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舊會計制度比較

        時間:2024-10-11 07:51:17 會計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新舊會計制度比較

        2001年12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00] 25號發布了“關于印發《制度》的通知”,通知規定從2001年1月1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原《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同時廢止。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具體介紹如下:

        資產核算方面

        1.貨幣資金中的“其他貨幣資金”的明細科目取消了“在途貨幣資金”,增加了“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證金存款”、“存出投資款”。

        2.應收項目核算

        (l)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不同。新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購銷活動產生的應收賬款和非購銷活動產生的應收債權(例如各種賠款、存出保證金、備用金以及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項)都可以提取壞賬準備。

        (2)計提比例不同。新制度規定企業在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時,應當根據企業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情況以及其他相關的信息合理估計,沒有原制度的3‰-5‰比例限制,但是下列情況不得全額計提壞賬準備:當年發生的應收賬款;計劃對應收款項重組;與關聯方發生的應收款項;其他已逾期,但無確鑿證據表明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3)壞賬損失的處理不同。原會計制度使用的直接轉銷法有修于權責發生制,新會計制度一律采用備抵法。

        (4)為了解決計提壞賬準備的隨意性,新會計制度規定不得提取秘密準備。秘密準備是指超過資產實際損失多提取的資產減值準備。

        3.存貨核算

        (1)期末存貨的計價不再僅僅是原始成本,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

        (2)接受捐贈的存貨計價方式不同。新制度要求分不同情況處理:捐贈方提供憑據的;捐贈存貨存在活躍市場的;不存在活躍市場的。

        (3)債務重組和非貨幣交易取得的存貨,按會計準則處理。

        (4)按估計價值入賬的盤盈存貨,改按市場價格計價。

        (5)舊會計制度對盤盈、盤虧的存貨進行掛賬待處理,然后轉批;新制度規定本經股東大會批準的,可以先處理,如果其后批準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的,應按其差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6)期末存貨市價低于存貨成本的差額,新制度規定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年末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反映。舊會計制度是計入“存貨跌價損失”科目,年末在利潤表反映。

        4.固定資產核算

        (l)對外商企業購買國產設備退還的增值稅款沖減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

        (2)投資人投入的固定資產,原來按投資方投出資產的評估價值入賬;新制度規定按各方確認價值入賬。

        (3)融資租賃,舊會計制度規定按協議支出數入賬,新會計制度改變為按租賃開始回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為入賬價值。如果融資租賃資產占資產總額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賃開始日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入賬價值。

        (4)對捐贈固定資產,舊會計制度規定按重置完全價值入賬;新制度規定按捐贈人提供的憑據入賬,沒有憑據的按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入賬,沒有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的按其可帶來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入賬。

        (5)對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價值,舊會計制度按調出單位的原值入賬,新制度改為按調入單位凈值加運雜費、安裝費等相關費用,以后折舊按尚可使用年限計提。

        (6)通過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換入固定資產的處理,執行會計準則規定。

        (7)盤盈的固定資產,舊會計制度規定按重置成本入賬;新制度改為按同類市場價值減去按新舊程度估定的折耗價值后的凈值入賬。

        (8)對所建造的固定資產,如果已經達到使用狀態,但未辦理竣工手續的,按估計價值轉入固定資產賬戶計提折舊。

        (9)對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使用方法,舊會計制度按凈殘值率3%-5%,外資企業為10%;新制度規定由企業自行決定,根據固定資產的類別、特點、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

        (10)對于接受捐贈的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應當根據調整后的預計價值和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和凈殘值率,及選用的折舊方法進行處理。

        (11)新增“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核算企業在融資租賃固定資產中,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之間的差額。

        (12)盤盈的固定資產與盤盈存貨處理相同,年末不得掛賬。

        (13)新增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期未按單項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5.無形資產核算

        (l)新制度對無形資產核算定義為:為企業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2)增加了非貨幣性交易無形資產的處理。

        (3)無形資產后續發生的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4)出售無形資產的凈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出租無形資產的收益,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5)增加“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單項計提減值準備,減值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6.新增“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減值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7.取消“遞延資產”科目,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計入“長期待攤費用”,自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損益,計入管理費用。


        8.投資核算

        (l)投資成本劃分為初始成本與新的投資成本。

        (2)以非現金資產投資視為非貨幣性交易。

        (3)增加“委托貸款”科目,下設“本金”、“利息”、減值準備三個明細科目,核算按規定委托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委托貸款利息按期計提,確認收益,但逾期未收回的,要沖回利息收入,在備查賬上登記、催收。收回后再調增收益。老本金可收回額低于原計成本,要計提減值準備。

