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教育有關的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教育有關的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
摘要:
本文對素質教育的深化進行探討,說明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并對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的改革方向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關于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的改革措施,希望本文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考試;評價
一、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保虒W理念改變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的知識增長,還包括能力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環境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語文水平的進步。而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在學生個性發展、心理健康和能力提升的發展上,通過語文教學使學生的性格更完善,已經是現代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之一,F在的獨生子女自私,自以為是,不合群,這就給教師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教育要比文化教育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教育理念,重新審視教育,做一名真正教師。
。玻虒W方法改變
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還表現在教學方法上,要使語文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作用展示在學生人格和能力發展方面,則教學方法必然要多樣化,靈活化,才能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只有這樣,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夠觀察到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出發點,才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就拿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來說吧,以往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識字要求。素質教育的多元化要求我們改變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不僅要在學校跟老師學識字,還要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比如,認識店鋪牌匾上的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字,衣服吊牌上的字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皆識字,識字皆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二、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改革方向
。保u價主體多樣化
考試與教學評價,是衡量教育結果和質量的最直接方法。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發生變化,必然引起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的改革,而改革的最終效果,應該表現在考試和教學評價方面。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語文教學方面,對學生的評價,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這樣的教學評價主體限定,不利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成果,更不利于家長與學校合作進行協同教育。因此,使教學評價主體盡量多樣化,涵蓋素質教育的各個參與者,教學評價才能更客觀更具體,也更能反映素質教育的深化情況。拼音教學是一年級的重點內容,在學完拼音之后,我們對學生進行了測試,背誦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朗讀帶拼音的句子,填寫不完整的音節。采用三種方法對學生進行了綜合測試,每個學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測試中讓自己的優點得以釋放,同時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能取長補短,在快樂中學習拼音。
。玻荚囆问胶蛢热菖c素質教育結合
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發生改變、教學方法發生改變、評價方法發生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必然與傳統教育不同,而通過學習產生的結果,也不可能直接通過一張筆試的試卷,或者一篇作文表現出來。因此,小學語文的考試形式和內容,應該包括素質教育標準下的各個方面,如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個性心理特征等,只有把多方面的測試綜合起來,才能使素質教育的成果真正表現出來。
三、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改革方法
。保處、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和考試
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應充分發揮教師、家長和學生在考試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對待諸如短文的朗讀、課文的背誦、經典誦讀檢測內容的檢查,采用開放考試評價的過程,全權交給教師、家長和學生,由他們共同制訂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以及評價的時間,在學期中及時、即時檢測,然后將平時或期末檢測的成績計入學生期末的綜合評定表中。這樣,教師、學生、家長都納入到評價主體中,體現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既有利于更全面地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評價,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家長對學校、孩子的了解,促進了家校共育。
。玻母镎Z文考試的形式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各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檢測方式。比如口試主要內容包括識字、朗讀、理解、積累和表達;筆試主要是對學生寫字、組詞、標點符號、寫話、偏旁部首等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考察。評價內容既有對學生單項語文能力的測試,如筆試中的“看拼音寫詞語”,就是對學生寫字能力的測試,也有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測試的題,如口試中的“朗讀與理解”,考查學生朗讀、理解、表達等綜合能力。設置綜合試題,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同時也簡化了考試流程,節約了考試時間,使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多元化。
。常M行全面的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由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形成360度的環形反饋模式。教師對學生給予反饋,包括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值得表揚的地方,需要改正的缺點以及建議等;教師對家長給予反饋,包括家長在課后期間需要給學生怎樣的輔助條件;學生對教師的反饋,包括教師教學是否與他們的學習需要一致等;學生對家長的反饋,包括家長對他們日常學習的幫助是否合適;家長對教師的反饋,注重根據學生日常表現出來的與語文教學相關的各個方面素質的變化,提出可行的建議;家長對學生的反饋,重視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指導、課業的指導等。通過這樣的反饋,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教育,更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家長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郏保萼u靜珊.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學周刊,2017(08):105-106.
[2]付小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現狀及改革[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一),2016,6:101-103.
[3]楊久菊.小學低年級語文考試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9):115-116.
。郏矗萏片F弟.淺談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開展[J].求知導刊,2016(03):131-132.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2
一、體育舞蹈的內容
體育舞蹈又被稱為國際標準舞,是體育運動和藝術舞蹈相結合的新興項目,由各國經典社交舞蹈提煉出來經歷長久的磨合改善形成的舞種,其主要包括現代舞和拉丁舞。
1.現代舞
現代舞又名摩登舞,包含了眾多著名舞種類別如探戈、華爾茲、快步等,其主要特點表現為舞者雙方以握抱的姿態,按照規律的舞步線程逆時針邁步,要求舞姿莊重典雅,舞步嚴謹規范。
2.拉丁舞
拉丁舞包括了恰恰、倫巴、桑巴、牛仔以及斗牛舞,其相對于現代舞沒有那么多的約束要求,顯得更為自由,注重肢體的表現與音樂情感的表達,要求舞者肢體優美舒展,和諧大方,具有較高的觀賞性以及競技性。
二、體育舞蹈教育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體育舞蹈以其特有的方式融合了體育教育與藝術舞蹈,通過肢體動作、內心情感等生理機能與心理特征將音樂表達出來,為人構筑了豐富具體的藝術欣賞與美感創造的空間。舞蹈藝術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推進高校德育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肢體動作是體育舞蹈的核心;音樂是體育舞蹈的靈魂基礎;精神表達是舞蹈的源泉本質,因此體育舞蹈的教育對激發人對藝術美感的認識以及情感表達有著重要意義,體育舞蹈教師通過舞蹈音樂的節奏與韻律激發學生的動作創造,同時提升對審美與音樂享受的認識,使得學生能夠結合音樂的律動創造出美感的動作,表達應景應情的情感心理。體育舞蹈的教育方式能夠更為有效地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自主的審美能力,同時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與精神境界。因此對體育舞蹈教育的研究、分析有著深刻的意義。
三、體育舞蹈教育的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教育同樣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學校的德、體教育也開始與時俱進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體育舞蹈的學員隊伍不斷壯大,對學校的教育需求也相應地增大。學校以及舞蹈培訓機構為了滿足學生良好學習的需求,對師資力量的綜合調整也顯得尤為重要。體育舞蹈早年傳入中國至今,結合了我國基本國情以及文化基礎體系,隨著時間推移的進程,已經發展成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推進了我國文化藝術教育的發展進步,提高了眾多舞者以及藝術人員的精神素養,鍛煉了身心。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體育舞蹈教育仍有不足之處,有待不斷在實踐中積累調整而有所改善。
1.教育基礎差別大
學生因為成長環境、學習年齡、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舞蹈技能及精神素養良莠不一的局面,使得體育舞蹈教育的統一化教育難度加大,影響教育進度與課程的水平設置。
2.舞蹈素養、個人表達方式不一
體育舞蹈是雙人配合的運動項目,要求配合默契,動作協同一致,對音樂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達高度統一。由于搭檔彼此的成長環境、舞蹈基礎、性格品行都不可能統一一致,對教育方式與教學進程帶來不便。
3.因材施教難度大
在大部分的學校以及培訓機構,體育舞蹈老師與學員之案件的關系多是一對多的關系,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師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的作用,給統一協調學員舞蹈基礎增添困阻,針對學員的個性化教育也有較大難度。
四、體育舞蹈教育研究與改善
針對體育舞蹈教育的現狀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分析,探討問題矛盾的解決方式,是如今教育改革的首要舉措,在深化教育體制的同時,全面推行素質化教育有需要對德、智、體、美的教育統籌一致,加深德育、美育在各大教學環節發揮的作用。體育舞蹈教育不是生搬硬套,機械式的灌輸知識,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審美情感的培養,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藝術修養,從傳統的知識課本教育轉變為情感教育,學生通過對音樂的理解與個人的思想動作表達,能夠形成自我的認知體系與表現風格,與舞伴的協同統一的過程,有助雙方放松心態形體,消除隔閡,對與人的交際能力有良性的培養,從而最終促進學生的審美感官提升,在藝術優雅的環境中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之路的重要環節,對于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在參考國外某些教育方式以及辦學理念的基礎上,我國的教育體制需要向一體化方向推進改善,實現眾多教育形式的接軌。其中藝術美感的審美認知培養拋卻了傳統教學的強制壓迫性,方式多為側面引導,鼓勵勸教,教學內容由生硬古板的文字轉變為直白形象的圖文、視頻、以及動作示范。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吸收,在強調自主性培養的同時增強了互動性,能夠讓人精神上升華獲得滿足。
五、結語
體育舞蹈教育是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其“個性化”的教育形式為其他領域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創新性思維,奠定了未來教育方式的基本思路。藝術美感的培養是體育舞蹈教學的重要目標,體育舞蹈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優雅的形體,促進形成高雅的審美認知。體育舞蹈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尚處于推行實踐階段,素質教育的改革完善在教育工作中越加被重視,由于推行時間不足以及教育體系的尚不完善導致體育舞蹈教育發展比較滯后,為了保證體育舞蹈教學的有效進行,必須結合我國文化教育體制的實情發展,勇于創新探索,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為教育實施提供依據。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3
【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與患者溝通能力,在日后的醫療行為中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從而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提高醫療質量。文章分析了當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究其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途徑
