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教育論文

        時間:2024-10-22 15:36:09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精華】教育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教育論文

        教育論文1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現代化建設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國民生活中對于精神層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精神文明的建設也十分重要。而民族音樂是我國建設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內容,對于滿足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需求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但是我國目前在民族聲樂教育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需要我們不斷創新與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體系,促進我國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育;發展和創新;策略

          一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發展現狀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體制也經歷了多次的改革。近些年來我國音樂教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相應的民族聲樂教學的質量也大大提高,高校民族聲樂專業學生的數量也明顯增多。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國社會對于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除了傳統的聲樂專業院校之外,一些綜合性的藝術高校,以及相關高職高專院校在音樂系中也設立了民族聲樂專業。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加入民族聲樂專業,有利于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的進程,也有利于聲樂教育規范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升。我國教育相關部門對于民族聲樂演唱音響制品,以及教學教材的管理日漸規范化,這也為我國民族聲樂教育質量的提高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音樂專業院校中正式有民族聲樂教學活動,開始于二十世紀中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系統越來越完善,民族聲樂教學也取得了值得為之驕傲的成果。經濟全球化之下的文化交融碰撞,使得多元化的社會文化,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民族聲樂影響范圍的擴大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全新的問題,西洋唱法和中國傳統的民族唱法如何進行取舍和交融,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就爭論不斷。要在繼續和傳揚民族唱法的基礎之上,借鑒其它音樂文化對我國的民族音樂體系進行完善。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對于國外音樂的`了解要多于民族聲樂,長此以往將造成中國傳統民族聲樂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此外,我國民族眾多,讓學生學習民族聲樂也有利于完善傳統聲樂教學基礎,提高對聲樂唱法的辨別能力,促進學生聲樂綜合素質的提升。針對傳統聲樂教學忽視民族聲樂本土性特點的情況,必須要對此進行改革和完善,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規范化發展。

          二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育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切實轉變民族聲樂教育觀念

          對于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來說,首先需要相關教學人員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根據實際需要來轉變教育理念,要樹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民族聲樂教育價值觀,對過去民族聲樂教育過程中的錯誤觀念要積極改正。根據實際的發展需要,應當從以下方面來進行相關教育理念的轉變。

          (1)在民族聲樂教育中,要與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理念相結合我國的民族聲樂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發展歷程,從原始社會至今,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在我國的民族文化與社會氛圍中深深的扎根,在廣大勞動人民的實踐中,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理論,已經建立起了相對成熟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在近現代的民族聲樂教學中,我國音樂領域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民族聲樂唱法“洋土之爭”,在這一情況下,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相關理念與理論,在民族聲樂教學中逐漸被忽視。但是實踐證明,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想要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想要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就需要立足于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要扎根于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從我國廣大勞動人民歷史數代人不斷探索而成的傳統民族聲樂教學體系中吸取營養。這是保證我國現代化民族聲樂教學與我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重要保證。

          (2)在民族聲樂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多元化發展的理念隨著世界各地區經濟聯系的不斷緊密,在精神文明領域,我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在民族聲樂方面也同樣如此。立足于多元化的理念,堅持各文化民族聲樂的平等是在新時期下發展我國民族聲樂的重要途徑,通過吸取其它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方面能夠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育與經濟全球化的社會狀況相適應,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在實際情況中,一方面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內容中體現多元化的理念,不斷引進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學生也需要堅持平等對待每一種文化的原則,積極從其他文化中汲取長處。

          (二)加強課程設置的改革

          在民族聲樂教育發展中,還需要對相關課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工作,保證教學內容結構組成的科學性,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1)改革課程設置應該遵循的原則在民族聲樂教育的課程設計中,首先需要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民族聲樂的教學活動與其他理論性課程有著比較大的差別,它要求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當中,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在聲樂唱法、技巧方面很好的表現儲量。因此,就需要在民族聲樂教育中注重對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安排,通過理論結合實踐來促進學生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其次,在課程設計中要堅持綜合性的原則。就是指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中,不僅僅需要對學生的相關實踐能力進行培養,還需要對學生的相關樂理知識、舞臺表演技巧等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這是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條件。最后,在民族聲樂教育的課程中還需要重視系統性的原則,民族聲樂的相關知識方面涵蓋著比較多的內容,想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效率就需要保證教學活動的系統性,保證課程設置的合理連貫。(2)建立完善的民族聲樂課程體系在完善的民族聲樂教育課程體系中,應當從民族聲樂的理論體系與民族聲樂的表演課程進行課程體系的安排。從理論教學方面,需要對民族聲樂發展歷程、民族聲樂表演理論等方面入手來進行課程理論的教授,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論教學方面,不僅僅需要對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理論進行教學,還需要對其他國家或地區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聲樂理論知識進行擴展,通過中國傳統民族聲樂理論知識,與其他民族傳統聲樂理論知識的結合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為學生完整的民族聲樂理論體系建立提供必要的幫助。在民族聲樂的演唱課程方面,需要相關管理人員正確認識到民族聲樂教育過程中實踐演唱課程的重要性,在教學基礎設施與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體現出對實踐表演課程的重視。其次,在實踐教學的安排中,要保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因材施教。

          (三)加強民族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聲樂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聲樂知識之外,也要注重學生其它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要注重民族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聯系的建立,提高聲樂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各國之間文化的融合對于傳統的教育體制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也為人才的培養創造了機遇,在此背景之下我國需要加快民族聲樂教學的改革進程,轉變傳統的聲樂教學理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及豐富多彩的聲樂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構建起完善的民族聲樂知識體系,為其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礎。民族聲樂與歷史、文學、哲學等學科緊密相關,沒有人文知識的鋪墊,民族聲樂只是個空殼,學生也無法理解民族聲樂表達的情感以及體現出來的歷史滄桑感,因此,相關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斷對民族聲樂專業學生文化視野進行拓寬,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民族聲樂的學習中,可以了解到作品深層次的內涵,促進其聲樂創造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這也是現代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三總結

          民族音樂是我國精神文明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民族聲樂教育對于國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滿足,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立足于實際情況,做好民族聲樂教育的發揚,通過在民族聲樂教學活動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完善相關民族聲樂教學課程的設置,立足于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理論體系與實踐經驗,結合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優秀民族聲樂理念,來豐富我國民族聲樂的教學內容,在實踐中不斷加強民族聲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好為我國民族音樂的普及與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麗艷.探索高等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民族聲樂教學今日的改革與創新[J].音樂生活,20xx(1):82-83.

          [2]李抒丹.新時期文化視域下高等民族聲樂教育教學的多元化[J].藝術研究,20xx(1):144-147.

