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關系分析
摘 要:利用1991—2006年的統計數據對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系從產業與就業結構偏離的角度進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遠遠超出產業結構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第二產業有相當大的就業空間,第三產業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趨于平衡。據此提出促進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新疆;產業結構;就業結構
產業結構反映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間的比例關系及其變化趨勢。與產業結構相對應的就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所占用的勞動力數量、比例及相互關系,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勞動力資源的利用狀況。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協調與否是衡量一個地區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標志[1]。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一方面表現為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就業結構狀況,產業結構的變動和調整必然會引起就業結構的變動。另一方面,就業結構會對產業結構產生一定的反作用,就業結構是否合理,與產業結構是否會良性和諧發展,也必將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狀況。新疆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省區,近年來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又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其區位優勢越來越突出,因此在其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關系變化中,表現出獨特性。
一、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現狀
1978年以來新疆產業結構從整體上講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緩慢下降,第二產業穩中有降,第三產業持續上升。2006年三次產業比重為17.3∶47.9∶34.7,三次產業就業比重為51.1∶13.7∶35.2,可以看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新疆國民經濟貢獻較大,但絕大多數勞動力卻分布在產值并不高的第一產業。
二、新疆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和偏差系數分析
。ㄒ唬⿺祿䜩碓
本文選取新疆1991—2006年的GDP和就業人口數作為原始數據,分別計算就業結構偏離度和偏差系數。數據來自《新疆統計年鑒2007》。
(二)產業與就業結構偏離度φ1和偏差系數分析φ2
產業結構的偏離度主要指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之間的一種不對稱狀態,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愈不對稱,兩者的偏離度愈高,產業結構效益愈低下。偏離度和偏差系數計算公式如下[2]:
式中:GDP/GDP為第 i產業 GDP產值所占比重,Y Y 為第 i 產業就業人員數所占比重。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Φ1為正值,表明產值比重大于就業比重,意味著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較高,該產業存在著勞動力遷入的壓力。為負值即該產業的就業比重大于產值比重,意味著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較低,存在著勞動力轉移出去的壓力。其絕對值越小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發展越平衡,為零時兩者均衡;偏差系數Φ2越大,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差距越大,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的適應性越差。
1.新疆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
1991—2006年新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存在著不平衡:(1)第一產業產業就業結構偏離度為負值,說明其產值比重小于就業比重;第二產業為正值,第三產業除了2006年為負值外,其余均為正值,說明二、三產業產值比重大于就業比重,反映了在新疆工業化的進程中,第二、三產業并未對農業形成有效的支持,致使大量的勞動力仍滯留在第一產業。(2)第一產業就業結構偏離度變化相對平緩,但絕對值仍呈現逐漸增大趨勢,說明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間不均衡程度一直在緩慢增大;第二產業結構偏離度增長幅度較大,1991年第二產業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絕對值小于1,而2006年第二產業就業結構偏離度絕對值接近2.5,說明第二產業發展的同時并沒有吸納合理數量的勞動力,第二產業仍然具有吸納勞動力的潛力。第三產業相對平緩,產業結構偏離度呈下降趨勢并逐漸接近于0,說明其勞動力趨于飽和,同時絕對值趨近于0,表明產業結構趨于穩定。因此,隨著二、三產業尤其是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二產業將成為吸納新疆勞動力的主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