一、前言
國際醫學教育學會將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歸納為七個領域,其中“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溝通技能”、“批判性思維和研究”三個方面均涉及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且敬業精神與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活動的核心,由此可見人文素質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1。語言文字素養語言文字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歷史上許多偉大的醫藥大家都具有很深的文字素養,如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等醫書中十分注意語義語法,表意專一[1]。我們的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的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病人或家屬,如果說話時表達不清、措辭不當,病歷書寫錯誤百出,將會影響他們的工作。2。人際溝通素養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藥物,二是語言”。這句經典名言告訴我們,醫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醫療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臨床實踐中,除專業的醫療技術水平外,良好的醫患溝通更能幫助患者疏導心理,安定情緒,從而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3。職業道德素養醫生職業的崇高性決定了從醫者自身是一個愛崗敬業、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然而現代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態度”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醫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使醫療服務被當做機械的流程,缺乏人性關懷。
三、當前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1。教育觀念滯后。長期以來,我國的醫學院校教育觀念落后,還存在醫生只是治病救人的傳統觀念,只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忽略了人文學科的教育,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醫學教育是培養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白衣天使”而不是機械的培育“醫療機器”,滯后的教育觀念忽略人文精神的塑造,使目前醫學教育存在著嚴重的認識誤區,人文素質教育明顯不足。2。課程體系設置面狹窄,人文學科內容單一[3]。隨著人文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近幾年,我國醫學院校相應增加了人文教育課程的比重,但仍存在不足。課程設置面偏窄而且內容單一、學時少,醫學院校應該增設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及培養人文精神和素養的人文科學、交叉學科和邊緣課程[4],以培養和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3。校園文化建設落后。環境決定性格,學生高中畢業升入大學,可塑性很強,大學校園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部分醫學院校很少注重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環境。
四、多途徑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
1。合理設置人文課程比例。課程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主要途徑,要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水平,學校必須把人文素質課程加入課程體系,并使其達到一定比例。同時開設較多的人文學科公共選修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2。強化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一是完善相應課程設置,舉辦相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講座,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二是開設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技能實訓課程,結合我校特點融入心理學內容,使學生系統的學習醫患溝通技巧。三是利用我校實驗中心心理學行為實驗室、咨詢室,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特定的角色或患有某種疾病的“病人”與“醫生”交流。3。開展志愿者實踐活動,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安排學生在學習之余,開展志愿者進社區活動,為社區百姓提供醫療咨詢與健康教育服務。這樣醫學生能深入社會,貼近生活,牢固樹立“醫乃仁術”的理念,使救人性命、造福人類的醫療職業真正為人民群眾帶來福祉[5]。
五、討論
對醫學生來說,專業技術知識和人文社會知識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醫學生缺乏人文素養,即使擁有再嫻熟的技術,也往往會在工作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和障礙。因此,要想把醫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與醫學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必須做到文醫滲透、文醫融合,注重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5]。我們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找到切實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綜合型醫學人才,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4
良好的學前教育不僅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還能對他以后的人格品質、學習能力產生正面效應。所以,家長們注意了,良好的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學前教育對智力的重要性
在生命的頭四年里,如果沒有足以促使大腦發育的營養,特別是沒有足夠促使智力迅速發展的外界刺激的環境,將會使兒童智力的發展受到壓抑。例如,一個與人隔絕的嬰兒,長大了很可能是個白癡。又如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的少年大學生,如果不是生長在一個重視兒童早期教育的家庭里,如果沒有機會從小就接觸到那么多關心兒童又能傳授各種知識的親友和師長的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智力。音樂學院錄取的一些少年兒童,如果他們從小沒有接觸鋼琴、小提琴的機會,他們現在的造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缺乏早期教育、或是教育方法不當的嬰兒,他一生智力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學前教育對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質是幼兒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通過自己的模仿和大人的一系列引導等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幼兒個體適應社會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后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和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舉個例子:我們家三歲的外甥女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打死你”,不是大人們教她肯定是不會的,其實是她自己在不知不覺模仿大人說話。如果這時不加以教育引導,可能今后對他的個人品質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0—6歲是兒童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并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并決定著兒童日后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有助于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材。
三、學前教育對人的認識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兒童的認識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他們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關鍵期內,幼兒對于某些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為的形成比較容易,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在較晚的階段上再來彌補則是很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
四、學前教育對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適宜的學前教育能夠積極地促進兒童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不適宜的學前教育如單純對兒童進行機械的學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不但會損害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而且會使他們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對兒童的認識發展產生長遠的消極影響。孩子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如果學前教育有做好,那以后升高年級了學習起來就比很多人輕松。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5
一、音樂傳承的重要性
。ㄒ唬┮魳肥且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音樂一直以來都被稱作一個民族最深的記憶形式之一,承載著一個民族自古到今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起承轉合、所有的興衰榮辱,音樂,毫不夸張地講,是一個民族的情感的寄托,音樂就如同文字、語言一樣是一個民族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ǘ┮魳穫鞒惺菍v史的尊敬
音樂中記載了太多歷史的影子,有高興、有憤怒、有悲歡、有離合,音樂就是一個民族整體精神狀態的情感體現,通過一個民族的音樂,我們可以切實地感受到這個民族由內而外的生命力和情感傾訴,可以透過一個民族的音樂去更全面地了解這個民族的所有,而對一個民族音樂的傳承也是對這個民族歷史的尊敬。
。ㄈ⿲σ魳返膫鞒惺鞘澜鐚θ祟愇拿鞅Wo的要求
在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在整體向前發展的同時,對音樂的傳承越來越成為了國際社會保護人類文明的要求,國際社會很重視對于人類文明的傳承與保護,不管是中國的歷史文明也好,美國的歷史文明也罷,都屬于整個人類的共同文明,保護好、傳承好人類的文明是現在國際社會的一致看法。
二、音樂教育作為音樂傳承的實現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ㄒ唬┮魳方逃母拍
第一,音樂教育的廣義概念。音樂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音樂教育是指凡是通過音樂能夠對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維方式、處事能力起到積極影響的一切教育形式。第二,音樂教育的狹義概念。音樂教育的狹義概念是指學校里或者其他音樂教育部門對學生所進行的音樂專業方面的教學。
。ǘ┮魳方逃闹匾
第一,是音樂傳承最重要的實現方式。對一個民族的音樂進行傳承是一件很龐大的、很系統的工程,要想把年代那么久遠的歷史性音樂進行傳承下去,僅靠一己之人的單薄力量、一紙記載是不夠的,這需要發揮教育的作用,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把音樂與教育相結合,慢慢地音樂就會被相對完整地傳承下來[2]。第二,音樂教育有利于傳承精華音樂。教育,本身就是把優秀的東西傳遞給下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篩選功能,能夠篩選出優秀的東西,對于音樂也是一樣,教育可以在音樂歷史的發展中篩選出優秀的民族音樂,摒棄那些不好的音樂糟粕,所以說,音樂教育有利于傳承精華音樂。第三,音樂教育有利于在對傳統音樂進行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音樂教育一方面可以對傳統音樂進行傳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教育的形式進行音樂的良性創新,教育能夠使師生在教與學中體會知識的奧秘,也可在教學探索中發揮師生的積極性和潛能進行音樂的創新。
三、音樂傳承與教育的關聯性以及通過教育更好地傳承音樂的措施
。ㄒ唬┮魳穫鞒信c音樂教育具有相互關聯性
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是相互關聯的、相互影響的,對音樂的傳承中離不開音樂教育的影子,需要通過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對音樂的傳承;同時,音樂的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民族的音樂能夠得以傳承和發揚。
。ǘ┩ㄟ^教育更好地傳承音樂的措施
第一,完善對于音樂教材的建設。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設施和工具就是教材,教材就如同是音樂傳承的文字范本,有了教材,才可能順利地完成對音樂的學習,教材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須具有完整性、科學性和時代創新性;應該加強對音樂教材的體系化建設,建設一個更加科學、完整的時代化教材有利于促進音樂的傳承和發展。第二,優化音樂課程。對于音樂的教育和傳承應該是一種基于音樂歷史基礎之上的廣泛性創新和優化;現在的音樂教育更應該加強對音樂課程的優化整合,通過優化音樂課程以使得音樂教育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促進對音樂的傳承和發揚。第三,實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在音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實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比如:觀看音樂視頻、播放經典音樂教學音頻、學生音樂知識競賽、學生音樂理論演講、音樂表演小舞臺等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音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歷史印記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情感靈魂;對于音樂,應該用心去體會和感受、用行動去切實地保護,對于音樂的傳承,離不開音樂的教育,音樂傳承和音樂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應認真體會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的關系,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促進音樂教育和音樂傳承的發展。
作者:劉發瑩 單位:邵陽學院音樂系
參考文獻:
[1]馮光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xx(1):20~22.