        教育論文2

          摘要:本文總結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有效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據統計,我國有小學生1億多名,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著我國的未來。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結果令人擔憂。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既是家長期望小學生心理能夠健康成長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國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教育的內涵之一。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小學生的特殊生理變化能夠引發其心理變化,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小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多,內心變得趨于復雜,由于小學生的羞澀或內向,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雖然小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也在增強,但是畢竟還是沒有成熟,顯得比較幼稚。所以,教師就有必要針對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采用得當的方式方法,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唯有這樣,才能保證小學生的心理處于健康狀態,以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學生的心理比較敏感、脆弱,抗挫能力比較差,近幾年,小學生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事件偶有發生,除去其外部原因外,與小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差也有很大關系。所以,要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學生能夠自我心理調節,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將來走向社會,能夠適應社會環境,因此說,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是小學生將來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力措施

          現實與未來的發展要求我們要從小適應社會,學會看待事物,學會辦事,學會生存。心理品質關系著其自身未來的發展。如果心理素質不強,就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此外,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所帶來的各種誘惑也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提出了相對比較高的要求,不但身體要健康,同時還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社會壓力的需要,同時還要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相對脫離實際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都比較強,如果偏離理論作心理健康指導,就會缺乏科學性;如果在對每一個學生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因為問題的千差萬別,就很難做統一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理論與實際脫離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者僅限于理論講授,變成了學科教學,有些輕體驗、有些輕活動,使理論脫離了實際。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反而加重心理其他方面的負擔。同時,人們也常常忽略如何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將其教學內容涵蓋到方方面面,教師應注重過程的慢慢積累。

          (二)教學目標過于德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是自我教育,而所謂的德育是超我的教育,二者具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學生心態平和,在此基礎上通過其他教育以超越自我。有很多德育工作者進行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德育問題,用德育的目標對學生作要求,這就混淆了二者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注重知識教育,更注重教學的實踐與實效。依據新的教學改革要求,要設計教學目標,以適應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三)系統性不強

          雖然有的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教育的開展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游離于整體教育之外。同時,有的學校由于沒有對心理健康教育統一規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過于隨意,有的因為沒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開展,導致學生缺少積極主動性,有的教育設計過于形式化,雖然在教育過程中場面熱烈,但因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導致過后依然如故。

          三、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蘊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心理輔導來指導學生避免心理問題和障礙的產生。家庭、社會等方面能夠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一定要杜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產生心理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形成取決于學生在校的時間和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所作為,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師生交往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的社會,人們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壓力與挑戰,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要取得自身的發展,不僅要求人們具有很高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職業能力等,當前的小學生是我國的未來,未來要參與到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所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途徑之一就是師生交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以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學會合作與競爭。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牢記,為了每一個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的教師,要注重自身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要應用交往策略開展小學教育工作,唯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關系,變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三)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學校,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不但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還熟悉學生的思想、品行等情況。所以班主任最容易和學生建立關系,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幫助解決生活或學習中存在的困惑。班主任熱情高、責任心強、辦法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備了很大的優勢,班主任工作的實踐性和針對性較強。班主任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則和技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將日常工作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

          四、結束語

          我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已經起步,但發展卻方興未艾,很多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亟待解決。在當前教學改革新的形勢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將來會有新的發展。

        教育論文3

          1. 國際小學教育階段母語教學改革的趨勢

          2. 小學新課程實施現狀分析與完善的研究

          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問題與建議

          4.新課改下小學教科研現狀及思考

          5.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徑

          6.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成功家庭教育的個案研究

          8.小學學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研究

          9.網絡環境下小學教與學模式的研究

          10.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

          11.關于小學語文(數學)教學評價的思考

          12.淺論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

          13.淺論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心育功能

          14.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15.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徑研究

          16.小學教師素質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7.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及測評研究

          18.小語教學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19.當代小學生學習特點研究

          20.小學生學習類型及分類指導研究

          21.小學生語文(數學)學習困難的成因、預防及矯治研究

          22.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模式、途徑及評價的研究

          23.小學生課外學習指導研究

          24.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研究

          25.小學數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研究

          26.小學作文教學走向生活的研究

          27.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研究

          28.新課程理念下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

          29.創造性使用小學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30.自主學習與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

          31.小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研究

          32.小學數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33.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4.小學數學教學中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35.小學生數學語言教學的研究

          36.小學生數學學習評價的研究

          37.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調查研究

          38.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39.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0.現代教育理論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41.在新課改中促進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42.新課改呼喚教師間的合作

          43.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4.構建富有特色的`小學教師文化研究

          45.名優小學教師品質特征及培養途徑的研究

          46.關注小學教師個人需要,促進其自主發展對策研究

          47.小學數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48.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究學習

          49.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練習設計

          50.小學數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計

          51.小學數學中概念的教學

          52.小學數學中計算的教學

          53.小學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教學

          54.小學數學中統計與概率的教學

          55.小學數學中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

          56.小學數學(語文)教學中情感的教學

          57.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58.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59.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

          60.科研型小學教師的心理品質及“研究型”小學教師的培養研究

          61.培養小學教師反思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研究

          62.新形勢下小學班集體建設研究

          63.現代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藝術、方法及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64.優秀小學班主任工作個案和工作規律的探索與研究

          65.小學班級活動創新思考

          66.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67.影響小學生健康成長社會因素的研究

          68.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69.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德育一體化”實踐研究

          70.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71.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

          72.科技教育與小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73.小學學科教學滲透科技教育研究

          74.小學藝術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

          75.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

          76.學校、社會、家庭形成良性互動教育機制的研究

          77.如何開發和利用家長教育資源的研究

          78.小學生個性發展評價研究

          79.小學生成長記錄袋的應用研究

        教育論文4

          一種快速診斷非典疫病的測試方法已經投入臨床應用。這個消息使人們的心情為之一振。此前,我國科技工作者已經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測序,這對于人們認識并最終戰勝非典疫病有著重要價值。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和非典疫病展開一場賽跑。我們相信,依靠科學的力量,一定能夠降伏非典疫病。

          回顧歷史不難看到,人類的發展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與自然和疾病斗爭的歷史。駭人聽聞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曾經困擾人類長達幾個世紀,但隨著細菌學研究的進展,到上個世紀中葉成了可以治愈的疾病。18世紀全球死于天花的人數據估計有1.5億,但到了18世紀末,接種牛痘便可以有效治療天花,最終天花被消滅。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醫學家成功分離出結核桿菌,并發明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使民間俗稱的“癆病”能夠預防。由此可見,雖然疫病與人類相伴相生,但人類依靠科學這個強有力的武器,得以有效地控制和消滅疫病,保證了人類自身的健康。

          從狂犬疫苗、卡介苗問世,到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應用于治療,再到鏈霉素被發明出來,中間只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到上個世紀70年代,人類征服疫病的成就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伴隨著當代高新技術的應用,人類戰勝疫病的速度越來越快,能力也越來越強。比如,人類從發現艾滋病病毒到完成病毒基因測序用了3年,而發現非典病毒到基因測序只用了3個月;再比如,以前測一次體溫要用5分鐘,但目前在機場、車站為乘客檢測體溫的熱像儀、熱敏儀等只要1到3秒鐘。非典研究取得的進展,也向我們展示了當今醫學科學的發展水平,給我們以信心和希望。當今,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加之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一切,為我國醫學科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一種新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尋找其病因并開發出對癥新藥,到研究出預防疫苗,在過去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在科學飛速發展的21世紀,人們相信這一過程會變得更短。人們的這種期盼和信心,歸根到底來自對科學發展的信心,相信現代醫學技術和科學方法能夠像以往戰勝傳染病那樣,為人類消除災難,帶來福音。

          科學之光不但幫助人類驅散疾病的陰霾,也幫助人類走出無知和愚昧的困境?茖W的突飛猛進最終歸功于人類的智慧和創新。在此意義上,相信科學,就是相信人類自身,相信我們自己。愛因斯坦說:“科學通過作用于人類的心靈,克服了人類在面對自己及面對自然時的不安全感!敝灰嘈趴茖W,依靠科學,在疫病面前我們就不會恐慌,不會退縮,更不會被打倒。科學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我們對戰勝非典充滿信心。

        教育論文5

          一、養成教育的現狀及成因

          社會發展到的21世紀的今天,物質文明有了長足的發展,社會價值體系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但對于這其中夾帶的一些不健康因素,如果有關部門未加引導和管理,未成年學生在這些不健康因素面前,就會表現出迷茫、矛盾的心理狀態,出現了放縱或自閉的兩種極端行為,出現了享樂主義、不勞而獲等心理,模仿成年人吸煙、打牌、喝酒、嚼檳榔,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

