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計算機Ⅰ》公共課教學中發現的現象與課程設計論文

        時間:2020-07-04 13:23:33 計算機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計算機Ⅰ》公共課教學中發現的現象與課程設計論文

          《大學計算機》是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本文針對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使用技能、培養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興趣等方面提出了課程設計的參考案例,闡述了相關的教學思路。

        《大學計算機Ⅰ》公共課教學中發現的現象與課程設計論文

          一、課程簡介

          《大學計算機》是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就我校而言,大一年級的非計算機專業新生需要花兩個學期完成《大學計算機Ⅰ》和《大學計算機Ⅱ》的課程學習。其中《大學計算機Ⅰ》主要內容涉及到“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Windows基礎知識與操作”、“Office常用三件套的基本使用”三個方面;《大學計算機Ⅱ》則根據學生所在文理科專業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每門課程均占32學時(16+16),共計2學分,學習時長為16周,一般而言是周2學時。

          二、“吃不飽”和“吃不了”兩種現象并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所涉及的班級通常會存在了一個比較具有共識性的現象:稱為“吃不飽”和“吃不了”。

          所謂的“吃不飽”,即是指由于我國地區經濟和教育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我們招收進來的大一新生來自外省或者本省較好地區的學生往往對于《大學計算機Ⅰ》中一些計算機常識性的知識,以及一些關于Windows和Office三件套的基本操作,其在中學階段甚至在家里都掌握了一些。如果我們的老師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識來教授的話,這部分學生給我直言“老師,這些我都知道,我完全沒有興趣聽”。

          但與此相反還存在“吃不了”的現象,某些學生中學階段一門心思對付高考,或者所在的中學來自貧困縣沒條件,或不重視開設計算機課程,自己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都不會。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為了照顧這部分學生,講解的內容過細過難的話,那么在32節課時內授課教師就完成不了教學計劃的內容。

          因此,如何在“吃不飽”和“吃不了”這兩個矛盾中找到一個折衷點。既不能講得太簡單,讓“吃不飽”的學生感覺上計算機公共課“味同嚼蠟”,又不能講得太細太難,讓“吃不了”的學生覺得學習這么一門公共課程“壓力山大”,這的確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針對以上兩種現象,經過實際教學工作的摸索,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嘗試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1)在備課時將涉及到的知識點劃分成幾個層級(從級到級)。對于3顆以下的知識點,要求學生必須會,下課之后必須自己多多練習;對于4顆的知識點則是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后自己去自學。

          (2)布置好課后作業,這里主要是三個作業Word、Excel、PowerPoint。每個作業均采用“命題作文”的方式保證所有同學都處在一條起跑線上給分,如PowerPoint作業就一首學生在網上不會輕易搜索到的古詩作品為題。同時,給出不同等級成績的評分標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實力完成作業。

          (3)把每個班分成若干組,每個組自己推選一個小組長。在課后由小組長幫助我督促組員完成課后練習的操作題和模擬軟件的題目。當然組長同學也有好處,期末成績該組組員過關率8成以上,教師可以把組長的平時成績在合理的范圍內給高些。

          三、兩種的課程教學思路的設計

          本校的《大學計算機Ⅰ》課程的期末成績采用的是“平時作業成績+考勤+期末機測”三種方式按比例給定。

          單單就“應試教育”角度而言,三種方式中教師能有一定自由裁量權的是“平時作業成績部分”,而學生最擔心的則是“期末機測”部分——畢竟在一個中大型的數據庫題庫里面隨機抽取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這個題庫的題目太多,不要說學生,就是授課老師平時都沒有做過、更不要說做完這個題庫里面的題目。因此,現在采取的策略就只能是傳統的.“死記硬背”,對一些重要的純理論性質的考點進行復習。

          針對題庫中涉及到的“Windows基礎知識與操作”、“Office常用三件套的基本使用”,則通過下載了某公司開發的“職稱計算機系統(2010免費版)”發給學生,讓學生們下去之后去運行,自己進行模擬考試。因為這套軟件的題庫將近300套,希望學生能自覺地通過大量重復性的操作,模仿出期末考試的機測環節。雖然與自己期末真正面對的機測軟件不同,但總比讓學生什么都不清楚,盲目的去考試要好一些,更有機會提高及格率。

          不過,本文寫到此處,緊接著的一個重要問題來了——難道《大學計算機》課程就是用來“應付考試”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此處以教材中第1章第1.4節《計算機病毒與防治》為例,談談我對這一小節課程的教學設計。對于計算機病毒,如果僅僅從應付考試的角度而言,那么你只要求學生背住以下幾點就足夠了。(1)定義(2)特性(3)常見分類(4)計算機病毒的生命周期(5)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和清除。

          這樣不到15分鐘,這個小節就可以講完了。只要學生考前努努力、背一背,那么應付機考題庫里面那兩三道題目就足夠了。但是,在現實中計算機病毒往往就切切實實的給我們的真正在生活、學習帶來了麻煩、甚至是危害。

          因此,在這樣一堂45分鐘內,其實教師大可以這樣來開展課程設計:

          Step1:提問:計算機病毒聽說過的同學請舉手?(往往90%以上的同學都聽過)

          Step2:又問:見過計算機病毒的同學請舉手?(幾乎為0%)

          Step3:再問:計算機病毒不是“虛無縹緲”的神秘之物,想見識一下嗎?(這時候你可以發現學生的眼神是明顯“發亮”的)

          Step4:通過自制的一套幻燈片點選其中比較簡單、但重要的片子對計算機病毒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進行介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比如:遠起世界上第一個想象出病毒的人、第一個編寫病毒的人;近至2013年破壞伊朗核計劃的“震網”病毒故事,還有我校同學優盤里時常出現的AutoRun病毒、GoogleUpdater病毒)

          Step5:介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定義、特點、分類等)

          Step6:以一個自制的病毒小程序為例,給學生當堂展示該病毒從激活、潛伏、傳染、發作、破壞的整個過程,對Step5中所講的理論條款做一定的驗證。

          Step6:打開該病毒示例的源程序代碼,向學生進行展示。(因為學生都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因此并不要求看懂,只是告訴學生病毒的實質而已)

          Step7:又提問:假如你手上有一個病毒了,你怎么可能讓它盡可能的做到“藏得更深”?“傳得更遠”?(往往這個階段,學生們的答案是花樣百出、很有意思的,鼓勵學生們多動腦多討論)

          Step8:常用殺毒軟件的介紹的使用,以及安裝和使用殺毒軟件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小技巧和小常識(以金山殺毒套裝或者360殺毒套裝為例,時間不充分的情況下,提前制成錄像,讓學生課后去看)

          Step9:教材上其他一些知識條款的勾劃

          Step10: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安裝殺毒軟件套裝并升級到最新版本),并思考:病毒厲害還是反病毒軟件厲害?

          這樣整個一堂課下來,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計算機病毒的認識和理解比死記硬背所謂的條款所到達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四、小結

          綜上所述,《大學計算機》這門課程絕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4個學分的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對于計算機這種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培養其基本的使用技能、良好的用機習慣、拓展相關的常識和開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視野。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上什么課程和使用什么教材,在上課前老師都必須要進行精心準備、認真設計,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功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厚積薄發。

        【《大學計算機Ⅰ》公共課教學中發現的現象與課程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1.關于計算機教學的課程設計的論文

        2.大學計算機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論文

        3.計算機數字邏輯課程設計教學思考的論文

        4.案例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5.大學教學中舞蹈教學論文

        6.案例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應用論文

        7.高中教學管理低效現象與對策論文

        8.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思考論文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