[2]范立芝.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35(6):140~143.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6
近段時間,“綠領巾”、“三色作業本”等教育事件相繼曝光,引起社會熱議。基礎教育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再次浮現:擇校之風越刮越猛,應試教育越抓越實,學校大門越關越緊,學生體質越來越差……校園不再寧靜,教育漸失本性!
有一份關于我國學生幸福感的權威調查顯示,學生的幸福指數呈現倒金字塔型,即幼兒園小朋友最幸福,小學生其次,初、高中生最不幸福。也就是說年齡越大越感到痛苦,知識越多越遠離快樂。這一現象發人深省。
當然,它和學生的壓力、責任感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強有關系,但更與當下基礎教育給予了他們過多的挫折、堆積了過分的要求、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密不可分。我們時常贊揚某某孩子“真懂事”,其實更多的是看到了其少年老成,更愿欣賞的是他能承受一些不該承受之重!這是對教育的扭曲,對成長的誤解!
求學應該成為一種灑滿陽光、洋溢歡樂的美麗生活!我們不能奢望在塞給學生幾年、十幾年的挫折與痛苦之后,他們能夠擁有收緩腳步、賞花覽景、吟唱生活、贊美幸福的情懷氣度!一種總是讓學生“受傷”的教育,絕非好教育,更非真教育!
觀眼下之教育,浮躁之風日盛,功利之舉蔓延。生源戰、重點校、尖子班遍地開花,求全責備、以偏概全、揠苗助長積重難返。我們正在以經濟社會追求GDP增長的原始沖動追逐著升學率的簡單提升,以工廠企業制造產品的流水線方式機械地復制著教育!這是基礎教育之痛。
“教育是慢的藝術”,來不得急功近利,帶不得虛假浮躁。基礎教育的對象是未成年人,他們既天真爛漫,又個性鮮明;既天資聰慧,又童心不泯;既天性熱忱,又善感多愁。多樣性、多變性是其性格特質,復雜性、反復性是其成長底色。這就要求教育者有平和平靜之心,寬容包容之情,公平公正之義。給成長一些時間,予教育一分等待。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做到平和看成長,平等待學生!
何謂“平和”?“平和”就是一種“農人”情懷。面對緩緩生長的莊稼,有經驗的農夫總是不緊不慢、不急不躁,悠然自得。這是予以生命的一種尊重,對成長的一分理解。這是經驗,更是智慧!
一位生物學家在散步時,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蹲在一個地方,長時間一動不動,他感到很奇怪:小家伙在干什么呢?于是他來到小男孩身邊,蹲下去仔細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小家伙在觀賞螞蟻搬家!他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只有“蹲下去”并予以足夠的耐心才能洞悉小孩的內心世界。
這就是一分平和!教育渴望這份平和。
何謂“平等”?“平等”就是教育者對教育對象一種發自內心的理解與尊重。它蘊藏在老師的心里,折射在老師的眼中,飽含在老師的話里,顯露在老師的手上。
一位心理學家去拜訪一位友人,給他開門的是一名三四歲的小朋友,于是他蹲下去,(教學論文 )對著小孩子說“我叫某某某,今年45歲了。請問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啦?”這是一種怎樣的尊重。
一般的情形是:別說大人遇到懵懂不知的小孩,就是成人間的相見,開口就是“請問閣下尊姓大名,高就何處,貴庚幾何”之類。心底壓根兒就沒有這樣的意識:你在索取別人的信息時,你為什么不主動先通報自己的信息呢?這需要一種發自心底的尊重,呼喚一種浸潤骨髓的平等。
教育的本質是予人自由、幸福和力量,教育的本真是傳授真知、傳播真理、傳遞真情。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里去!”教師的心走進學生的心,學生的心融入教師的心是教育賴以成功的心理基礎。學校推開校門、老師打開心門,讓師生心靈共融,讓教育浸潤陽光。
這是教育的真諦!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7
一、堅持“兩主導、五為主”的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導向
在“以人為本”以及“兩主導、五為主”思想指導下,某某市開展了三次以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學前教育改革。
1、擴資源、調結構:“某某模式”1、0版。當國家提出發展學前教育,解決困擾老百姓的“入園難、入園貴”的民生問題后,某某市根據自己的傳統和社會發展需要,提出“雙主導”的“某某模式”1、0,奠定了某某市供給學前教育的制度路徑選擇。在這個版本中,只是提出了政府投入為主、公辦園為主的制度設計思路,只是一個簡單初級的原型制度。
2、保運轉、建隊伍:“某某模式”2、0版。以政府主管領導協調和背書為特征建立起來的比較完善的政府部門間工作機制。經費保障是“某某模式”2、0版的核心保障,高層協調是“某某模式”2、0版的決策過程,規劃先行是“某某模式”2、0版的核心創舉,人事代理是“某某模式”2、0版的難點突破。
3、建機制、提質量:“某某模式”3、0版。xxx年2月《某某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鎮政發〔xxx〕8號)正式出臺,明確:到xxx年,全市幼兒園中公辦園占比保持在60%以上,在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就讀的幼兒達90%以上。在學前教育的基本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的同時,大膽探索投資體制多元和經費來源多渠道的“混合所有制幼兒園”,努力盤活學前教育辦園體制,這不僅有利于公辦園的體制改革,也有利于民辦園的多樣化發展。“某某模式”3、0版提供的是一個在公辦園和政府占主導地位的格局中,政府對市場的開放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二、探索創新“強政府、大社會”的改革發展實踐
(一)優化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1、構建縱橫結合的行政管理體系?v向層面:健全市政府統籌主導、縣級政府統籌主辦、鎮(街道)共建的管理體制。某某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學前教育改革工作,市政府建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設立市學前教育處,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明確到具體的人、時、事等,形成在市政府分管領導下的以教育部門為主管、各部門聯動的學前教育改革工作運行機制。橫向層面:建立教育部門主管,財政、編制、衛生、公安等18個部門協同管理的工作機制,保障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
2、轉變政府服務理念,管理遵循“有進有退”原則!斑M”體現在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必須保障,各級政府負責學前教育發展的規劃與政策制定、學前教育的投入,并努力通過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使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盡可能均等化;“退”體現在理順政府、市場、學校三者關系,對于市場,在形成制度性規定后,逐步引入“市場機制”,政府的權責逐步上移,轉向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對于幼兒園,政府簡政放權,幼兒園獨立建制,賦予其更多自主權,鼓勵幼兒園特色發展,進行專業化建設。完成由“強政府”到“服務型政府、責任型政府、法制型政府”的轉變。
3、建立執法、督政、考核、獎勵相結合的督查機制。充分發揮人大執法職能,有效推進各地《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及五年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充分利用江蘇省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省市優質園創建項目,整體提升區域辦學水平,目前全市7個轄市區均已創成江蘇省改革發展示范區,省優質園占比達78%。將是否存在非法辦園、公辦園及省優質園占比、公共財政投入、教師合格率、《指南》推進情況等重要指標納入全市督政考核中,考核結果與轄市區政府的考核掛鉤。完善激勵機制,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對群眾滿意度高、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的地區、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行政及資金引導效能,鼓勵支持轄市(區)政府及社會力量加大投入,有效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滿足入園需求。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嚴格執行登記注冊、抽查年檢、收費管理制度,建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嚴格規范幼兒園各類辦學行為。
。ǘ┏掷m加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
1、超前布局規劃學前教育資源。借助人大執法檢查契機,出臺適應二孩政策和城鎮化建設的資源規劃標準。根據《國家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修訂《某某市五年行動計劃(xxx年-20xx年)》《某某市區學前教育設施布局規劃》,結合某某市人口分布規律,規劃預留符合幼兒發展需求的學前教育設施建設用地,審查各轄市區學前教育專項布局規劃,完善方案、落實規劃。全面梳理現有居民區幼兒園學額配備情況,將缺額納入規劃盡快補足配齊到位。實現每1萬人口配建1所幼兒園。優化幼兒園布局,鼓勵各縣(市、區)建立由多部門參與的學前教育資源預警制度和生源提前登記制度,引導有教育需求的人口有序流動。建立學前教育施教區制度,打造5-10分鐘生活圈(人口密集區形成5分鐘生活圈,城鄉集合地區形成10分鐘生活圈),滿足幼兒就近入園需求,目前某某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9%以上。
2、加快發展公辦園和非營利性民辦園。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建設,確保各轄市(區)公辦園占比不低于60%,其中農村地區占比不低于80%;90%以上的幼兒在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就讀,其中農村、城市幼兒在公辦園入園的比例分別達80%、60%以上。主動應對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研究出臺民辦幼兒園分類管理相關政策,培育一批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有效監管社會資本集中收購幼兒園謀取高額利潤的行為,維護學前教育事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3、嚴格按照《某某市區住宅小區配套學前教育設施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四同步”管理,在完成對xxx年之前小區配套園逐步過渡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小區配套”及“劃區配套”相結合的改革嘗試。
4、加大農村園的建設力度,完善農村幼兒園市級統籌、以鎮為主、鎮村共建的管理體制,督促各轄市區政府加大農村幼兒園建設,推動縣域內農村和城鎮優質幼兒園占比差距不超過10%。對新建的城鎮和新農村居民區配套幼兒園,明確舉辦成公辦幼兒園或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確保每個鎮(街道)有1所以上達省優質園標準的公辦中心幼兒園,積極探索農村中心園分園、辦班點的服務半徑,保障偏遠地區孩子的就近入園。
。ㄈ┲μ嵘龓熧Y隊伍建設
1、把好教師的“入口關”。根據《江蘇省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蘇編辦發〔xxx〕3號)要求,動態配置教職工隊伍,幼兒園“兩教一!迸鋫渎蔬_100%,公辦園教師中編制內教師占比50%,專任教師大專率達95%,本科及以上學歷達40%以上;教師資格持證率達100%;落實國家關于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政策,到xxx年確保每個農村辦園點至少有1名編制內教師。積極探索幼兒園男幼師培養,研究基于幼兒發展需求的幼兒園教師性別占比。
2、解決好教師的“待遇關”。落實《關于幼兒園非事業編制教師實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以縣域為單位統一的聘用、配置、管理及待遇保障等制度,解決短期內編制不能擴充的情況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把公辦幼兒園教師中的非在編教師納入財政預算,努力實現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吸引并留住優秀教師。
3、解決好教師培訓關。出臺《某某市幼兒教師素質提升培訓計劃》,明確各地教師培訓經費占教師工資總額比例達到1、5%,幼兒園年度公用經費用于教師培訓的部分超過5%;將民辦幼兒園專任教師納入培訓范圍,建立園、轄市(區)、市、省骨干教師培養、選拔、管理和考核工作體系。建立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考核體系,確保省、市級“名、特”專家達10名,轄市(區)級幼兒園教壇新秀、骨干教師達200名,園級骨干達1000名。
。ㄋ模┘哟髮W前教育財政保障力度
1、落實各級政府學前教育投入主體責任,保持學前教育經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確保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5%以上。將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最大限度地向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傾斜。
2、完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測算基于質量的生均培養經費標準,建立財政、家庭、社會合理分擔比例,以及省、市、縣、鎮各級財政分擔比例。
3、統籌制訂多元化的學前教育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建立健全保障幼兒園日常運轉及持續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建立與辦學成本、物價水平、材料情況聯動的穩定增長機制。
(五)規范均衡發展提升保教質量
1、以國家、省、市、區四級實驗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在課程游戲化項目園、《指南》實驗園、園本課程建設園項目推進中,以實驗園輻射其他園的方式,整體推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
2、教育行政部門在課程改革上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制訂某某地區幼兒園課程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建立健全課程方案實施的督導制度,引領幼兒園課程發展指導,組織科研院所教研合作,開展市級、區級、園級三級培訓以及建立市級骨干教師聯盟、鄉村骨干教師聯盟、《指南》實驗園聯盟、男教師聯盟等方式,協助支持幼兒園所開展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課程建設,促進幼兒園的自主發展、內涵發展與特色建設。