          二、養成教育的對策

         。ㄒ唬┖粲跞鐣匾曃闯赡耆说酿B成教育

          給未成年人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孩子是民族的未來,他們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我們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大小。國家有義務給孩子提供正面的榜樣力量,弘揚社會正氣,凈化社會環境。尤其要加大電視熒屏、網絡信息的管理力度,通過立法規范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全社會都有義務向孩子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二)學校要轉變育人理念

          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教育部門要從人的發展需要出發設置評價指標,從人的發展需出發開展課程改革,開設專門的公民常識課。在學校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科學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生審美、學會勞動……學校要改一元評價為多元評價,改靜態評價為動態評價,引導學生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自信的發展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習慣。

          (三)學校要加大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干預

          引導學生向善、向美。流利的普通話是一種美,干凈整潔的環境是一種美,大方干凈的著裝是一種美,文明用語交流是一種美……學校要通過細化管理細則,建設校園文化,開齊開足藝術課程,加大美育熏陶。用美好的環境、和諧的氣氛、文明的舉止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使之健康向上。

          (四)學校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層次性,關注反復性

          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由于生命個體的差異,每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對具體對象﹑具體問題,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嚴詞警告;或動之以情﹑委婉啟發;或榜樣引領、美育熏陶,作為養成教育的實施者———學校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因人因事而異,這樣才能有實較性。另外,也要運用制度的力量時常督促、著力強化。制度的制定必須具體,關注細節,注重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持之以恒,運用制度去量化評比,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及時反饋,直至學生形成內在的習慣。習慣是經過長期多次強化和積累而建立起來的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系統。孩子們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將終生受益,那也將是家國之鴻福、民族之大幸。為此,我們呼吁社會、家庭、學校齊心協力,重視孩子們的養成教育,為孩子們美好的人生奠基。

          作者:周建方 單位:湖南省武岡市展輝學校

        教育論文6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國社會歷史的大變革時期,一切舊有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思想開始沒落、瓦解、動搖,新的生產關系和思想意識已經萌芽生長,逐步走向牢固和主流。在文化思想上,曾經主導社會的官學迅速衰落,文化下移,私學大興,促成了文化思想的社會化;钴S的各家學說在“士”階層崛起的推動下,百家爭鳴,各呈異彩。在此社會變革、民族融合、民族精神開掘奠定時期,孔子創造性地建立起一系列的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同時,也開創了教育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關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前人研究的十分豐富,本文試對其歸納概括,簡要梳理敘述,以期能夠把握要旨,承業先師,以利來者。

          一、教育作用與目的

          關于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集中體現在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這里面有兩點:1.生產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國家才有財力施展教育,人民才有余財余力接受教育。2.國家要長治久安,生產和生活持續發展提高,離不開德治教化。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能夠施德教,行仁政的賢才,孔子提出從平民中培養德才兼備的從政君子,“學而優則仕”與“仁人唯賢”的路線配合一致,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準備了條件,它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反應了一定的規律性,放到現代還有積極的意義。

          二、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

          關于教育對象,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即學生不論種族、貧富、貴賤,皆可以入學讀書。這一教育對象的確定,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破除了人為的隔閡,促進了文化的下移和教育的推廣,適應了私學發展和時代發展的需求,有十分進步的意義。

          孔子的教學內容,據《論語述而》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指他以文獻、品行、忠誠和信實教育學生,實際上也就是文化知識和道德教育?鬃印笆龆蛔,信而好古”編定《詩》、《書》、《禮》、《樂》、《易》、《春秋》為教材,而主要以前四種傳授弟子,其道德教化則貫穿于一切教育活動之中。

          三、德育思想

          孔子主張教育應把德育放在首位,“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他構建起了一個十分豐富的德育內容體系,在德育實踐中,總結摸索出一系列實施德育的有效原則和方法,而且闡發了道德評價的標準問題,影響極為深遠。

          就德育內容而言,孔子的核心詞匯是“仁”,仁德是孔子要求培養學生具備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質。仁的核心是愛人,有仁德的人對別人予愛心,他的“愛人”思想是與其惠民、重民、養民的思想相聯系的。仁的`標準是“禮”。孔子提倡在“禮”的形成中貫徹“仁”,“禮”是“仁”的標準。

          四、 論教學原則與方法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學規律的原則與方法,對后代的教與學影響深遠。

          1.學、思、行結合的教學過程!皩W而知之”是孔子的教學主導思想?鬃又匾晫W習思考的作用,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說:“君子恥其言過其行”,“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學習應學重視其社會效用。

          2.啟發誘導?鬃釉诮逃飞鲜壮珕l式教學,比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助產術”還要早上幾十年?鬃犹岢诮虒W過程中,教師注意把握住講解的最佳時機,及時施教,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主動去掌握和應用知識。

          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國歷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時、地、人的特點,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從而使教育效果達到最佳。

          五、教師

          孔子熱愛教育事業,敏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在自身成為優秀教師的條件下,他主張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如下條件:1.學而不厭。2.溫故知新。3.誨人不倦。4.教學相長。

          六、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歷史影響

          孔子在他的政治理想指導下,終生以滿腔熱情,孜孜不倦的精神從事教育工作,為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鬃拥乃枷雽W說,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封建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這種影響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在不同歷史階段起了不同的作用。在封建社會處于上升時期,它被利用為鞏固封建制度服務,對社會發展起積極作用是主要的;當封建社會到了沒落時期,它被利用來維護封建制度,對社會發展起消極作用。

        教育論文7

          初中生數學糾錯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糾錯習慣的方法

          1.說錯法

          (1)示范說錯(2)互助說錯(3)練習說錯

          2.病卡法

          (1)建立“病歷卡” (2)記好“病歷卡”

          (3)用好“病歷卡” (4)管好“病歷卡”

          二、培養糾錯習慣的`步驟

          第一步:強制 第二步:半自覺

          第三步:自覺

        教育論文8

          一、以心理課為主要陣地,開展感恩專題輔導

          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是我校多年的做法。我們在心理課中專門開設了感恩專題,主要包括發現母親、兩代人一代心、我愛我家、感恩回報等不同主題的輔導,通過母親最令你感動和難以忘懷的一件事分享、生命中最珍愛的五項事物的艱難取舍、何為家與何為愛的探討、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等活動的設置,引導學生回憶、感悟這些年來父母對自己的辛勤付出,增進對父母的了解,嘗試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以前與他們發生的沖突,思考究竟該如何為這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并將心中的真實感受勇敢地表達出來。有學生在心理課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老師,感謝您為我們帶來的這些啟發,我相信我將會永遠記住心理課上的那些活動,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恩情。”還有學生在專題輔導結束后寫下了以下感悟:“爸爸媽媽,你們的愛何時何地我都不會忘記,請你們原諒我曾經的那些無理要求,原諒那曾經的爭吵,請相信你們的女兒已經長大了,我已經在學習怎樣表達愛,怎樣愛你們,我會用今后的每一天來回報你們。以前我不知道好好學習,但今天我終于領悟到了,我還有夢想,我不會再放棄自己,我會努力直到成功……”

