也都表現為單性結實。
          2.2.3抗黃萎病種質資源創新。劉君紹等[17]以茄子幼苗莖尖為外植體,進行茄子抗黃萎病突變體的離體篩選,建立了一套茄子抗黃萎病突變體離體誘變篩選技術體系,并獲得1株中抗黃萎病突變體。
          2.3抗病育種
          2.3.1青枯病抗病遺傳與育種。劉富中等[18]對304份茄子種質資源進行抗青枯病苗期人工接種鑒定,篩選出免疫材料10份、高抗材料51份、抗病材料35份、中抗材料32份、感病或高感材料176份,分別占鑒定材料的3.3%、16.8%、11.5%、10.5%和57.19%,茄子野生近緣種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S.torvum對青枯病有較強的抗病性,可作為茄子青枯病的抗源材料;獲得4份抗青枯病的種間體細胞雜種。茄子對青枯病的抗性遺傳較為復雜,主要由多基因控制。封林林等[19]對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遺傳分析表明,茄子對青枯病的抗性遺傳規律符合“加性/顯性”效應模型,遺傳效應中同時存在加性效應、顯性效應和反交效應,但以加性效應為主。茄子對青枯病的抗病性表現為隱性,感病性表現為部分顯性,這表明茄子對青枯病的抗性遺傳較為復雜,由多個微效基因較少的主效基因和細胞質基因共同控制。李海濤等[20,21]研究表明,茄子抗青枯病材料112-8及1934的抗性具有不完全顯性遺傳的特性,且前者對青枯病的抗性遺傳是由1~2個基因控制的,其中只有1個基因起主導作用;后者的抗性基因是2個或2個以上基因,并且有2個基因起主導作用。
          2.3.2黃萎病抗病遺傳與育種。莊勇和王述彬[22]對6個茄子近緣種

        淺談我國茄子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淺談我國茄子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相關文章:

        淺談我國農耕文化06-26

        我國對護士情緒的研究進展綜述11-19

        淺談我國的司法獨立03-18

        淺談我國的獨立審計目標03-22

        淺談我國汽車營銷模式03-23

        淺談我國關稅的有效保護03-21

        淺談我國監護制度及其完善03-25

        淺談我國林業資源條件分析12-03

        淺談我國旅游企業的營銷創新03-20

        淺談葉酸臨床應用研究進展03-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