3、構建質量發展的專業隊伍。某某市教育局專門設立學前教育處,各轄市區也相繼成立了學前教育管理科室,健全了專、兼職教研員責任區制度。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教科研機構與某某建立定期、定向、定點、定量的合作指導關系,建立了“伴隨式”教研新機制,激發了幼兒園和教師專業發展活力、合力、智力、內驅力。
三、回歸“優質、均衡、公平、規范”的改革價值追求
。ㄒ唬拔鍨橹鳌钡挠變簣@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1、辦園體制以政府舉辦為主。截至xxx年底,某某市有幼兒園236所,每所幼兒園平均覆蓋常住人口1、29萬人,其中公辦園占比保持在69%,普惠性民辦園占比18%,呈現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和“有特色、可選擇、可持續”的多元發展格局。截至xxx年底,某某市所有隸屬中心小學管理的幼兒園全部實行獨立建制,實現編制、核算、管理“三獨立”。截至xxx年底,某某市擁有獨立法人資格幼兒園213所,占幼兒園總數的90、3%,公辦園獨立法人機構占比90%。
2、幼兒入園以公益普惠為主。xxx年-xxx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0所,其中公辦園82所,民辦園28所,新增學位1萬多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9%,全市平均班額從xxx年的36人下降到現在的34人,農村、城市在公辦園就讀幼兒占比分別為91%、73%,基本實現了施教區的服務制度,適齡就近入園,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基本解決。
3、經費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xxx年-xxx年,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總投入分別達3、06%、5、66%、6、23%、6、20%、6、56%、6、64%,其中揚中市率先達到8%左右,并率先建立了學前教育分擔機制(明確了保障生均營運成本1、2萬元/學年,生均完全成本1、5萬元/學年)。
4、教師隊伍以公辦教師為主。近五年來,累計新增進編教師456人,公辦園教師占全部幼兒園教師的比例達72%,公辦園中在編教師占比達50%。xxx年-xxx年有1108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已進行了人事代理,占非在編教師總數的51%,教師隊伍穩定,整體師生比從xxx年的1:12、9下降到現在的1:10、4。
5、學前資源以省優質園為主。從xxx年起,某某市省優質園比例及在省優質園就讀幼兒占比持續上升,現省優質園占比達78%,在省優質園就讀幼兒占80%。7個轄市區全部通過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達標驗收,建成省級《指南》實驗區1個、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7個、市《指南》實驗基地38個、區《指南》實驗基地67個。
。ǘ罢w、均衡”的發展方向逐步建立
1、強調改革的“整體性”。某某市著力推動學前教育改革從擴大資源轉向擴大資源與內涵建設并舉、從重點建設轉向重點建設與全面建設并舉、從項目推進轉向項目推進與機制創新并舉。
2、強調改革的“均衡性”。重視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園所之間的均衡發展,保障每一名幼兒都能就近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從而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目前,某某市各地區學前教育發展資源相對充足,基本能實行施教區政策就近入園;各轄市區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總投入均在5%以上;農村地區教育資源及師資配備得到有效重視,城鄉間、地區間、園所間差距逐步減小。
某某學前教育的發展,得益于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正是堅持求“變”,帶來了某某學前教育的全方位的變化,政府管理由“缺位”到“到位”、教育導向由“教師中心”到“兒童中心”、兒童游戲由“假”游戲到“真游戲”再到“好”游戲的轉變,正是不斷地“變”帶來了學前教育的整體升級。而堅持學前教育“不變”,即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不變,教師要看見、看到、看懂孩子的目標不變,學前教育是為了兒童發展的事業宗旨不變,有力地保障了學前教育的正確方向,為某某地區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優質、均衡、公平、規范”的學前教育。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8
摘要:隨著學前教育專業的蓬勃發展,不斷填充著幼兒教師的人力市場。但是從這近年來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在幼兒的藝術領域教育教學中發現她們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尤其是在音樂素養方面,學生欠缺的東西更多。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音樂素養;理論課程的重要性;綜合能力
由于用人單位對幼兒教師的急需,造成學前教育專業的紅火,社會上一些學校爭先恐后開辦學前教育專業,致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力參差不齊,以至于用人單位不時反饋現在的幼師學生動手能力不足,尤其是彈唱技能和音樂素養知識欠缺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現象,本文經過分析得出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學生的底子薄,在入學時對音樂的相關知識了解太少,在校學習時間較短,不能很好的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徹底消化吸收;第二,學生對理論課程的認識不足,入學后對理論課程不夠重視,造成缺少理論知識的支撐最終對技巧能力的影響較大;第三,學校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問題,音樂素養的相關課程安排較少。目前很多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一般強化的是兒歌彈唱的能力,殊不知兒歌彈唱是一項綜合能力,包括對音樂的感知,對歌唱的要求,對鋼琴彈奏知識的了解,對聲音美的追求,和對手指與肢體的協調能力的配合等等各方面,并不是每周一節聲樂課、一節鋼琴課就可以解決的。而學生音樂素養能力的綜合提升必定可以對她們的彈唱能力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一、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是一門音樂知識的綜合學科,它并沒有一個專業的`學術解釋,但卻是學習音樂的學生的一門基礎課,也是必修課,而且音樂素養能力的高低,決定了這個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能力和動力。目前對音樂素養的普遍認識是:音樂素養是一門包括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創編、音樂賞析和中外音樂史等多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的課程,是我國各個藝術院校、師范院校音樂系各專業的入學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目前器樂考級開始要求逐步增加的音樂理論基礎,是培養學習音樂的學生的全面音樂素質提高的一門重要學科。當前,在學習音樂素養上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在老師方面,認為一節課時間有限,大部分時間用在樂器演奏教學上,哪有時間去指導學生學習音樂素養?這種想法,容易產生演奏能力與音樂素養能力嚴重脫節的現象,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它直接表現出學生識譜速度慢,識譜錯誤率高,對音樂內涵不能領會,致使練琴效率變低,學琴周期拉長,壓力增大,興趣消失。在學校方面,如何快速培養一個零基礎的孩子在短短的幾個學期內達到可以勝任幼兒園兒歌彈唱教學的需要,是培養機構的責任和重中之重,因此,培養機構和院校往往比較重視技能教學,以便快速的完成培養目標。在家長和學生方面,忽視音樂教育規律,拔苗助長,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一味要求老師趕進度,趕級別,只為了拿到證書而努力,致使老師只能舍棄音樂素養課程的教學,即使考級通過了,或是比賽拿了獎,也只能停留在會彈或唱一、二首曲子,其他什么都不會,造成這種情況是學習音樂者極大的不幸,也是老師和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時間上的一種浪費。使得學生未來的工作學習以及發展缺少動力和創造性。
二、理論課程的重要性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課程設置一般是一周一節聲樂課,兩節鋼琴課,這樣的課程設置偏重于技能技巧的練習,重在讓學生掌握了彈唱能力,而忽視了音樂理論課程的支撐,殊不知任何技能技巧都離不開理論知識,就像大樓的根基一樣,只有根基牢固了,才可以在此基礎上建造高樓大廈。而幼師學生將來面對的是幼兒學前教育的教學,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可以看出幼兒音樂藝術的培養目標主要從感受與欣賞和表現與創造兩個方面進行制定,因此幼師生的培養和教育不應該僅從彈和唱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而更應該重視音樂素養的綜合教育能力的培養。理論課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基礎樂理知識、音樂賞析的方法、中外音樂的發展歷史、音樂的和聲結構、音樂的創作編輯等各方面。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從他們入學的水平層次以及在校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和走向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而言,學校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除了要培養她們的技能技巧以外,還應該在理論知識方面給予她們一定的補充,音樂素養的相關課程和知識也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的課程比例,便于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之后還可以有更多的可發展性,能夠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和創作。尤其是基礎樂理知識,兒歌創編、和弦編配以及音樂賞析的相關知識,有了這些理論知識的支撐,才可以更好的服務學生的技能技巧能力的學習,也才可以更好的在幼兒園音樂教學、幼兒音樂藝術培養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運用。
三、綜合能力
總的來說,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不學習音樂素養就等于是一個機械地彈奏和歌唱的機器人,他就無法去理解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所以,學習音樂素養是為了全面提高學員的音樂綜合素質,并且以此促進學員對專業科目的學習,增強對音樂的感悟、理解和創造能力。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兒歌彈唱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個綜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各個理論課程的支撐和鋪墊,僅僅依靠每周一次的鋼琴技能課堂是無法很好的解決問題和提高學生的彈唱能力的。因此需要我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校和院系共同努力,從課程設置到課程安排以及實踐課程訓練等全方位的重視和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兒歌彈唱能力技能。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唱技能和音樂素養課程知識的學習除了要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和各科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外,還應結合幼兒三至六歲的發展特點,重點培養幼師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表現的能力,運用肢體動作、或節奏韻律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學習音樂的引導者和領路人。
參考文獻
[1]劉川.《淺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測略》[J]北方音樂20xx.10
[2]杜涓李云秋《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資音樂素養培養的策略探討——關于應用型本科辦學的思考》[J]音樂時空20xx.06
[3]李娜.《淺析幼師生音樂教育能力的培養——基于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目標》[J]大觀20xx.11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9
1 同伴心理輔導和同伴心理輔導員的概念
1.1 同伴心理輔導是指年齡相仿的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互相給予心理的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類似于心理咨詢功能的幫助活動,從而使參與者的心理素質向積極方向發展。中職生同伴心理輔導是指中職學校鑒于師資匱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運用與受輔對象年齡層接近或稍長、有相似經驗的學生,經挑選、短期培訓成為半專業的助人者,即同伴心理輔導員,為其他學生提供心理幫助,協助其他同學探索自我、適應環境、促進成長的一種輔導形式。同伴心理輔導員是指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要求選拔出來的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同學,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心理知識和交往技巧培訓,由他們向周圍的同學傳播心理知識和技能,以達到心理互助的目的。
1.2 同伴心理輔導的意義。同伴心理輔導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能促進助人自助目標的實現,又可以解決一些較簡單的心理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心理咨詢的整體效果。