          二、以實踐探索為載體,強化感恩意識的培養

          1.開展“算筆親情賬,感知父母恩”活動我們在學生中開展了“算筆親情賬,感知父母恩”活動,學生通過完成事先設計好的調查問卷,在心中算出一筆親情帳,更直觀地感受到父母這些年對自己的付出,牢記父母恩情,從而樹立責任意識和自立意識。按照要求,每位學生還要趁熱打鐵,結合自己算出的親情賬完成“給父母的一封信”,寫出內心的真實感受。從一些學生寫的信中我們不難看出此項活動給他們內心帶來的觸動。例如,有位學生在給父母的信中寫到:“當別人幫助你一次的時候,你會感激他;當一個人在你貧困時給了你10元錢,你會感激他;但是當想一想父母到底給了我多少時,心中不禁一震,原來我欠父母這么多!我生活在甜蜜的家庭中,在我看來,我得到的比別的孩子多很多,不是條件好,而是父母想要把世界都給我,未來我一定會以情相報,這筆賬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只能用我的方法,以真情相換,以實際行動來報答!绷硪晃粚W生則寫到:“從小學到高中,父母為我們斥下‘巨資’,巨資下成長的我們,應像花兒一樣回報父母一句問候、一片溫暖、一份成功。常懷感恩之心,為夜下獨等我們歸來的父母端上一杯熱茶,陪辛勞工作的父母說說心里話;常懷感恩之心,為心事繁多的父母分擔一點壓力,給工作不順的父母一個甜甜的吻;常懷感恩之心,忍受無可奈何的父母常掛嘴邊的小嘮叨,聽取歷經滄桑的父母一些經驗教訓;常懷感恩之心,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給父母一份滿意的成績,一個欣慰的回報;常懷感恩之心,愛父母,就做給他們看,用行動表達心情,用話語傳遞愛意!被顒咏Y束后,我們統一對學生的信進行了評比,并選取其中的優秀作品刊登在我校的學生心理報刊《心靈之約》上。同時我們還將每位學生的信郵寄給其父母,讓父母親自感受孩子內心的變化,并請家長觀察孩子在此活動后發生的變化,拓展活動的教育效果。

          2.開展感恩主題心理健康月活動一個人只有學會感恩,對生命、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樂起來。我校將“感恩他人,快樂自我”確定為“525”心理健康月的活動主題,活動口號為“我感恩,我快樂!”我校專門舉行了心理健康月啟動儀式,鄭重向全體學生發出以下倡議:讓我們相約心理健康月,學會感恩,善待他人,珍愛自我,快樂成長!在心理健康月中,我們組織學生觀看了《洞穴之光》與《我的父親母親》,讓學生親自動手,圍繞感恩主題設計黑板報、編輯手抄報;利用心理課組織了心理拓展訓練“盲人之旅”活動,開展了“學會感恩,善待他人,珍愛自我,快樂成長!”簽名活動。這一系列活動的舉辦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學會感恩父母、師長、朋友、同學等所有給過自己幫助的人,并鄭重作出承諾,今后一定將感恩化作具體行動。

          3.舉辦具有特色的成人儀式18歲成人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五月,我校都要為年滿18歲的學生舉行隆重的成人儀式。為了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我們專門向即將邁入成人行列學生的家長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到學校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成人儀式上,通過設置家長為孩子佩戴成人徽章、互換家書、大型互動演講等環節來創設情境,增進親子溝通,將感恩、責任植入學生心中,為學生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互換家書環節前期要做好準備工作,提前一周通過召開學生會、家長會將任務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學生與家長分別圍繞“今天我18歲”“孩子今天18歲”認真撰寫給對方的一封信,并裝入信封封好,等到成人儀式互換家書環節時交給對方。成人儀式上,在音樂的渲染下,不少學生與家長讀著對方用心寫給自己的信時,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據了解,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寫給孩子的家書,本來學校只要求由父母中的一人給孩子寫封信祝賀他長大成人,提出期望,但很多學生都同時收到了爸爸、媽媽分別寫給自己的信。有的學生說,平日里其實很少和父母談心,看到父母在信中的真情,除了感動還有內疚,覺得自己平時做的.很多事都比較任性,不懂得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讓父母為自己操心了。在互換家書形成的溫馨氛圍中,我校心理教師進行《感恩父母》互動演講,帶領學生與家長開展一次難忘的心靈之旅。在聽了心理教師對生活中反映偉大父母之愛的感人事例與學生們一些不和諧做法的強烈對比后,學生們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我反思,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到場的父母互動,當面勇敢表達出對父母的愛與感激。此環節中很多學生與家長相擁而泣,溫馨感人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如何更好地通過感恩學會愛自己,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演講后半部分傳遞給學生的思考。在演講的最后,學生們隨著音樂大聲唱出“我要飛得更高……”透過歌聲我們仿佛看到了學生們心中那堅定的信念。成人儀式結束后,家長們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希望學校以后多舉辦一些類似的活動!”“現在的孩子太需要這樣的體驗了!”……很多學生在隨后舉行的“今天我十八歲了”征文比賽中也寫出了活動帶給自己的沖擊,表達了對活動的認可;更有學生通過QQ、口頭表達等方式直接向心理教師表達心中的謝意與感激。

          三、實踐探索以節日為契機,促進感恩行動的落實

          感恩的關鍵在于將心中對養育、教導、指引、幫助、支持過自己的人的那份感激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因此我們抓住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重要節日,促進學生感恩行動的落實。在節日到來之前,學校會提前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由學校團委、學生會向學生發出倡議:在節日里為父母、老師送上溫馨的問候、誠摯的祝福,或者送上自己親自動手制作的小禮物等;在日常小事中體諒父母,從小事做起,幫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幫父母洗一次腳、洗一次碗、洗一次衣服、拖一次地等;學會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班級的責任,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老師……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感激之情,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將感恩真正付諸于實踐探索,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我們還會及時與家長進行反饋交流,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形成互比互學、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以上是我校在感恩教育方面所做的探索,今后我們仍然會努力做到讓感恩真正融入到每個學生的生活中,讓感恩成為學生的習慣。

        教育論文9

          【摘要】幼兒期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有關調查表明,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目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和獨生子女是心理行為問題最突出的三類兒童, 由此可看出當代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1.重視幼兒的情感需要。幼兒期是情感體驗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有著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因此,作為教師要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緒和飽滿的精神去引導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快樂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關愛和關注每個幼兒,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防止不經意的行動和言語給幼兒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2.尊重、愛護、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具有不同的認知、性格、學習風格和自我意識,如有的孩子活潑、開朗,善于與人交往,有的孩子內向、沉穩,不善于與人交往等,作為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情感體驗,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護孩子的個性發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興趣愛好,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生活中,教師要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孩子講悄悄話,在游戲或活動時要讓他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樣,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揮。

          3.鼓勵支持孩子,培養自信心。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是幼兒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教師要善于發現并肯定幼兒學習及活動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再讓他們通過努力,領略成功的喜悅。

          4.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F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被家長讓著、哄著,沒有與人合作、分享的習慣。教師要利用多種機會,讓幼兒學習各種禮貌用語,提高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幫助幼兒形成友好相處、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體氛圍。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可通過開展分享活動“玩具大家玩”、合作完成各種主題的大幅繪畫、 投放一定數量材料讓幼兒合作完成某項任務等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并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5.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不僅是教育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還能激發幼兒的活動愿望,啟迪幼兒的智慧、愉悅幼兒的身心。為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安全、整潔、美觀、溫馨的環境,以烘托出一種促使幼兒積極向上的氛圍,給幼兒以潛以默化的熏陶。特別是為幼兒創設一種自主開放的學習和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保征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滿足幼兒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養成是受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而各種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結合一日活動滲透心理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在制訂各活動目標時,要仔細分析教材,領會其內涵,不光要有知識技能、習慣養成方面的目標,還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養目標,以充分體現一個活動指向多個目標的教育新觀念。

