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教育理論畢業論文:談地方院校美術學基礎課教學改革

        時間:2024-09-23 19:33:05 美術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育理論畢業論文:談地方院校美術學基礎課教學改革

          內容摘要 :一些地方院校的美術學基礎課教學一直存在著不切實際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可以通過深入研究美術教育、美術學基礎理論,從中找到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建構更實際有效的教學系統。

        教育理論畢業論文:談地方院校美術學基礎課教學改革

          關鍵詞:社會需求 造型基礎 教學改革

          一、教學改革的背景

          開設風景寫生課是美術教學的傳統,目的是通過寫生提高學生的色彩能力,但現實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卻是建立在傳授和掌握有關“風景畫”這一繪畫樣式上的。從理論上講,風景寫生要遵循諸如“學習和掌握外光下條件色的特點及變化規律,訓練、提高學生整體觀察對象及感受色彩、表現色彩的能力”的要求,但由于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了這個要求形同虛設。學生怎么畫都行,教師只是從中發現一些閃光點,并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就很容易誤導學生,即把風景寫生課的目的定位于“怎樣在畫面上實現某種好的效果”。風景寫生課實際上不再是提高學生的色彩觀察表現能力,而是以完成一個“好”的畫面為主,這就把色彩訓練的根本目標架空了。

          鑒于實際狀況,有必要分析風景創作在當今的藝術中還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在歐洲,風景畫的出現是在人文精神的影響下,繪畫逐漸從宗教、宮廷的實用性中分化產生的。它伴隨著當時歐洲社會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出現,反映的是新興市民、資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和要求。到了19世紀后期,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興的中、小資產階級要求擁有能擺脫傳統的貴族、大資產階級影響而能反映他們自己審美需求的藝術形式,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印象派應運而生?梢栽O想,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社會需求,印象派可能就會一直被冷嘲熱諷下去,直至最終銷聲匿跡。在我國,傳統意義上的風景畫雖然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已和傳統的玉雕、刺繡等藝術品種一樣漸趨邊緣化。由此看來,把美術基礎課教學定位于“風景畫”創作,這一目標在現代社會沒有針對性,脫離學生未來的實際需求。

          二、學生的狀況與培養

          一些地方院校生源的專業基礎相對于國家級的美院、省級的藝術院系而言是薄弱的。一般而言,學生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有滿足感。大部分本來無望升學的學生,經過幾個月的美術突擊進入高校,自己和家長都很滿意。第二,有進取心。學生在新的環境重新反思自己,會有一種重新再來一次的心理期待。第三,對自己的實際狀況、能力不能清醒地認識。因此,我們的教學設定就要既體現教育主體的目的、要求,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定一個可行、有效的標準。

          所以,我們的教學就應該針對學生需要去解決問題,搞清地方院校的美術學教學怎樣才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造一個可憑借的基礎。這涉及到美術學科的內部問題,主要是兩點:當代藝術發展的狀況和宏觀的美術教育問題。

          把造型說成就是畫畫,未免是狹隘的。先假定有“寫實”這樣的一種造型形式,那么在基礎訓練階段可以把“寫實”作為一種“范式”,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寫實”本身!皩憣崱钡哪康脑谟谟柧氃煨湍芰,造型能力的發展較“寫實”本身更為有意義。在平面中,存在一個具體的形狀與色塊所構成的抽象形式,這個抽象的形式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心理的基本因素。通常意義上的“具象”或“抽象” 是指,是否以某種具體造型樣式“模擬了自然”的意思!澳M了自然”本身并不構成藝術中特定的語境,而只構成涂繪痕跡對人的心理生效過程的一個次級因素。而上述“具體的形狀與色塊所構成的抽象形式”則通過視覺心理、社會心理使涂繪痕跡對人產生有效性。所以,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應該是指導學生對這個抽象形式中的形狀與色彩及三者的關系進行研究。這個“抽象形式”的發展與人的視覺心理、生理基礎密切相關并存在著一種對應關系。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自身的發展和這樣一種形式的發展是同步的,所以,對基礎造型的學習,既是對人類視覺傳統文化的學習,也是對自身符合歷史發展趨向的改造過程。這是造型基礎訓練的一個更為積極的目標。因此,雖然地方院校的生源基礎要弱一些,但如果在教學安排中能充分關注學生特點,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就是成功的教學。

          三、課程與教學的改進

          基于以上的認識,就必須從目的、方法上對課程做出調整:風景寫生教學的目的不應定位于風景畫上。教學應借助對傳統繪畫形式的學習以提高學生掌握造型基本要素(色彩的認識和表現)的能力。色彩的訓練包括:對色彩理論的學習;對客觀色彩的觀察、分析方法的訓練;通過繪畫材料對色彩的表現。通常我們只注意理論學習與畫面效果,忽視讓學生進行最基本的觀察、比較和分析,這就割裂了另外兩個環節,其實,觀察分析才是最重要、核心的環節。作為色彩的觀察與表現,風景無疑是最好的對象之一。取景時,分析要集中在色彩上,對形狀中的“具象”因素要忽略,只關注形狀對色彩的分割所形成色塊之間的明度、純度、色相的特定關系。這才是“抓大感覺”的過程,也是表現的前提。因為觀察是在一定理論的指導制約下進行的,表現是對觀察結果的物質化體現,所以表現效果體現的是觀察的質量,反映的是對理論的理解程度。這不只是做到了主動把握和傳達客觀的色彩關系,因為客觀的色彩關系和畫面上的色彩關系是一致的,所以這個把握和傳達的過程就是表現作畫者對客觀自然色彩的感覺、情感的過程。由此,學生經過訓練得到的是有效的思維方法,實際的色彩創造能力,而不是“死”的技法。

          課程安排上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寫生時間、地點的特點,靈活具體地安排教學。同時鼓勵督促學生積極、熱情地進入學習狀態,爭取好的學習效果。這是對風景寫生教學的探索,也是對美術學基礎教學僵化局面的突破。

          參考文獻 :

          [1](英) R·L·格列高利著,彭聃齡、楊旻譯.視覺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2](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堯譯.視覺思維[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3](瑞士) 伊頓著,杜定宇譯.色彩藝術[M].上海美術出版社,1985.

          [4]古大治、傅師申、楊仁鳴.色彩與圖形視覺原理——關于看的藝術與科學[M].科學美術出版社,2000.

          [5]靳尚誼、詹建俊、戴士和.素描談[M]. 吉林美術出版社,1995.

        【教育理論畢業論文:談地方院校美術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地方院校美術的民間美術教育論文07-23

        淺談高職院校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06-30

        談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與探究06-18

        地方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10-11

        地方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9-01

        幼師院校音樂理論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06-09

        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論文07-28

        美術學畢業論文05-07

        軍隊院校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教育理論論文08-26

        地方高師院校藝術教育論文09-0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