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并且由于各種原因幾乎都不會接受心理輔導。因此,把同伴心理輔導引入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建構特色同伴心理輔導模式的前提條件
2.1 中職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中職生的生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后,身心發展出現不平衡性、動蕩性、閉鎖性,這些身心發展規律進一步導致了問題行為的發生。諸多調查研究表明,當青少年遇到心理困擾時,知心朋友成為他們尋求外部幫助的首要考慮對象,同伴輔導容易為中職生所接受。
2.2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要求。目前由于種種原因,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心理教師資源匱乏現象,這要求我們必須尋找更多途徑來滿足學生對心理工作者的需求,同伴心理輔導就是很好的選擇。
3 特色同伴心理輔導模式的構建
3.1 同伴心理輔導員的選拔。早期同伴輔導員僅限于各班的心理委員,之后拓展到學生會校團委干部,現在的范圍更廣。每班設立若干名同伴心理輔導員(以每 20 人配一名為宜),擔任同伴心理輔導的同學應具備以下素質:①誠實守信,責任心強,樂于助人;②有耐心、善于傾聽,有良好的語言能力;③有一定的溝通能力;④慶幸穩定,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和自我調節能力;⑤對心理學感興趣,并有志于發展自我,服務他人。具體選拔方式按自薦和師生推薦進行。
3.2 同伴心理輔導員的培訓和認定。對初選人員,由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專兼職心理教師進行統一的培訓。①培訓內容、形式及目標。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基本心理學知識;同伴輔導意義、職責、特點、條件及要求;同伴心理輔導關系的建立---基本態度和會談技術;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同伴輔導員等。培訓的主要形式有:講座、討論、團隊游戲、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經過培訓,各班心理委員與其他同伴心理輔導員應該明確自身職責;了解有關中職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初步的觀察、談話和疏導技術,掌握工作流程等。②同伴心理輔導員的認定。同伴心理輔導員必須參加學校心理咨詢室組織的所有學習和培訓后,首先,通過筆試和面試的形式對所有參加培訓的學生進行篩選。然后,通過中職生心理健康檢測系統,對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情緒調控能力做評估,最后篩選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學業成績和人際關系等都不錯的學生作為同伴心理輔導員。培訓合格后頒發同伴心理輔導員證書,才能開展工作。
3.3“助人自助一對一模式”同伴心理輔導實踐。所有參加培訓的學生需要進行一個學期的實習工作,實習期間,遵循“一對一”的同伴心理輔導模式,要求同伴心理輔導員找本班需要幫助的同學,一對一定向互幫互助,輔導小組或團隊則有 4- 6 名男女生組成,共同幫扶一個低年級班。同時關注班級情緒變化較大的同學,及時主動提供幫助,和受輔對象的共同成長是同伴心理輔導工作的最終目標。
4 成效與反思
甘肅銀行學校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實行同伴互助已經有多年實踐了,在新的“助人自助一對一模式”下,心理委員與同伴輔導員們不僅自己得到了心靈上的成長、能力的提高、感受到助人的快樂,同時又幫助了更多的同學來勇敢面對和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很多同學也樂于找心理委員與同伴輔導員溝通交流,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互動。
這種心理輔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單靠教師開展心理教育這種傳統方式的有利補充,受到許多同學的接納和好評。值得思考的是,對于班級心理委員與同伴輔導員,如何衡量他們的工作績效、建立常規管理激勵體制,進而更優化這種“同伴互助”的輔導模式,這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繼續探索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國海。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
[2]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
[3]吳素梅,唐文紅。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理論與實務[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0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給予革新,或是創出前所不曾出現過的。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對老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把創新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呢?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啟迪興趣 為創新打開大門
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也就是說,學習知識要有興趣,如果學生們情緒不高,興味索然,心理上無準備,感知生理器官呈閉滯狀態,還談何創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啟發了學生們的興趣,使他們達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學習那種躍躍欲試的地步,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為了刺激學生們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啟迪學生們的興趣,為創新打開大門
二、改進方法 把創新滲透其中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們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們是接收容器。教師教一篇課文往往是五大快: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沒有一點關系,因此也就談不上創新教育了。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教師說的頭頭是道,而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和鍛煉。因此教法必須改進。
1、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 鼓勵學生們創新
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們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與學生們的學,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于學生們的整個學習活動之中。改變“教師中心”、“教師權威”的觀念,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們中間去。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要教師的活動,學生們必須參與。要有學生們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的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們創新,從而使學生們敢于創新。
2、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創新
問題是創新的關鍵,它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提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有利于學生們進行正確的思維,疑難要設計的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們解,讓學生們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庇幸呻y,才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們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們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們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們想問、敢問、和善問,使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3、搞好知識傳授,為創新打好基礎
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 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 ,因此學生們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們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們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后,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
以上三個方面的知識傳授,最終可以為學生們的創新打好基礎。
三、發散思維 給創新插上翅膀。
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們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們的創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另一方面及時的對學生們進行德育教育。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們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們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們讀,然后提出問題:應該怎樣讀?你的體會是什么?最后結合教師講評,讓學生們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出來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時,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們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們,用文章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們。給學生們的創新插上翅膀。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
藝術與藝術教育都是人類社會逐漸進步中發展起來的,是我們人類特有的文化形式。藝術的本質應該是發現美創造美,如果脫離了美就可以說與藝術相背離。美術是通過實踐而產生的視覺藝術創作,在構圖布局、色彩搭配、整體的和諧等多方面,都給人們以精神上的快樂、理智上的滿足和視覺上的舒適。在美術作品的熏染下,人們陶冶了情操,升華了靈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來,認識、教育、審美三者在美術的教育活動中是相互影響與作用的。綜合版畫是繪畫的一種,也是多年來版畫新發展出的一個重要的門類。它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通過綜合版機器印刷出來的圖畫作品。隨著國外藝術思想與觀念、先進的繪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藝的引入,綜合版畫藝術得到了大力發展推進。從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種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個版種混合并用,從最原始版畫單色的木刻到目前綜合材料的運用,加之版畫本身所具有的試驗性、復數性與交流的便利性,這些都使其被廣大藝術愛好者們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學校已經把綜合版畫教學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繪畫和手工實踐的綜合運用,對培養與提升同學們的實踐創新能力相當重要。因為綜合版畫不僅包括繪畫技能技巧上的應用,還需要熟悉各種材料包括雕刻、化學、物理與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眼、腦、手協調能力。
中國版畫歷史淵源雖已有上千年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版畫藝術創作卻始于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新興木刻。當時受柯勒惠支、麥綏萊勒等世界著名版畫家創作思想與風格的影響。版畫創作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上都有著某種相似之處,即重在對社會現狀的寫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現的是深刻的對社會與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對廣大勞動者們的無限同情。綜合版畫的創作過程,首當其沖考慮的是作者構思的新異性,然后再進行草圖的創作,與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進行印版完成。版畫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是不盡相同的,如國畫、壁畫與音樂等。制作版畫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非常的意義。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中開設的綜合版畫課程,比如木材與紙的混合材料版畫,在表現上就有著可變化的布局、創意性造型手段、質感細膩的印痕等藝術特色,和少年兒童們率真活潑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說,綜合版畫以純樸、童趣、可愛而又富于激情的視覺藝術語言,反映出孩子的內心。版畫教學非常容易喚起學生們繪畫的靈感,發揮他們的個性,讓其大膽構思,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動手實踐能力;且版畫課程實踐更能滿足學生們好奇的心理,還能鍛煉他們擅長邊動手邊動腦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的版畫教育發展有著不平衡的特點。在新課標的大力倡導下,版畫課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有些發達地區已經開始積極推進版畫教育的發展,還經常組織學生們進行版畫作品的展覽與交流等教學成果匯報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學碩果。然而,有部分家長對版畫所帶來的諸多好處知之甚少,繁復的制作程序使得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不高、任課者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夠為部分學校綜合版畫教育的推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限制,最終難以達到課程所預期的效果。