          2.以游戲為主,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中,對幼兒產生潛以默化的影響。如:語言領域中通過故事引導幼兒體驗關心愛護他人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學會關心他人,萌發互愛情感;社會領域中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同情心和抗挫折教育;藝術領域中引導幼兒感受體驗樂曲的愉快情緒, 以及各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各種情感,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 積極向上的情感,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意志力、不怕挫折和勇于競爭的精神等。

          3.在生活管理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自理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讓幼兒學習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為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讓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交往,如讓大班孩子帶領小班孩子一起活動等,擴大幼兒交往的范圍,掌握更多的交往方法和生活技巧,克服膽怯心理,鍛煉幼兒的勇敢精神,達到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和促進人格健康成長。

          總之,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教師要有增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納入各項活動目標,自覺地使各項活動成為有助于提高幼兒心理素質的載體。

          三、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兒童期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奠基時期,如果沒有遭受挫折的經歷和磨難,就不可能產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良好素質。因此,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培養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積極向上的堅強意志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幼兒期的必修課。

          1.要讓幼兒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讓幼兒面對獨立學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給幼兒實踐的機會,通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掌握生活的技能,減少幼兒的依賴性,增強他們“我能行”的自信和勇氣。

          2.要讓幼兒正確地面對失敗。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這也是一種挑戰,我們應當教育幼兒有勇氣面對不完善的結果,知道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從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而不因遇到困難、失敗就氣餒、退縮、放棄。

          3.要讓幼兒面對和糾正錯誤。要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關鍵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在改正錯誤的同時,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使幼兒的自信心逐漸成長起來。

          四、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變革,未來社會要求每一個人不僅要有良好智能素質,更要有一種健康的心理,讓我們從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材盡自己的努力。

        教育論文10

          摘要: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充滿教育契機的、富有挑戰性的新氣象,在注重小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培養下,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重點,這要求教師具有教學的智慧,對學生有深入的了解,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之下,才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創意想象和創造性、探究性思維,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知識性的體驗,創設出最佳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 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小學數學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視角由原來的“要我學習”轉為了“學會學習”,教師在對小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小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展現出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數學課堂在學生的主體行為下顯露出智慧的光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發揮出小學生自主探索和自由發現的天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及反思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征,呈現出對新異、生動的事物有強烈好奇的興趣,而且大多數小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尚存在些許不足,需要我們加以反思。

         。ㄒ唬┣榫辰虒W中過多地引入情境,喪失了教學目標

          一些數學教師在課堂引入時,過多地運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突發奇想,要用“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為課堂導入情境,學生睜大眼睛,豎起耳朵,開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卻忘記了教師是在上數學課。又如:在一年級《加減混合》的數學計算中,教師想用“春游”作為情境導入數學課堂,可是在運用情境時過多地介紹了風景,使學生沉溺于風景的想象中而偏離了數學課堂的'傳授目標,缺失了數學教學目的。

         。ǘ┏扇嘶南胂髮πW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課堂的情境創設時,用成人的眼光和視角去進行設想,忽視了童趣和純真的眼睛,簡單的情境創設平淡無奇,缺乏挑戰性。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7的乘法口訣》一課,教師用“一個星期有幾天”來進行問題式的課堂導入,這對于學生而言缺乏新奇,對乘法口訣也缺乏記憶。

         。ㄈ┱n堂教學中“數學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利用各種情境創設導入教學,卻沒有及時地將情境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弱化了數學學科所應有的“數學味”,使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興趣降低。如:在《統計》的數學知識教學中,教師通過分組教學的形式,讓學生開展討論和記錄,可是學生們卻停留在小組成員間體重的比較討論等內容,而沒有真正進入到數學統計知識的學習之中來。

          二、自主學習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造性活動,在教師的指導為前提下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良性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自主地有選擇地學習,并創造性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內化,從而達到自主學習能力水平。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提高數學知識吸收的質量

          自主學習的方式是積極主動的方式,是小學生進行自主習慣的培養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轉化為認知的內驅力,激發出學習的內在動機,并將之內化為學習習慣,真正提高數學知識吸收的主動性。

          (二)為后續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是數學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在這一關鍵階段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用他們自發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主發現的能力,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策略,為后續數學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ㄈ┳灾靼l現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多數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很好奇,也擁有自主發現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對其自主發現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自主學習的習慣就容易產生知識性的遷移。

          三、自主性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的自主性學習課堂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宗旨,在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自主參與的環境下,實現多種形式的自主性學習,在不同的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掌握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習方法。

         。ㄒ唬⿺祵W課堂有效導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性

          合適而有效的數學情境導入,是進行高效數學課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要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創造良好的氛圍,用寬松、愉悅、智慧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性學習過程,其具體方法如下。

          1、以生活為教學情境進行數學知識的遷移。生活是無痕的,生活對學生的體驗是最深刻的體驗,而“生活中的數學”與“數學中的生活”又是緊密相聯和息息相關的,學生在生活的體驗中感知到數學的價值,可以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中感受到數學的奧妙,數學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學生內在的生活體驗越容易被激活,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幣的認識”教學中,讓學生們進行分組進行人民幣的購買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貼上不同的價格標簽,再由分組的學生進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幣的購買情境,使學生在購買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字的變換。[1]

          2、 以游戲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意識。游戲環節是小學生最樂于參與和互動的環節,數學教學可以適當地引入游戲環節,使小學生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探索的成功體驗。如:在小學50以內的加法練習中,不是單純讓學生進行數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郵遞員送信”游戲的形式,增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標有不同兩位數的信箱,并準備不同加法練習題的信封,選擇幾名學生作“送信郵差”,將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學生在爭先恐后的選擇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它猶如一塊無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注意力,增強了趣味性和主動性。

          3、以故事導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小學生都酷愛故事,因此教學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用創意的思維想象,進行自主性的學習。例如:在一年級的數學“10以內的數字”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建立起數字的相關概念的學習,可以引入故事進行形象的學習:在0~9的數字王國里,數字9發現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氣和驕傲,它對其他數字說:“你們都是小不點兒,都比我小,所以你們都要聽我的!逼渌臄底譃榱讼麥缢膰虖垰庋,商量好讓數字1和0組成一個新的兩位數,數字9看到后低下了頭,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為了好朋友。學生們在教師故事的講述中,也展開了對數字的思維和想象,認識到了10以內數字的基數、序數意義,進行自主性的認知學習。

        教育論文11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了8.0級地震,造成了數以萬計的人員傷亡,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慘痛的損失。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失蹤21人,11470人受傷。慘痛過后我們再來反思,雖然天災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預防,安全工作做得好,可以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就學校而言,常抓安全防范教育,樹立安全自救意識,珍愛生命,警鐘長鳴,就能大大減少安全事故的傷亡率和損失程度。所以,學校開展安全教育就要從小學抓起,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課程的基礎性和特殊性,更加應該滲透安全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知識,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一、教學中要結合課文內容,教給學生一些安全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結合語文教學實際,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即“三生教育),所謂“三生教育”,就是通過教育的力量,讓學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三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切入點。結合“三生教育”,我們更應該教給學生相關的安全知識。學習一篇課文,除了學習課文相關內容、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外,教師應當延伸到實際生活中,涉及人身安全的課文不能避而不談,要讓學生充分明白怎樣才安全,如何會不安全,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二、讓學生知道不能意氣用事,遇事要冷靜,要顧及后果

          小學生常常只會憑興趣做事,很少顧及后果,對事情本身存在的安全隱患毫無察覺,教師要以相關課文為教育內容,趁熱打鐵,教育學生。在教學《跳水》一課時,在理解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及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于使孩子轉危為安”以后,還要讓學生知道故事情節曲折,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為。教師要讓學生清楚,船長兒子在眾人面前被猴子戲弄后,不顧及生命危險爬上桅桿追猴子奪回帽子的做法,就是意氣用事,武斷做事,不顧及后果的莽撞行為。

