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模式論文
能力導向成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符合旅游產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具備能力才能夠在旅游市場的就業中找到發展的平臺和空間。這一點完全可以通過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導向作為切入點,修訂完善已有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其歸根到底就是培養合格人才。從行業與專業要求特點而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社會能力,包括旅行社組織協調能力、應變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漢語、外語、團隊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包括飯店各部門涉及的服務能力,如前臺、餐廳、客房等實際操作能力。就目前旅游人才市場而言,走出高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低能”的現象,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業人力資源市場,造成人才培養的高投入、能力不足的低產出現象。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低能”現象的癥結主要表現在第一,人才培養支撐體系的制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與人才培養支撐體系的定位有緊密的關系。就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支撐體系來看,與能力導向下的培養目標對接存在很多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人才培養計劃與培養目標有偏差培養模式單一;課程體系陳舊。第二,人才培養過程的制約。人才培養過程涉及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環節和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兩部分,它們是能力培養的具體實施過程。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專業理論與旅游實踐相脫節、專業實踐教學條件受限等。從根本上來說,與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及對旅游產業職業特點的認識不清有著必然的聯系。明確培養人的目標,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引導,更為直觀地讓學生認清旅游業對人才的要求。這項工作一定要從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入手,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采用職業引導,改變剛入學學生群體的盲目性和盲從性,導致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的問題產生,把學生引入到旅游專業領域內的未來職業設計和預期工作中,從而建立良性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最終成為能力型人才。
一、優化傳統的課程設置
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模式的建立應該以課程設置為基礎?茖W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這就需要通過旅游市場對人才的滿意程度來衡量,也是直觀對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否正確的驗證。能力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人才培養體系的支撐,這一體系既要注重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又要在此基礎之上將知識的內涵進行更新,外延進行拓展,由此優化課程結構是必然趨勢。具體做法是圍繞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對課程加以調整,這種調整是在“穩定”加“創新”的矛盾中進行的。“穩定”就是所設置的必修課程按照“少而精”的原則保留下來,這是確保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以此成為后續發展的潛力“創新”是將實訓課的課時和選修課比重加大,進行模塊式教學,建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的系列課程新體系。
當下國內高校旅游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以模式化的基礎教育方式為主,在具體實施中,仍然有很多的規定和要求,“導致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缺少彈性”。一方面要符合各自所在學校總體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原則;一方面基于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模式的思考是來自旅游專業自身的學分比例要求。這些條條框框是維護正常教學的必要保證,但同時也對專業的與時倶進、及時調整等方案的實施產生了一定的束縛和約束。再有就是來自學科創建時所保留的一些傳統學科的痕跡,比如經濟學、管理學、地理學等,這些學科的知識體系對初期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的確立起到了重要的基礎和參考作用。隨著旅游專業的發展,其學科性質要求知識體系在融入上述傳統學科知識的同時,具有自己的特點一應用性,這是旅游業的職場所決定的。所以借助職業指導,不斷對此課程知識體系進行調整優化,才能使旅游學科所培養的學生在職場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優化專業理論教學環節
能力導向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需要通過專業理論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兩個環節完成。專業理論教學是能力意識培養的過程,通過課程講授所依據的教材編寫、教學模式針對性的應用,促發學生能力意識的形成,有了能力意識,有助于學生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對下一步專業實習環節產生主動和積極的心態。專業理論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教學環節成為研究的主要對象。因此,職業引導教學模式要將理論教學作為重中之重,這是人才培養內在素質的關鍵,關系到人才走入社會的適應性和后續發展問題。
理論教學環節的課程設置應該以學科定位為依據,學科定位對課程設置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耙婚T學科的課程應當由對于形成該學科之結構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來決定”]。旅游專業的學科定位從最早的經濟類學科劃分為管理類學科,始終沒有自己的學科定位,導致國內各個旅游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不僅或多或少保留有這兩個一級學科的痕跡,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其課程內容表現或側重經濟、或側重管理、或側重地理、或側重餐飲、或側重文化……在此基礎上專業理論課和實踐教學課的比例分配就不好把握尺度。這種現象,是目前國內各院校旅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理論教學環節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共性問題!奥糜螌I的課程設置,基礎英語課時比重相對過大,偏向經濟類、管理類與工具性、技術操作性的課程偏少,‘文化’含量較高的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偏少,使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知識面過于狹窄,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質,缺乏‘文化’上的厚重感,對社會的適應性較差,畢業后沒有后勁,實際工作的潛力與后勁不足‘不適應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旅游產業是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綜合體,其職業特點要求人才必須具備經濟與文化雙重知識結構及其綜合能力。這是方向性和原則性的問題,旅游教育的長遠發展,其根本在于必須克服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理論所導致的過度在意人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人的其他品質培養的缺憾,即所培養出的旅游專業學生要對旅游的本質、內涵、本質有明確的認識,以及由此引申的對旅游價值、倫理、矛盾、本體等問題的深層次領悟和升華。這是能力型人才培養途徑的正確選擇,是旅游業能力型人才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優化專業實踐教學環節
以能力操作為平臺的專業實踐教學的優化,其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極為重要的環節,是專業能力形成的主要階段。通過實習基地建設、實驗室運行‘搭建能力操作和形成的平臺,完善實習效果考評這一檢驗能力強弱的標尺,解決以往實習過程與實習效果結合不緊密、實習考評標準不明晰的問題。
實習實踐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從能力培養的指導思想出發,就校企建立實習基地機制、構建實習評價體系、制定實習教學規范、建立實驗室運行方案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提出校企聯合的實習基地建立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學生實習評價指標體系”制定針對性強的實習教學規范,對旅游專業實驗室運行及績效管理提出相應對策。
旅游業之所以需要應用型人才,取決于其職業特點。這一服務性職業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組織能力和t辦調能力等。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崗位需要,要求教育單位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目前就全國各高校的情況看,多數學校已經將實踐教學放到重要的位置。但就實際情況看,各校水平不一‘良莠不齊。實踐課內容的設置也多停留在低層面上,以簡單的模擬餐飲服務、模擬導游等初級層次的實踐活動為主‘不能否認這是實踐課的重要內容,但僅僅這些是不夠的。因為即使針對餐飲、導游的實習實踐課程,也是課堂上的模擬,很難讓學生真正找到角色的定位。旅游企業實習實踐的情況也不樂觀,由于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學生參加實習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只有3個月)‘難以滿足用人單位對人員培訓的時間需要,剛剛熟悉工作流程的學生,沒有給企業帶來任何效益,就得離開,這對旅游企業來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作為經營者,誰也不愿意做這種賠本的生意,所以,旅游企業不愿意接收實習學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短期的實習實踐很難讓學生對旅游職業有質變的認識。對于旅游策劃、規劃、開發等高水平的實踐活動,學生在校期間基本無法涉及。這些因素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出校門的那一刻‘起點還是低水準的,在現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很難獲得一席之地。因此,以職業導向為目標,優化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才能培養出旅游產業所需要的能力型人才。
總之,通過職業引導‘對能力型人才培養平臺重新定位,制定出科學的課程體系,更具指向性和針對性‘更加切合旅游人才市場和旅游產業對能力高要求的實際。
【基于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和合管理的高校營銷專業教學模式創新03-22
淺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11-25
關于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03-22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新模式研究11-30
酒店管理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論文11-14
基于三多教學模式的英語教學管理探究論文11-14
基于就業導向的市場營銷教學論文范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