綜合版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應當因地制宜,注意材料準備的多樣性、靈活性與方便性。準備材料困難是難以推進版畫教學的原因之一。教學中版畫機可以購置小型的,價格低廉又很實用。油墨、木蘑菇、滾筒與手工紙等材料往往比較稀缺,這時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東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實在難以配備齊全,教師可以自制或廠里定制等,總之務必要克服重重困難。例如印畫或修畫時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屬勺子予以代替,紙張方面可以用國畫多層夾宣紙或銅版紙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還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畫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教師應重視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活動,力圖讓所教授的內容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求。對低年級學生還要重視教學形式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課堂活動都得到原有學習層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學時“一鍋煮、一刀切”不加以區分對待,極有可能造成低年級學生產生理解障礙,喪失學習興趣。讓各年級學生都能夠認識與讀懂版畫,喜歡去制作版畫或制作自己喜歡的版畫,鼓勵其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用綜合版畫語言加以創造性表現,同時,教師在綜合版畫課堂中重視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充分意識到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這些因素對于綜合版畫的開展與大力推進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學生很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片,就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心儀的動漫形象以綜合版畫的形式加以表現出來。經過裝裱后還可以舉辦課程作品展覽,讓同學們在欣賞展覽時能進一步認識版畫在審美意義上的獨特體現。筆者通過對綜合版畫的介紹,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版畫這門課程在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現狀的分析和美術基礎教育實踐中策略的應用方面進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認:綜合版畫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整體而言已有了不錯的成果,只要教學方法合理,義務教育階段版畫課程的教學終將在日后結出累累碩果。
當代版畫藝術蓬勃發展,版畫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家們都在為了將版畫藝術基礎化普及化,做著不懈的努力。無論是在作品創作觀念上還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國內外市場上,以及版畫、藝術、設計與創新型人才的培育上這些教育家們都在全方位地進行著努力,讓師生們邁開雙腿,振奮精神,放開視野,去迎接中國現代藝術事業新的藝術高峰!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2
談起幼兒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幼兒教育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教育內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學,教育主題不明確,是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加強和改進幼兒教育發展,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具有重大的意義。幼兒學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在社會、家庭、幼兒園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達到的特殊工程。通過為孩子創設適宜的心理環境,支持和引導兒童的經驗建構,提高其科學能力,培養其科學探究習慣。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兒的第一課程,每個兒童從出生到進入社會,約有70%的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家庭教育在兒童早期發展中影響極大,這是因為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思想品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具備著社會其他群體所不具備的優勢。據專家分析,幼兒有以下方面的表現優勢:天然的早期化、巨大的感染性、強烈的針對性、間接的傳遞性。如果家庭教育的優勢發揮得好,這對幼兒早期的成長、發展十分有利。
二、幼兒進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到四五歲時,腦會長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情感學習能力,也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大發展,六歲以后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一個兒童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觀,具有破壞性、孤獨、焦慮,有各種恐懼的幻想,對自己不滿意等,將很難把握未來遇到的各種挑戰和機會,發揮潛力,可以說他這時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在幼兒階段進行正規系統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這是奠定人生成敗的基礎。
三、學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掌握幼兒的心理特征
幼兒與成人是兩個不同范疇的群體,兩者在心理上差異很大,只有真正認識這些事實,才能對幼兒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達到預期目標。幼兒的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好奇好問、認識具體形象、模仿性強、無意性大。針對幼兒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長時間地讓幼兒單純而枯燥地進行活動。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應該熱情地、耐心地給予解答。在教育幼兒時,要注意將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生動化,便于幼兒接受和理解。要讓幼兒多模仿文明的語言和優良的行為。
2.智力開發要科學進行
智力是在外界環境中鍛煉的結果。專家認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決定的。對于平常人來說,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大腦發育與成長大部分是在幼兒階段進行的,一般可結合以下幾個方面來開發幼兒的智力:訓練幼兒的動作發展;促進幼兒觀察力的提高;豐富幼兒的語言觀念;提高幼兒記憶力;培養幼兒思維能力;鼓勵幼兒的創造力。專家認為,要為幼兒提供廣泛的生活經驗和內容。讓幼兒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樣的生活經驗后得到發展。
3.藝術啟蒙要有新穎性
上面已經提到,由于幼兒個性好動、好問、好玩等。因此不能讓其長時間地進行“讀寫”訓練,要讓孩子們多接受藝術啟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畫畫等。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通過美妙的聲音,生動形象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擬的。馬雅可夫斯基說過:“歌手的聲音喚起勇氣!蓖褶D動聽的旋律可以使人興奮,給人帶來無比的喜悅,又可以使人潸然淚下。音樂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性情,使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多開辟音樂欣賞課,讓孩子們多接觸音樂,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一些簡單易懂的歌曲進行。
4.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
第一,家園結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用家園聯系冊、家長園地、幼兒成長手冊,使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可以讓家長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讓家長和幼兒在愉快的環境中受到教育。
第二,榜樣激勵。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來自成人的表揚和鼓勵非常重視,家長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的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為而獲得的正面強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來,而逐漸養成行為習慣。
第三,科學引導。幼兒教育中常有這種現象,有些教師或者家長很想教育好孩子,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但往往事與愿違,這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愛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錢任孩子花,結果導致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壞習慣,對老人卻不夠孝敬。因此,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對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言傳身教。幼兒的思想單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對于自己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誤導幼兒。家長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來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平時能夠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強化鞏固。行為鞏固是指定期對幼兒的行為常規進行檢查和評比,使其能夠在生活常規的制約下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和鞏固已經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行為鞏固教育時,還使用適當的激勵手段來促進幼兒堅持良好行為。在檢查中對行為習慣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較差的孩子進行個別幫助。檢查中為行為表現好的孩子在墻報上貼上星星,使其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激勵其他幼兒,并能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工作是繁重而光榮的,涉及的方面也很多,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研究和進取,才能達到預期目的。我認為,只要做到家園共育,付出我們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們的關愛,任何孩子都會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來的第一步——小學生活。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3
摘 要: 職業學校的教師承載著國家職業教育的意義、價值和任務,也體現和實踐著職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備高尚師德師風,愛學生、愛事業,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專業教學改革,提升專業教學質量。本文論述了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中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和重要性。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 師資隊伍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
1.引言
教師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資源,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才基礎。溫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如果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師,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職業學校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培養和挖掘學生將來馳騁職場的能力、素質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潛力,以滿足不同崗位的要求,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因此,職業學校的教師不但承載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也體現和實踐著職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備高尚師德師風,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專業教學改革,提升專業教學質量。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和重要性。