          三、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樂于助人的品質

          當不幸事故發生后,同學之間要學會互相關心、照顧傷者,要學習《她是我的朋友》里阮恒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戰爭時期孤兒院的孤兒阮恒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毅然獻出自己的鮮血,挽救同伴的生命,雖然在獻血的時候他誤認為自己會死,但為了她能活下來,他仍然堅持獻血。盡管在獻血的過程中,由于思想斗爭的激烈而感到很痛苦。這種行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一種可貴的精神。

        教育論文12

          一、藝術教育,有助于牧養心靈空間

          藝術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都扮演著心靈牧師的角色。在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外表下,蘊藏有藝術家深邃的思考和人生感悟;厮輾v史,過去的人們雖“物產不豐”,深居簡出,但卻能以一顆澄明之心來發現“一花一世界”的道理,有些甚至了悟終道、得證無上正覺,且為后世留下無數之經典。而對比今日,當下的人們雖“應有盡有”,但卻總是手捧“經典”仍心浮氣躁、無病呻吟,甚至在經歷了一點點挫折之后竟發出“世無凈土”的感嘆,F代人的精神狀況拿雅斯貝爾斯的話來講,就是“人失去了他自己的世界”,“在機器跟前的工人只專注于直接的目標,無暇、也無興趣去整個地思考生活!笔チ藢τ凇耙饬x”的關注和思考,逐漸使人們從最初的茍且偷生到玩世不恭的冷淡麻木,最后進入“世無凈土”的焦慮惶恐之中。這種人之“物化”、人之“情變”和人之“心異”的狀態,正是現代人靈商低下的主要表現。孔子說:“游于藝。”在過去的時代中,藝術是讓人欣賞、玩味的;是在生活秩序中做“稍息”,去舒緩日常“立正”的緊張。超越利害的純粹性,對于精神上的滿足與情感上的凈化,正是藝術的“無用之用”。教育活動的真正目的在于培養出擁有充分的個體自我的人,藝術教育的開展就是幫助我們在充斥了理智、物質的心靈中開辟一塊凈土,使精神得以修養、棲息。泰戈爾曾高呼:“在我的心堅硬焦躁的時候,請灑我以慈霖。當生命失去恩寵的時候,請賜我以歡歌。當煩躁的工作在四周喧鬧,使我和外界隔絕的時候,我的寧靜的主,請帶著你的和平與安息來臨!边@慈霖和寧靜的主,就應當是藝術教育。藝術的各種樣式,如詩歌、音樂、舞蹈和繪畫等等皆源于人內在的精神思考,及情志表達的需要,只是在表達情感的直接性和強度上有所不同。因此,無論是創造者還是審美者,在與藝術發生的“關系”的過程中必然會生成一個與心靈聯合和交流的窗口。這一窗口的建立,不僅給予了我們一個洞悉和澄明內心的體驗,同時也能夠使我們的行為起始于內心的意欲,從而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瑣屑局限之上。藝術是心靈棲居的一塊潤土,藝術充滿靈性的視野是來自內心世界,因此而激蕩起的高峰體驗,就如同一劑良方為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二、藝術教育,有助于喚醒追問意識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在求得生存的同時必須具有一種“關于個體思考自身存在的意義、價值及其超越”的智慧。而人類社會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追問和一次又一次的釋疑中不斷向前發展。藝術的創作過程就是一個從求索、追問到表達的過程,藝術的審美過程同樣也是一樣。藝術所張揚的精神,從來都是獨創的精神、自由的精神、批判的精神、求新尚異的精神和不斷超越的精神。許多藝術家和科學家在他們的創造過程中都體會過某種靈感的“感召”,而正是這種“感召”使得他們能夠“創造”。顯而易見,這種“感召”不是由智商或者情商“發出”,而是通過靈商獲得。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大多數的時間花費在被他人要求獲知的理性知識上。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考試,也都是在測驗和培養我們掌握“知識”的技能。但是,從當下人類所面臨的眾多心理問題和社會異象來看,理性知識的獲得并不代表我們正在邁向全面和完整的發展之路。事實上,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充滿了各種矛盾,我們在他人鞭策下所拼命獲取的“知識”,在整個宇宙中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人的發展進程,仍有太多的疑惑需要我們去追問、體悟和表達!懊朗亲杂申P照的作品,我們同它一起進入觀念的世界。然而……我們并不會像認識真理時那樣拋棄感性世界。”2席勒的諫言,告知我們大可換一種方式看待世界,換一種與心靈更加貼近的藝術的方式去完善自我,并探索世界。面對現代人因心靈需求被長期擱置所產生的靈商危機,理論的說教和客觀的宣講只會顯得異常的蒼白和無力,此時最有效的修正途徑就是通過藝術教育對沉睡的、懈怠的意識予以激活。當在欣賞格萊姆的舞作《編年體》時,作品并沒有試圖展現任何戰爭的'真實場面,而是通過喚起人們腦海中對于戰爭的印象,描繪戰爭的宿命的開端及其給人類帶來的精神摧殘,并暗示著一種回應。觀者的內心會不自覺的感到窒息和恐慌,從而激發出對和平的渴望。生命,只有在觸到自我最深的底層,徹底釋放且得到共鳴時,才可能熱淚盈眶,才有可能在沒有任何場面暗示的情況下感知到恐慌和窒息。試想,茫然的心靈若時常發生這樣的“熱淚盈眶”、這樣的“窒息恐慌”,我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被擺放在思維運轉的前沿,那么必然求索的欲望將被激活,追問的意識也定會被喚醒。

          三、藝術教育,有助于建構通感型思維

          著名的《牛津文學術語詞典》將“synaesthesia(通感)”定義為:Ablendingorconfusionofdifferentkindsofsense-impression,inwhichonetypeofsensationisreferredtointermsmoreappropriatetoanother.(幾種不同的感覺印象的混融或整合,亦即一種感官的感覺特征可以由其他更多的相應感官的感覺特征來所指”)。其中Syn—意為“一起”、“一樣”或“熔合”,—(a)esthesia意為“感覺”,整體直譯為“感受之共產”,即“共同感覺”。將“通感”的概念引用于教育和藝術教育的范疇,就是要對應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貫通而求洞識的人”、“通達而識整體的人”。藝術活動中之所以存在“通感”,就在于人在運用審美實踐能力時,在藝術作品的啟發和誘導下能夠把各種感受器官所獲得的各種信息材料進行審美綜合、重組,并在這些外部信息的調控下,把各種感知成果整合為一個可供多方面感知的審美話語形式。早在唐代,張彥遠就針對繪畫欣賞的心理特點提出了:“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的論述。可見,藝術欣賞既是審美主體精神高度集中的過程,也是審美主體想象高度活躍的過程,二者相輔相成,主客體融合無間。對于藝術的物質媒介及所構成的富于表現力的形式,藝術家在體驗生活和藝術創造中感到一種特殊的興奮和愉快,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也是如此。耳聽音樂有節奏的音響,眼觀繪畫和諧的形色,自然產生悅耳悅目的興奮和愉快。通感型思維的形成可以有效的激發人們的學習熱情和提高探究問題本源的能力!俺蚋哽`商的自然行進,通過反思,通過理解,達到智慧。以心靈智力的方式來解決任何問題———無論是實踐性的還是智力的,就是把問題放在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野中去,在這個視野中可以把它看得更為清楚!3通感型思維對于提高靈商的幫助就是在于它擁有比單純的邏輯或理解更為寬廣的視野。而藝術所架構的,建立在感性與理性統一基礎上的,以強烈體驗為表征的深層次洞見,為各種知識的融合和匯通提供了心靈的力量和對話的機會。