        負債核算

        1.流動負債科目增加2個:“待轉資產價值”和“預計負債”;報表項目增加五個:“預計負債”。長期負債包括的增加了“專項應付款”,取消了“住房周轉金”。

        2.對于受托代銷商品需確認為一項負債“代銷商品款”。

        3.統一分配給股東的勝利和利潤,列為“應付股利”,原制度僅包括現金股利,不含應付利潤。

        4.對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或有負債,應該確認為現實的負債

        5.單獨核算的專項撥款,計入“專項應付款”,待項目完工后,按照形成固定資產的價值轉入“資本公積”。

        6.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原來計入營業外收入,新制度規定計入資本公積。

        7.借款費用核算單獨設立準則。

        所有者權益核算

        1.接受現金和非現金捐贈分開核算。

        2.新設“資本公積——撥款轉入”,企業收到國家撥入的專門用于技術改造、技術等的撥款項目完成后,形成各項資產的部分,應按實際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有關科目;同時,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計本科目。

        3.新設“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一直到企業投資轉讓后,減去未來應交所得稅后的金額入賬資本公積;準備是不允許直接轉增資本的,只有待實際價值實現時才轉。

        4.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計入“資本公積”。

        5.新制度允許盈余公積用于分配現金股利或利潤。

        收入、成本、費用及利潤分配

        1.收入強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2. 處置無形資產的凈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

        3.處置無形資產的凈損失、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都計入營業外支出。

        4.存貨跌價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5.進一步明確所得稅費用的核算原則和。

        6.利潤分配明細科目新增7個,分別是:提取儲備基金(外資)、提取企業基金、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利潤歸還投資、單項留用的利潤、補充流動資金、歸還借款的利潤。加上未變的8個,總共15個。

        財務報告變動

        1.增加的報表和內容:

        (l)增加了“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2)較詳細的規定了附注的內容及編制要求。

        2.會計報表的變動:將原分部營業利潤和資產表分為分布報表(地區報表)和分部報表(業務分部)。

        3.新制度規定報表9種,附表6種(資產負債表附表3種,利潤表附表3種)。

        4.資產負債表變動情況:

        (l)各項資產均按凈值反映(固定資產除外)。委托貸款準備分別反映在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項目中。

        (2)表內不再有“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還存在,年末要處理,不許掛賬。

        (3)負債類增加“預計負債”項目。

        5.利潤表的變動情況:

        (l)將“營業費用”挪到“其他業務利潤”下。

        (2)取消“存貨跌價損失”項目,轉入管理費用核算,不再作為利潤表的一個項目。

        6.現金流量表變動情況:

        (l)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中,不再將增值稅價稅分離。

        (2)項目內容進行適當合并,簡化了項目分類(詳見《企業會計制度》)。

        從本次會計制度改革來看,主要體現了以下3個內容:

        1.貫徹謹慎性原則,全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镀髽I會計制度》根據會計穩健原則的要求,對會計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對那些不符合會計要素定義、不符合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修改,規定企業對不實資產必須提取減值準備,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從會計制度規范的角度,努力解決企業的盈虧不實、短期行為和會計信息失真等,促使企業卸掉包袱、輕裝上陣。

        2.實行會計與稅收相分離的做法。企業實行的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相分離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制度如有與稅收制度不一致或不協調,要根據會計制度財務成果,按照稅收制度計算調整后的應稅利潤。比如,現行的會計制度規定股份公司提取呂項準備,提取比例由企業自行確定,這就必然出現會計制度與國家稅收規定不一致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按照會計制度核算,在計算所得稅時進行納稅調整。如果不實行會計與稅收相分離,會計的穩健等若干會計原則將無法貫徹。

        3.強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質重于形式作為一項重要的國際會計慣例,是指實質重于具體表現形式。例如,我國會計制度對收入的確認做出如下規定:“銷售商品的收入,應在下列條件均能滿足時予以確認:

        (l)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潤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可見,收入確認就貫徹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即收入的確認條件不是所有權憑證或實物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發生轉移等實質性條件。

        這次改革為我國的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加入WTO以后,會計制度會進一步向國際慣例靠攏,審計人員應加強,隨時掌握新的變化,緊跟脈搏,更新審計理念,掌握新的審計技術,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

        【新舊會計制度比較】相關文章:

        新舊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的比較03-28

        無形資產新舊準則的變化與比較02-27

        新舊基本準則重大差異的比較03-18

        新舊存貨會計準則的比較12-09

        談新舊債務重組準則的比較分析及其影響02-28

        淺析新舊債務重組準則的比較分析及其影響03-11

        新舊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比較及納稅影響03-21

        會計制度與稅法差異比較03-24

        新舊稅法企業應納稅所得中收進的確認比較研究03-24

        新舊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比較分析03-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