2.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言傳身教,以德立教
師德不僅反映在教師的精神境界,而且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更要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水平,為處于人生成長關鍵期的中職生做好引路人。
2.1邊教、邊學、邊研、邊育,提升自身業務。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職業人都應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職教教師更應如此。如今職業教育課程理念已打破了學科體系,課程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來組織,構建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主體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學科體系出身的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如何順應課改的洪流,如何轉變觀念,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各類專業培訓是激勵教師前進的外在因素,樹立自我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養,才能真正立足于本職崗位,更好的引導學生不斷發展。
教師教書時間久了,難免會有精神疲憊和倦怠,感到自身能力匱乏,渴望接觸新知識、新技能,卻又下意識地拒絕一些新事物。在這種情況下,較高的師德修養會支撐教師們從繁忙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抽出時間來更新專業知識。一份教案、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形式早已不再滿足現代職業教學的需要,職教教師必須熟悉企業先進生產技術及工藝流程,掌握最新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將企業文化,企業用人標準、管理制度和崗位規范等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課堂到實訓工廠、企業車間的實踐操作等各個環節都要求教師以身示教,樹立榜樣。只有做到言傳身教,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令學生主動接受新的知識,自主探索新的學習方法。
2.2博學廣識,提升自我人格魅力。
新時代的職教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具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將知識點拓展到時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經常閱讀經典,可以令自己不停地思考;經常閱讀報刊,可以令自己對世界始終保持新鮮感;經常瀏覽網頁,可以令自己的思維不落后于他人,并能提升分析判斷能力,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師可以從世界的時事、體育、娛樂新聞中找到與學生交流的話題,增進學生的親切感,通過自我品位、人格魄力的提升來影響學生。
3.提升自我價值觀,愛崗敬業
如何看待教師這份職業?僅是謀生的手段還是一份追求的事業?在如今經濟社會中,我們能夠守住這份清貧實屬不易,但如何能在這個崗位上不甘平淡,體現更多的自我價值,以本職工作為榮,獻身于這份職業教育事業?既然已經選擇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育事業,就應該心無雜念地投入其中,緊跟職業教育前進步伐,永不懈怠。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我們不如中小學教師那么有尊嚴,也不如高等學府教師那么有權威,但我們愛崗敬業,為著這份事業而奮斗,有著高尚的師德。將品學兼優的學生培養成才不算什么,將普通教育中的失敗者培養成才,令他們成為社會認可、行業企業需要、具備職業發展潛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才是真正的大貢獻。
4.努力尋找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心愛生
作為父母,我們都望子成龍,愛自己的孩子;作為教師,我們更應相信學生能成才,愛自己的學生。我們應遵循教育規律,講究教學藝術,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心,經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角色變換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并且對學生的愛不能只停留在意識里,而應讓學生摸得著,感覺得到。
最新公布的“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報告”顯示,中職生心理狀態總體良好,但中職生比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有強烈的被人認同的需求:中職生中經常會或有時會覺得自己十分渺小,會被忽視的占到了70.07%;經常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的占到了42.67%。部分學生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人忽視等情況值得我們去關注并探討解決之法。中職生的生源渠道較多,學生的學習程度、能力、自信心、思想道德水平乃至家庭背景差別較大,教師要平等對待,關愛每個學生,鼓勵激發他們各自的潛能。令學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走好每一步、邁過每一坎、跳過每一重障礙,塑造自信,成就自我。
當我們在走道上微笑回應學生的一句“老師好”時,當我們拾起學生無意間掉到地上的文具時,當我們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時,當我們與學生一起唱歌跳舞連歡時,我們就將師愛融入了日常工作點滴。尊重、愛護每位學生,放下師道尊嚴和家長威嚴,學會去傾聽,理解、寬容和贊美自己的學生,今天給予一份贊許,明天會收獲十份驚喜。
5.結語
自教育規劃綱要發布之后,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入了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新階段。在新形勢的要求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是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循其步。作為職教教師,我們必須堅定職業方向,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增強從事職業教育的榮譽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參考文獻:
[1]楊玉紅.新聞晚報:科教,20xx-4-9,A1-15.
。2]劉敏.培育德高業精的中職師資隊伍[J].中等職業教育,20xx,(3):3.
。3]簡金花.深化課程改革加強中職師資隊伍建設[J].成功:教育,20xx,(7):204.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4
。壅萦變航逃|量的好壞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幼兒教育時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改革,才能保證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在許多幼兒園都采用了信息技術來與與幼兒教育進行整合,可見其對幼兒教育有重要作用。信息技術的出現在許多方面都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文章就二者的整合進行簡要分析。
。坳P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整合
一、整合優勢
(一)提升學習熱情
孩子在幼兒時期普遍有著這樣的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新奇的事物更能產生興趣等,因此在幼兒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僅僅去根據設定的好的教學內容去進行講解,并且講解的相對枯燥,因為幼兒好動的特性,在課堂內容沒有吸引力時,課堂氣氛就會較為混亂,這種教育形式,幼兒很難產生學習的熱情,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僅不會使幼兒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學習能力不會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阻礙幼兒的發展。然而在在進行幼兒教育時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因為信息技術有較強的靈活性,在進行教學中內容的設定也能更加豐富,并且呈現出的動畫、圖片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且能延長注意的時間,動畫視頻直觀的將教學內容進行呈現幼兒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提升了。
。ǘ┨找鼻椴,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首先在課堂教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信息技術中那些有趣的內容很容易使幼兒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樣就可以有效的使幼兒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創設想象的空間,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發展。運用信息技術很容易展現一些思維邏輯方面的內容,幼兒通過多媒體的引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小短片,其中可以包括一些繪畫、歌唱、舞蹈等內容,讓幼兒通過有趣的小短片,可以讓幼兒對這些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使得幼兒愿意主動的學習這些內容,不斷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整合的方法及應用
。ㄒ唬┬畔⒓夹g與幼兒教育整合,培養思維能力
在幼兒時期如果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幼兒的各項發展都是有助益的,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找尋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果單靠教師的語言闡述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并不容易,但是教師通過信息技術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就相對容易了,在進行《三只小豬》故事的課程時,筆者就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了教學當中,筆者沒有直接將教材拿出來對幼兒進行故事教學而是將這個故事實現進行了錄音并且還配上了合適的音樂,在課程開始時直接將故事的錄音播放給了幼兒,因為故事的錄音中不僅有語言故事的講述還有動聽的音樂,幼兒聽的非常認真并且筆者還觀察到許多幼兒在聽故事時還會模仿故事中的動作。故事聽完后筆者進行了提問,哪只小豬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幼兒在聽完問題后,積極的進行回憶,并回答了筆者提出的問題,幼兒們還結合著小豬的動作和大灰狼的動作進行了模仿,并且表演的很形象,這時筆者并沒有結束課程而是再次了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課程進行了總結,教師將《三只小豬》的動畫場景播放出來讓幼兒欣賞,幼兒在觀看故事時可以了解到小豬們是怎樣蓋房子的,并且什么樣的房子更結實,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可以使幼兒的聽覺、視覺以及感覺上都能被信息技術調動起來,這樣的形式可以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
。ǘ┬畔⒓夹g與幼兒教育整合,培養幼兒認知能力
幼兒時期已經有許多的知識具有抽象性,幼兒很難將其中的知識理解透徹,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幼兒在枯燥、乏味的環境中本身就不會產生興趣,再加上比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幼兒在認識的過程中就顯得很被動,教師也會發現,即使自己很用心的在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也沒有什么提升,但是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會出現全新的景象,信息技術呈現出來的內容都比較直觀,許多科學現象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呈現幼兒理解起來就容易的多了。例如教師在進行科學領域《磁鐵的秘密》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真正能讓幼兒去動手操作的材料并不多,那么許多無法操作的材料幼兒就不能判斷,他是否可以被磁鐵吸引,限制了幼兒的認知能力的發展,那么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將這一問題解決,教師事先可以將想向幼兒展示的材料制作到多媒體課件當中去,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對幼兒進行展示了,并且這種展示的效果有時會比真正的操作能更清晰的將實驗現象展示出來,并且一些實驗現象稍縱即逝,采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將這一問題有效解決,幼兒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反復觀看,了解其中的秘密。當幼兒對某一內容感興趣或感到困難時,可靈活演示,拓寬了教學途徑。孩子們仿佛被一塊強有力的磁石地吸引著,一把新奇的鑰匙正在開啟著孩子的心。這就是在信息技術下孩子們產生的主動、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結果。
總結:
在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其發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幼兒的自主能動性,促進幼兒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在今后的幼兒教育系統中,要它們兩者間進行有機的結合,如此才能夠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更好地發展。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5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育 教師學習 教師專業發展
【論文摘要】在當今終身學習及學習化社會呼聲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國外已經出現了“教師教育”到“教師學習”的研究轉向,但是在國內還沒有明確的提出和研究;谶@一背景,本文提出了“教師學習”這一研究主題,其首要目的是期望能真正對教師的學習做一卓有成效的深入探討,密切關注并實際切入這一研究領域,以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學習”。“教師學習”不僅要求關注和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更要體現和發揮教師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主動性,從而避免被動、消極、無用的學習。
當前,“教師教育”研究方興未艾,雖然研究轉向已漸露端倪,但“教師教育”依然是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重要主題。應該注意的是,“教師教育”至今已經出現了大量積重難返的問題,有許多問題是“教師教育”自身難以克服的。而且,在教育理論的深刻革新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下,教師的職業定位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教師作為學習者和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發展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得到了更多關注。從表現形式與實踐途徑來說,“教師教育”是自外而內的教育,是“要我學”,即使僅僅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教育”也到了尋求改變和突破自身到“我要學”的時候了。
在已往的教育研究中,人們普遍關注教師如何“育人”,而對教師如何“育己”及如何學習則常常被有意或無意的忽略。當然我們在歷史上也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有限的關于教師學習的論述和言行,但是很難看到專門而系統的研究教師學習的文獻。在現代,我們開始關注教師,關注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并進而關注教師的學習。
一、挑戰與應答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時代,也進入了變革的時代。正如加拿大學者富蘭所說:“變革是普遍存在的和持續不懈的,它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痹谥R經濟的時代,變革將不再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特定活動,而是生活中的一種普遍形態。持續變革的時代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要求教育者和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持續變化的環境,能夠保證持續的學習動力,不斷吸收與創新。這就需要對教育內部的主導因素——教師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進而采取種種措施來推動教師職業的持續發展。處于現代社會中的任何教師都不能一勞永逸的享用職前教育的專業基礎,教師專業存在著隨時間而不斷建構的特點。在現代社會,教師教育正面臨著挑戰和轉變。挑戰首先來自于終身教育的提出,以及其向終身學習的演變。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在師范院校培養教師。師范教育為教師奠定了必要的專業成長的基礎,而新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又引導了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在過去,教師從業后就幾乎不用再受什么教育了,因為他的知識已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過去認為只要教師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科學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他們就能夠向其他的人傳授這些知識并在傳授這些知識的過程中應付各種現實問題和情境,認為只要接受了師范教育,教師就可以在日后無限期地加以利用。但時至今日,不只是教師問題,整個社會情況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如郎格朗所說,數百年來,我們把人生分為兩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但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開始,職后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思想開始風靡全球,后來又演變為終身學習。之所以會有“教育”到“學習”的轉向,是因為往往我們一提“教育”,就好像在強調教的一方,而忽咯了對學習的激勵和學習者的學習權力。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兩者本身并無原則的區別,終身教育側重于對學習者一方的支持和幫助,終身學習強調學習者一方的主動學習。我們知道,任何的教育當然都伴隨著學習,但并不是任何的學習都包括教育。"
從教師職業的角度看,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以及頻繁的教育改革都將不斷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因為教師在新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以及教育改革的落實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師如果還是因循以往的“終極學習”(即一次性不回歸的終極學習)觀念,那么將會在各個方面都達不到社會和學校對他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行為,也許仍然有人要追問:教師為什么要學習呢?其實早在《禮記》中就對此有過最初的解釋:“夙夜強學以待問”。當然現代社會中“教師學習”的目的就不囿于此了。
挑戰也來自于教育理論界的研究進展,F代教育理論更頻繁的推陳出新,各國的教育改革也此起彼伏,各種教育手段、教育技術也要求教師靈活運用,但是教師不可能隨時與之保持同步。因此,無論是新理論的實踐還是教育改革都錯誤的認為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阻礙和問題所在,認為要解決教育的問題,就要首先解決教師的問題。所以教師培訓盛行一時,出了新理論或者進行教育和課程改革,都會首先培訓教師。但是正如施良方所說:“我們必須把教師香作是問題解決的一部分,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凡是對教師持輕蔑態度的改革,是不大可能成功的!焙髞碇饾u發現“教師培訓”這一提法和做法的收效甚微,于是“教師教育”開始從國外引入并流行,但是“教師培訓”和“教師教育”二者都很難突出和體現教師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也不利于發揮和利用教師的積極性,效果事倍功半。所以今天“教師專業發展”開始大行其道。這個轉變的過程表明了時代背景的變化,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以及教師研究的深入,從而導致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變化:由外引(培訓)而內發(學習);教育主體的變化:由教而學;教師角色的變化:從傳道授業解惑者到多重角色(引導者、學習者、研究者等)。最重要的是觀念以及主體(學習主體)的變化。
二、“人的發展”與“教師學習”
在20世紀50、60年代后,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研究成果都不同程度的證實了“人的發展”是一個具有終身性的過程。因此,人的一生都在和環境發生作用,即是主客體間的不斷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既可以對人起著積極的作用,也可以起消極的影響。所以,人的發展也包括兩個傾向:正向發展、負向發展,而人都是期望向上的,人總是盡力改變自己以向著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就和學習密切相關,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學習是“由于經驗所引起的行為或思維的比較持久的變化”,當然我們知道并非凡是變化都意味著學習的存在,人的發展一部分是由于生理上的發展變化所引起的,但更多部分則是學習所引起的行為和思維上的變化。那么對于任一專業的人來說,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完善自我,實現理想,都必然要經由學習所引起的行為和思維的發展。當然教師也不例外。
同時,人的發展總是和需要緊密相連的。人的一生總是致力于需要的滿足和更高需要的滿足,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部分揭示了人從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到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要之間的層次性。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禰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成就感與滿足感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廢寢忘食地工作,把工作當是一種創作活動,希望為人們解決重大課題,從而完全實現自己的抱負。"
諾爾斯對成人學習的研究表明:當成人感到需要和興趣肘,才會激發學習的動機。對于教師,更應該經常會有學習的動機,因為教師所從事的是~種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工作,他面臨的經常都是新的學生和社會上不斷更新的知識信息,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和不確定性。因此,教師不但本身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同時還要教育別人,不僅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更是一種責任所在。第斯多惠一針見血的指出“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才具備教育學生的資格。教師學習是對問題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自我解決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職業正是自我的發展和職業要求的結合,是教學和學習的結合。
三、“教師學習”前瞻
教師學習雖然已初露端倪,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有的理論研究主要是教師教育,主體實踐仍然是教師培訓l和教師教育。向以教師為主體和中心的培養模式轉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其間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和阻力,困難首先來自于教師學習理論尚未確立和完善,其次來自于觀念的轉變和政策的制定。
教師學習的研究空間是非常廣闊的。從類型上看,教師學習的研究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理論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技巧與實踐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人文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其中人文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是建立在學習化社會基礎之上的一種統合意義上的教師學習文化研究。
目前“教師專業發展(或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對教師成長途徑的研究成果在現階段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通過教師培訓 (進修);②校本培訓;③教師行動研究或研究性學習;④案例、課題研究;⑤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這些途徑各有其側重點和效果,當然現在社會上仍然對培訓情有獨鐘,作者的相關調查中也反映了這一點。出于對“教師學習”本質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因此就出現了諸多教師發展的途徑。但是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來說,這些途徑是促進教師的一方面還是多方面,亦或全面地發展呢?這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本人設想而言,與其把種種途徑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實現方式,倒不如把“教師學習”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概括而全面的途徑。
在作者看來,教師學習不僅可以包括以上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途徑,更能體現和發揮了教師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主動性。上面所舉的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同樣也可以說是教師學習的一些途徑。不管是教師培訓l也好,教師教育也好,或是教師行動研究也好,勢必都以教師的學習為前提,而沒有關注教師學習主體性的培訓l,效果當然不會很好。因此,我們提倡和研究“教師學習”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重視并充分利用教師學習的主體性,而避免被動、消極、無用的學習。
【與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精選論文11-08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09-29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教育實踐創業教育論文12-08
教育教學開放教育論文10-09
過渡教育入學教育論文10-09
教育目標中學教育論文10-09
開放教育大學教育論文10-08
教育論文發表10-07
教育論文提綱11-10