          四、舞蹈教育的責任

          “高靈商要求我們對自己具有深層的誠摯,深刻的了解我們自己。”4藝術教育絕不等同于技能教育,而是一種靈魂教育;藝術教育絕不僅是階段教育,而是一個終身教育。舞蹈作為一切藝術語言之母,必然應擔負起這個責任。北美舞蹈家露絲圣-丹尼斯認為:“跳舞就是去具體的把自己感覺成為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并植根于內心精神存在的現實之中,用動作去揭示精神的美,是生活與藝術中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過程;舞蹈家這個詞應該當之無愧地意味著用身體動作表現自己存在的歡樂和力量的人……”5舞蹈藝術表達生命的使命,要求舞蹈教育在面對人的生命之時,首先就是要承認和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特本質,并且為實現生命獨特的本質去創造條件。發現、愛護、培養、彰顯每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意味著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都應該把尊重和發展個人尊嚴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當下流水線、簡單復制式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這一階段學生的個體需求。長遠來看,被動式的學習反而會壓抑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感知力。得“道”的正解,依靠更多的是“致虛守靜”式的獨自體會。即使是在教師的示范下,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生學會了某項技術技能,但仍然需要思考和感悟才可體會出其中的“韻”和“意”,包括那些連教師本人也不外顯地知道的規則。而這些恰恰是形成自我表達風格的精要所在。給學生留一片自主的天空,享受寓居心靈而思考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激活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動力。將傳統的傳授式教學轉化為整體傳授與個人體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以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去體會和感悟舞蹈語言中不可言傳的內容,進而積累和沉淀出屬于自己的藝術思考,并探索出個性化的舞蹈語言表達方式。舞蹈是一種生命的經驗,我們的舞蹈教育本應該就是如此。藝術本與生命血脈相連,借助教育的途徑讓人能夠返本歸靈、讓審美實至名歸、讓藝術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人類才能夠真正的“認識自己”。

          參考文獻:

          [1]蔣勛.藝術概論[M]北京:三聯書店,20xx

          [2][德]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3][英]達納佐哈,伊恩馬歇爾.靈商:人的終極智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4][英]達納佐哈,伊恩馬歇爾.靈商:人的終極智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5]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xx-142-

        教育論文13

          1.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1.1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遵循新課標的要求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安全性和無污染性。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從而不斷進行探索和發現;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安全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不僅獲得知識、開發自己的思維,還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視化學實驗的無污染性突出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有些化學試劑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實驗之后將實驗器具等亂丟棄就會造成環境污染,也可能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總之,化學實驗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的。

          1.2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凸顯探究性的特點

          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是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創新意識與科學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在我國的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是整個實驗的操作者,學生只是圍觀教師的整個操作過程,對整個實驗的過程和其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很少進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動手操作時也只是簡單模仿,目的是獲得與教師一樣的實驗結果。這種單純模仿和重復的過程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凸顯探究性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1.3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強化應用性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有緊密聯系。但是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僅僅是被當做鞏固“雙基”的手段和工具,其應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視的,這就導致學生認為化學實驗僅僅是在化學實驗室里進行定理驗證和假設的,造成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強化化學實驗的應用性,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產生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并積極參加化學實驗,從中獲益提高。”

          2.高中化學實驗案例設計

          高中化學實驗在設計時要注重突出化學實驗的探究性、應用性及密切聯系生活等特點,從而使化學實驗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設計“CuSO4和NH3H2O的配合實驗”介紹配合物的性質及其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后通過簡單的實驗儀器比較CuSO45H2O固體、CuSO4固體分別與氨水溶液培養產率的高低,比較Cl、H2O與Cu2+的配合能力的強弱,測定CuSO4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許多物質都能夠與CuSO4配合,而且反應過程也是比較明顯的,易于學生觀察反應現象。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讓他們在掌握科學知識和試驗技能的同時能夠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探究該實驗與日常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教育論文14

          論文目錄

          引言

          一、注重道德教育的情感性

          二、注重道德教育的自主性

          三、注重道德教育的創新性

          四、注重班級道德教育多元化

          五、注重音樂教育的道德功能

          六、注重道德教育的整體性結論

          1

          試論道德教育的多元化

          作者:吳春榮指導教師:蘇水生

          [內容提要]傳統的學校道德教育模式存在著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道德自主建構之間的矛盾。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樂教思想和美育實踐,為中國古代美育、德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將德的內容與形式納入到其它課程中,以多渠道進行道德教育,是解決在德育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出路之一。

          [關鍵詞]道德教育多元化

          一、注重道德教育的情感性

          列寧早就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從來就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要克服學生道德學習的倦怠心理,必須注意營造情感課堂,實現學生道德教育情感化。

          教育實踐表明,師生這間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礎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人的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性,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親切感,從而樂于接受老師所講的道理。這就需要老師在道德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美激情。老師的情感一旦激發了學生道德學習的熱情,就能激發出學生巨大的情感能量和智慧能量,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道德學習之中。這就要求道德學習的課堂管理應全面體現情感的交融,關注學生種種心理活動,注意給學生更廣泛的心理支持,進行建構一個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諧的、寬容解放的、服務支持的道德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與他人友好相處、團結協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向師性,實現師生間的各諧共振。

          在日常的道德教育活動過程中,我們應該把關注學生的精神生命作為第一天職。老師要以愛的情感、愛和行為、愛的藝術,最大限度地在學生心田里播撒充足的陽光,

          2

          給學生的精神以足夠的自由,以引導學生的德性健康地發展。另外,老師還要敏感于學生的行為,敏感于學生的行為變化。真切地把握學生在生活中的恐慌、壓力,并針對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指導、幫助,這些都有助于克服學生道德學習中的倦怠心理。

          二、注重道德教育自主性

          傳統道德教育只見規則不問對象,應當說是“沒有學生的德育”。由于不關注學生,使得學生在道德學習倦怠的心理。因此倡導自主化,培養學生主體、主導、積極能動的性質。道德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真正關注了道德學習主體的情感、意志,需要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對需要的肯定和關心,那么就為解決傳統道德教育未能解決的道德學習主體發動機制度問題提供了正確的選擇。傳統的道德教育過程執著于強制性灌輸,無視道德學習主體的需要。教育過程實際上已脫變為阻抑學生剝奪學生的過程,這就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批判意欲和創構激情,有時甚至會導致學生陷入自我阻抑、自我剝奪的狀態。

          道德學習活動過程中一旦確立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就會逐步地抬起頭來,挺起胸來,把自己當“人”看待,這樣就易于使個體完成從“義務感”到“崇高感”的轉變,即到達道德自由階段。這說主體已經認識到了道德需要求不僅是自覺自愿的,而且成為他心靈的一種內在需要,這種內在的心靈需要已經不是出于某種外在功利的考慮,也不是純粹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結果,而是成了一種行為習慣。

          三、注重道德教育的創新性

          陳舊的內容,陳舊的方法,刻板的模式等是使學生厭煩道德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道德學習活動中,我們應該注重創新性,以克服學生道德學習倦怠的心理。歷史發展的邏輯與人類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審時度勢,敢于改革陳舊過時的“游戲規則”,推陳出新,不斷制定出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新道德規范,制定出道德教育新的方式方法,道德教育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正是道德及其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時代氣息,跟蹤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生活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生活實踐,與時俱進,乘勢而上,注意用新的合適于學生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與溝通。

          在整個道德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都要圍繞創新加以調整。要注意建立“紅色網站”,開發道德教育軟件,力求把嚴肅道德教育內容以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要注意精心設計教育內容,講求

          3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把以前的“灌輸式”教育改為“滲透式”的教育,使之成為育德性、知識性、交互性、生動性于一體的電子教材,使道德教育的創新化,十分有利于克服學生道德學習過程中的倦怠的'心理。

          四、注重班級道德教育多元化

          信息多元化與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的信息來源、傳播與內容都日益多樣化,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與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場所;ヂ摼W是開放的,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黃色、有害的內容。網上有害信息嚴重腐蝕學生心靈,對學生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如一些學生失去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片面強調物質利益的獲得,忽視了人文素質的修養。同時,在學生中,由“泡網吧”引起的遲到、曠課現象屢禁不止。針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勢,班主任應客觀辯證,以集體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以最大靈活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改革和創新班級德育。以學生的需求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管好各個環節,積極構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品質發展要求的現代道德模式,從而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道德的倦怠心理。

          利用博客的優點,加強縱向聯系,提高德育的實效性。由于缺乏理論深度和前瞻性,目前中國社會的轉型使社會的價值觀日益走向多元化。這就要求教育不能傳遞特定的道德取向,引導未來公民的理性品質,又培育公共領域中各種價值的交流和尊重的傳統。多元時代道德教育的要求應該是寬容、理解、尊重與共處。道德教育實現從傳播價值體系養成道德主體的轉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交往,表現出不平等性,教學過程中成一場表演,缺乏平等心靈對話,博客交往不同于課堂中的偽飾性和被動的交往,交往真實、生動。教師和學生在博客中都是平等的主體,學生們可以將平時不好意思說,不愿說或不敢說的話寫出來。教師也可以把不好當面說的鼓勵話和贊美的話寫入博客。這樣,教師與學生可以實現平等的、真誠的交流。從而克服了教學中的困惑及學生的倦怠心理。

          五、注重音樂教育的道德功能

          音樂的德育功能,主要是指音樂在對人的道德情操的培養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席勒曾說過:“道德的階段,只有通過審美的階段才能實現,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經之路!蓖ㄟ^音樂教育滲透德育,可以將人的審美情感內化為道德情感,并作用于人的道德行動,從而最終達到一定的德育目的,使音樂審美對現實會產生一定作用。

          音樂教育中的德育作用于同一般的理論說教,也不是通過說理的、強制的方式,

          4

          而是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滲透,乃至靈魂的陶醉,從而使人達到優美崇高的思想境界;通過音樂形象在藝術表演、體驗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從而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引起震顫,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接受思想教育及情感疏導,也是克服學生倦怠心理。

          音樂教育含有生動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例如,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但要達到愛國主義教育卓有成效,單純地進行理論上,認識上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要把理論上的認識真正變為愛國主義的行動。歌詠比賽和業余合唱、合奏等活動,都是以集體形式參與的大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意識與協作關系,從而有利于培養青少年遵紀守法、協調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學生倦怠心理。

          六、注重道德教育整體性

          道德教育本身就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是一個內容豐富、關系復雜的系統工程,能否全面優化校內外各種德育資源,有效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同向、同步、同質的教育合力,是我們克服學生道德學習的倦怠心理的重要保障。

          在我國,家庭、學校和社會有著共同的利益和愿望,而當念社會又是一個大開放、大聯合的社會,把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既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然而,要建立這樣一個融“三方”于一體的教育體系,就要協調好這個大體系的行動。就學校的道德學習而言,我們要注意發揮學生個體的中介作用,因為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中,學生不僅是受動教育客體,也是一個能動的主體;學生不僅是溝通三方之間聯絡的紐帶,也是三方的調節者、改造者。所以在道德學習的活動中,我們在認識上要著眼于優化全社會德育資源配置,以學生為中介,注意拓寬與家庭的溝通渠道,用家、校教育的合力來克服教學中的困境及學生的倦怠心理。

          總之,通過多種形勢和多種渠道進行道德教育,既能解決教師在道德教學中的困境,也能克服學生道德學習中的倦怠心理。

          5

        教育論文15

          人文素質在教育中的作用好比人的靈魂,是指導人正確對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態度,是人的一種理性認識,集中表現為人生的追求信念、道德、價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社會里,我們卻常常聽到“人文素質缺失”的嘆息,糾其主要原因,與我們的教育過多重視科學技術知識而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不無關系。高等職業教育更是如此,更需要對學生加強人文素質的教育,以達到適應社會要求的必備素質。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文教育和高職體育都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高職體育在部分高職院校仍處于可有可無的邊緣狀態。因此探討兩者之間的內涵,以發揮兩者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職體育是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之一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與較強的實踐能力,能適應建設、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需要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學生應在具有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枯燥的理論學習效率低下,而對操作實踐課學習則興趣濃厚,學生在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程。根據高職課程改革要求,高職學生主要學習的是實踐操作類型的知識,是以做什么,如何做,在動手實踐操作的學習要占多,延伸至他們以后的工作中同樣也是。在高職體育中,同樣是一門教會學生做什么,如何做的課程,高職體育通過學習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反復的實踐操作而達到掌握技能知識,高職體育與高職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十分近似。我們以此為突破口,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設計各種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達到通過高職體育教學來間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目的,使人文素質教育有效的融人在高職體育教學中。

          二、高職體育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杜威認為學校即社會:即教育是一種社會生活過程,學校即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他強調說,學校應該“成為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雛形的社會。”(素質教育論文 )正是這點,我們現實生活中,人在社會就需要與人打交道,交往過程中人們會將自身的人文素質呈現給他人和社會。高職體育的特點是注重學生在運動中的體能控制與運動中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技術掌握與個人經歷和感想,以及在這過程中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在這些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全面的協調素質等人文素質。更重要的一點是高職體育能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些都是理論教學和室內教學所不具備的,對學生的全面成長起到了現實性意義。

          三、高職體育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措施與途徑

          (一)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各學校要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將其納入每年的校工作規劃中。學校舉辦體育活動要多樣化,要體現大學生的特點,具有文化品位,如定期進行體育趣味比賽、體育知識競賽、各種群眾性比賽等,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各競賽活動也應做到大眾性與專業性相結合,文化性與娛樂性相結合,競賽性與普及性相結合,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要人性化,與大學生特點結合。無論是在校園體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方面,學校體育中都應體現出鮮明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促進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

         。ǘ┨岣唧w育教師的整體素質

          提高教師自身的整體素質,特別人文素質,是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要從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結構人手,豐富教師的人文和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使其形成正確的人文精神素質和教育價值觀。作為大學教師,要關注重大事件變遷,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信息的更新,不斷更替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并將其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時刻總結經驗教訓。同時,還應積累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并通過自己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文化素養、博雅的情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三)將人文精神融人到體育課程體系中

          體育課程是高職體育里中心環節,是實現學校體育工作目標的重要途徑。建設充滿人文精神的體育課程體系,杜威其最典型的一段話是:“現在,我們教育中將引起的政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這是一種革命,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通過組織競賽,讓學生感受成功和失敗的情緒體驗,培養他們處事不驚、鎮定自若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其冒險精神和責任感,使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高職體育課程成績考核時,除了考核體育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外,考察學生在整個體育學習中,所展現出的人文精神進行評估,以保證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與培養人文精神素質。

          總之,加強大學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需要,是培養終身體育形成的需要。高職體育能將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起到巧妙的鏈接的作用,同時高職體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教育論文05-22

        小學教育論文06-13

        教育教學論文06-14

        教育論文【優選】06-17

        舞蹈教育論文03-15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07

        小學教育的論文05-28

        美育教育論文06-11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